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非日記|第341天,新冠肺炎疫情時期充滿挑戰的影像會診

2020-12-20 瀟湘名醫

前言:2019年12月28日凌晨,中國(廣東)第九批援加納醫療隊從廣州出發,跨越一萬兩千公裡,到達援助目的地非洲加納首都阿克拉,稍作休整後,於北京時間12月31日發出第一篇援非日記,他們的故事開始了...

2020年12月2日 星期三 阿克拉 30℃ 晴天

陳鑫

中國(廣東)第九批援加納醫療隊隊員

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影像科副主任醫師

12月份已經開啟,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每天新增與好轉病例數都在發生著變化,我們援外醫療的工作也面臨新的困難與挑戰。

我們醫療隊除了在中加友好醫院上班、為當地民眾提供醫療援助外,對常住在加納的華人華僑提供醫療服務,也是我們援外醫療任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受疫情影響,他們不方便輾轉來到駐地找我們,只能通過手機電話、微信等方式進行聯繫溝通,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醫學影像診斷,是通過觀察各種影像檢查圖片,甄別疑似病變部位的正常與異常,儘可能地發現病灶的細節和特徵,結合臨床資料綜合分析,幫助臨床醫生作出準確的診斷,所以清晰度高、質量良好的影像圖片非常關鍵,尤其對於遠程會診。

從今年3月初加納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至今,我在上班之餘,通過手機微信參加會診的影像病例達200多人次,其中70%以上的病例是與新冠肺炎相關的胸部CT檢查。

為了方便在加華人華僑求醫,中國援助加納醫療隊隊長的手機號碼一直保持不變。因此絕大部分患者會直接找到石永勇隊長,他收到影像圖片後再轉發給我。

由於拍攝、發送方式的差異,很多患者發來的影像圖片質量也參差不齊。少部分是經用掃描儀掃描的照片,更多的是用手機對著CT膠片拍的圖片。其中,有的患者把CT膠片貼在牆壁拍照,有的患者把CT膠片對著窗戶拍照,有的患者把CT膠片放在地板或桌面上拍照(這樣拍沒有透光效應,肺組織偏黑,看不清病灶);有的照片上下、左右反了,有的缺少肺窗,有的是一整張CT膠片被拍成一張照片,肺部的薄層、重建圖基本上沒有……

由於很多患者不懂影像,以為只要有圖、有影子,就能診斷,其實不然。為了儘量避免漏診、誤診,照片必須能體現細節、提供高質量的辨識度,這樣才能觀察到更多的細節!

之前會診過的CT片

通過微信進行影像會診極具挑戰和壓力。圖像質量得不到保證,圖像不全,抑或缺乏患者的相關臨床資料,都會給我的結論帶來困難。很多時候觀察影像片的同時,要進一步聯繫患者,詢問其症狀、實驗室結果等情況,進行影像診斷與鑑別診斷。

特殊時期,這已是最好選擇和辦法,儘管充滿挑戰,我們都在盡力而為。

當微信傳來的圖片質量大致能接受時,我都會把圖像原圖下載,放大後認真觀察,謹慎思考,再給出會診意見;如果圖片質量實在太差、達不到診斷要求,便只能通過石永勇隊長再次與患者溝通,指導他/她如何拍出高清的圖片再重新發過來。

這個過程免不了來回折騰、浪費時間,石永勇隊長在這個時候發揮出了巨大能量,他總是不厭其煩、耐心地組織相關隊員參與討論,也與患者反覆溝通解釋,儘可能為患者解決實際問題,在逐漸的了解與信任建立中,醫療隊成了他們最大的依靠。

其實,用手機拍影像圖片,可以用電腦屏幕當作背景觀片燈進行操作。先在電腦中新建一個空白的Word或PPT文檔,調亮電腦屏幕亮度後全屏打開文檔,把CT膠片緊貼在電腦屏幕前,就能達到較好的透光觀察效果(類似於醫院把影像膠片放在觀片燈前)。接著,用手機對準電腦屏幕前的膠片,每次選擇6-8幅CT斷面膠片依次拍照,就能得到很好的圖片。

得到照片後,可以在手機上放大已拍的影像照片,如果照片上顯示CT的檢查日期、相關檢查參數等數值、字母能晰,肺紋理與肺組織對比清晰,那就是很好的圖片。最後,用「原圖」模式在微信上發送照片,我接收後下載原圖就能看到相對高清的影像圖片。

今天,正好有一位距離駐地不遠的中國員工因發熱做了胸部CT檢查,他的同事拿了CT膠片送給我請幫忙會診。

我先試著用自己的手機按照上述方法拍照,得到的圖片比較清晰。CT斷面圖四周邊角的檢查日期、窗寬窗位及其它參數、字母都清晰可見。這樣的照片,不但能看清右肺大片高密度陰影灶的內部和邊緣細節,而且雙肺內其它比較細小的多發淡薄磨玻璃影也清晰可見(箭頭示,透過磨玻璃陰影,依然可以分辨血管紋理或含氣小支氣管影)。

如果微信會診能有這樣高清的影像照片,將大大提高醫生對新冠肺炎病灶和CT徵象的識別,增強診斷信心。

影像學雖然不是診斷新冠肺炎的金標準,但在疫情防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無論是拿CT膠片來閱片、還是微信會診,我們始終不懼挑戰、全力以赴,只要找到我們中國醫療隊,我們都會想方設法幫助當地患者及在加華人華僑解決問題和困難,為他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往期精彩回顧

援非日記 | 第333天,早出生了6周的艾文 援非日記 | 第334天,為同事的媽媽做手術

援非日記 | 第335天,多年的心結,終於被你解開了!援非日記 | 第336天,一波三折的第一臺超乳手術 援非日記 | 第337天,查房時被汗水浸透的隔離衣援非日記 | 第338天,有信心站好最後一班崗援非日記 | 第339天,讓男隊員們羨慕的禮物援非日記 | 第340天,一動不動盯著手機等待患者來電

附:11位隊員單位、姓名

廣東省中醫院(9名)

石永勇(臨時黨支部書記、隊長)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麻醉科主任

陳 鑫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影像科副主任醫師

張睿智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醫院心血管科主治醫師

黎旭光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外七科主治醫師

王榮飛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腦病六科副主任醫師

袁 鋒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針灸科主治醫師

冀 傑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眼科主治醫師

劉晨柳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急診科主管護師

李 育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飯堂中級廚師

廣州市番禺區中心醫院(1名)

朱明慧廣州市番禺區中心醫院產科副主任醫師

廣州市番禺區何賢紀念醫院(1名)

蔡學寧廣州市番禺區何賢紀念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

隊員們

祝你們平安順利

期盼你們更多的精彩

指導 | 翟理祥

策劃 | 石永勇 王軍飛 尹蓉

文/圖 | 陳 鑫

音頻 | 於巧燕

審校/編輯 | 王軍飛

責編 | 宋莉萍

下方在看,為援加納醫療隊加油

【來源:廣東省中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援非日記|第212天,當傷寒遇上新冠肺炎
    五前言:2019年12月28日凌晨,中國(廣東)第九批援加納醫療隊從廣州出發,跨越一萬兩千公裡,到達援助目的地非洲加納首都阿克拉,稍作休整後,於北京時間12月31日發出第一篇援非日記,他們的故事開始了...
  • 援非日記|第194天,Good morning,Sir
    五前言:2019年12月28日凌晨,中國(廣東)第九批援加納醫療隊從廣州出發,跨越一萬兩千公裡,到達援助目的地非洲加納首都阿克拉,稍作休整後,於北京時間12月31日發出第一篇援非日記,他們的故事開始了...
  • 援非日記|第195天,在去急診的路上有一些擔憂
    五前言:2019年12月28日凌晨,中國(廣東)第九批援加納醫療隊從廣州出發,跨越一萬兩千公裡,到達援助目的地非洲加納首都阿克拉,稍作休整後,於北京時間12月31日發出第一篇援非日記,他們的故事開始了...
  • 援非日記|第282天,終於消除了她對膽囊息肉的疑慮
    五前言:2019年12月28日凌晨,中國(廣東)第九批援加納醫療隊從廣州出發,跨越一萬兩千公裡,到達援助目的地非洲加納首都阿克拉,稍作休整後,於北京時間12月31日發出第一篇援非日記,他們的故事開始了...
  • 中國一線醫生抗擊新冠肺炎日記《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首發
    葉佳琪 攝中新網上海8月18日電 (記者 陳靜)由中國一線醫生撰寫的抗擊新冠肺炎日記《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18日在上海首發。《查醫生援鄂日記》以一線醫生的視角,完整記錄了上海第一批支援武漢醫療隊68天的抗疫經歷,真實再現了醫務人員和民眾在危難時刻表現出來的無私無畏和善良勇敢。
  • 援非日記|第321天,不止一句:「I would meet you at all cost!」
    前言:2019年12月28日凌晨,中國(廣東)第九批援加納醫療隊從廣州出發,跨越一萬兩千公裡,到達援助目的地非洲加納首都阿克拉,稍作休整後,於北京時間12月31日發出第一篇援非日記,他們的故事開始了...
  • 援非日記|第259天,我最擅長的雷火灸技術
    五前言:2019年12月28日凌晨,中國(廣東)第九批援加納醫療隊從廣州出發,跨越一萬兩千公裡,到達援助目的地非洲加納首都阿克拉,稍作休整後,於北京時間12月31日發出第一篇援非日記,他們的故事開始了...
  • 援非日記|第340天,一動不動盯著手機等待患者來電
    前言:2019年12月28日凌晨,中國(廣東)第九批援加納醫療隊從廣州出發,跨越一萬兩千公裡,到達援助目的地非洲加納首都阿克拉,稍作休整後,於北京時間12月31日發出第一篇援非日記,他們的故事開始了...
  • 中國一線醫生抗擊新冠肺炎日記《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全球預售
    中新網上海7月2日電 由中國一線醫生撰寫的抗擊新冠肺炎日記《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全球預售,讓各國讀者了解中國抗疫經驗和抗疫精神。《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全球預售。《查醫生援鄂日記》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呼吸科醫生查瓊芳。該書以一線醫生的視角,完整記錄了上海第一批支援武漢醫療隊68天的抗疫經歷,真實再現了醫務人員和民眾在危難時刻表現出來的無私無畏和善良勇敢。上海仁濟醫院呼吸科醫生查瓊芳十分激動地表示:「當我寫下第一篇援鄂日記時,只是想把自己在抗疫一線的所作所為、所見所想告訴大家,讓大家放心。
  • 援非日記 | 第355天,「今天就可以出院了,非常感謝您!」
    >醫療隊從廣州出發,跨越一萬兩千公裡,到達援助目的地非洲加納首都阿克拉,稍作休整後,於北京時間12月31日發出第一篇援非日記,他們的故事開始了...受疫情影響,原本簡單輕鬆的交接工作,變得異常艱難。特殊情況下,為了讓交接工作能夠順利進行,我們提前儘可能規劃好了所有涉及交接工作的細節,既要保證我們回國前的安全,又要圓滿順利地進行交接,讓下一批醫療隊能夠較快接手適應援非醫療工作。說到工作交接,經濟問題尤為重要。
  • 援非日記|第355天,「今天就可以出院了,非常感謝您!」
    前言:2019年12月28日凌晨,中國(廣東)第九批援加納醫療隊從廣州出發,跨越一萬兩千公裡,到達援助目的地非洲加納首都阿克拉,稍作休整後,於北京時間12月31日發出第一篇援非日記,他們的故事開始了...
  • 千裡「一線牽」——寧夏首次對援湖北醫療隊開展遠程會診
    央廣網銀川2月18日消息(記者許新霞 彭照)2月17日19:00時,一場遠隔千裡的新冠肺炎會診在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遠程會診中心與湖北省襄陽市職業技術學院附屬醫院兩地同時舉行。「這個病人因發熱、伴噁心、嘔吐收治入院,女兒從武漢回來,已經確診新冠肺炎,但患者本人兩次門診核酸檢測均為陰性,前後做過多次胸部CT檢查……」屏幕那邊,寧夏援助該院的醫療隊員和當地醫院的醫務人員一起,將患者胸部CT影像上傳,希望專家再給出結論。
  • 援非日記|第262天,痛到吸冷氣的肩關節脫位
    五前言:2019年12月28日凌晨,中國(廣東)第九批援加納醫療隊從廣州出發,跨越一萬兩千公裡,到達援助目的地非洲加納首都阿克拉,稍作休整後,於北京時間12月31日發出第一篇援非日記,他們的故事開始了...
  • 中國一線醫生撰寫抗擊新冠肺炎日記在日本出版發行
    《查醫生援鄂日記》日文版出版發行。仁濟醫院供圖中新網上海12月3日電 (記者 陳靜)記者3日獲悉,由中國一線醫生撰寫的抗擊新冠肺炎日記《查醫生援鄂日記》日文版由日本知名出版機構——巖波書店正式出版發行。
  • 北疆新冠肺炎影像醫學專家:鎂光燈下的「偵察兵」
    圖為張曉琴參加新冠肺炎病例遠程會診。 ,肺部影像稍有一點磨玻璃狀,但是不到10天就轉為危重型,肺部影像顯示呈『白肺』。」18日一早,每天一次的新冠肺炎遠程會診在內蒙古自治區遠程會診中心進行,內蒙古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內蒙古人民醫院影像醫學科主任張曉琴坐在電腦屏幕前分析著每一張肺部影像片。「這名患者通過診治,目前病情已經趨於穩定。」張曉琴明顯鬆了口氣。
  • 中國一線醫生抗擊新冠肺炎日記英文版全球預售
    中國一線醫生抗擊新冠肺炎日記英文版全球預售 2020-07-02 16:16:3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房家梁 責任編輯:房家梁
  • 把金銀潭的抗疫故事講給世界聽《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首發
    18日,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的一間會議室裡,舉行了《查醫生援鄂日記》出版座談會暨英文版首發式。撰寫者查瓊芳是第一批上海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上海仁濟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她說:「在座談會上分享『金銀潭』的時光時已經很感慨了,沒想到座談會剛結束又收到了一份『意外』的感動。」查瓊芳在給兩位小朋友的贈書上寫下寄語。新華網吳一航 攝「我是查醫生的同事,也是她的學生。
  • 把金銀潭的抗疫故事講給世界聽《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首發
    18日,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的一間會議室裡,舉行了《查醫生援鄂日記》出版座談會暨英文版首發式。撰寫者查瓊芳是第一批上海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上海仁濟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她說:「在座談會上分享『金銀潭』的時光時已經很感慨了,沒想到座談會剛結束又收到了一份『意外』的感動。」
  • ...個人書寫——讀仁濟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所寫的《查醫生援鄂日記》
    董少校新冠肺炎疫情走向牽動著每個人的心,海外疫情蔓延形勢嚴峻,中國在開展疫情防控的同時,已投入復工復產。截至4月26日,武漢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給全世界抗擊病毒的人們以更多信心。作為仁濟醫院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查瓊芳1月24日除夕出發,到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救治新冠肺炎患者,3月31日回到上海。在68天裡,查瓊芳寫下67篇援鄂日記,記錄所見所聞所思,歸而結集。這部著作記述了抗擊疫情最前線的一個個鮮活故事,體現出一名援鄂醫護人員不畏艱難、樂觀向上、甘於奉獻的精神,更折射出中國人民團結一心抗擊疫情的廣闊圖景。
  •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放射診斷科:抗擊新冠肺炎的「偵察兵」
    在疫情防控大戰中踐行初心使命他們堅守著厚重的防輻射門,在黑白影像背後尋找疾病的蛛絲馬跡,快速準確地出具影像診斷報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中,第一時間將患者從發熱病人中識別出來對疫情防控至關重要,放射診斷科就是這樣一支疫情診斷「偵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