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性前置胎盤,讓外籍孕婦莉莉(化名)和腹中胎兒處於危險之中,但她自己卻不以為意。為了保障莉莉和胎兒的安全,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產科醫生給她發了26條英文簡訊勸她回院,為了讓她明白病情及術中、術後可能出現的情況,醫生又手繪了13張英文插圖。日前,莉莉帶著寶寶出院了,她微笑著給醫生豎起了大拇指。
26條簡訊急促高危外籍孕婦返院
莉莉懷孕期間未接受正規的產檢,11月24日來院檢查才發現是中央性前置胎盤,伴有胎兒胎心不穩,入院觀察穩定後出院。
莉莉的主治醫生,產科副主任醫師吳曉蘭回憶,中央性前置胎盤非常兇險,它就像一個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讓孕婦大出血,危及大人和孩子的生命,「當時她35周,出院時我們再三交待她37周一定要來醫院。」
但是,莉莉並未按時回到醫院。吳曉蘭很著急,「足月後一旦大出血,大人和孩子都會有危險。」
吳曉蘭立即成立了一個5人團隊,吳曉蘭任指揮,兩名醫生負責聯繫莉莉,一名醫生做術前溝通準備,一名醫生負責手術同意書翻譯,要求是務必勸她回院治療,並保障母子平安,「我們前後給她發了26條簡訊,她終於在12月8日晚上回到醫院。」
13張英文插圖使手術一目了然
莉莉入院了,她將接受剖宮產手術。莉莉不能理解,自己身體很棒,平常難得生病,為什麼不能順產?
吳曉蘭說,中央性前置胎盤是一種病,胎盤堵住了宮口,孩子根本沒法自己生下來。而且,檢查發現莉莉還合併大面積胎盤植入,也就是說胎盤跟子宮長在了一起,孩子出生後胎盤也沒法自然娩出。「這種情況,我們醫生最擔心的是大出血,病人一旦出現大出血,或是胎盤無法順利剝離,那就可能切子宮保生命,但是我們想保住她的器官。」
然而,如何手術、如何溝通的問題擺在了醫生面前。在她入院的第二天晚上,負責術前溝通的產科醫生張琴突然想到,畫些示意圖試試呢?於是,張琴從什麼是中央性前置胎盤開始畫,一直畫到手術位置、手術麻醉、術中出血、術中輸血,想想還不夠,又畫了用藥可能對器官的損害,以及莉莉需要為新生兒準備的日用品等等,「畫了13張,每一張都用英語做了簡單的說明,大約畫了4小時。」
有了這些插圖,莉莉很快就懂了醫生的意思,籤下了手術同意書。最終,莉莉順利產下一名女孩。
值得一提的是,在莉莉出院後,科室又製作了一份中英文版的溫馨提示,告知她出院後的注意事項。就要分別時,莉莉告訴記者,她非常感謝醫生護士為她做的一切,並豎起了大拇指。
宋建琴 封面新聞記者 寧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