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剖宮產後成植物人 家屬擬狀告醫院(圖)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1月02日 16:08 來源:
周穎的老父親每天在病床前和女兒說話期待著奇蹟出現
北京晚報消息:自本報與北京市律師協會合作開辦了徵集「最需要援助的案件」活動後,至今已收到讀者求助來信400餘封。經過本報及律協、律師們的共同遴選,31歲的周穎成為此次活動第一位「最需要援助的人」。1年前的今天,她剖宮產生下了自己的女兒,卻從來沒有抱過女兒,沒有餵過孩子一口奶水——她已經成了「植物人」。家屬認為給周穎接生的醫院診治過程有過錯,但是苦於經濟拮据,沒有財力支持他們為親人討個說法。看到本報刊出的消息後,周穎的家屬給本報寫來了求助信。經過本報與律師協會的工作,志願者林麗和徐利生兩位律師免費擔任周穎的訴訟代理人。今天,此案在朝陽法院正式立案。
剖宮產後一「睡」不醒
在宣武醫院神經內科的病房裡,31歲的周穎躺在病床上一動不動,眼睛無神地半睜著,眼珠偶爾轉動一下。「快醒,周穎,看誰來看你了?」60多歲的周先生拍著女兒的胳膊念叨著,就好像是在叫女兒起床一樣。然而周穎卻毫無反應。睜眼昏迷的她已經躺在這張病床上整整一年了,只能依靠鼻飼維持生命。
回想起1年前發生的事,周先生覺得人生的悲喜兩重天就在幾個小時之內發生了。「去年10月28日,周穎到醫院去做產前檢查,查出血壓高和先兆子癇,第二天就住了院,又查出血管痙攣,大夫說怕孩子在腹中窒息死亡,建議實行剖宮產。原本預產期在12月底,結果11月2日就手術了。手術進行了50分鐘,我和女婿、親家一起在外面焦急地期待著孩子的降生。中午12時左右,周穎被推出手術室後就一直打著呼嚕大睡,對此情況醫生護士並沒有重視。直到下午3時許,她突然四肢抽搐,情況很緊急。好幾個大夫護士一邊叫她的名字,一邊急急忙忙地搶救,我們剛得到外孫女的喜悅完全被擔心取代了。」
當時,CT檢查結果是腦垂體瘤。鑑於她隨時可能出現生命危險,醫生建議轉院進一步治療。當晚8時許,周穎被轉送到宣武醫院的神經內科重症監護室。在院方的積極搶救下,周穎暫時脫離了生命危險,但卻從此昏迷不醒。雖然醫生並未做出明確的認定,但親屬們都明白醫療手段已經無法再把她喚醒了。
家人期待奇蹟出現
周先生說,這一年來,他始終被傷心難過、擔驚受怕煎熬著。雖然不願意面對現實,但他們都知道,如果周穎的狀況沒有轉機,她總有一天會永遠睡去。「她現在的身體狀況已經很差了。」周先生撫摸著女兒清秀的臉龐心疼地說,女兒原來體重180多斤,可是一年來因為無法動彈、不能進食,現在病床上的她肌肉已經萎縮,完全皮包骨頭,大腿只有普通人的小臂一樣細。
在周穎的床頭上放著一個可愛的嬰兒玩具。一按開關,「嬰兒」就會發出「哇哇」的哭鬧聲。「真希望孩子的聲音能刺激她,將她喚醒。」周先生說,他看了很多有關植物人的醫療故事,有一個母親就是幾年如一日地陪在自己的植物人女兒身邊跟她說話最終將女兒喚醒。所以他們經常來陪周穎聊天。「閨女,別睡了,快起來,咱們回家了,回家吃燒烤,咱家門口新開了一家燒烤店。」「周穎,你的老師還打電話來問你好了沒有……」無論什麼雞毛蒜皮的事,家人都要和周穎絮叨絮叨。在周先生的言語中,總能聽到「奇蹟」這個詞:「醫生讓我們家屬多跟她說話,讓她聽到親人的聲音,沒準兒能出現奇蹟。」
醫療鑑定不算事故
周先生認為女兒成了現在這個樣子,與接生醫院的麻痺大意和搶救不當有直接關係。「剖宮產只是局部麻醉,術後應該清醒,周穎卻一直昏睡了幾個小時都沒有得到醫院的檢查救治;醫生發現她抽搐後按妊高徵子癇進行搶救,直至搶救6小時無效後才通知家屬病人生命垂危;手術前後,周穎的血糖值遠遠低於正常值,對此情況醫院沒有予以重視和及時處理,手術後6小時才打葡萄糖,以致造成了現在的昏迷。」今年4月,周先生向朝陽醫學會申請醫療事故鑑定,然而鑑定結果讓一家人失望至極:此事不屬於醫療事故。參與鑑定的專家們認為:「醫院的術後處理符合診療常規,抽搐後按子癇處理思路正確,處置合理;患者預後考慮為低血糖所致,造成低血糖的病因考慮為垂體瘤、垂體危象,該病例罕見,病程進展迅速,加之未提供相關病史,致使診治困難」。但是在專家的分析意見中也表明,周穎手術前血糖很低,院方沒有足夠重視,未及時複查,在搶救過程中沒能與家屬及時溝通。周先生覺得這也能體現醫院的過錯。
周穎原本在一家汽車公司任職,昏迷後每月的收入只有600元;丈夫是工廠的工人,月平均工資也只有700餘元。公婆二人都沒有工作也沒有收入,再加上剛剛滿一歲的孩子,一家人的生活十分艱難。周穎住院後,家裡給她治病已經花了十餘萬元,這個組建剛剛3年的小家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雖然家人一直對周穎的事抱有質疑,但他們實在沒有能力支付律師費去打官司。周先生偶然看到了本報刊登的徵集最需要援助的案例的消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給本報寄來了一封求助信……
兩名律師志願者免費代理訴訟
在徵集案例的同時,本報也通過律師協會向全市律師徵集志願者,為生活困難的市民免費提供法律援助,得到百餘名律師的積極響應。「我們真的特別同情周穎,希望儘自己的力量為她討回應得的賠償。」接到周穎的案件後,徐利生律師還專門請教了醫生朋友,諮詢案件中的醫學問題。「雖然不算醫療事故,但我認為醫院在搶救過程中存在方法不當、麻痺大意,未及時發現病人昏迷,對病人血糖值檢測不仔細,未及時通知家屬等過錯,造成病人至今仍處昏迷狀態,院方應該對周穎的經濟損失和健康損害承擔相應的責任。」女律師林麗肯定地說。
兩位律師欣然接受委託,不計個人得失全力相助。林律師為周穎起草了民事起訴書,並親自給周先生逐項交待訴訟需要準備的材料,事無巨細。為了明確醫院的醫療過錯行為,確定賠償責任,律師同時向法院提出醫療過錯司法鑑定申請。鑑於周穎家的經濟情況,律師還為她申請減緩交納訴訟費。案件受理後,法院將擇日開庭審理。本報將繼續關注此案的進展。
責編: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