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翻譯文學回歸平實平等

2020-12-17 中國經濟網

  讓翻譯文學回歸平實平等 譯林出版社推出《最佳歐洲小說》

  列支敦斯登公國是歐洲中部的內陸小國,國土面積160平方公裡,人口18萬。史上第一遭,來自列支敦斯登公國的短篇小說《塵》被譯成中文,擺在中國讀者面前。2013北京圖書訂貨會開幕前夕,譯林出版社推出《最佳歐洲小說(2011)》及全套4冊出版計劃,該書系堪比一幅歐洲當代文學地圖,選入作品的國度達到40個,橫跨東歐、中歐、西歐、北歐、南歐。如此細緻而成規模地譯介歐洲當代文學新作,在中國出版界當屬首次。評論家們說,此舉反映中國翻譯文學回歸平實本質與平等眼光。

  「最佳歐洲小說」是歐洲文學出版社甄選出的歐洲當年或近年最佳歐洲小說作品,相當於歐洲小說的年鑑,體現歐洲文學前沿高度。譯林出版社將按年度陸續引進出版,由著名譯者李文俊領銜翻譯。8日下午,在中國社科院外文所舉辦的《最佳歐洲小說(2011)》新書發布會上,《世界文學》副主編高興說,這套書給他的感覺是平等和獨立,其中蘊含的對小語種的關注讓他感動。毋庸諱言,當前出版面臨巨大的市場壓力,許多出版社在引進外國文學時,亦步亦趨歐美文學的評判標準,主要的標尺就是文學獎項,缺少獨立發現文學新銳力量的眼光和勇氣。《世界文學》編委之一的蘇玲感嘆說:「不少出版社忙於追逐獲獎、熱點和焦點作品,出版太多,說得太多,媒體也跟進得比較多,反而造成了一種很單一、不夠豐富的局面」。譯林出版社社長顧愛彬坦言,從事出版工作這麼多年,「我們現在的文學離平實太遠了,作家玩弄技巧,譯者譯質糟糕,而出版社又唯利是從、浮躁難抑。其實,文學的本質是平實,這套書最難能可貴的特點本質就是平實」。

  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知名文學評論家李敬澤激賞此舉對於中國讀者全面認識世界文學面貌意義重大。他說:「我回憶了一下,迄今為止我可能都沒讀過列支敦斯登作家的小說,或者是博斯尼亞的小說、愛沙尼亞的小說、黑山的小說,包括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的小說……如此全面地反映歐洲各個國家各個地區的文學作品,是特別重要的。中國年輕的寫作者必然能從其中得到啟示和滋養。」長期以來,由於小語種語言的限制,國內讀者對歐洲文學的了解大多是源自西歐文學,引進重視程度基本上按照英、法、德這樣的途徑;久而久之,對世界文學的認識愈來愈片面。反觀現代文學引進的時候,魯迅、茅盾等文學家以開闊的視野引進大量小國家、小語種文學作品,給了人們一個健全的文學視野,也讓人看到了文學的豐富性和差異性。回歸平實與平等,也是回歸中國翻譯文學的傳統。

  李敬澤進而建議,中國文學的「走出去」和「引進來」都需要一點更為全面的世界文學的眼光。莫言的作品不應只譯成英文、法文、瑞典文,還應該譯成阿拉伯文、韓文、越南文等。「我想對一個作家來說,對於一個中國作家來說,他得到一個紐約讀者和得到一個河內讀者的喜愛不應該有什麼不同。」

  李敬澤最後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歐洲人有閒心和閒工夫甄選出《最佳歐洲小說》,我們能弄出一套《亞洲小說一百篇》嗎?「我估計不可能,沒有人願意花那個精力去做。也只有歐洲人做這種看上去『無用』的事。」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劉晨)

相關焦點

  • 文學翻譯:一場無止境的抵達
    如果王小波不是英年早逝,我想他一定會像杜拉斯一樣在電影領域探索更豐富的表達,或許也會像杜拉斯一樣,之後帶著一種「電影書寫」又回歸到小說和雜文的創作。與先鋒的決裂,既可以表現為向後現代的轉向,也可以表現為向前現代的回歸。例如,羅蘭·巴特曾寫道:「突然間,是否現代對我來說變得無關緊要了」。同樣,菲利普·索萊爾斯也已經在探尋先鋒的危機。另外,還有一種擺脫現代主義烏託邦的願望。現代的生活應該成為祛魅的目標,小說可以連接歐洲最遙遠的起源神話,文學創作和藝術體驗是跨越時代的。
  • 《奧德賽》首次由女性翻譯 每個譯本都是一首全新史詩
    但是,《奧德賽》中也寫了其他人:他的妻子珀涅羅珀、仙女卡裡普索、女巫瑟茜、公主瑙西凱厄,還有奧德賽眾多未能回歸故裡的同船水手,還有他家中無數的奴隸,其中很多人連名字都沒有。作為第一位把《奧德賽》翻譯成英語的女性,埃米莉·威爾遜不僅關注奧德賽,也關心圍繞在他身邊的眾多人物。
  • 文學翻譯的黃昏是如何形成的
    3月16日,著名翻譯家傅惟慈去世,本已凋零的外國文學翻譯界再失大家。 01一、沒有人願意從事職業翻譯了嗎?不是。翻譯依然很熱門,只是文學翻譯變冷門了。有一種說法認為,傅惟慈先生翻譯文學作品的年代,懂外語,會翻譯是件很榮耀的事;而當今這個多元化的社會,翻譯淪為了一個普通崗位,年輕人不願意從事這種略顯枯燥的工作。
  • 平實導師的慈悲(二十二):永遠原諒犯錯的弟子
    既然都覺得師父 平實導師的法是正確的,因此都沒有公開懺悔自己未悟,那應該用證悟者的身分協助 平實導師來弘揚正法啊!當大魔王以後下地獄這樣很好玩嗎?       若繼續不斷寫文章罵師父是為了幫師父增加知名度,還順便幫自己的師兄弟們增加知名度!譬如罵一罵親教師們與次法的作者!是不是太愛師父,太愛大家了!
  • 文學翻譯 無奈近黃昏
    ■李巖  3月16日,著名翻譯家傅惟慈去世,本已凋零的外國文學翻譯界再失大家。正是由於傅老的精湛譯筆,才使我們領略到毛姆、託馬斯·曼、格雷厄姆·格林等人作品之妙。  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受:近年來,新出的外國文學著作,不如早年間的譯本好讀了。
  • 如果沒有美感,文學翻譯還能算文學麼
    今年是著名翻譯家傅雷誕辰110周年。人們在追憶、重溫傅雷經典譯作的同時卻發現,幾十年過去,我們很少能找到堪比當年的文學翻譯作品。儘管新譯本每年層出不窮,生硬、難讀卻是讀者普遍的「抱怨」。甚至還有人總結出經驗:買漢譯的外國文學作品,越老的版本越好。我們今天的文學翻譯,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 中國文學翻譯者的故事
    在拉丁美洲的西語國家,中國文學的西班牙語譯作還比較少。但是對於海外的一些青年譯者們來說,翻譯中國文學既是自己的興趣所在,也是值得為之付出青春年華的事業。說起與中國文學的結緣,他們每個人都有一些獨特的故事。
  • 文學翻譯家許淵衝獲「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
    據新華社柏林專電8月2日,在柏林舉行的第20屆世界翻譯大會會員代表大會上,中國文學翻譯家許淵衝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國際翻譯家聯盟(國際譯聯)2014「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成為該獎項1999年設立以來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
  • 中國翻譯文學的發生及翻譯觀的嬗變
    「翻譯文學由於進入了另一種文化語境,在另一種語言結構中,並且通過個人的思想和語言習慣來表達,這就構成了一種新的文學——翻譯文學」[1]1。中國翻譯文學「應該是指中國人在國內或國外翻譯的外國文學作品」[2]15。翻譯文學對中國社會各個方面的巨大影響是毋庸置疑的,沒有文學翻譯,中國的社會形態、文化文學形態以及人們的思維方式都不可能現在這個樣子。中國翻譯文學的發生並不是個很複雜的問題。
  • 文學翻譯的那些事兒
    隨著物質條件的提升,人們更加重視精神文化方面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書中找尋精神的寄託,外國優秀文學作品也逐漸映入國內讀者的眼中,很多翻譯從業者都想要翻譯出一本高水平的名著譯作,來證明自己的能力,也為豐富讀者的閱讀選擇。
  • 文學翻譯 中國文學走出去的敲門磚
    8月22日,在2016年中外文學出版翻譯研修班上,來自30個國家的50餘位從事、關心中國文學翻譯及出版的譯者,作家,出版人暢談了他們對中國文學出版翻譯的看法。這些譯者有的翻譯中國古典文學,有的翻譯中國當代文學,還有的翻譯中國建築園林文化。  「因為熱愛中國文學,熱愛中國傳統文化。」談及為什麼選擇從事翻譯中國文學時,大部分的翻譯家都有如此感慨。
  • 楊明星、張琰:中英外交翻譯中「政治等效」與話語平等辯證關係分析 ——從馬戛爾尼使華到共建「一帶一路」(1792-2019)
    中英外交翻譯關係依次經歷了馬戛爾尼使華時中對英的「不平等翻譯」、鴉片戰爭期間英對中的「不平等翻譯」、香港回歸談判過程中中方爭取「平等翻譯」以及「一帶一路」建設中中英雙方打造「平等翻譯」黃金時代等四個階段。研究發現,造成外交文本翻譯「政治等效/政治不等效」的原因,不僅跟雙方的翻譯質量有關,還與翻譯政策、翻譯製度和話語平等問題等文本外因素有關,而話語平等是最大限度實現「政治等效」翻譯的重要路徑。
  • 蕭平實
    出家法師中有星雲法師、證嚴法師、惟覺法師、大安法師、大虛法師、達照法師等共斥其為邪魔外道、為非佛法,並聯合抵制:1.當代高僧大安法師:蕭平實之《無相念佛》不僅加了水分,還摻了敵敵畏。2.大悲寺如妙祥法師:《書不能亂看中提到蕭平實就是臺灣十大外道之一》。3.高雄文殊講堂慧律法師說:臺灣佛教界最大的不幸是出了蕭平實這等附佛外道。
  • 文學翻譯的真諦
    、評論家和文學研究者。新中國成立後,他主要從事法國文學的研究和翻譯,成為新中國法國文學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領軍者,由他翻譯的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莫裡哀的喜劇全集等,成為法國文學翻譯的典範之作。《李健吾譯文集》是李健吾先生的譯文全集,匯集了李健吾存世的所有翻譯作品,共十四卷,三百五十餘萬字。該文集的出版在國內翻譯界、文學研究界和出版界都有填補空白和裡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 「學而」講壇:文學大省的文學翻譯
    西北大學外語學院副院長胡宗鋒教授以文化大省陝西省的著名作家部分文學作品的翻譯為例,為在座師生作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講座。講座過程中,胡教授以他特有的幽默詼諧演講風格得到了陣陣掌聲。羅賓•吉爾班克博士也以流利的英語及對中國文化的精通贏得了大家的讚許。
  • 中波作家線上對話 關注女性文學的平等和差異
    對話會以「中波女性文學——在平等和差異之間」為主題,分別邀請來自中國和波蘭的六位知名女性作家就女性文學的平等和差異進行研討。 文學其實可以在性別關係上去虛構一個場景,去幫助人們思考兩性的模型,兩性互相理解的可能性,發出它獨有的聲音和影響力。她認為,作為一名女性寫作者,應該有自我的擔當,去發出文學的聲音和主張。 波蘭記者、文化學家、女權主義者、社會活動家西爾維婭 ·胡特妮認為性別的平等和差異不僅存在於文學中,在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有體現,所以性別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
  • 上海文學藝術翻譯獎啟動,文學翻譯和舞臺影視表演翻譯可參評
    12月25日,上海市文聯、市作協、市譯協共同發起設立的上海文學藝術翻譯獎項目(以下簡稱「翻譯獎」)正式啟動。2019年初,上海市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上,5位市政協委員提出了「關於設立翻譯獎,打響上海對外文化交流品牌的建議」的提案(0858號),呼籲在上海成立文學藝術翻譯獎。近代以來,上海就是中外文藝交流的「大碼頭」,在文學上更有「外國文學翻譯搖籃」的美譽,擁有傅雷、戴望舒、孫大雨、草嬰、方平、錢春綺等眾多名家及作品。
  • 閱讀、寫作、翻譯相結合的文學翻譯教學
    中國傳統的翻譯理論大多圍繞文學翻譯展開,譯論和文論是融會貫通在一起的;中國傳統的翻譯教材以及譯例也大多圍繞文學翻譯展開。本書集文學閱讀、基於閱讀的寫作、文學翻譯於一體,避開應用文體翻譯的熱點,另闢蹊蹺,旨在探索如何整合三者從而提高翻譯能力和樹立翻譯觀。
  • 文學翻譯的現狀與未來
    ■本報記者 許暘    原標題:「復譯」與首譯失衡,暴露圖書翻譯市場怪圈  翻譯類文學作品中,經典名著譯本常銷不衰,尤其是公版書,甚至再版頻頻。重複翻譯扎堆,難免魚龍混雜。  有限的譯者資源大量流入重複翻譯大潮  日前,「再登巴別塔———文學翻譯的現狀與未來」專題研討會在滬舉辦,由上海翻譯家協會、上海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辦,多名翻譯界、出版界人士直陳隱憂:近幾年外國文學公版書重複出版達到高峰,但一哄而上的熱鬧背後存在良莠不齊、低水平「炒冷飯」等現象
  • 平實 簡約 理性——我的教學風格
    我是個中學物理教師,性格內斂而不張揚,在三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我逐漸形成了平實、簡約、理性的課堂教學風格。平實是指平整嚴實,樸實無華。平實的堂課教師娓娓道來,平和而不平淡,從語言到行為都摒棄浮華,把概念和規律的教學落實到實處。簡約是簡潔洗鍊,單純明快,辭少意多。簡約不是簡單摹寫,也不是簡陋膚淺,而是經過提鍊形成的精約簡省,富有言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