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文人雅室,一桌一榻便能閒養浮生

2021-01-09 騰訊網

物道君語:

室雅何需大,花香不在多

「人之不能無屋,猶體之不能無衣。」人要穿衣,也需住所。

明朝後期的人對屋舍有著極致的審美追求。但他們的屋舍不是富麗堂皇的,而是「平常人家」樣兒。窗明几淨,一人一桌,一幾一榻,簡單而又怡然自得。

王爾德說:只有美的無憂的殿堂,可以使人忘卻,使人快樂,我們不去美的殿堂還能去往何方?這「美的殿堂」對晚明人來說,便是眾人都在追尋的雅室。

在晚明,擁有一室,無論大小,一物一器巧妙搭配,都顯現著主人的性情。

晚明雅室之極簡

宜簡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

——李漁《閒情偶寄·居室部》

「簡」是樸素簡約。室內簡約、明淨不雜,室外景致幽曲。

晚明文人陳繼儒的室廬就極為簡單。「茅屋數間而已,土泥牆,窗糊紙。曲床木幾,四麵攤書史」。牆是泥土堆起來的,窗是用紙糊上的,床是竹子編的,桌子是木頭搭造的。

極簡的茅屋可用「陋」字來形容,然而四處隨意擺放的書史,與主人那率真性情,讓其「陋室」不陋。

圖1|Clarus

圖2|昔物所

室外,背山鄰水與山水為伴。「門在松蔭裡」松樹的綠茵就是他的院子。小園幽徑,幾叢花,幾群鳥或幾區亭,幾拳石。

圖|BokChoy

他閒時也會打掃一間房子,讓室內的古鼎焚起縷縷香菸,用素色拂塵揮去塵埃。擺上一張案幾,放幾本讓人讀來暢快的書,再擺些舊的名家書法範本。

獨坐、閒讀或煮一壺茶,燃一炷香,然後靜賞壁圖。

簡約而不簡單,晚明人的雅室追求的是一種耐人尋味的極簡美。

在極簡的居室中,品杯茶,寫幅字,賞花與畫……

圖|BokChoy

晚明雅室之真趣

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之間,煙霞具足;會景不在遠,蓬窗竹屋下,風月自賒。

——陳繼儒《小窗幽記》

趣不在多貴在真。即便在茅草窗、竹簷下靜坐,讓清風拂面、明月照人,也會有無盡趣味。

費元祿說遊道有三,其一為「抗志絕俗,玩物採真」。晚明人普遍認為,玩物不會喪志,反而能夠獲得生活的真趣,表現真我。

晚明人的真趣體現在對物的極致追求,以度己之心度物,對物品得極細。

如文人案頭上的筆筒,屠隆說「筆筒湘竹為之,以紫檀、烏木稜口鑲座為雅,餘不入品?」即便只是尋常小物件,他們在選材,原料、製作工藝等方面也是極為講究的。

張岱為追求真趣,在不少地方親自設計自己的書屋。梅花屋就是由一倒塌的老屋修建而成的。改造後,在房子周圍種滿梅花、牡丹、西海棠花等綠植。他只樂在其中,「解衣盤礴,寒暑未嘗試輕出」。

晚明人巢端明用葫蘆畜養鳴蟲,他在住所周圍栽種多個品種的葫蘆,並將刻有花紋的模具合在葫蘆上,使其長成樽、彝等形狀的葫蘆。

居室不僅可以修生養息,也可以精緻趣玩。

與宋代有距離審美觀看不同的是,晚明追求的是近距離地觀賞。這是一種沉浸式的審美體驗,如椅子,可醉臥、偃仰又或是花下臥賞皆妙。

在晚明,鑑賞玩物本是風雅時尚之趣事,若遇上同好之人,那又別有一番趣味。

晚明雅室之韻

門庭雅潔,室廬清靚。亭臺具曠士之懷,齋閣有幽人之致。

——文震亨《長物志·室廬》

古人稱:有餘意之謂韻。」餘意「便是餘音繞梁,回味無窮的感覺。室廬一幾一榻,擺放不同,繁簡各異,便會有不同的韻致。

而雅室講究統一和諧,要古樸高雅,又不流於庸俗。回歸對自然的關注,連接審美體驗與日常生活,將自己的信仰、雅趣寄託於一草一木,一桌一椅。

儘管是小小的居室也要有韻味。其門窗若建得好,便能產生無窮的雅致情趣,使自然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

李漁在《閒情偶寄》中說:「房舍與人,欲其相稱」。房舍體現著主人的性情,你的房舍就是你自己。

而且「開窗紗在於借景,竹石可療俗」。居室裡的器物不僅在製作上要有巧妙構思,在擺放間也需繁簡得宜。這樣,各類家具巧妙多用,以便更新奇美觀。

李漁的床用檀木製成,使之躺下能聞到花香;他的帳,有骨服帖,還有加鎖蔽風隔蚊。居室中有素樸的瓷杯,淡雅的茶具,詩意的瓶爐……

居室中那一件件物,都體現著他的閒情逸緻,餘韻至極。

圖1.2|昔物所

梁實秋先生說:「我住在雅舍一天,雅舍就一天歸我所有」。在雅舍中可以養志,讀一書便足以自娛。

擇一清居,洞察內心,或許這才是人生最高樂境。

雅居,是晚明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也只有晚明人,才享得極致。

他們追求簡單、古樸,雖簡但韻味深長的雅。

於雅室,焚香、品茗、插花……即便身處鬧市,也能有山林之韻致。

一室之物不在華麗,只要悅目就好。

一室之雅不在高貴,只要舒心就好。

圖|景素

文字為物道原創,轉載請聯繫作者。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的書房:室雅無須大,花香不在多
    「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齋」為什麼會成為古人書房最常用的字之一?何謂「齋」?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稱:「齋,戒潔也。」言下之意是,齋乃清心潔淨之處,包含著恭敬、寡慾,而這正是古人讀書時所追求和要達到的最高之境界——清靜雅致,避塵絕俗,一心向學,飽讀詩書,修身養性。
  • 雅室清心
    『居處寄吾生,但得其地,不在高廣』。有屋一間,無論大小,一桌一椅一卷書,一燈一人一茶杯,便有了於日常中沉思靜悟、安頓心靈的所在。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以素為絢,得溫潤與靜觀,小築四目見古湛;以真為本,得平淡與明道,鬥室隨處滿幽曠。
  • 文人雅室,大紅酸枝鑲癭木,捲雲如意花幾
    大紅酸枝|花幾規格:43.5*28.5*82CM明式家具極具文人之氣,以樸素、簡潔的形式語言蘊含了「雅」的風格,又通過人的使用狀態和器物的形體,達到主體與客體統一,從而反映了文人心理追求高尚人格美的趨向,藉此表達雅正之美的「樸素 " 審美。
  • 文人雅室,荔枝木隨形鏤空花架,空間營造
    荔枝木 | 底座54*36.5*102cm文人雅士,理想的家居環境很大層面上是滿足精神上的需求,功能與審美相一致,崇尚天然,追求清靜雅逸、閒適自在,以雅為重,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乃是舊時文人的生活情趣。
  • 古人的書房|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文人大抵都有書房,但有書房的人不一定就是文人。文人與書房,似乎總有著說不盡的緣分。文人愛書、敬書、讀書、藏書,書房自然就成了文人心中一方小小的自由天地,漫步書房中,徜徉於筆墨之間,縱情詩書之樂。文人的書房,其情趣和品味,因人而不同。
  • 方寸之間皆是雅——文人雅室,一間屋,六尺地
    《禮樂》中有記:「雅者,古正也」。這是古人奉行的立身品格,也是他們追求的生活境界。一個雅字,傳遞的是儒釋道文化的精髓,貫穿著國人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時候我們很難用確切的詞語將【雅】準確而完整地描述出來,但只要用心去感受,便很容易感知它的存在。
  • 雅室清心一抹綠
    香草美人,也是文人雅士的對於美好事物的一種追求。這種熱愛自然而然地延伸到了日常生活中:雅室書房,文人空間等高頻次的活動場所,常常可見花草的影子。這些花草藉助幾架、桌案,以案頭盆栽、組合盆景的形式出現,於無聲中滋養觀者的心靈。
  • 雅室,有閒情
    清賞是將塵世看作一齋室,用如幻的眼光打量其中的一桌一椅、一幾一榻、一草一木,蕩去欲望的佔有,置入清心的把玩。 文房,古來便多些風雅,多些文章,多些故事,多些雅物。 歷朝歷代,無論是皇家貴胄、王爺大臣、文人雅士們,統統少不了自家的文房,自然更少不了文房裡的一應物件,譬如:琴棋書畫、竹木牙雕,等等。
  • 雅室陳設200款,值得一品!
    ——李漁雅室,是一個浸透著中國氣韻的文化空間,從布局結構,小到一桌一椅一花一木都蘊含著中國人傳統的處世哲學,韜養含蓄,溫文爾雅,和而不同,禪思高遠。人們常說「人生一世,座中半百」,若得一雅室,便可「一日當兩日」,生命的寬度和廣度,便於無形之中得到了延伸,這大概是美的另一種力量。
  • 吳中風雅·書齋長物|空間
    其「隨方置象,各有所宜,寧古無時,寧樸無巧,寧儉無俗」的家居設計美學傾向,正是當時文人的共識。 這便是後世所謂「明式家具」風格形成的文化因素,也是「明式家具」文人氣質的由來。
  • 茶話|古人為自己的雅室命名所用的字
    對於當時的社會文化來說,雅室的命名,既反映主人的個性與品性,又關聯主人的寄情與愛好。所以一般而言,主人在命名前,要對名字內容的雅與俗、深與淺、簡與繁、穩與浮,作反覆推敲,一經定名則終身不改。所以室在之後引申泛指住宅、房屋,自然用「室」命名雅室的很多。如劉禹錫的「陋室」、梁啓超的「飲冰室」。
  • 觀展|在「文房」中見識古代文人的雅室閒情
    是古代文人追求的生活方式,時至今日,儘管周遭環境已變,但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通過器物和心境傳承至今,正在上海韓天衡美術館舉行的「蘭室長物——歷代文房具特展」帶領觀眾走進文房與文人的雅室與閒情:書畫,是歷代文房具中的重要內容。《紅樓夢》中曾說:「若大景致,若干臺榭,無字標題,任是花柳山水,也斷不能生色。」一所文房中,置以種種文具,當然也以書畫最能提醒它的精神。
  • 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
    在《西廂記》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描述張生借得佛寺一處雅室,有點兒類似現在的書房陳設,雖然小,但是特別有文人氣質,這一處所在叫做「容膝山房」,屋子雖然小了一些,可布置的格局卻很有雅趣。也就是說書房不一定空間大,布置要有品位。文中如此描述「容膝山房」:「室內窗明几淨,水磨方磚鋪地,一塵不染。綠紗窗下放一張紫檀木書案,案上文房四寶,一應俱全。
  • 文人雅室,大紅酸枝,文具收納盒
    這些清居雅物,伴於文人書齋案頭,終日相對,賞心怡情。採用上等大紅酸枝獨板製作,用料頗奢,色澤統一,木紋清晰細膩,色澤深沉。長方體,周身光素。蓋與體以上下開合狀為型,線條簡練,口沿光素,加厚子口。蓋頂鼓起,這種麵包頂的設計費工費料,造型典雅美觀。器形方正大氣,超大收納空間,盒內帶有隔層,分隔為四個空間,便於分類收納。
  • 書齋雅室,案頭清供,小葉紫檀百寶嵌圓角櫃
    書齋雅室是心靈寄居之所,清供是文人雅賞之物,於清淨中陳置所好,怡情格物,始有「朝罷香菸攜滿袖,詩成珠玉在揮毫」之雅興。投花有瓶、讀書有案、喝茶有室,雖無名器珍物,也有疏竹卷石,再佐以筆、墨、字、畫,以文富養,頓生清趣而悅己,身在其中,便覺沉靜悠然。此件案頭陳設清供圓角櫃甄選印度小葉紫檀、癭木、玉石等材料製作,用料昂貴,配飾奢華,色澤沉穆製作工藝考究。
  • 香几案臺,雅室裡不可或缺的妙物
    (本文內容由祥蘊閣紅木收集整理,京東淘寶搜索祥蘊閣,可了解更多東陽熱門的紅木家具款式)古時的文人雅士中,最喜歡的就是「幾」。香爐放置於上,嫋嫋白線,騰空而舞,那似夢似幻,似仙似神的空靈意境便躍然於前,使人心神寧靜,點綴出超俗優雅的生活情趣。《明式家具珍賞》的作者王世襄曾經相中一張黃花梨的香幾,那香幾五足,黃花梨材質,是圓形。但是這張香幾也是它的主人陳夢家的心愛之物。為了能夠得到這件香幾,王世襄好一陣請求,甚至要出十倍的價格。
  • 中國文人最愛的文房清供:花中第一雅,小隱隱於野,大隱於市
    在以文為業、以硯為田的文人眼中,書房既是他們追求仕途的起點,更是他們逃避黑暗政治與社會爭鬥,尋找自我的終點。紅袖添香焙名茶,雪夜閉門讀禁書,想想就很美。不是所有放書的房間都能稱作書房的,書房還有蠻多講究的。明代學者高廉所寫的《高子書齋說》中有載:書齋宜明朗,清淨,不可太寬敞。明淨則可以使心舒暢,神氣清爽,太寬敞便會損傷目力。是不是很有趣?
  • 新雅「一品暖鍋」一桌菜
    一口鍋,裡面層層疊疊排滿13個品種的鮮美食材;端上桌,就是一桌團團圓圓、熱氣騰騰的宴席。  一口鍋就是一桌菜?沒錯,這就是新雅年菜套餐系列裡的「一品暖鍋」。
  • 【萬物興書齋】王忠敏榜書系列作品鑑賞《室雅蘭香》
    作品:【室雅蘭香】 梅蘭竹菊世稱為"四君子",分別代表了傲、幽、堅、淡四種清雅淡泊的品質。圖片來源於網絡 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為高潔志士; 蘭:空谷幽放,孤芳自賞,香雅怡情,是為世上賢達;
  • 清微淡遠古代繪畫中的文人與琴
    文人與琴的圖繪組合大致可分為撫琴、聽琴圖,抱琴、攜琴圖,眠琴、調琴圖,陳設器物圖和斫琴圖等幾類。除文士之外,圖中也出現帝王或仕女的形象,雖然嚴格意義上不能稱之為「文人」,但在與琴書相伴、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此刻,他們以琴為寄,發抒本心,申舒性靈,與文人心氣相通,因此也暫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