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螺旋DNA進一步扭曲而成的超螺旋稱為DNA的三級結構
DNA分子結構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在不同條件下可以有所不同,即DNA結構的多態性。在生理狀態下DNA主要為B構象,並可能有少量的A構象和Z構象。Z構象是唯一存在的左手雙螺旋構象。DNA鏈上的四種鹼基也非均勻分布,因而產生了一些特異的序列。
-
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 DNA分子模型的搭建
>分子模型的搭建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是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DNA分子模型的搭建。那麼DNA應該具備怎樣的結構才能擔當如此的重任呢?如何構建一個DNA分子模型解釋這一切?今天我們的學習任務就是解決這些問題。本節課的關鍵問題。一、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二、DNA分子模型的搭建;三、DNA和基因的關係。一九五三年,沃森和克裡克建立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沃森曾經做過實驗,用同位素標記噬菌體追蹤DNA,堅信DNA就是遺傳物質,克裡克也是知道DNA比蛋白質更為重要的人。
-
雙螺旋升級了:人體首次發現四螺旋DNA
眾所周知,DNA是生物體發育和正常運作必不可少的大分子,其結構為雙螺旋。但是這一結構有時會加倍。如今,研究人員首次在健康人體細胞中發現了四螺旋DNA結構。此前研究人員曾在一些癌細胞和實驗室的化學實驗中發現四螺旋DNA,這是第一次在健康的人類活體細胞中發現這種結構,而且它是由正常細胞過程產生的穩定結構。「毫無疑問,我們已經證明了四股DNA可以在活細胞中形成。這迫使我們重新思考DNA的生物學特徵。」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Marco Di Antonio說。
-
《自然—結構與分子生物學》:科學家揭示DNA解旋機理
《自然—結構與分子生物學
-
高中生物學的結構
必修一《分子與細胞》關注生命的微觀本質,其核心概念就是細胞。作為其餘兩本教材的微觀基礎,必修一蘊含了非常豐富的生物學學科觀點,包括「生命的物質觀」、「系統觀」和「結構與功能觀」。具體到必修二而言,在分子層面,有DNA的雙螺旋結構、中心法則和基因突變;在細胞層面,有減數分裂中的染色體行為和染色體畸變;在個體層面,有親子代個體之間基因的傳遞規律;在種群層面,有種群的遺傳平衡定律。
-
朱玉賢現代分子生物學第四版全套!
朱玉賢現代分子生物學第四版全套答:(1)孟德爾(Mendel)的遺傳學定律最先使人們對性狀遺傳產生了理性認識,他提出了遺傳單位是遺傳因子(現代遺傳學稱為基因)的論點,並且通過實驗總結出了遺傳學定律這兩個重要定律的發現和提出,為遺傳學的誕生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摩爾根(Morgan)用果蠅作為材料研究性狀的遺傳方式,得出了連鎖交換定律,同時證明了基因直線排列在染色體上。他是第一個用實驗證明基因學說的科學家。
-
遲來的綻放,DNA雙螺旋結構發現背後的黑暗女士,沒有被歷史遺忘
科學的發明、發現離不開科學家們一代代的知識積累、傳承,也離不開相互間的競爭。1953年4月25日,在《自然》雜誌上,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裡克博士發表了一篇論文《脫氧核糖核酸的結構》,首次揭示了脫氧核糖核酸(DNA)的雙螺旋結構。
-
2018諾貝爾三大獎,都被生物學帶著節奏走
也就是說,治癌不是針對癌細胞進行殺滅,而是對機體的免疫系統進行調控,解放被束縛和抑制的免疫力,讓免疫系統全身心地投入到抗禦癌症的徵戰中,從而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因此,201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其實是獎勵科學家的觀念創新和創新成果。
-
系統生物學介紹
20世紀中頁貝塔朗菲定義「機體生物學」的「機體」為「整體」或「系統」概念,並闡述以開放系統論研究生物學的理論、數學模型與應用計算機方法等。系統生物學不同於以往僅僅關心個別的基因和蛋白質的分子生物學,在於研究細胞信號傳導和基因調控網路、生物系統組成之間相互關係的結構和系統功能的湧現。
-
分子生物學的世界,其實沒有那麼難懂
確實,以1953年Watson 和Crick 提出DNA雙螺旋結構為標誌,分子生物學在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中,盡顯了風流與輝煌。現今分子生物學在學科領域的擴張讓人瞠目,科研工作者若沒有分子生物學相關的數據,貌似都沒法發表SCI了!對大多科研人員來說,它是神聖的,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甚至是令人敬畏的!
-
人工智慧在生物學上的重大突破,比肩DNA的發現,或徹底改變醫學
DeepMind可能剛剛攻克了生物學領域最大的挑戰之一。一個可以與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相媲美的發現。它可能永遠改變生物醫學、藥物發現和疫苗開發。乍一看,遊戲的實際成就遠沒有那麼吸引人。DeepMind強大的人工智慧算法之一AlphaFold利用其深度學習能力預測蛋白質的三維形狀,精確到一個原子的寬度。
-
《分子生物學》名詞解釋
《分子生物學》名詞解釋 1、分子生物學∶是一門從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現象、生命本質、生命活動及其規律的科學。 2、醫學分子生物學∶是分子生物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又是一門新興交叉學科。
-
生物學研究的終極目的是什麼?
20世紀50年代,分子生物學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這和信息科學的誕生在時間上如此巧合,信息科學中使用的一些術語,如程序、編碼等,後來都在遺傳學中利用上了。當前人們似乎認為分子生物學已經到了「最後開花結果」的階段了。
-
考博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重點
3.分子生物學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研究工作就是探討各種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其功能之間的關係。三、生物化學研究的主要方面:1.生物體的物質組成:高等生物體主要由蛋白質、核酸、糖類、脂類以及水、無機鹽等組成,此外還含有一些低分子物質。2.物質代謝:物質代謝的基本過程主要包括三大步驟:消化、吸收→中間代謝→排洩。
-
非雙螺旋!科學家發現新DNA結構
IT之家4月24日消息 日前,科學家已經確定了人類細胞內新的DNA結構,並將新結構命名為「i-motif」。新的DNA結構類似於生活中的「結」,已經首次在活體細胞中觀察到。▲DNA雙螺旋結構在許多人的認知當中,DNA是以雙螺旋結構存在於細胞當中的,甚至許多人並不了解這個。對於新的i-motif結構,科學家們並不確定它的功能是什麼,但他們懷疑它涉及「讀取」DNA序列並將其轉化為有用物質的過程。
-
Science:中國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生命信息載體:另一種雙螺旋高級結構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25日發布信息說,該所科學家在國際上率先解析了30nm(納米)染色質的高清晰三維結構,這是繼DNA雙螺旋結構之後,在破解「生命信息載體」的另一種更高一級的雙螺旋結構研究中取得的重要突破。中國科學家這項重大發現的科研成果,被當天出版的最新一期國際頂尖研究雜誌《科學》(Science)以長幅研究論文形式發表。
-
系統生物學中的物理問題
將時間推移到本世紀初,我們發現物理學家的這種對掌握自然規律的自信受到了來自生命科學的巨大挑戰.就目前物理學在現代生命科學中的作用看,上面提到的那句斷言正好要倒過來:不要問生命科學家能為物理學家做什麼,要問物理學家能為生命科學家做什麼.倒過這句話的主要依據是:在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的十多年裡,生命科學,特別是分子生物學發生了令世人矚目的變化.一方面,由於基因組測序、蛋白質組學的快速發展
-
分子生物學技術你了解多少?
隨著生命科學和化學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物體的認知已經逐漸深入到微觀水平。從單個的生物體到器官到組織到細胞,再從細胞結構到核酸和蛋白的分子水平,人們意識到可以通過檢測分子水平的線性結構(如核酸序列),來橫向比較不同物種,同物種不同個體,同個體不同細胞或不同生理(病理)狀態的差異。
-
美國創建國立數學生物學綜合研究所
美國將召集來自世界各地的生物學家和數學家,在這個新的研究所用數學和生物學交叉研究的辦法進行創造性的研究,共同致力於這兩個學科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20世紀中期,隨著蛋白質空間結構的解析和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科學進入了以遺傳信息載體核酸和生命功能執行者蛋白質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分子生物學時代。
-
漲姿勢了:10個有用的免費分子生物學網站
/ 2: Biomath Calculator用途:溶液稀釋、溶液配製計算和核酸濃度的計算 地址:http://www.promega.com/resources/tools/biomath-calculators/ 3:IDT sciTool用途:引物和探針設計、核酸二級結構分析、引物質量分析、siRNA設計、反義核苷酸設計和密碼子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