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研討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吳俁):12月8日,由中國作家協會和中國駐波蘭大使館聯合主辦的中國和波蘭作家線上對話會在北京、南京以及波蘭同時舉行。對話會以「中波女性文學——在平等和差異之間」為主題,分別邀請來自中國和波蘭的六位知名女性作家就女性文學的平等和差異進行研討。
研討會現場
來自江蘇省作協的魯敏首先代表中國女作家發言,她講道,性別問題的背後其實都是人的問題,是社會的問題。文學其實可以在性別關係上去虛構一個場景,去幫助人們思考兩性的模型,兩性互相理解的可能性,發出它獨有的聲音和影響力。她認為,作為一名女性寫作者,應該有自我的擔當,去發出文學的聲音和主張。
波蘭記者、文化學家、女權主義者、社會活動家西爾維婭 ·胡特妮認為性別的平等和差異不僅存在於文學中,在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有體現,所以性別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她認為即便在不同的文化中,男性都是佔據主導地位,所以會對女性有各種差異化的待遇。
知名作家崔曼莉女士發言
出生古城南京的作家崔曼莉女士在發言中講述了自己從小的經歷和觀察,並分析了《紅樓夢》中所體現出的兩性關係。她認為推動女性進步、推動平等、縮小差異,最大可能地推動討論並達成共識的一定是女性。在這個問題上,女作家們的文學創造是全球女性的希望與未來,也是人類生活的希望與未來。
波蘭專欄作家、電影編劇、社會活動家,波蘭婦女黨創始人馬努艾拉 ·格萊特科夫斯卡認為波蘭婦女的反抗亦得益於女性作家以筆為矛,提出訴求。她認為,女性作家不一定要自創一個屬於自己的文字,比如中國湖南的女書,但是女性文學就是現代意義上的女書,它是一種官方語言之外的言說:講述女性經驗,並與男性世界對話。
80後作家笛安女士發言
80後中國作家笛安認為對作家(無論男性還是女性)來說,如果「期待」或者說「理想」已經具體到了某種程度,這絕對不是好事。因為「文學」本身的力量,恰恰就在於它不可預設,「文學」的美好,恰恰就在於它時刻給人驚喜。
波蘭專欄作家 、暢銷小說和短篇作家格拉萊納·普雷巴奈克在發言中表示,在她看來,從沒有人問男作家們是否在創作「男性文學」。他們的創作在一開始就會被認為是具有普遍性的,而在她的創作前面卻需要加上一個修飾性別的形容詞。她認為文學就是文學,文學沒有性別。
張莉教授總結髮言
本次研討會由北京師範大學文院教授張莉主持,她在總結髮言中表示,當代女性作家的成就受益於之前歷代女作家的努力,因此繼續保持女性獨立發聲意義深遠。寫作的目的不光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未來。這不僅對於中國文學,對于波蘭文學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