援非日記|第282天,終於消除了她對膽囊息肉的疑慮

2021-01-07 瀟湘名醫

前言:2019年12月28日凌晨,中國(廣東)第九批援加納醫療隊從廣州出發,跨越一萬兩千公裡,到達援助目的地非洲加納首都阿克拉,稍作休整後,於北京時間12月31日發出第一篇援非日記,他們的故事開始了...

2020年10月4日 星期日 阿克拉 28℃ 晴天

陳鑫

中國(廣東)第九批援加納醫療隊隊員

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影像科副主任醫師

周日早晨,醫療隊駐地宿舍旁邊教堂的音樂聲準時轟隆隆地響起。我掙扎著起床,透過窗戶往下看,見教堂外露天的光棚下坐滿了當地人,估計是今天的教堂有特別儀式或節目。

當看見聚集的民眾基本都不戴口罩時,我的心情異常凝重,當地的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

早餐過後,微信上收到石永勇隊長發給我的兩份檢查報告,是在加華人陳姐(化名)的CT和B超檢查結果。由於這兩份報告的診斷結果並不完全一致,因此陳姐請求我們醫療隊幫忙,解答她心中的疑慮。

看完B超報告,我突然想起來,陳姐在國慶前一周去過中加友好醫院做超聲檢查。因上腹隱痛好幾天,她聯繫到石永勇隊長諮詢病情,石隊長給她推薦了我們醫療隊內的普外科黎旭光醫生。

黎醫生初步了解病情後,建議她到中加友好醫院進一步接受問診及觸診,首診結束後,初步考慮膽囊炎,申請了血常規、腹部B超以協助明確診斷。

黎醫生帶著陳姐到B超室走廊時,我正好看見。上午10點左右,候診的病人不少,了解陳姐的情況後,我走進B超檢查室,囑咐她在B超室門口等候(注意聽叫名字),就回到放射科繼續忙寫報告。

過了一段時間,護士Peace過來找我,我開始以為要去會診,結果是因為陳姐聽不懂檢查醫生Dr.Zak說英文,檢查過程中要求轉體位、呼吸屏氣時不能有效配合,讓我去當個翻譯。

過去後,一邊指引陳姐做檢查,一邊和Dr. Zak交流學習。按照急腹症的思路,我讓Dr. Zak幫忙把陳姐的腎臟、輸尿管、膀胱、胰腺、闌尾等都看了一遍,排除了泌尿繫結石、胰腺炎、闌尾炎後集中觀察肝膽的情況。

結果顯示肝臟無異常;膽囊壁增厚明顯,約4.2mm,腔內見一個與前壁粘連的等回聲(與膽囊壁相比)結節樣病灶,直徑約11.3mm,不隨體位改變、後方無聲影,其餘膽囊內未見異常回聲。我和Dr. Zak討論後,給陳姐的診斷是:急性膽囊炎;膽囊息肉。

檢查結束後,陳姐心裡還是有些小焦慮:有沒有惡性病灶?息肉要怎麼處理呢?......

身處異國他鄉、又遇上新冠肺炎疫情,她非常害怕漏了診斷、耽誤了治療。我安慰陳姐道:「B超發現的膽囊息肉大多數是良性的,一般小於10mm不需手術切除,只需定期檢查息肉的大小;當息肉大於10mm以上時,臨床上原則是建議手術。」

目前在疫情期間,陳姐既不方便在當地手術、也不方便回國。我問她以前是否發現有膽囊息肉,她說兩三年前在國內做B超時檢出膽囊息肉,大小不記得。

基於目前的情況,我建議她隔3個月、6個月B超定期隨訪,等疫情結束了,回國就醫再商量如何處理息肉;她目前的腹痛應該是急性膽囊炎引起,要針對性治療。

陳姐還是比較擔心,她去了另外一家醫院進一步做了CT檢查。CT報告為膽囊炎,膽囊內還有很細小如泥沙樣的結石,但CT沒報膽囊息肉。陳姐又開始焦慮了:究竟有沒有膽囊息肉?B超和CT哪個更準確呢?

膽囊息肉最常見的是膽固醇息肉(約80%),此類息肉在CT上多為等、略低密度,小於10mm的小息肉CT平掃多數難以發現,但B超則比CT敏感(B超更容易看見);即使是大於10mm的膽囊息肉,CT平掃也約有30~50%分辨不出來,薄層CT增強則有助於提高檢出率及為息肉的良惡性鑑別提供更多信息。而對於膽囊內(或膽總管內)很細小的高密度,CT平掃比B超容易識別。

B超檢查是膽囊息肉或息肉樣病變的首選檢查方法,也是最實用、有效及隨訪的檢查方法。CT對息肉的檢出不比B超檢查效果好,但對較大息肉的良惡性鑑別比較有意義。陳姐做了腹部CT,雖沒發現息肉,但也可暫時排除其他惡性病變。

我把自己的專業判斷告訴了石永勇隊長,經過石隊長與陳姐的一番詳細溝通,終於消除了她的疑慮,讓她明白了不同的檢查手段,各有所長,要綜合分析。

我們告訴陳姐,結合B超和CT,完整的診斷是:1.急性膽囊炎;2.膽囊息肉;3.膽囊泥沙樣細小結石。

給她的建議是:目前需要針對膽囊炎進行治療,息肉可按期隨訪,等方便回國再考慮處理(若是在國內,腹腔鏡下膽囊切除非常簡單,可同時解決膽囊炎和息肉的問題)。若經過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或慢性反覆,就應該想辦法早日接受手術治療。

最後,我們也囑咐陳姐,國慶中秋佳節期間,要注意飲食,清淡為主,少吃或避免高脂肪、高膽固醇、高熱量等食物。祝她早日康復!

往期精彩回顧

援非日記 | 第274天,在做生意與醫療事業之間的果斷選擇援非日記 | 第275天,疫情下的趣味撞球比賽

援非日記 | 第276天,一代代援非醫生的使命傳承援非日記 | 第277天,有限條件下的急診剖宮產術 援非日記 | 第278天,來自大後方的暖心慰問 援非日記 | 第279天,10月1日05:48,準時舉行升國旗儀式援非日記 | 第280天,用簡單有趣的方法學習「破案」原理 援非日記 | 第281天,華人之家首批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康復

附:11位隊員單位、姓名

廣東省中醫院(9名)

石永勇(臨時黨支部書記、隊長)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麻醉科主任

陳 鑫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影像科副主任醫師

張睿智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醫院心血管科主治醫師

黎旭光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外七科主治醫師

王榮飛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腦病六科副主任醫師

袁 鋒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針灸科主治醫師

冀 傑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眼科主治醫師

劉晨柳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急診科主管護師

李 育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飯堂中級廚師

廣州市番禺區中心醫院(1名)

朱明慧廣州市番禺區中心醫院產科副主任醫師

廣州市番禺區何賢紀念醫院(1名)

蔡學寧廣州市番禺區何賢紀念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

隊員們

祝你們平安順利

期盼你們更多的精彩

指導 | 翟理祥

策劃 | 石永勇 王軍飛 尹蓉

【來源:廣東省中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援非日記|第212天,當傷寒遇上新冠肺炎
    五前言:2019年12月28日凌晨,中國(廣東)第九批援加納醫療隊從廣州出發,跨越一萬兩千公裡,到達援助目的地非洲加納首都阿克拉,稍作休整後,於北京時間12月31日發出第一篇援非日記,他們的故事開始了...
  • 援非日記|第259天,我最擅長的雷火灸技術
    五前言:2019年12月28日凌晨,中國(廣東)第九批援加納醫療隊從廣州出發,跨越一萬兩千公裡,到達援助目的地非洲加納首都阿克拉,稍作休整後,於北京時間12月31日發出第一篇援非日記,他們的故事開始了...
  • 膽囊息肉有什麼危險?這樣飲食或可縮小膽囊息肉消除膽囊息肉 - 心...
    一、膽囊息肉是什麼?如何形成的?膽囊息肉是起始於膽囊壁後向膽囊腔內突出或隆起的病變。因為大部分膽囊息肉都是沒有症狀,只是通過B超發現的,很難初步定性其惡性或良性,只要B超發現就統稱為「膽囊息肉樣病變」。大概有0.3-10%的人有膽囊息肉,男性對於女性,在膽囊息肉中約有5%可能癌變。
  • 援非日記|第194天,Good morning,Sir
    五前言:2019年12月28日凌晨,中國(廣東)第九批援加納醫療隊從廣州出發,跨越一萬兩千公裡,到達援助目的地非洲加納首都阿克拉,稍作休整後,於北京時間12月31日發出第一篇援非日記,他們的故事開始了...
  • 援非日記|第262天,痛到吸冷氣的肩關節脫位
    五前言:2019年12月28日凌晨,中國(廣東)第九批援加納醫療隊從廣州出發,跨越一萬兩千公裡,到達援助目的地非洲加納首都阿克拉,稍作休整後,於北京時間12月31日發出第一篇援非日記,他們的故事開始了...
  • 援非日記|第195天,在去急診的路上有一些擔憂
    五前言:2019年12月28日凌晨,中國(廣東)第九批援加納醫療隊從廣州出發,跨越一萬兩千公裡,到達援助目的地非洲加納首都阿克拉,稍作休整後,於北京時間12月31日發出第一篇援非日記,他們的故事開始了...
  • 援非日記 | 第355天,「今天就可以出院了,非常感謝您!」
    >醫療隊從廣州出發,跨越一萬兩千公裡,到達援助目的地非洲加納首都阿克拉,稍作休整後,於北京時間12月31日發出第一篇援非日記,他們的故事開始了...她聽了情況後無任何怨言和牢騷,聽取我對患者病情的描述後,她耐心地對病情進行了分析,並給予我詳細明確的指導,建議進行骨髓穿刺。雖然在現有條件下,骨髓穿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幫我理清了思路。
  • 援非日記|第355天,「今天就可以出院了,非常感謝您!」
    前言:2019年12月28日凌晨,中國(廣東)第九批援加納醫療隊從廣州出發,跨越一萬兩千公裡,到達援助目的地非洲加納首都阿克拉,稍作休整後,於北京時間12月31日發出第一篇援非日記,他們的故事開始了...
  • 膽囊息肉不可怕及時消除是關鍵!快了解一下中醫不手術消息肉的方法!
    膽囊息肉是指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樣突起的一類病變的總稱,包括腫瘤性息肉和非腫瘤性息肉,因在臨床上和影像學檢查上很難明確其性質,故又稱「膽囊黏膜隆起性病變」。膽囊息肉雖然可能發生癌變,但並不可怕,因為膽囊息肉不手術也能消除!真正可怕的是患者不治療,或隨意切除!
  • 援非日記|第341天,新冠肺炎疫情時期充滿挑戰的影像會診
    前言:2019年12月28日凌晨,中國(廣東)第九批援加納醫療隊從廣州出發,跨越一萬兩千公裡,到達援助目的地非洲加納首都阿克拉,稍作休整後,於北京時間12月31日發出第一篇援非日記,他們的故事開始了...
  • 援非日記|第340天,一動不動盯著手機等待患者來電
    前言:2019年12月28日凌晨,中國(廣東)第九批援加納醫療隊從廣州出發,跨越一萬兩千公裡,到達援助目的地非洲加納首都阿克拉,稍作休整後,於北京時間12月31日發出第一篇援非日記,他們的故事開始了...
  • 援非日記|第321天,不止一句:「I would meet you at all cost!」
    前言:2019年12月28日凌晨,中國(廣東)第九批援加納醫療隊從廣州出發,跨越一萬兩千公裡,到達援助目的地非洲加納首都阿克拉,稍作休整後,於北京時間12月31日發出第一篇援非日記,他們的故事開始了...
  • 膽囊息肉是什麼?會變成癌症嗎?
    我的學名叫膽囊息肉樣病變,也有人喊我膽囊隆起性病變,我的英文名是polypoid lesions ofthe gallbladder,簡稱PLG,是指膽囊壁向膽囊腔內呈局限性隆起的一類病變的總稱,可分為腫瘤性息肉和非腫瘤性息肉,前者包括膽囊腺瘤、膽囊腺癌,後者包括膽固醇性息肉、膽囊炎性息肉、膽囊腺肌症、膽囊增生性息肉。
  • 膽囊息肉不可怕
    而這部分被查出來的人,一聽有膽囊息肉就憂心忡忡,惶惶不可終日。那是因為人們對膽囊息肉的不了解而無端地害怕。  平均癌變率提升至8%~12%  膽囊息肉為何會讓人覺得如此可怕呢?看看平時醫生是怎麼說:「你的息肉有一釐米了,趕快切掉膽囊吧,要不會癌變的。」網絡查詢到的信息:膽囊息肉平均癌變率由1%~2%提升到8%~12%;膽囊息肉具備潛在攻擊性強、癌變率高的特點。
  • 膽囊息肉吃什麼食物好 膽囊出現息肉可以吃這些
    膽囊息肉,又被人們稱為膽囊隆起性病變,雖然讓人比較害怕,但並不是沒有辦法治癒,因為生活中有不少的膽囊息肉偏方,都可以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效果非常好。想知道膽囊息肉吃什麼食物好以及膽囊息肉食療小偏方嗎?那就一起來看看吧。
  • 膽囊息肉,其實不可怕
    □記者 劉坤    不少人做B超發現有膽囊息肉,有時候B超室醫生也寫作:「膽囊內有息肉樣病變。」膽囊息肉大多數沒有症狀,85%是通過例行體檢才發現的。據國內健康查體統計表明:正常人群中有5%的膽囊息肉檢出率。也就是說在身體檢查中有5%的人有可能會查出膽囊息肉。
  • 膽囊息肉的剋星,不手術祛除息肉免復發!
    息肉是指人體組織表面長出的贅生物,醫學上一般按出現的部位給它命名。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樣突起的一類病變稱為「膽囊息肉」。人們在發現它時多採用先觀察再手術切除膽囊,或對癌變率極高的膽囊息肉進行切膽治療。但這類治療方法,手術後遺症很多患者不願承擔。那麼,你知道不手術消除膽囊息肉免復發的剋星是什麼嗎?
  • 引起膽囊息肉的原因及最佳治療方法是什麼?
    膽囊息肉是指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樣凸起的一類病變的總稱,包括腫瘤性息肉和非腫瘤性息肉,它的病因較複雜,中醫認為膽囊息肉的發病,因於情志失調、飲食所傷、勞逸過度、感覺外邪等所致。患者可用息福欣,控制息肉發展,消除不適症狀、抑制息肉,逐漸萎縮、使其消弭、再強肌體,最後避免復發。
  • 膽囊息肉樣變是什麼意思?膽囊息肉生長速度快,想切除有什麼影響
    膽囊息肉主要包括兩種類型,第1種為腫瘤性息肉,主要包括腺瘤性息肉,第2種為非腫瘤性息肉,主要包括炎性息肉、膽固醇性的息肉。確診為膽囊息肉樣病變以後,如果患者沒有任何臨床症狀,膽囊息肉小於1cm,可以定期複查,密切觀察膽囊息肉的變化。如果膽囊息肉大於1cm,或者患者反覆出現腹痛等症狀,建議手術治療,一般選擇膽囊切除術。
  • 這三類膽囊息肉千萬別切,否則後悔一輩子
    膽囊息肉是所有非膽結石性病變的總稱,息肉樣生長從膽囊壁到管腔。隨著b超技術的廣泛普及,膽囊息肉的檢出率越來越高。其臨床病理特徵和手術時機的選擇已被廣泛研究並逐漸成熟。不要切除這三種膽囊息肉,否則你會後悔一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