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六旬老人住院10張速寫畫記錄內心感動 醫生:很溫暖

2020-12-13 中國經濟網

一個深深的鞠躬,10幅鋼筆速寫畫,是62歲的廖大爺對醫護人員的致謝。

今年1月底,廖大爺因病從澳洲回到成都,入住省醫院,2月18日出院。這個春節,他第一次在病房裡度過。20多天裡,愛好繪畫的他用20多幅速寫畫記錄下了醫院的日常,嚴肅的病房變得溫暖而感動。

出院時,廖大爺特地從中選出了10幅,整理成一疊,附上了一封手寫的感謝信送到了護士站。此舉,讓醫生和護士們感動不已。「第一次收到患者這樣特別的感謝,很溫暖,再辛苦也是值得的。」醫生唐小英說。

「禮物」

10張速寫畫 一封手寫感謝信

2月18日,廖大爺出院的日子。從1月25日入院,他已經在醫院度過了20多個日夜。這段就診經歷很特別,「第一次在省醫院這樣的大醫院住院,也第一次在醫院度過了春節。」

年前,廖大爺去到澳洲女兒家,本計劃在那裡過一個海外春節,但不想,剛剛幾天,身體就出現了異樣,高燒不退。1月24日晚,廖大爺和女兒從澳洲起飛往成都趕,25日早抵達成都,隨後便直接來到了省醫院就診。當天入院後,廖大爺就沒再出來,治療一直持續到2月18日。

出院當天,在其主管醫生和護士最後一次查房檢查後,廖大爺向在場的醫護人員深深鞠了一躬。並在隨後,向護士站送去了自己的一份特別的「禮物」——10張速寫畫,一封手寫感謝信。畫中畫下了住院期間的日常,醫生查房、護士值班、換藥、深夜的走廊……信裡,廖大爺也一一向主管醫生和護士進行了道謝。

感動

出院時醫護人員才知道他畫了畫

唐小英是廖大爺的管床醫生,和主治醫生黃醫生一道,與廖大爺接觸的時間是最長的。在唐小英印象裡,廖大爺是一個文化素養很高,為人也很和善的老人,「治療過程很配合,平時很理解我們。」

更多的醫護人員是在廖大爺出院時才得知他創作了這些畫。護士鄭敏回憶起除夕夜的值班場景。當晚,鄭敏進入廖大爺的病房為另一個病人輸液,當時病房內沒有開燈,鄭敏便打開了一個手電,而這時,熟睡中的廖大爺也醒了過來。鄭敏連忙致歉「不好意思」,廖大爺則連連回復「沒事沒事,你們真辛苦。」「他平時都這樣,就很包容很和善。」鄭敏說。

而這一幕也被廖大爺記錄在了他的速寫畫裡。還寫下了一段文字:除夕夜下半夜,我被強電光射醒,39床又開始輸液了,醫護人員太辛苦了。

感恩

他們真的很辛苦 除夕夜都在加班

廖大爺的畫裡,有「每天上午醫生查房、護士忙到中午、飯都吃不上」的繁忙;有「夜晚靜悄悄,兩位值班護士迎來豬年」的夜深值班畫面;有「每位病人都盼望早日康復出院」的病房;也有「護士站繁忙交接班時的認真工作」場面……而這正是醫院病房的日常。廖大爺說,他的病房正好在護士站對面,抬頭就能看到外邊的情況。「看到什麼我就畫下來,還會寫日記。」

「他們真的很辛苦敬業,除夕夜都在加班。」廖大爺說,當初在澳洲時,人生地不熟,語言也不通,直到回到四川,「一下就很親切了,醫生護士看病問得非常仔細。」他介紹。「主治醫生和護士們查房也非常仔細,平時對我的照顧也很悉心。作為患者,很害怕自己得的是絕症,但他們會給我說得很清楚,讓我放鬆心情。」廖大爺說。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杜玉全 報導

成都商報

相關焦點

  • 【故事】暖心,老人6幅速寫給醫生護士點讚
    繆新介紹自己住院時給醫護人員畫速寫的情況。本報記者 李斌攝   3月30日,重慶市中醫院道門口院部皮膚科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78歲的繆新老人這天出院,他把住院9天裡發生的點點滴滴,用6幅速寫記錄了下來,送給朝夕相伴的醫護人員。醫院裡沒有畫板,老人就找來一摞厚厚的診療單代替,用一截不足兩寸的鉛筆頭,一邊輸液、一邊畫畫……巧的是,這天正好是國際醫生節。老人的點讚,成了醫生護士們最最暖心的禮物。
  • 小夥為七旬老人讓座 老人現場畫速寫肖像答謝(圖)
    洛陽小夥子為七旬老人讓座 老人現畫速寫肖像答謝趙青在為市民畫像核心提示丨「前幾天,我坐公交車遇到一件事情,覺得挺感動。」12月6日下午,家住洛陽市澗西區的王女士撥打本報熱線(18837996211)稱,11月28日,她乘坐101路公交車外出時,在公交車上遇到一件事兒讓她很感動,「當時車上人多,有位20多歲的小夥子給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大爺讓座,沒想到老大爺現場為小夥子畫了幅速寫肖像,並送給了好心的小夥子,車上好多乘客都稱讚不已。愛心都是相互的,他倆的舉動都讓人感到溫暖,我覺得這才是社會需要的正能量吧!」
  • 通州「速寫老人」畫出「新北京」:用畫筆記錄副中心建設
    2017年11月27日訊,家住通州的趙興斌老人有一個習慣,不管是出門旅遊還是外出散步,速寫本和畫筆從不離手,就連拍合影時,手裡也拿著速寫本。這是他保持了50多年的習慣。趙興斌老人坦言,他喜歡用畫筆記錄下城市的變化。在副中心建設的歷史機遇中,趙老也拿起畫筆,記錄下通州變化發展的點點滴滴。在他看來,這也是為副中心的建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 六旬老人隱瞞病情想做手術 醫生:坦誠相待便於對症治療
    生病了,向醫生如實坦陳病情是患者應該做的事,但貴陽的陳大爺,為了做白內障手術,隱瞞自己罹患的其他病症,險些釀成禍端。這是怎麼回事呢?年過六旬的陳大爺家住貴陽市二戈寨,雙眼患有白內障,左眼尤其嚴重,視力只有0.04,模糊看清兩米以內的人和物。老人迫切想「擦亮」心靈的窗戶。去年9月份,其前往貴陽六醫求診,面對醫生詢問,卻沒有說實話。「老人做白內障手術,我們都會問有沒有三高。」
  • 畫速寫的要點,為什麼要畫速寫?
    啟發創作時的靈感喚起畫家進行創作的聯想和激情,從而引導一幅作品的完成,這就是速寫的功能,速寫,是畫家的立業之本,它不只是記錄生活,停留在生活之表象,其界限在於能否將生活中所深切感受的真情,化為繪畫的語言。
  • 堅守防控點位,還用幾十張速寫畫下了卡點的日常...
    堅守防控點位,還用幾十張速寫畫下了卡點的日常點滴 2020-05-06 20: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零基礎為什麼要畫速寫?以及如何畫好速寫?
    雖然目前手上功夫很欠缺,但內心卻是學到了很多明白了很多,最重要的是讓我愛上了速寫,能夠沉下心來不急不躁、安安靜靜地去畫畫,去做事。3.速寫是畫家感受生活、記錄生活的主要方式,通過發現、觀察、思考、記錄生活與自然,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世界。
  • 六旬老人高鐵上發病昏迷 廈門女生四針救命
    李小嬌在列車上為倒地老人把脈。(網友拍攝視頻截圖)  開欄的話  就在幾天前,2017感動廈門十大人物評選頒獎晚會畫上了圓滿句號。然而,感動的力量還在延續,感動的故事還在不斷發生。  文明禮讓、助人為樂、樂善好施已成為這座高素質高顏值城市的基因,並時刻化為一次次行動,給需要幫助的人帶來希望,給無助的人帶來力量。  即日起,本報開闢《好心聞》專欄,記錄發生在這個城市溫暖人心的時刻,講述平凡好心人的不平凡故事。  讀者朋友們,您可以是一名《好心聞》的見證者,也可以是《好心聞》的當事人。
  • 廣角|「速寫廣州」:在城市記錄鄉愁,留駐一份藝術初心
    每到周日,成員們就穿行在廣州的大街小巷,將眼前風景即時畫下來,他們將每周日的相聚稱為「畫聚」。他們當中既有3歲幼童,也有60歲老翁;既有土生土長的廣州人,也有來廣州務工的外地人、外國人;他們職業各異,有醫生、律師、設計師、學生……只要對畫畫抱有熱愛,都能成為「速寫廣州」的一分子。
  • 暖聞|成都醫生手繪13張英文插圖,幫高危外籍孕婦順利生產
    醫生自製的英文插圖打消了莉莉的手術顧慮。莉莉,一名非洲在四川成都的留學生,產檢發現高危病情。醫生說,「一旦大出血,大人和孩子都會有危險。」但莉莉卻不以為然,「生小孩為什麼要住院?為什麼要剖宮產?」莉莉會英語,漢語不靈。
  • 成都媽媽200多幅手繪畫作記錄孩子成長
    母愛,讓她每天一畫200多幅畫中的主角都是同一個人——女孩小蘑,它們的作者也是同一個人——小蘑的媽媽叢魚。一年前,叢魚重拾畫筆,每天畫一幅畫來記錄女兒的成長。雖然母愛的堅韌、責任感等核心本質並未改變,但她們給予孩子的愛,更加多彩,她們的內心,也愈加豐富。比如,成都這位年輕的媽媽叢魚,拿起了畫筆,每日記錄孩子的成長。這些畫作,在她看來既是給女兒的禮物,也是給自己的禮物,因為其中凝聚著自己對孩子濃濃的愛。
  • 畫一張校園速寫 諸暨高三學生以特別方式告別母校
    近日,諸暨學勉中學美術生畫的一批校園速寫圖在網上瘋傳。這些校園速寫圖,左半邊是實景照片,右半邊是鋼筆速寫,畫面唯美,既有歷史的厚重感,又飽含時代創意。  「每當我走過校園這條路,石頭上的『慎獨』二字醒目而深刻,它時刻提醒我做人要低調、謙遜,有閱歷而不張揚,有內涵而不放肆……所以,我把這個畫面記錄下來,想必此生也不會忘記。」諸暨學勉中學高三學生阿珂說。  「高三是高考的最後一棒,我得全力以赴實現夢想,有時候為了節省時間,我會把衣服放於洗衣房,可不是偷懶,我希望把更多的時候留給學習。」一位記錄了校園洗衣房的同學說。
  • 成都醫生用情懷「感動中國」
    「感動中國」,是一年一度的中國「精神收成」。梁益建,一個成都醫生,一個成都好人,入選2016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其醫者仁心,大愛情懷,在全國傳遞溫暖、弘揚道德。大部分臨床醫生都是經過數十年寒窗苦讀,在崗位上還要刻苦專研,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   「不做就不會出錯,幹得越多錯的越多」。這是大部分職場人士的心得體會。然而,對於醫生來講,仿佛沒有迴旋的餘地,如果錯了,就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工作中容不得半點差錯,不容有半點分心。
  • 餐巾紙速寫記下動人瞬間——一位鄂州畫家的特別戰「疫」寫生記
    藥品包裝盒、卡紙用完了,就用省下來的餐巾紙,用手中的筆速寫記錄下與新冠肺炎病毒鬥爭的動人時刻。  我是一位美術愛好者,不幸成為新冠肺炎患者。目前,我已治癒出院,正在居家隔離。在住院治療期間,我被貴州醫護人員的一舉一動所感動,即興創作了一些特殊的速寫繪畫作品。
  • 六旬老人捐贈眼角膜:讓別人替我看世界的美好!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人間從不缺乏愛,一位身患癌症的六旬老人,就想用自己的行動,幫助更多的人。手術前夜,她主動給主治醫生寫了這樣一份聲明書。「我是一名癌症患者,無論治療結果如何,不管時間長短,在我餘生之年,發自肺腑的莊嚴宣誓,我願意把我全身能用的器官全部捐贈給最需要的人。」得知母親有這個想法,魏阿姨的女兒一開始還有些接受不了。
  • 現代建築速寫圖片 用速寫記錄藝術感受
    現代建築速寫的意義:  建築師多畫速寫,能夠培養和提高對形象的記憶能力和豐富的想像能力,同時還可以在速寫的過程中,逐步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和表現方法,不斷地提高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  在建築設計創作的過程中,速寫是體現設計構思意圖,使其構思形象化的一種重要表達方式,速寫不但能夠快捷地反映構思過程中形象思維的靈感火花,而且還是推進構思不斷深化的一種重要方法。
  • 又是被畫室老師罰畫速寫的一天
    有不少進入畫室的美術生會發現這樣一件事情,就是不管是自己在畫室犯了錯,比如遲到或者早退,還是老師對作業不滿意,大多數老師都會採取一個手段——罰速寫。這也衍生了各種畫速寫偷懶的方法,甚至出現了代畫的項目。那麼畫室老師為什麼愛罰畫速寫,這樣大量罰速寫真的有效嗎?
  • 成都一家長用2000多張手繪畫記錄女兒成長:會一直畫下去
    0歲時,孩子來到這個世界;4歲開始第一次旅行;上一年級了,又開始學著餵養起小動物……7年來,來自草堂小學的張欣妍的媽媽,周燕,不是用相機而是用畫筆,創作了至少2000張圖畫,記錄女兒成長的點點滴滴,給女兒講故事。「記憶會褪色,但圖畫一直在,我會一直畫下去。」
  • 速寫乾貨丨速寫中的衣紋如何來畫
    衣紋是速寫的主要表現對象之一。人物在速寫中實際上露出身體的地方並不多。因此,畫衣紋就是通過外像表現人物的內在形體和結構,並不是為了畫衣紋而畫衣紋。在畫衣紋之前,首先要弄清楚衣紋的關係。也就是說,一條衣紋與下一條衣紋之間有前後關係、有穿插關係,要弄清楚衣紋的來龍去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