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 李晗 通訊員 高翔
八旬婆婆突發腦溢血不省人事,送到醫院搶救,雖然保住了生命,卻出現深度昏迷成為植物人,在ICU病房救治近一年。期間,醫護人員在精心治療和護理的同時,想方設法為她進行促醒。今年大年初一,家屬為18位醫護人員每人包了100元表示謝意,不料醫護人員將紅包全部充到婆婆治療帳戶上,只留下紅包外皮留作紀念。上月婆婆去世,昨日,她的女兒從大洋彼岸寄來一封親筆信,感謝對醫護人員對其母親一年的全力救治和精心護理。
醫護人員精心照料植物人婆婆
86歲的吳婆婆家住武昌,去年3月20日下午,她在家中突發腦溢血,當即昏迷不醒,家人撥打120將他送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經過緊急手術保住了生命,但卻出現深度昏迷,成為了植物人。由於她伴有肝腎功能部分不全等併發症,只能轉到ICU病房接受治療。由於病房的特殊性,家屬每天只有最多一個小時的探視時間,婆婆的日常護理基本上要靠醫護人員特別是護士完成。
ICU醫生饒歆和護士佘姍姍等五名醫護人員組成了吳婆婆的護理小組,每隔幾個小時就為吳婆婆翻一次身,每天為吳婆婆至少擦洗身體三次,每天還堅持幫吳婆婆適當活動四肢,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出現壓瘡。
「ICU的醫護人員非常敬業,我們萬萬沒想到,在ICU病房住院近一年,母親的身上沒有生過一個壓瘡。」吳婆婆的子女們提起醫護人員讚不絕口。
吳婆婆55歲的小女兒吳菲多年前在澳大利亞定居,得知母親住院後飛回武漢,每天到醫院探視。曾在國內醫院做過近10年護士工作的她表示,ICU護士的護理工作非常專業,而且盡職盡責,把母親照顧得比家屬還要好。
婆婆離世後家屬仍從國外寄來感謝信
ICU醫生饒歆表示,深度昏迷2個月內是促醒的黃金時間,醫護人員為婆婆制定了「促醒計劃」,通過讓她的孫女在病床旁拉大提琴、朗讀等方式,希望能助她早日甦醒。幾個月過去了,吳婆婆昏迷狀態並沒有好轉,但醫護人員所作的努力,讓家屬深受感動。
2月16日是大年初一,也是吳婆婆的陰曆生日。這天一大早,ICU病區護士長鄧瀾帶著幾名護士,將吳婆婆所在的45號病床的牆上掛滿氣球和彩帶,並破例允許三名家屬同時進入病房,在床邊為吳婆婆唱生日歌,為她度過了一個特殊的生日。當天晚上,吳菲將準備了18個紅包,每個紅包裡塞了100元,委託鄧瀾交給當天值班的18位醫護人員。
「每個紅包裡錢不多,主要是想表達家屬的感激之情。」吳菲表示,沒想到第二天醫護人員就將1800元全部充到母親的在醫院的治療帳戶上。
鄧瀾表示,感受到患者家屬的心意,醫護人員非常溫暖,18名醫護人員每人留下了紅包的外皮,留作紀念。
3月12日,吳婆婆去世,吳菲在料理完她的後事後,回到了澳大利亞。昨日,她給醫院寄來一封感謝信,感謝醫護人員近一年來對吳婆婆的的全力救治及精細護理。今天中午,醫護人員通過微信與吳菲視頻通話,向她表示問候,並相約等她六月回國時再相聚。
「在ICU病房住院治療將近一年的患者非常少見,患者去世後,家屬還能主動醫生交朋友,更加難得。」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彭志勇表示,重症患者的救治和護理,醫護人員往往承受較大壓力,但能得到家屬的認可和讚賞,再辛苦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