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多多幫妹妹裝扮小飛象:培養一個動手能力強的孩子到底有多賺!
近日,黃磊的妻子孫莉在微博發文,「妹妹的學校做活動,要求裝扮成自己最喜歡的書裡形象,妹妹選擇了小飛象,孫莉說這可難倒她了。」
但是沒有想到姐姐多多表示可以做,很快她就拿了兩個小抱枕做小飛象的大耳朵,還縫上了兩片粉色的內耳,然後把兩隻耳朵連結在了發箍上。另外又做了一直長長鼻子,套在妹妹的鼻子上,套在後腦勺。
等妹妹穿戴好就是活脫脫的一隻小飛象了。看到姐姐認真製作的樣子,妹妹開心的模樣,媽媽孫莉都被感動到了,替妹妹開心,有這樣一個愛她的姐姐。
底下有網友評論道:姐姐真能幹,動手能力真強,羨慕妹妹有一個這樣的姐姐。上萬的點讚也說明了大家對多多動手能力的折服。
其實除了縫製小飛象,多多還經常和爸爸一起製作手工湯圓、自製雪糕,搭建夢想的學校。在父母的帶領和影響下,多多的動手能力越來越強,最後連媽媽都被她感嘆。
教育學者張振鵬說,父母要承擔起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實踐能力以及探索精神的責任,一定要鼓勵孩子自發地進行探索活動,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
動手能力強,腦子更靈活
多多不僅動手能力強,而且多才多藝,小小年紀就可以閱讀英文讀物,獨自翻譯國外圖書,於外國人交流起來也是完全沒有障礙。
表姐的兒子3歲開始玩樂高,他可以一個人按照說明書,拼裝好一輛有200多個零件的消防車,剛開始還需要家人的幫忙,後來完全不需要別人插手,錯了就自己拆,繼續組裝反覆嘗試。
現在已經10歲了,整理書桌,疊床鋪被,刷鍋洗碗都可以自己做的很好,老師同學都說他特別有靈氣,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強。
動手能力強,更具創新能力
與我們的國情有關,中國的孩子一直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只要求會解題,不重視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才會導致孩子的創新能力跟不上。
諾貝爾獲獎得者楊振寧說過,中國留學生成績往往比一起學習的美國學生好很多,然而十年後,科研成果卻比人家少的多。原因就是在於外國注重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
再比如德國,德國的教育宗旨是使學生成為能獨立思考的有創新能力的人。
」寬進嚴出「的德國大學,沒有班級沒有輔導員,從聯繫學校選擇專業報到註冊尋找住房,到選擇課程複習考試,再到半年工作實習,各種社會實踐,畢業論文實驗課題,全靠學生自行安排籌劃。德國教授也是極其嚴謹,考試不及格絕不手下留情。
在一路不斷淘汰中,闖過一門門嚴格的考試最終拿到學位證書的畢業生,以真才實學走進「德國製造」工程師隊伍。
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也曾說過:人有兩個寶,雙手和大腦,動手又動腦,做個好大佬。
為了幫助孩子挖掘自身的創造力,家長應該有意識的放手讓孩子自主探索,多鼓勵孩子的創意發揮,允許孩子有天馬行空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