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速寫老人」畫出「新北京」:用畫筆記錄副中心建設

2020-12-17 北晚新視覺網

2017年11月27日訊,家住通州的趙興斌老人有一個習慣,不管是出門旅遊還是外出散步,速寫本和畫筆從不離手,就連拍合影時,手裡也拿著速寫本。這是他保持了50多年的習慣。趙興斌老人坦言,他喜歡用畫筆記錄下城市的變化。在副中心建設的歷史機遇中,趙老也拿起畫筆,記錄下通州變化發展的點點滴滴。在他看來,這也是為副中心的建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在通州居住的8年間,趙老親眼見證了小區附近,乃至整個通州區的變化。

速寫本拿了50年

「北京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十分熱愛這裡。」趙興斌是教授級高級建築師、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和建築打了一輩子交道。

1960年,20歲的趙興斌從老家黑龍江考到北京的中央工藝美院學習建築裝飾,這所學校是清華美院的前身。在這裡,趙興斌接受了五年的美術教育。「我從小就對美術比較感興趣,十幾歲的時候還參加過全國的少兒美術比賽,加上大學時期的專業教育,讓我對建築速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65年,25歲的趙興斌大學畢業,回到家鄉,在黑龍江建築設計研究院工作,直至退休。

從參加工作到退休,趙老對建築速寫產生了痴迷般的熱愛。幾十年下來,趙老已經數不清自己畫了多少幅建築速寫。在趙老家中,每一個速寫本都被他畫得滿滿的。他自豪地對記者說:「上學時期我拍合影手裡就拿著速寫本和畫筆,現在我拍合影還是這樣。」

2009年,趙興斌老人搬到了通州。在通州居住的8年間,趙老親眼見證了小區附近,乃至整個通州區的變化。

用畫筆記日記

通州的變化日新月異,和建築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趙興斌又重新拿起了畫筆,用速寫的形式記錄著通州的發展。

城市副中心工地

趙老將自己畫通州的這8年分為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9年到2011年,趙老稱之為通州的開發階段。第二階段在2012年以後,也是通州的迅速發展階段。而從2014年開始,趙老眼中的第三階段,就是通州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新階段。

「階段不一樣,對於作品的要求也不一樣。這個階段,好多地方都在開發,我畫的主要就是動遷的房子。」第一階段,趙老主要是來到一些即將動遷的村落,在畫紙上記錄他們最後的樣子。2009年12月,趙老來到了小稿村,畫了村裡的一座關帝廟。從畫作中可以看出,雪後的冬日,古老的關帝廟加上門口的幾株大樹,顯得十分靜謐。古蹟與古木,是趙老十分喜愛的景物,這樣的題材他已經畫過很多。

到了2012年以後,通州迎來迅速發展,趙老的畫作中也越來越多地出現了正在修建的高樓,以及破土動工的新小區。趙老喜歡建築,也喜歡畫建築,這與他的職業有關係。九棵樹地鐵站南側的金城大廈、世爵源墅旁邊的各個小區全都可以在趙老的作品中找到影子。他常說:「拿什麼反映一個城市,甚至是一個地區的發展?建築是最直觀的。」

尤其是金城大廈,從動工的那一刻開始,趙老就密切關注著這個工程。整整一年的時間裡,他畫了17幅關於金城大廈的速寫,畫滿了一個速寫本。趙老告訴記者,當時他就坐在工地附近的一個臺階上,他把速寫本抱在懷裡,快速地勾勒下大致輪廓,然後再用畫筆補充。他說,一幅速寫作品只需要5到10分鐘即可完成輪廓的刻畫,回家之後,他再慢慢填充細節。

通州西小馬村

在每一幅作品下面寫一小段話,是趙老的習慣。每創作一幅作品,趙老都有自己的感悟,可能是對建築的點評,也可能是建築給他的第一印象。「什麼都寫,怎麼想的我就怎麼寫,都是第一時間的想法。」因為趙老從未間斷過創作,這些作品下面的寥寥數語,已經成為了他特殊的「日記」。

用速寫記錄時代

畫通州畫了八年,趙老最喜歡,也是最自豪的就是近兩年描繪副中心建設的作品。2015年底,趙老就來到了副中心建設的工地上。當時,那裡剛剛豎起圍擋,裡面什麼都沒有。

真正開始描繪副中心的建設場景,還是從今年春天開始的。短短幾個月時間裡,趙老從家中往返副中心工地十餘次。炎熱的夏日裡,到達工地時趙老已經是滿頭大汗,但是也沒有阻擋他的繪畫熱情。「樓越建越高,我畫畫的熱情也就越來越高。」從打樁,開挖基坑,直到最後的大樓封頂,每一個施工環節都被趙老記錄在速寫本上。一本速記本,就是一座大樓的成長史。

除了熱火朝天的工地,還有工人的宿舍、鱗次櫛比的塔吊、初見端倪的行政大樓等,這些全部都在趙老的作品中有體現。

深埋地下的管廊是趙老比較得意的作品。「這些管廊是以後大樓裡的電、水、天然氣等的供給線,現在已經埋起來了。」趙老覺得,文字工作者可以用文章記錄這個時代,攝影師用相機記錄這個時代,而他就用自己的速寫作品記錄這個時代。

趙興斌老人筆下的張家灣古橋

在前幾天剛剛結束的「通州記憶」展覽中,趙老的速寫作品參加了展覽,並且得到了一致的好評。其實,趙老關注的建築並不至局限於通州。

位於東三環的「中國尊」,趙老也畫了很久。從大樓破土動工的那一刻開始,趙老手中的畫筆就沒有停止對這座北京地標建築的描繪。「因為以前的中央工藝美院就在這裡,我對這裡也有感情。」趙老告訴記者,最近關於「中國尊」的作品還是一個月之前畫的,現在大樓就要封頂,他打算過幾天再去畫一幅新的。

在趙老家中一個將近一人高的不鏽鋼柜子裡,存放著他幾十年來的速寫作品。這些作品涵蓋了全國各地的建築,甚至是國外的建築,甚至還有一些對於生態環境的描繪。

雖然已經退休,但趙老並不覺得可以就此「封筆」。他覺得,人老了也不能荒廢了每一天,更應該找到一些積極向上的愛好。「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要找到積極向上的事情,豐富自己。」

來源:北京晚報 實習記者 張群琛 文並攝

相關焦點

  • 畫筆上的家鄉,銀齡速寫社畫出新雙浦新風貌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方力 通訊員 方琳嬿袁浦大橋、周浦老街、雙靈一米茶園、銅鑑湖畔、下楊村……最近,杭州躍河橋社區圍繞「文化養老」主題推出了富有特色的「銀齡速寫社」,組織轄區老人走進雙浦的山山水水,村莊城市,用畫筆將雙浦的
  • 那些年 我們聽過的通州「副中心」傳言
    下面由小編梳理事件始末,看看那些年我們都聽過哪些通州副中心傳言……2015年5月24日,微信公號「通州小兵」爆料稱,「北京通州區政府預留地對於市政府東遷得到審批通過,即將開始動工建設,大約2017年底投入使用!搬遷地址在通州潞城東小營附近!」
  • 北京城市副中心重點工程加速建設
    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記者關桂峰)記者21日從北京城市副中心管理委員會了解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搶抓項目建設黃金期,一系列重點工程加速建設,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項目積極推進。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新校區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重大項目。
  • 廣角|「速寫廣州」:在城市記錄鄉愁,留駐一份藝術初心
    周日·西關的街角(雕塑) 劉暢暢速寫讓自己更加熱愛生活「速寫廣州」是一群用畫筆現場記錄廣州城市街景的美術愛好者。每到周日,成員們就穿行在廣州的大街小巷,將眼前風景即時畫下來,他們將每周日的相聚稱為「畫聚」。
  • 北京行政副中心建設體現全新規劃理念
    原標題:行政副中心建設體現全新規劃理念   昨天,北京市政路橋職工正在北京行政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實地測量,進行土方施工。目前,北京行政副中心建設正在加快推進。行政辦公區起步區的土建工程已經進場施工,中心商務區的建設如火如荼。
  • 畫速寫的要點,為什麼要畫速寫?
    央美38名、40名、76名、122名,清華成績86名、153名、221名,山西聯考單科速寫第一(88.67),往屆學生多數錄取天美、西美、湖美、廣美等各大美院,北服、北影等北京院校。不管你用什麼工具最為主要的就是能夠充分地表達作者的情緒以及對象本身的真實狀態,線條的感受與生動情景得到完美的結合才是速寫作品最佳的狀態。
  • 通州首個高鐵站——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原來在通州這裡!
    城市副中心將建地下火車站今年正式開建的京唐城際北京段起點設在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站,而這座車站將成為未來全新的北京大型鐵路樞紐。城市副中心火車站位於通州楊坨地區,北邊是運潮減河、南邊是北運河。從規劃上看,城市副中心站為地下火車站,地面會有集散大廳,設計上考慮中國文化的元素。具體而言,火車站的站臺都在地下,地面空間實施綠化和美化,公共運輸和小汽車也可直接開到地下。1月15日,北京市規劃國土委主任魏成林做客「市民對話一把手」時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承接了中心城區的部分功能,近期的建設速度會加快,品質也會提升。
  • 美術生在創意速寫是應該用什麼工具
    創意速寫是一種有思想的創作行為,創意速寫如同素描一樣,不僅是造型藝術的基礎,也是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近幾年北京服裝學院、天津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以及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工業大學高考藝術類考試以此考試形式較多。這種獨立形式的確立,是歐洲18世紀以後的事情,在這以前,速寫只是畫家創作的準備階段和記錄手段。
  • 小夥為七旬老人讓座 老人現場畫速寫肖像答謝(圖)
    洛陽小夥子為七旬老人讓座 老人現畫速寫肖像答謝趙青在為市民畫像核心提示丨「前幾天,我坐公交車遇到一件事情,覺得挺感動。」隨後,小夥就默默站在距離老人不遠的地方。「我以為這件事情已經結束,沒想到老大爺從口袋裡掏出一本小冊子和一支水筆,他一邊悄悄觀察小夥子,一邊用筆在小冊子上畫著什麼。」幾分鐘後,老大爺將冊子上的一頁紙取下遞給為他讓座的小夥子說道:「孩子,謝謝你給我讓座,我沒什麼能夠表達我的謝意,為你畫了一幅速寫畫像,你看滿意不?」
  • 他用鋼筆「速寫」白雲區變遷,15年來畫了100多幅白雲區重要建築
    無論日曬雨淋白雲新城多個地標建築的建設工地上時常能看見一個手持畫板的執著身影十五年來他用一幅幅鋼筆速寫畫詳細記錄了白雲新城的成長見證著白雲CBD的崛起他就是國家註冊建築師——吳立中今天,我們來看看他與白雲的「畫筆奇緣」十餘年「速寫」白雲在藍天花園展覽室內,有一幅吳立中的手繪系列畫作
  • 北京銀企走進副中心 萬科大都會共話首都新未來
    2017年11月10日訊,北京向東是通州,這裡,城市副中心建設正如火如荼。11月9日,北京日報社邀請首都金融業代表,走進副中心建設現場、走進運河核心區,與北京日報、副中心建設報權威媒體共話城市副中心建設為首都銀企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 訪內蒙古農村的「草根」畫家:用畫筆記錄新農村變遷
    中新網通遼1月6日電 題:訪內蒙古農村的「草根」畫家:用畫筆記錄新農村變遷  中新網記者 張林虎  蒼翠的古榆樹、神秘的遼代墓、巍巍白塔、紅紅辣椒、美麗的特色小鎮和開魯新城……一幅集歷史、古蹟、特色產業發展和縣城新貌於一體,綜合中國傳統繪畫、卡通畫、農民畫等多種創作手法,融合傳統與現代的32米×1.5米長卷即將完成。
  • 副中心再添重磅銀行,通州常務副區長親自去揭牌!
    已經走過31年發展歷程的通州支行如今肩負著時代賦予的新的歷史使命,通州分行要勇擔重任,主動跟進區內發展需求,做支持地區建設的「參謀長」;持續提升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做服務地區客戶的「排頭兵」,爭當中行在通州地區的「橋頭堡」。 其實,對於通州地區的發展建設,中行北京分行始終鼎力支持。
  • 打造副中心特色IP 通州首發 「副中心百姓最喜愛的特色菜」
    北京商報訊(記者 趙述評 趙馳)11月26日,2020年度(第十一屆)北京餐飲品牌大會暨「副中心百姓最喜愛的特色菜」發布活動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舉辦,在活動現場,「副中心百姓最喜愛的特色菜」正式揭曉,福蘭德餐飲有限公司的豆角燜卷子、常德派藝術餐廳的私房剁椒魚頭等十道經典菜品獲得此項殊榮。
  • 副中心這些重大項目新進展曝光!一年一重大變化……
    北京城市副中心作為北京新兩翼當中的一翼,緊緊的圍繞著對接中心城區的功能和人口疏解,同時城市副中心的建設不僅僅有利於北京城市結構的升級,更是一系列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的轉移和升級
  • 北京通州:彰顯文明風尚 打造副中心特色背街小巷
    牆壁上的彩繪講述著大運河的歷史,因地制宜的口袋公園拓展了市民的休憩空間,宜居宜遊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街巷讓人流連忘返。蛛網一樣的架空線逐步改造入地,私搭亂建被一一清理,疏朗有致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街巷令人神清氣爽。2017年開始,通州區委區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工作部署,將第一輪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開展得有聲有色。
  • 成都六旬老人住院10張速寫畫記錄內心感動 醫生:很溫暖
    一個深深的鞠躬,10幅鋼筆速寫畫,是62歲的廖大爺對醫護人員的致謝。今年1月底,廖大爺因病從澳洲回到成都,入住省醫院,2月18日出院。這個春節,他第一次在病房裡度過。20多天裡,愛好繪畫的他用20多幅速寫畫記錄下了醫院的日常,嚴肅的病房變得溫暖而感動。出院時,廖大爺特地從中選出了10幅,整理成一疊,附上了一封手寫的感謝信送到了護士站。此舉,讓醫生和護士們感動不已。「第一次收到患者這樣特別的感謝,很溫暖,再辛苦也是值得的。」醫生唐小英說。
  • 孝子轉讓飯館伺候母親 繪百餘幅速寫記錄母親生活
    信息 孝子轉讓飯館伺候母親 繪百餘幅速寫記錄母親生活 在母親眼裡,兒子畫得最好。 記者 黃亞平 攝   李福昌把飯館轉讓了,回到家裡專心伺候患病的85歲老母親,閒暇之餘他用手中的畫筆為母親畫速寫,一幅幅速寫記錄著母親生活點滴,詮釋著人間孝道。  今年58歲的李福昌在西安開了一家岐山臊子麵館,生意紅紅火火。
  • 一萍速寫:婺源珍珠山王家墩
    珍珠山鄉王家墩村今景 1990年8月,處於大二暑假的一萍來到珍珠山鄉,畫過若干幅速寫。
  • 副中心重大工程建設交出高質量答卷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環球影城等一批城市副中心重大工程已經取得新進展。城市副中心的城市框架正在有序拉開。    截至今年11月底,城市副中心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29億元,同比增長12.7%;建安投資490億元,同比增長2.3%。預計到今年年底,城市副中心的地區生產總值將達到1080億元,較「十二五」末增加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