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媽媽200多幅手繪畫作記錄孩子成長

2020-12-20 央廣網

母愛,讓她每天一畫

200多幅畫中的主角都是同一個人——女孩小蘑,它們的作者也是同一個人——小蘑的媽媽叢魚。一年前,叢魚重拾畫筆,每天畫一幅畫來記錄女兒的成長。

成長,藏在每次定格

小蘑第一次牙牙學語、第一次嚎啕大哭……一個個生動逗趣的瞬間被叢魚定格。畫作中承載著她對女兒濃濃的愛,她認為這是送給自己和女兒的最好禮物。

小蘑看媽媽給自己畫像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長出了第一顆牙,這可具有裡程碑意義呀

小蘑蘑撅著小屁屁睡午覺

第一次吃雙皮奶,很喜歡,一大碗全吃了

愛勞動的小蘑蘑,拿著抹布伸個小舌頭衝過來了

穿上我的衣服,戴上我的帽子,很有範兒

明天,母親節

說起母親,說起母愛,我們往往第一時間就會聯想起溫暖、深沉與隱忍。而如今,到了一個親子地位日趨平等、關係更加朋友化、情感表達更為外化的時代,把孩子當朋友來對待,把親情融入到更多元的訴求中,讓新一代母親從傳統意義上對於母愛的刻板印象中解放出來。

雖然母愛的堅韌、責任感等核心本質並未改變,但她們給予孩子的愛,更加多彩,她們的內心,也愈加豐富。

比如,成都這位年輕的媽媽叢魚,拿起了畫筆,每日記錄孩子的成長。這些畫作,在她看來既是給女兒的禮物,也是給自己的禮物,因為其中凝聚著自己對孩子濃濃的愛。

母親節快到了,這200多幅畫作就是給娃娃母親的一份禮物,讓她更加幸福,也更有成就感。

——叢魚的丈夫 曾先生

明天就是母親節,而成都有這樣一位年輕的母親,用手中的畫筆,畫下女兒每一天的生活變化。第一次牙牙學語,第一次嚎啕大哭……一個個生動的瞬間被80後媽媽叢魚(化名)定格在畫紙上,傳遞出滿滿的溫情。

一年前,叢魚開始用畫筆,每天一幅畫記錄女兒的成長,至今已有200多幅畫。部分畫作被發在微博上後,感動眾多網友,閱讀量突破50萬。夫婦倆說,這些畫,就是母親節送給自己和女兒最好的禮物。

濃濃母愛

讓她重拾畫筆記錄女兒成長

昨日上午,走進叢魚家中,她正帶著女兒小蘑(化名)在一旁玩耍。山東青島人叢魚大學在四川師範大學就讀設計專業,後來和丈夫曾先生開了一家廣告公司,女兒小蘑出生後,叢魚就開始在家裡帶女兒。「除了帶小孩,我還想找點事幹,考慮後就把畫畫拾起來了。」叢魚解釋。

就這樣,女兒小蘑成了她最好的模特。睡覺的小蘑、饞嘴的小蘑、撒嬌的小蘑、哭鼻子的小蘑……一個個生動逗趣的瞬間被叢魚用水彩定格在畫紙上,傳遞出滿滿的溫情。對於叢魚來說,畫女兒也成為每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小蘑1歲多開始畫,除了她生病時,每天都會畫。」

越來越多的水彩畫也成為小蘑最好的成長記錄。去年底,叢魚夫婦倆開始通過共同的微博號「蘑菇媽很忙」曬出水彩畫,「有你的日子,每天都很忙碌,也很充實,很開心。」微博號的個人籤名如是說。

每天一畫

背後蘊藏的感情獨一無二

小蘑的每一個第一次,都被叢魚用畫筆記錄下來:第一次過生日、第一次自己坐馬桶、第一次去海邊……

「每天看著她,肯定是最有感情的,相較於照片,每一幅畫作都是獨一無二的。」

每一幅畫上,叢魚都會寫下一句簡短的話——「一開始,你可小得不得了,對世界一無所知」「你長出了一顆牙,這可是具有裡程碑的意義啊。」「你抬頭抬得晚,我們急得不得了,趕忙加緊給你鍛鍊,後來你看你抬得多好。」

「有時候看到我在畫畫,小蘑也會描兩筆,她很喜歡。」叢魚的其中一幅畫,就是她和女兒共同完成的。

曾先生說,母親知道自己兒媳婦在畫孩子,「她覺得畫得很好,鼓勵她畫下去。」

感動網友

更讓自己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從2015年的第一條微博,到今年5月4日最新一條微博,「蘑菇媽很忙」的粉絲量也從20餘人漲到9335人。5月4日當天,曾先生將整理出的妻子畫作合集發在微博上。「正好母親節快到了,這就相當於給娃娃母親的一個禮物,讓她更加幸福,也更有成就感。」曾先生告訴記者,如今該條微博獲得760次轉發,顯示閱讀量突破50萬人次。

這些記錄孩子成長瞬間的畫作,得到許多網友點讚。網友「i何必再惹塵埃」覺得,「這種記錄孩子成長的方式很不錯」。

微博大V徐小平、譚喬,知乎名人張小北、關雅荻都轉發這組微博,並點讚。著名電影人張小北評價:「愛畫畫的女孩運氣不會太差!母親節快到了,希望小蘑菇以後會感謝媽媽現在的畫。」

曾先生夫婦也沒想好要畫到多久,「如果有可能就想一直畫下去。」夫婦倆考慮過,如果條件允許可以把這些畫集成冊,做一本畫冊,作為對孩子和自己的紀念。成都商報記者 顏雪 實習生 劉茜

相關焦點

  • 新手媽媽用繪畫記錄孩子成長 第一次畫女兒曾用了三天
    小兔畫筆下的女兒。圖/受訪者提供瀟湘晨報記者 陳詩嫻 長沙報導拍照、發微博、分享微信朋友圈……年輕媽媽總喜歡用簡單快捷的方式來記錄孩子成長。長沙一位新手媽媽小兔(化名),通過網課自學插畫成為一位「手繪媽媽」,畫下2歲女兒成長過程中的不少趣事。小兔的畫風清新,色彩溫柔,總讓人感覺到暖風拂面,手繪插畫已有半年,小兔的畫也漸漸在朋友圈走紅,朋友們看到她的插畫後,都想邀請她為自家小孩畫成長集。
  • 暖心媽媽手繪漫畫記錄女兒成長:從出生畫到考大學
    暖心媽媽手繪漫畫記錄女兒成長:從出生畫到考大學 原標題:   浙江在線3月2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沈蒙和 通訊員 楊希林)聽多了「別人家孩子」的故事,網友們最近又發掘出一個「別人家媽媽」的故事,很暖。
  • 成都一家長用2000多張手繪畫記錄女兒成長:會一直畫下去
    0歲時,孩子來到這個世界;4歲開始第一次旅行;上一年級了,又開始學著餵養起小動物……7年來,來自草堂小學的張欣妍的媽媽,周燕,不是用相機而是用畫筆,創作了至少2000張圖畫,記錄女兒成長的點點滴滴,給女兒講故事。「記憶會褪色,但圖畫一直在,我會一直畫下去。」
  • 長沙一位新手媽媽用繪畫記錄孩子成長
    圖/受訪者提供拍照、發微博、分享微信朋友圈……年輕媽媽總喜歡用簡單快捷的方式來記錄孩子成長。長沙一位新手媽媽小兔(化名),通過網課自學插畫成為一位「手繪媽媽」,畫下2歲女兒成長過程中的不少趣事。小兔的畫風清新,色彩溫柔,總讓人感覺到暖風拂面,手繪插畫已有半年,小兔的畫也漸漸在朋友圈走紅,朋友們看到她的插畫後,都想邀請她為自家小孩畫成長集。
  • 八年時光,繪製200餘幅畫!他用鋼筆畫記錄老濟南建築
    集合了大氣、生氣、富麗於一身的傳統建築,本身就是一幅「畫」:以圍牆作畫框, 「遊」於畫面之中,步移景換,情隨境遷,神韻無窮。沉醉於這幅「畫」中,莊宇慢慢地在自己的手繪過程裡,開始了解這些建築的特點,曾經住在裡面的人,以及這些建築背後的故事,穿越了百年的光陰,這是繪畫藝術和建築藝術的無聲對話。更像是與前輩工匠們的一次時空交流。
  • 80後辣媽手繪漫畫記錄女兒成長 引網友「追劇」(圖)
    80後辣媽手繪漫畫記錄女兒成長 引網友「追劇」(圖)   「柏柏BJ」親子漫畫引網友「追劇」  80後辣媽百餘幅手繪創作記錄女兒成長,引來年輕父母一片共鳴
  • 這個廈門媽媽6年畫了7本手繪,記錄生活點滴,「讓美好加倍」
    創作者「豆姐」本名叫阮莉莉,家住後埔社區,2014年至今,這樣的手繪本已畫到第七本,繪本中的主人公「豆小豆」「BJ」不斷成長。——家庭成員皆入畫 創作緣起美麗夢境「豆姐」手繪大門的打開,源於一次出遊。2014年12月,「豆姐」白天帶孩子「BJ」到園博苑觀賞黑天鵝,夜裡做夢時,自由靈動的天鵝、平靜流淌的湖水、自己牽著孩子的背影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面,一醒來,她便迫不及待記錄下來,並將畫冊命名為「豆姐的私家畫冊」。
  • 播下愛的種子 暖心媽媽繪500餘幅漫畫記錄6歲女兒成長
    中新網太原12月25日電 題:播下愛的種子 暖心媽媽繪500餘幅漫畫記錄6歲女兒成長  作者 高瑞峰  「你的成長,我不會缺席。」25日,山西省太原市,「80後」暖心媽媽王雲霞向記者展示了厚厚的5本育兒畫本。自孕期起,她堅持手繪,用500餘幅原創漫畫,記錄了6歲女兒的成長軌跡。
  • 這位媽媽超有愛 畫漫畫8年記錄孩子成長
    送禮物的是他的媽媽、33歲的太原全職媽媽焦洋。她說,雖然自己的畫技並不好,但這是她和兒子的一種另類溝通方式,她希望能用漫畫做橋梁,走進孩子內心深處。  這位有心的媽媽是如何用漫畫來記錄孩子的成長?用漫畫溝通有什麼與眾不同的效果呢?8日,記者見到了焦洋。
  • 成都一小學生手繪72幅熊貓漫畫,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家鄉的方言
    為了讓更多人能夠了解和熟悉四川話,以及四川方言背後所體現的樂觀包容的川人精神,就讀於成都市實驗小學六年級的女孩姚果果,利用寒假時間,手繪72幅熊貓「爆笑」漫畫,向大家圖文並茂地普及了一把方言文化。另一幅畫中,主角大熊貓掄開膀子,6隻老鼠被狠狠地拋了出去,在空中甩得眼冒金星,它要表現的四川方言為「丟死耗子」,意為不守信用,推卸責任。
  • 你的成長,我不會缺席,暖心媽媽繪500餘幅漫畫記錄6歲女兒成長
    「你的成長,我不會缺席。」25日,山西省太原市,「80後」暖心媽媽王雲霞向記者展示了厚厚的5本育兒畫本。自孕期起,她堅持手繪,用500餘幅原創漫畫,記錄了6歲女兒的成長軌跡。「80後」暖心媽媽王雲霞用500餘幅原創漫畫,記錄了6歲女兒的成長軌跡。
  • 他用鋼筆「速寫」白雲區變遷,15年來畫了100多幅白雲區重要建築
    詳細記錄了白雲新城的成長見證著白雲CBD的崛起他就是國家註冊建築師——吳立中今天,我們來看看他與白雲的「畫筆奇緣」十餘年「速寫」白雲在藍天花園展覽室內,有一幅吳立中的手繪系列畫作吳立中稱,自己畫白雲已有十餘年,他筆下關於白雲重要建築的畫作就有100多幅,其中關於白雲新城的有35幅,創作跨度達4年之久。吳立中1980年大學畢業後,曾任廣州軍區空軍勘察設計院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等重要職務。
  • 上海虹口居民曹玉良「手繪地圖」記錄上海發展
    原標題:老爺叔「手繪地圖」記錄上海發展 虹口居民曹玉良百幅畫作登上《上海旅遊手繪地圖》  買了100多份上海地圖,放在家裡已堆成小山,卻還要自己畫地圖;去上海各景點遊玩,拍了幾千張照片,卻還要自己畫景點——這就是曹玉良的生活日常。
  • 工作狂變身全職媽媽 手繪百幅親子漫畫陪兒子一起成長
    她開始反思———兒子第一次會喊「媽媽」時,自己在上班,外婆歡天喜地打來電話,自己欣喜了幾分鐘;自己出差,臨走前,兒子還需要大人牽著扶牆走,十幾天後回來,他已經能自己走路了。  「孩子變化很快,而我卻來不及陪他,看著他一天一天地成長。」繼續當個工作狂,還是辭職當個好媽媽?黃沛陷入兩難。
  • 工作40年老交警退休 用畫作、照片記錄成都蝶變
    40年來,這些畫筆和攝影器材,記錄了交警系統和周安往事,也記錄了這座城市的蝶變。老照片記錄成都蝶變「這裡是人民飯店路口,就是現在的水碾河,那時候車少,不像現在都立體交通了。」今天下午,周安坐在辦公室裡整理老照片。再過三個月,他就要離開這個工作了40年的地方。
  • 別人家孩子怎麼畫 08|「準備足夠多的紙和筆,認真對待他的每幅作品」
    分享家長:兮兮媽媽,坐標北京,孩子6歲半。設計師、插畫師,未來希望在兒童美育方面深耕的二胎媽媽,自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堅持是成長的基石,所以雞娃和佛系並不衝突,信奉在學習道路上,父母既是孩子的引路人又是同行者的教育理念。藝術方面尊重孩子的自我表達,鼓勵孩子的自由創作,只做一個會誇的彩虹屁媽媽。
  • 手繪儲奶袋記錄成長點滴 暖心護士送寶寶特殊「成長禮」
    手繪儲奶袋記錄成長點滴 暖心護士送寶寶特殊「成長禮」 2019-05醫院提供   中新網金華5月18日電(記者 奚金燕 通訊員 朱捷)對於寶媽來說,儲奶袋並不陌生,但是手繪的儲奶袋,卻並不多見。畫著卡通簡筆畫,寫著溫馨的祝福語……18日記者獲悉,在浙江省浦江縣人民醫院新生兒室,即將要出院的江寶寶和他的媽媽胡女士就收到了這麼一份特別的成長禮。
  • 王蒙御用插畫師:為王蒙著作手繪漫畫約200幅(圖)
    扛麻袋的王蒙被她畫成漫畫  吉建芳是延安人,常居西安,現任一家企業報的記者、美編。她不善言辭,用她自己話說「性格自卑、木訥,遇見生人便手足無措」,然而記者眼中的她才氣逼人,身上有種精靈鬼怪的氣質,畫作想像力豐富,耐人尋味。著名作家畢淑敏評價吉建芳是文學和漫畫創作上都有很高造詣,而這樣的女人實在寥寥。
  • 成都一小學生手繪72幅熊貓漫畫,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家鄉的方言 | 深呼吸
    為了讓更多人能夠了解和熟悉四川話,以及四川方言背後所體現的樂觀包容的川人精神,就讀於成都市實驗小學六年級的女孩姚果果,利用寒假時間,手繪72幅熊貓「爆笑」漫畫,向大家圖文並茂地普及了一把方言文化。本文圖均為 成都商報 圖
  • 80後老師 手繪學生成長畫冊
    阿邵在美術課上教孩子們畫蜻蜓。  一年下來,他的手繪成長記錄大受歡迎。久而久之,阿邵成為學校的「名人」,所有的老師家長,都知道有個喜歡給孩子畫畫的邵老師,大家喜歡叫他阿邵。  「其他班主任,比如語文老師,可以寫出很漂亮的工作日誌,我是美術老師,就用畫漫畫的方式記錄吧,我以後翻開,可以看看自己做得對不對。」阿邵說。選自《午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