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先不改了,這些古詩詞我們真的讀對了嗎?

2020-12-16 名師說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說(shuì)服變成了說(shuō)服 ?

一騎(jì)紅塵變成了一騎(qí)紅塵?

粳(jīng)米變成了粳(gěng)米?

蕁(qián)麻疹變成了蕁(xún)麻疹?

2月19日,公眾號「普通話水平測試」發表的一篇《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刷屏社交網絡,文中舉了一大串讀音改變的例子,並寫道,「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

這個消息迅速登上微博熱搜

引起網友熱烈討論

網友紛紛驚呼「上了個假學」,「當時好不容易糾正過來的讀音,現在因為大部分人讀不對就改了?」,「這事還有少數服從多數的?」

但就在網友們還紛紛吐槽之時

闢謠來了!

《咬文嚼字》主編回應改拼音:

這是條「假新聞」,請不要擔心

澎湃新聞專訪了《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他表示,這則「假新聞」中的大部分內容來自國家語委2016年6月6日發布的《徵求意見稿》,而這個《徵求意見稿》至今尚未正式發布。今後正式發布的《審音表》應該不完全和《徵求意見稿》一樣,「也許網友擔心的『讀音改動』根本就不會出現在正式發布的《審音表》中,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

文中的大部分內容,來源於還未正式發布的《徵求意見稿》。

教育部也及時出面闢謠:

還未通過審議,應以原讀音為準

教育部語用所普通話審音委員會漢字與漢語拼音辦公室(隸屬於國家語委)的何副研究員在接受採訪時表示:2016年,教育部就《<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修訂稿》中很多異讀詞的拼音打破了大眾原本認知,收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時隔三年尚未正式發布。

何副研究員說,審音委已經對當初做的審音表的修訂工作做了提交,語委相關部門正在進行相關部門的審核,(審核結果)還沒有出來,所以還沒有正式對外發布。這個審音表徵求意見稿裡有些讀音還在調整,「有一些老師可能認為2016年的《修訂稿》是定稿,所以寫文章指向《修訂稿》,據此做出的引用和討論都不是特別準確。」

有爭議的字詞到底怎麼讀?正確答案可能在2019年由教育部正式公布。

那麼等到新版《審音表》公布後,我們如何讀古詩文呢?

下面推薦一篇原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歷史語言學研究一室主任孟蓬生的文章,我們不妨看看,語言學專家對此事怎樣看的。

在討論問題之前,我們首先應該明確以下四點:

(1)《審音表》作為國家規範適用於一切場合,自然也適用於古詩文。

(2)一些人口中的所謂「古音」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古音」,而是前人稱為「葉(xié)韻」的東西。即使是真正的「古音」(目前學界還沒有一致意見),對於現代人也並不具有約束力。

(3)面向中小學生的工具書和教科書原則上不應該標註真正的「古音」和所謂的「古音」。

(4)在一些特殊場合,如古詩文吟誦活動和其他文藝形式中使用一些「古音」,如同京劇藝術中的「上口字」一樣,應該得到尊重和寬容。

為了便於討論,我們把前面例句中提到的一些字的讀音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與韻腳相關的

一類是與韻腳無關的

具體可細分為四小類:

(1)因處於韻腳而韻母發生改變的讀音(一般不涉及聲母),如「遠上寒山石徑斜」中的「斜」(讀xiá);

(2)因詩詞格律要求而聲調發生改變的讀音,如「春色未曾看」中的「看」(讀kān);

(3)有別義作用的讀音,如「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讀jì);

(4)古今音義配合關係交叉的讀音,如「不亦樂乎」中的「樂」。這兩大類四小類讀音產生的原因不同,應該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

第一小類

前人稱為「葉(xié)韻」(亦作「協韻」,又稱「協句」「叶音」),指詩歌和韻文中為了押韻和上口臨時改讀的字音。

「叶韻」的起源很早。周代人編的《詩經》,到了南北朝時期,由於語音的變化,一些原本押韻的詩歌讀起來不再押韻,於是就有人發明了「叶韻」的辦法。《詩經·邶風·燕燕》:「燕燕於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於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南朝齊代的經師沈重說:「協句宜乃林反。」折合成今普通話,就是把「南」讀作nín,以與「音(yīn)」「心(xīn)」押韻(實際上古代這三個字如今天的廣州話一樣都是收m尾的)。

從語言研究的角度來看,明清以來許多學者已經對「叶韻」說進行過批判,現代人當然不能重蹈覆轍,因此面向中小學生的工具書或教材絕對不應該標註此類讀音。但作為一種文化傳統,把「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中的「斜」讀作xiá以與「家」押韻,把「勅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中的「野」讀作yǎ以與「下」押韻,把「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中的「衰」讀作cuī以與「回」押韻(實際上後兩句「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中的「來」也是入韻的,「衰」讀作cuī是顧首不顧尾,得失參半),在上文提到的特定場合中使用,是應該得到允許的。

第二小類

按詩詞格律的平仄要求須改變聲調但現在已經不通行的讀音。

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根據格律要求,「看」字須押平聲韻,而「看」字在古代也確有平聲一讀,因此面向中小學生的工具書和教科書可以註明:「舊讀kān。」但需要指出的是,注出「舊讀」只是為了豐富學生古代文化知識,而不是提倡舊讀,更不宜作為考試內容,以舊讀為正確讀音,今讀為錯誤讀音。

第三小類

古代有別義作用而現代已經發生合併的讀音。

「騎」字用作名詞或量詞時古代讀「jì」,跟作動詞用的「騎(qí)」意義和用法都有所不同,所以「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字正好處於仄聲字的位置上。「勝」字表示「禁受」「承受」的意義時古代讀平聲,所以《水調歌頭》「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中的「勝」正好處於平聲字的位置上。但今普通話口語中已經無此區別,因此舊版和新版《審音表》已經規定「騎」統讀為qí,「勝」統讀為shènɡ。因此面向中小學生的工具書和教科書可以參照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的《新華字典(第11版)》和《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分別註明:「舊讀jì。」「舊讀shēnɡ。」

第四小類

一些多音多義詞古今音義配合關係不完全一致的情況。

例如「食」字,今普通話名詞「食」(義為「食物」)和動詞「食」(義為「吃」)均讀「shí」,動詞「食」(義為「給人吃」)讀「sì」。但古代有所不同,名詞「食」亦讀作「sì」。《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 唐陸德明《經典釋文》(下稱《釋文》):「食,音嗣。」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同。

又如「樂」字,《釋文》有「音洛」(折合為今普通話讀lè)、「音嶽(五角反)」(折合為今普通話讀yuè)、「五教反(或五孝反)」(折合為今普通話讀yào)等三種讀音:

(1)「樂」字做形容詞時讀「洛(lè)」。《周易·需卦》:「君子以飲食宴樂。」《釋文》:「樂,音洛。」

(2)做名詞時讀「嶽(yuè)」。《論語·季氏》:「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釋文》:「禮樂,音嶽。」

(3)做動詞時「樂」則既可以讀「洛(lè)」,又可以讀「嶽(yuè)」「五教反(或五孝反,yào)」。

《詩經·鄭風·出其東門》:「縞衣綦巾,聊樂我員。」《釋文》:「音洛。一音嶽。」

《詩經·小雅·鶴鳴》:「樂彼之園,爰有樹檀。」《釋文》:「音洛,沈又五孝反。」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經》:「夏六月辛巳,公薨於楚宮。」杜預註:「公不居先君之路寢而安所樂,失其所也。」《釋文》:「樂音洛,一音嶽,又一音五教反。」

一般認為,按照《釋文》的體例,凡注有兩個以上讀音的,第一個讀音是作者首選的正確讀音,第二個讀音或第三個讀音是可供參考的異讀。

以此例校核全書,往往頗有出入,但可以肯定的是,《釋文》全書名詞「樂」讀「嶽(yuè)」,形容詞讀「洛(lè)」,是從來沒有例外的,這與今天普通話名詞「樂(yuè)」和形容詞「樂(lè)」兩者之間的音義配合關係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樂」字做動詞時,《釋文》除了讀「洛(lè)」外,還可以有「嶽(yuè)」和「五教反(或五孝反,yào)」兩個讀音。因此,無論是舊版《審音表》還是新版《審音表》都沒有承認動詞「樂」有yuè和yào音,當代讀者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把形容詞和動詞「樂」一律讀作lè。

我國有著悠久的詩文欣賞和吟誦傳統,隨著最近興起的「國學熱」和「吟誦熱」,國人越來越多地接觸到古代的優秀詩歌和散文作品。但由於古今語音的變化和古今音義配合關係的變化,一些詩句或文句讀起來不太上口,或意義容易發生混淆,一些人願意在吟誦活動或其他一些藝術形式中玩「文藝範兒」,按以上提到的「叶韻」或「舊讀」等來讀古代詩文,也無可厚非。

需要指出的是,這些民間讀古詩文時臨時改讀的音,從來沒有取得大眾的和官方的認可,成為漢語的規範讀音,現代漢語的權威辭書如《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也從來沒有據此為這些字注過音。現在有人把這些讀音當成唯一正確的讀音,好像不如此讀就顯得沒有學問,則有點像食古不化的冬烘先生如孔乙己之流了。

筆者在這裡倒是希望給喜歡所謂「古音」或「舊讀」的朋友們提個醒,吟誦古代詩文時一定不要把古今音義配合關係搞混而做出錯誤的類推。《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其中的「樂」字為形容詞,無論是唐代陸德明所作匯聚六朝經師音讀的《經典釋文》,還是宋代朱熹所作被後代奉為科舉標準教科書的《四書章句集注》,都明確標註「音洛」(折合為今普通話讀lè)。但有相當一部分人把動詞「樂」的中古異讀錯誤地推廣到形容詞,堅持把「不亦樂乎」的「樂」讀作yuè,則不免弄巧成拙、貽笑大方了。

文章部分來源: 網絡,公眾號今日語言學,作者孟蓬生,原文刊於《光明日報》2016年10月30日7版

編輯:王子薇

回復更精彩

相關焦點

  • 活久見,這些漢字的拼音,悄悄被改了
    今天,機哥不急著說事,咱們先來瞧幾個字。首先是確鑿的「鑿」,大家平常都是怎麼念的?念成 záo 的,請來機哥這裡報導。還有「簞食壺漿」,有誰讀了 dān shí hú jiāng 的?是不是都讀作 dāi 了?如果都像機哥所說的讀,恭喜你,讀對了。等等等一下,按照套路,不是應該有反轉,機哥要說「但是」的嗎?機哥特意跑去書店,買了幾本最新的字典,經過一番查證,發現上面的拼音都是正確的。
  •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所說是真的嗎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所說是真的嗎其實一些字音在教學中已經改變,一些尚未最後確定一 紅塵妃子笑,杜牧都要哭了家長們在「升學寶」留言:請尊重古詩詞原音原意本報記者 沈蒙和本報通訊員 戴欣怡昨天,正忙著督促孩子抓緊最後一天寫完寒假作業的家長們
  • 拼音讀錯這麼多年突然就對了,憑什麼讓我們慣著那些文盲?
    拼音本無錯,錯的人多了,也便成對的了。近日來,一份有關拼音更改的文章受到諸多關注。很多人讀錯了多年的拼音,突然就對了。這是讓我們為文盲讓路嗎?這些拼音你讀對了嗎?近日,一篇關於讀音更改的文章火了,不僅常用詞被改,連古詩詞也不放過,熱點菌看完覺得自己上了個假學。
  • 網傳這些字的拼音改了?究竟咋讀? 專家回應來了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譚萍 樊雪婧 實習生 葛蓓蓓 鄉音無改鬢毛衰,衰字是念cuī還是shuāi;一騎紅塵妃子笑,騎字是念jì還是qí……這兩天,大家的朋友圈被一篇題為《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刷屏了,爛熟於心的古詩詞和字音突然讀不對了,引來網友的關注。
  • 網傳這些字的拼音改了?究竟咋讀?專家回應來了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譚萍 樊雪婧 實習生 葛蓓蓓 鄉音無改鬢毛衰,衰字是念cuī還是shuāi;一騎紅塵妃子笑,騎字是念jì還是qí……這兩天,大家的朋友圈被一篇題為《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刷屏了,爛熟於心的古詩詞和字音突然讀不對了,引來網友的關注。
  • 這些字的拼音被改了?專家:網傳內容不實
    近日,「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國播音主持網」等微信公眾號的一篇題為《播音員主持人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網上引發了熱議。  文章表示,「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過去,衰在詩中本讀cuī,斜在詩中本讀xiá,騎在詩中本讀jì,現已更改拼音。
  • 動新聞|這些古詩詞你能讀對嗎?記者進高校實測
    掌上春城訊「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字讀「shuāi」還是「cuī」?「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讀「xiá」還是「xié」?這些看起來像中小學語文選擇題的問題,近期引起極大的關注。起因是一篇《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 網傳古詩詞要改讀音?到底應不應該?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第6版,不少字詞注釋的漢語拼音已經發生變化。一些字原本的錯誤讀音轉正了,比如「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這這這是真的嗎?
  • 這些字的拼音被改了?《咬文嚼字》主編:先別急還沒定呢
    這些字的拼音被改了?網友大喊拒絕《咬文嚼字》主編:先別急還沒定呢說(shuì)服變成了說(shuō)服,一騎(jì)紅塵變成了一騎(qí)紅塵,粳(jīng)米變成了粳(gěng)米,蕁(qián)麻疹變成了蕁(xún)麻疹……2月19日,來自微信公眾號「普通話水平測試」發表的一篇《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 年度新拼音出爐,你讀對了嗎?
    當古詩成語裡的多音字出現這道選擇題就成為了你想放又放不下,想蒙又蒙不出來讓你在心中反覆默念回想的「硃砂痣」近日,來自微信公眾號「普通話水平測試」發表的一篇《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刷爆朋友圈,並登上微博熱搜。根據2016年《徵求意見稿》,有些字的讀音,可能會改變。
  • 這些字的拼音被改了?《咬文嚼字》主編:先別急,還沒定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在朋友圈裡刷屏,文中舉了一大串讀音改變的例子,並寫道,「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這篇文章迅速登上微博熱搜,網友紛紛驚呼「上了個假學」,「當時好不容易糾正過來的讀音,現在因為大部分人讀不對就改了?」不少網友還表示拒絕這些字的讀音被修改:「這事還有少數服從多數的?」
  •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權威回應:內容不實,有的從來沒有改過|現代...
    昨日,一篇題為《播音員主持人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網上引發了熱議:「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過去,衰在詩中本讀cuī,斜在詩中本讀xiá,騎在詩中本讀jì。
  • 這些字的拼音被改了?網友大喊拒絕
    原標題:這些字的拼音被改了?網友大喊拒絕《咬文嚼字》主編:先別急,還沒定呢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在朋友圈裡刷屏,文中舉了一大串讀音改變的例子,並寫道,「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這篇文章迅速登上微博熱搜,網友紛紛驚呼「上了個假學」,「當時好不容易糾正過來的讀音,現在因為大部分人讀不對就改了?」不少網友還表示拒絕這些字的讀音被修改:「這事還有少數服從多數的?」
  • 拼音改了? 《咬文嚼字》主編:先別急還沒定呢
    這些字的拼音被改了?網友大喊拒絕  《咬文嚼字》主編:先別急還沒定呢  說(shuì)服變成了說(shuō)服,一騎(jì)紅塵變成了一騎(qí)紅塵,粳(jīng)米變成了粳(gěng)米,蕁(qián)麻疹變成了蕁(xún)麻疹……2月19日,來自微信公眾號「普通話水平測試」發表的一篇《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網友自嘲「上了個假學」
    這幾天,一篇《播音員主持人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帖子在網上引起熱議。「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念cuī還是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念xiá還是xié?「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念jì還是qí?「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的「野」,念yǎ還是yě?
  • 鐵騎(qí)、斜斜(xié)……這些字的拼音改變了,讀古詩詞的時候...
    封面新聞記者 閆雯雯2月18日,不少人的朋友圈被一篇叫做《播音員主持人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刷屏:「糟了,以後都沒辦法教娃學習了!」「感覺自己一輩子的書全部白讀了!」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鄧京經歷過《現代漢語詞典》的幾次改版,對於詞典中一些多音字的改變有著自己的體察:「我看到好多把多音字給改了,雖然現在高考全國卷取消了字音字形的直接考察,但是字音字形的辨析,已經蘊涵在大量閱讀中,兩個形近字寫法不同,理解就不同。讀音亦然。」「漢字的不同讀音是有不同含義的,尤其是古詩。古詩本來字就少,寫得就含蓄,很多時候我們鍊字,推敲,就是為了一個更好地傳情達意。
  • ...qí)、斜斜(xié)……這些字的拼音改變了,讀古詩詞的時候怎麼辦?
    封面新聞記者 閆雯雯2月18日,不少人的朋友圈被一篇叫做《播音員主持人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刷屏:「糟了,以後都沒辦法教娃學習了!」「感覺自己一輩子的書全部白讀了!」古詩本來字就少,寫得就含蓄,很多時候我們鍊字,推敲,就是為了一個更好地傳情達意。為了做到這個「達」意,那可能捻斷數根須啊。改變多音字的讀音,就很難區分其中的含義了。」文化學者酈波:讀詩詞要注意語言韻腳在那篇文章裡面,就用杜牧的《山行》舉了例子:「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 該不該改字詞拼音?改了後變成四不像,網友:捍衛漢語純潔性!
    時代在改變,可字詞拼音也要改?這個問題,在當下刷屏了社交網絡。在一篇名為《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之中,有著一大把要改讀音的例子。然而,文章火了,網友不幹了,還真不樂意改這些字詞。雖然說大家也明白改成通俗的讀法是好事,但是現在要改字詞讀音,如此「與時俱進」還是難以讓人接受的。咱們讀了這麼久的字詞,非得要改?筆者就帶大家來探討下改字詞拼音這件事情。
  • 這些字的拼音改了?!輔導作業的虎媽們要炸了!
    「這些字的拼音被改了!」
  •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其實……
    這些字詞的讀音被改了!」觀察者網注意到,昨天晚上,由微信公眾號「普通話水平測試」發布的一篇名為《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刷屏社交網絡。隨後,「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登上熱搜榜。今天早上9時許,微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整理髮布了部分被修改了讀音的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