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拉近中波兩國人民的距離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左起:趙剛,易麗君,林洪亮,李怡楠(圖由被採訪者提供)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吳俁):「翻了一遍又一遍,翻了一遍又一遍,就是希望把它翻好。」三十多年過去了,82歲的易麗君教授談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在波蘭翻譯《先人祭》第四部的時候,依然熱情高漲。《先人祭》是波蘭偉大詩人亞當 米次凱維奇的傳世名作,在她看來,其中最富有文學價值的就是第四部。

  其實,在更早的時候,在1968年1月,華沙民族劇院重新上演《先人祭》,轟動了華沙,場場座無虛席,隨後,也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其中也包括中國總理周恩來。據易麗君教授回憶,有一次周總理在一個會議上問,這個《先人祭》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力量?但在場的大使誰也沒讀過這本書。當時周總理就說那應該翻出來看看。當時還非常年輕的易麗君就自告奮勇要求翻譯《先人祭》。經過十年的翻譯,《先人祭》終於得以出版,反響非常好,很快就銷售一空,當時社科院中國文學研究所所長何其芳稱這本書為第一隻報春的燕子,稱這本書「寫得好,譯得好,出得好」。

  林洪亮老先生既是中國社科院外文所的研究員,更是一名響噹噹的翻譯家,2000年和易麗君教授一起獲得波蘭總統頒發的「十字騎士勳章」。當年在華沙留學時,他對波蘭現實主義文學讚譽有加。在他看來,波蘭實現主義文學可以和歐美,特別是歐洲一些文學大國的文學相媲美,因為在這個時期,波蘭出了不少享譽世界的作家,比如說顯克維奇、普魯斯、奧熱什科娃、科諾普尼茨卡等。林洪亮先生翻譯的《十字軍騎士》第三版,在短短五年之內,被印刷了七次,而他於1983年翻譯的波蘭名著《你往何處去》二十年間推出了七版,應該說是東歐文學在中國出版次數最多的一本書。

  當波蘭的《先人祭》、《十字軍騎士》、《你往何處去》在中國廣受歡迎的時候,《論語》及孔子思想在更早的時候就被不少波蘭人所熟知。前波蘭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賽爾維斯特 沙法什在回憶最初接觸中國文化的時候,談到他對《論語》的喜愛和認可。據他說,當時完全是機緣巧合讓他碰到一本非常古老的《論語》,於是他開始閱讀它,漸漸地被它吸引,不斷地看下去。當時他就在想:為什麼孔子和他的學生在2500多年前寫的東西至今仍然適用。更讓他感到驚奇的是,裡面所講的並不僅僅適用於中國近五千年的文明,適用於中國社會,甚至對整個社會,所有人類文明,所有民族,包括波蘭民族來說,都是適用的。

  中國古老的哲學智慧對千裡之外的波蘭人也影響頗深。皮特 何達克是一名公司職員,他非常喜歡中國及中國文化。他還自發創辦了一個名為「中國,我喜歡」的網站,並擁有大量和他志同道合的粉絲。在他眼中,最著名的中國經典作品是被譽為「兵學聖典」的《孫子兵法》。

趙剛院長為波蘭前總統介紹波蘭文學在中國的譯著(圖由被採訪者提供)

  隨著波蘭人對中國文化的關注日增,除了《論語》、《孫子兵法》外,在波蘭的一些中學裡開始出現中國文化的相關課程,中國人小時候背誦的唐詩也逐漸開始進入波蘭青少年的視野中。安德烈 魯軒勒在波蘭最著名雅蓋隆大學任教,同時曾經在北京生活執教五年的他還在波蘭當地的中學教授中國文化文學課。據他觀察,在波蘭,越來越多的中學對中國文化感興趣,開設與中國文化相關的課程。在他任教的中學,中學生們會接觸到各種精選的中國文學作品,比如由列奧波德 斯塔夫翻譯的李白的詩及其他中國古代文學經典。

  在漢語專業的波蘭學生眼中,中國文學絕對不僅僅是中國古代的那些經典作品,華沙大學漢學系主任瑪格麗特 雷麗嘉表示,她的學生喜歡的中國文學作品都各不相同,大部分學生對中國現代文學感興趣,但也有少數喜歡中國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作品,比如說蕭紅,也有不少人喜歡王朔的作品。

  中國文學作品的浩瀚讓波蘭人很難抉擇,而享譽歐洲的波蘭文學作品也為很多中國專家稱道。北京外國語大學歐洲語言文化學院院長趙剛從事波蘭語言文學教育多年,在他眼中,《塔杜施先生》堪稱波蘭文學的經典,是一種百科全書式的作品。

  除此之外,波蘭當代文學作品也越來越受到中國讀者的關注。趙剛院長本身也是一名優秀的翻譯家,他曾翻譯過波蘭作家斯坦尼斯拉夫 萊姆的作品,這位享譽世界的科幻作家還並不為中國人所熟知。在他看來,萊姆的作品可以有不同的解讀,不僅僅可以被認為是科幻小說,也可以是心理小說、愛情小說、驚險小說,甚至是哲學小說。

  在中國譯者辛勤努力下,目前越來越多的波蘭現當代文學被介紹到中國。這其中,「藍色東歐」可以說功不可沒。「藍色東歐」譯叢是一套囊括東歐近百部經典文學作品的大型引進版文學叢書。由廣東花城出版社歷時三年籌劃,將歷時十年陸續推出,目前已被納入「『十二 五』國家重點出版規劃」、2012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該叢書涵蓋東歐所有國家,包括各種文學種類,如詩歌、散文、小說、傳紀、書信等。《花城》雜誌執行主編朱燕玲是「藍色東歐」譯叢的策劃人,她說之所以將該系列命名為「藍色東歐」,就是強調這些文學作品的藝術性。

易麗君教授榮獲波蘭圖書協會「穿越大西洋」翻譯大獎(圖由被採訪者提供)

  「藍色東歐」的主編由中國著名外國文學刊物《世界文學》的副主編高興擔任,他在談及選擇東歐作家的時候表示,如果說前幾年,中國曾經出現過一陣小小的捷克文學熱的話,那麼,現在已經出現了一股波蘭文學熱。他舉例說,前幾年出過的一本《辛波絲卡詩選:萬物靜默如謎》,發行量居然超過十萬冊,這對出版社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鼓舞。然後,他們緊接著又出了一本她的《我曾這樣寂寞生活》。通過這件事,他們發現原以為詩歌是沒有盈利的,現在看來,好的詩歌還是能夠擁有讀者。

  越來越多的波蘭文學開始進入中國讀者的視野,而波蘭讀者卻沒有那麼幸運。這一點,作為教師的安德烈 魯軒勒深有體會。隨著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波蘭開始出版一些莫言的譯著,但其他的現當代作家的作品,特別是適合青少年的文學作品仍舊非常少。他表示,除了經典文學外,年輕人在尋找對他們更有吸引力的中國當代作品,韓寒的作品或許更適合青少年來閱讀,對於那些只有17-19歲的人來說,莫言的作品對他們來說較難理解。波蘭的年輕人更想看到的是中國人當下的生活,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中國的年輕人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

  賽爾維斯特 沙法什和他編譯的波蘭語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圖由被採訪者提供)

  去年9月,賽爾維斯特 沙法什編譯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的波蘭語編譯版《創新中國》在波蘭發行,反響很好,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在北京外文出版社的建議下,預計今年十月,將出版由他翻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的全譯本。但他談到中國文學在波蘭的出版現狀時,他認為目前中國文學在波蘭的數量是完全不夠的,雙方必須加強合作,來改善這樣的局面,他特別強調,如果人們因為不了解中國文學,就不足以了解中華民族,也無法了解中國的政治體制。他非常希望能夠加強中波兩國作家、文學家及作品翻譯方面的合作。

  當前,中國文學在波蘭的傳播還十分有限。不僅僅是中國當代文學在波蘭難尋蹤跡,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中,也只有《西遊記》有波蘭語的全譯本,而《三國演義》則僅僅是節譯,《水滸傳》和《紅樓夢》完全沒有波蘭語版。趙剛教授認為加強中波雙方的合作是一個很好的思路,這也是中國現在積極倡導積極支持的一種模式。他希望,將來可以讓中國的譯者跟波蘭的漢學家共同對一些作品進行翻譯,希望通過這樣的合作,將更多的中國作品呈現給波蘭讀者。

  在「新絲綢之路」亞歐大陸物流通道中,波蘭同樣是必經之地,故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波蘭絲綢之路文化基金會副會長熱曼奈克覺得中國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的倡議對文化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正是由於文化交流,人們能夠更好地認識、更好地理解和更好地合作。不少人更是因為與中國或波蘭的文學結緣,從此走上了推廣兩國文化文學的道路。易麗君老師回顧一生,譯作等身,她笑著說道,「說老實話,我這一輩子就埋在波蘭文學裡去了,我喜歡波蘭文學,喜歡波蘭人的性格,喜歡波蘭,這個感情就是文學培養的。」

易麗君教授接受波蘭前總統授勳(圖由被採訪者提供)

安德烈 魯軒勒在東京波蘭語研討會(攝影 吳俁)

相關焦點

  • 《魅力中國》導演:願我的鏡頭拉近中阿兩國人民距離
    《魅力中國》導演:願我的鏡頭拉近中阿兩國人民距離 2019年11月25日 10:20   來源:人民日報
  • 「學好西班牙語,拉近中國與智利的距離」
    中國與智利正攜手不懈努力,共同克服這場疫情帶給我們的影響,這也反映出中智兩國長久以來深厚的友誼……」皮涅拉在信中寫道。智利總統回信。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學小學實驗部提供收到回信的孩子們歡呼雀躍。「很高興收到皮涅拉爺爺的回信,謝謝皮涅拉爺爺的鼓勵!」孩子們開心地說。
  • 【中英文對照】習近平在波蘭媒體發表署名文章《推動中波友誼航船...
    我期待著同杜達總統以及波蘭其他領導人就提高兩國關係水平、深化務實合作、加強中波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協調合作深入交換意見。中波兩國都有一句諺語叫「患難見真情」,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兩國人民彼此同情、相互支持,結下深厚友誼。傅拉都、戎格曼等波蘭友人不遠萬裡來華,為中國抗日戰爭提供醫療支援,烏爾班諾維奇、什曼凱維奇等波蘭軍人參加盟國軍隊援華。波蘭人民為最終戰勝法西斯、贏得世界和平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大貢獻。
  • 波蘭格但斯克大學孔子學院舉辦中波商務研討會
    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時光):波蘭格但斯克大學孔子學院與格但斯克大學經濟學院7日共同舉辦題為「思考長城內外商務交往」的研討會,來自中波經濟學界和商界的50餘位知名人士參加了活動。特邀嘉賓、中國駐格但斯克總領事趙秀珍女士致辭指出,中波兩國在很多方面都有著巨大的合作潛力,希望中波企業家找準切入口,深化合作,未來取得更豐碩的成果。她同時預祝孔子學院首次舉辦的商務研討會順利成功。格但斯克總領事趙秀珍致辭。
  • 拉近「心」的距離!珠海市人民醫院遠程心電中心揭牌
    文、圖/羊城派記者 鄭達 通訊員 梁蕊「患者徐某,男性,40歲,長期居住於高欄港經濟區,因『反覆心悸胸悶半月餘』到高欄港醫院急診就診,現開始遠程心電監測……」11月1日,珠海市人民醫院遠程心電中心揭牌相關領導為遠程心電中心揭牌據悉,遠程心電就是利用床邊心電圖和遠程動態心電圖等心電網絡信息管理系統和聯網平臺,將各基層醫療機構採集的患者的數據實時傳輸到珠海市人民醫院的遠程心電平臺,
  • 桌球見證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和愛
    現在中美兩國之間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都不斷深入,我想今後我們一定會更好地投入,更愛彼此。」    十分遺憾的是,跟當年中美「桌球外交」密不可分的美國選手科恩已經去世了。但科恩91歲的母親來到了上海。35年前她怎麼也沒想到默默無聞的兒子能夠為中美兩國搭建友誼之橋做出如此大的貢獻。    「我簡直不敢相信1971年他在中國做了些什麼。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在波蘭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中波建交70...
    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時光):近日,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中波建交70周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在波蘭舉辦以「閱讀中國」為主題的系列慶祝活動,在波蘭掀起閱讀中國、體驗中國的中國風。第六屆亞洲學大會現場當地時間17日,在託倫哥白尼大學博物館會議室,人大出版社與波蘭馬爾沙維克出版集團共同舉辦亞洲學大會分論壇——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波建交70周年國際亞洲學出版合作研討會暨《全球治理的中國擔當》等版權轉讓籤約儀式、「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研究叢書等波蘭文版新書發布儀式。
  • 武術素養拉近了鵝坡與國人的「距離」
    輝煌的成績,備受青少年青睞嚮往,許多家長帶著孩子到鵝坡考察,把孩子留在鵝坡學習,拉近了與鵝坡的「距離」。2016年央視春晚,2019年籃球世界盃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北京天安門廣場大聯歡,都給全國人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全國眾多單位、團體到鵝坡挑選人才,許多學生參與了多部影視劇、大型實景的演出。鵝坡學生德藝雙馨,鵝坡形象印記人心,「距」在身心。
  • 南京中波發射臺搬遷角力
    範鐵邦所在的雅瑰園小區位於南京市河西地區的北部,雅瑰園南牆之外是南京市廣電集團中波發射臺。  「東南一座距離我們小區16號樓只有9米,西南一座斜拉塔的拉索扯到我們小區裡。」居民方紅星老人說,他比喻「居民樓和發射塔臉貼臉」。  「電波輻射對身體的傷害是隱形的。」範鐵邦說自己住進雅瑰園小區後血壓一直忽高忽低,到醫院也查不出原因。
  • 通訊:無障礙語言交流拉近國家距離——一名孟買姑娘學中文的故事
    通訊:無障礙語言交流拉近國家距離——一名孟買姑娘學中文的故事 2019參與互動    通訊:無障礙語言交流拉近國家距離
  • ...中波友誼佳話: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訪著名波蘭文學翻譯家...
    當時人民民主國家裡頭,蘇聯是老大,波蘭老二。另外我還「認識」波蘭幾個名人:密茨凱維奇、蕭邦(1810—1849)、哥白尼(1473—1543)。所以波蘭對我來說不是一個陌生的國家。大概是1954年8月22日前後,我們出發到波蘭留學。不過到了波蘭後,對華沙大學感到有些失望,覺得它比起武漢大學小太多。同學勸我別因為學校小就否定它。
  • 中波大學聯盟探索建設「一帶一路」高等教育共同體
    人民網北京12月13日電(劉婧婷)近日,首屆「一帶一路」中波大學聯盟藝術節暨藝術設計大賽在北京工業大學開幕。活動以「一帶一路 藝心相通」為主題,通過藝術設計學科為載體、高等教育交流為媒介,推動中波兩國「一帶一路」高等教育共同體建設。
  •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參加首屆「一帶一路」中波大學聯盟藝術節暨藝術...
    未來網高校頻道12月13日訊(記者 高越 通訊員 林釗宇)12月7日-9日,首屆「一帶一路」中波大學聯盟藝術節暨藝術設計大賽決賽在北京工業大學舉行。比賽由「一帶一路」中波大學聯盟主辦,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波蘭共和國大使館、波蘭共和國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館名譽贊助,北京工業大學、重慶交通大學、奧波萊工業大學、波茲南理工大學承辦。來自海內外的31個高校和機構的代表、參賽選手近400人參加了本次活動。北京石油化工學院蔣毅堅校長,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等一行5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 "波蘭和中國合作的未來"論壇舉行 兩國關係和發展面臨新機遇
    劉光源大使表示,中波關係正處於建交以來最好時期,兩國合作提質升級擁有牢固而厚實的基礎。一是合作方向積極明確,戰略意義更突出。2015、2016年杜達總統和習近平主席時隔半年即實現歷史性互訪,開啟了雙邊關係的新時代。兩國以「一帶一路」建設和「16+1合作」為契機,積極推進務實合作,努力為兩國人民帶來更多福祉。二是合作領域持續拓展,發展增勢更顯著。
  • 看好中波合作前景 波蘭知名大學欲開中文本科教育
    看好中波合作前景 波蘭知名大學欲開中文本科教育   位于波蘭北部濱海省的格但斯克大學是波蘭著名的高等學府之一,看好中波合作前景,格但斯克大學日前決定開設全日制中文本科教育,並從今年開始招生。
  • 中波作家線上對話 關注女性文學的平等和差異
    對話會以「中波女性文學——在平等和差異之間」為主題,分別邀請來自中國和波蘭的六位知名女性作家就女性文學的平等和差異進行研討。 文學其實可以在性別關係上去虛構一個場景,去幫助人們思考兩性的模型,兩性互相理解的可能性,發出它獨有的聲音和影響力。她認為,作為一名女性寫作者,應該有自我的擔當,去發出文學的聲音和主張。 波蘭記者、文化學家、女權主義者、社會活動家西爾維婭 ·胡特妮認為性別的平等和差異不僅存在於文學中,在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有體現,所以性別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
  • 巴西欲開通澳大利亞直飛航班 拉近與中國距離
    內託強調,航班開通的重要作用還包括拉近巴西和中國之間的距離。澳大利亞駐巴西大使表示,澳大利亞東南部的維多利亞州有興趣和資源開通墨爾本和聖保羅(So Paulo)之間的直航航班,如今的目標是航班從2020年一季度開始運營。去年,4.2萬澳大利亞人來巴西旅遊,同比增長了24%,排在向巴西輸送遊客量最多國家的第2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