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學子訪村之旅:重溫孔村歷史古蹟,探尋有力保護措施

2020-09-05 知行合一尋跡隊

中國青年網佛山8月22日電(通訊員 何婉楨)8月21日,廣東海洋大學知行合一尋跡隊全體成員在佛山市南海區匯合,開展為期五天的「多彩鄉村」主題教育實踐活動。8月22日早上九點,在村民的指引下,知行合一尋跡隊來到了孔村,一同參觀古建築群,並分派調查問卷,開展關於孔村古建築群保護程度和村民文化認同感的調研活動。

孔村位於佛山市南海區裏水鎮內,環境優美,人傑地靈,根據東西南北方向分為四舍,每一舍有一座小祠堂,四舍共同擁有一個大祠堂。明朝永樂九年,為躲避兵亂,孔子五十八世孫孔仕通攜子從廣州遷此建村,距今已有604年。村內保留著一些民國初期及清朝的建築,大多數屋頂上有與鍋的把手相似形狀的結構,當地村民稱之為「鍋耳屋」,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孔村於2012年被評為佛山市十大古村落之一,於2012年被評為廣東省傳統古村落。

早上九點,知行合一尋跡隊到達孔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綠水悠悠的池塘,池塘周圍被不知名的樹木包圍著。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何婉楨 攝

早上十點,來到村民所說的「鍋耳屋」前,仔細觀察房屋構造,並進行拍攝記錄。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何婉楨 攝

團隊成員沿著村路來到孔村西舍小祠堂參觀,了解房屋建築結構和村內文化習俗。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何婉楨 攝

團隊成員來到東舍小祠堂,看到祠堂內的刻著為重修祠堂捐資的名冊,隊員譚宇軒在閱讀名冊的內容。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何婉楨 攝

通過走訪與分派調查問卷,發現村內部分古建築無人問津,年久失修,村民對古建築群的了解程度不夠,且保護意識還需進一步加強;大部分村民認為本村蘊含的傳統文化對其生活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但村內文化不夠突出,與其他村落相差不大。

隊長何婉楨與隊員馮穎敏來到村民家敲門訪問,發放問卷,村民都很耐心的填寫問卷為我們後續調研工作打下堅實基礎。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區錦俊 攝

上午對村內古建築群進行初步調研後,在8月22日下午,隊長何婉楨、隊員馮穎敏、隊員區錦俊來到村長家中,針對村內的古建築群保護及村落建設進行採訪。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區錦俊 攝

通過與村長的交流,了解到孔村村委擬定了一份村落活化方案並上交到當地政府,方案內容包括古建築的修舊維護、道路修建、提高綠化率、完善交通設施等方面,村民對此持有高度支持的態度。村長表示,相信在村民的努力和政府的資金支持下,提高對孔村古建築群的保護力度,把佛山的嶺南特色建築文化傳承下去。

團隊成員參觀完西舍祠堂後,在祠堂前合影留念。圖為隊員朱鎮濤攝。

下午五點,知行合一尋跡隊離開孔村,結束了對孔村的調研活動。通過這次訪村之旅,深刻認識到古建築群的保護對於整個傳統村落風貌無比重要。傳統村落作為農耕社會最基本的生活單位,蘊含著大量的歷史文化信息,是人類文明的「活化石」。政府應該加強對傳統村落的管理,提高古建築群的保護和宣傳力度,吸引更多人投身於鄉村建設,助力村落文化振興。

相關焦點

  • 首裡城中的王朝古蹟和美國村,從中探尋衝繩的古今背影
    首裡城也是觀光客來到那霸時必訪的一處古蹟,開放自由參觀的也只有部份而已,遊完這座古城,我直覺到,琉球王朝的建築風格和歷史文物和唐朝有密切的因果關係,而在首裡城中除了日本風情建築外,更有一些較具特色的美式風情,這和美軍的駐防脫不了關係,而要體驗美式風情不能錯過的就是來到那霸市的美國村,也是來衝繩購物的好地方。
  • 象山又添2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寧波第六批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街區名單一、歷史文化名鎮(共1個)餘姚市泗門鎮二、歷史文化名村(共15個)鎮海區:澥浦鎮十七房村石浦鎮東門漁村位於象山縣石浦鎮東門島,四面環海,與石浦鎮城區隔港相望,山海兼備,海防歷史悠久。現存文物古蹟眾多,呈點狀分布。村內有祭祀媽祖的天后宮、東門城隍廟、紀念元守疆巡檢王剛甫的王將軍廟和明代昌國衛古城牆等。
  • 生態視角下合掌村保護與開發措施
    一、保護原生態建築     白川鄉合掌村自然村落中的茅草屋建築,全部由當地山木建造且不用一顆鐵釘,能保留至今確實很不容易。1965 年曾發大火燒毀了一半以上的茅草屋建築,村裡有三四人主動帶領大家重建家園,開始了一場保護家園建築茅草屋的運動。
  • 福安市廉村被稱為開閩進士第一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福安市廉村被稱為開閩進士第一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廉村:廉潔之風獨樹一幟在2011年「七一」黨的生日前,又一批來自福州市的黨員領導幹部來到廉村——福建省廉政教育基地,接受廉政教育。廉村古文化旅遊資源以「強廉文化之基、固廉文化之本、鑄廉文化之魂、塑廉文化之形」為目標得到保護開發,作為199年第一批福建省歷史文化名村、2008年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發揮著新的功能。
  • 遊走「金色」線路 歡慶豐收時節丨我市推出17條農旅線路
    「工礦小鎮之旅」線路,從西牛潭水庫出發,途經曲仁原煤礦舊址、馮氏生態園,可參與趣味採摘和休閒垂釣項目,探尋工礦精神。人文之路:訪古探幽正當時金秋時節,人文薈萃的粵北韶關,也吸引了遊人訪古探幽、沿階拾趣,縱覽17條農旅線路,不乏返璞歸真的人文之路。其中,湞江區推出的「慢生活之旅」,從灣頭古村出發,行至三雄農場、閱丹公路,不僅可以探尋古蹟、古村,還有兼備親子科普的農事體驗。
  • 山西這個古桃園村,建村至今六百年歷史:遠看像一座小布達拉宮
    山西是我國文物第一大省,由此留下了眾多文物古蹟、歷史文化名村,在山西臨汾翼城50公裡以外的歷山腳下有一個600年歷史的村子,叫古桃園村,這個村歷史悠久,村裡至今保存著原始風貌,村裡眾多古建築都是明清建築,因為遠離鬧市,地理位置偏僻,所以沒有被商業化,也沒有被開發成景區。
  • 探索東莞厚街橋頭村,尋找隱藏在村子裡的古蹟
    東莞厚街橋頭村共有7條自然村小組,分別為新屋、祠邊、北社、南社、元洲、塘面、井頭。我在橋頭新屋已住了一年多,偶爾在村裡散步或跑步,發現村裡隨處可見古老建築。在池塘邊,或是在深巷裡,一處處古蹟疏落有致、別具一格。
  • 彰化縣景點探尋:臺灣民俗村(組圖)
    臺灣民俗村佔地52公頃,創園初期以展現臺灣300年來的人文景觀、民俗風情為主題,除構築許多臺灣早期建築外,並穿插各式民俗遊藝及民間生活等活動,成為具鄉土特色的園邸。近年,更陸續增闢了許多新奇刺激的遊樂設施,是中部休閒旅遊的好去處。  想了解臺灣、回顧臺灣,可從「昨日臺灣區」開始,此區為臺灣民俗村的遊園重頭戲。
  • 河北批覆42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
    河北省政府批覆42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9月10日,河北省政府批覆原則同意邯鄲市大名縣金灘鎮、石家莊市井陘縣南障城鎮小梁江村等42個河北省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批覆要求,市、縣(市、區)政府應完善監管機制,依據保護規劃,對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傳統格局、歷史風貌、歷史建築與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觀和環境進行整體保護,不得擅自拆除和遷並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梅州市梅縣區南口鎮僑鄉村歷史文化名村保護...
    經研究,現批覆如下:   一、原則同意《梅州市梅縣區南口鎮僑鄉村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2013-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範圍為僑鄉村村域,面積約為596公頃。其中,核心保護範圍西至承德樓西側、南至麓湖山山腳、東至陰華廬東界、北部到村前三星河,包括部分山地和農田,面積約為50.15公頃;建設控制地帶範圍邊界與中心村保護範圍的邊界基本一致,面積約為72.13公頃。
  •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廣州市蘿崗區蓮塘村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的批覆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廣州市蘿崗區蓮塘村 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的批覆   廣州市人民政府:   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送審廣東省歷史文化名村蓮塘村保護規劃的請示收悉
  • 鬥門老人花40年為南門村趙氏尋根
    他是珠海鬥門南門村菉猗堂的管理員,也是南門毓秀社宋魏王30代傳人。他被譽為「南門村歷史活字典」,近40年只幹一件事,為南門趙氏尋根。最美的故事需要傳承,79歲的趙承華以畢生精力探尋傳承傳統文化,日前從全省51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獲評「南粵新鄉賢」。
  • 江蘇省人民政府 政府文件 省政府關於常州市焦溪歷史文化名村保護...
    蘇政復〔2015〕64號     省政府關於常州市焦溪   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的批覆 常州市人民政府:   你市《關於報請審批常州市焦溪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的請示》(常政發〔2015〕54號)收悉。
  • 北京門頭溝區齋堂鎮靈水村—— 歷史文化名村
    自明清科舉制度盛行以來,村中考取功名的人層出不窮,曾有劉懋恆、劉增廣等眾多舉人出現,因此靈水被當地人冠以「舉人村」。靈水村(全稱:靈水舉人村)形成於遼金時代,不僅村落古老龐大,遼、金、元、明、清時的古民居多,而且過去民間所信仰的諸神盡有。靈水村(全稱:靈水舉人村)自然風光秀美,文物古蹟眾多,其中東嶺石人、西山蓮花、南堂北眺、北山翠柏、靈泉銀杏、舉人宅院和寺廟遺址等景點自古有「靈水八景」之稱。
  • 遠安鹿苑村「茶旅融合」打響非遺+旅遊新品牌
    遠安鹿苑村「茶旅融合」打響非遺+旅遊新品牌發布時間:2020年10月30日 17:23 來源:三峽日報   10月12日,遠安縣鹿苑村秋色宜人,猶勝春朝,從高處遠眺,綿延不絕的繁茂茶樹就像層層疊疊的綠色曲線,逛茶山、賞茶藝、品香茗……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陶醉在一場關於「茶」的盛宴裡。  「新茶來嘍!」數名採茶工人捧著剛採下的黃金芽來到楊先政手工制茶工坊制茶車間,忙著殺青、揉捻、烘乾,一派繁忙景象。圖為鹿苑村村民將剛採摘的茶葉送到合作社加工。
  • 文山歷史文化名城(鎮、村)如何保護?看這裡
    文山州嚴格遵循「科學規劃、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原則加強歷史文化名城(鎮、村)保護管理,充分發揮歷史文化名城(鎮、村)優勢,正確處理保護與發展的關係,有效保護和開發利用歷史文化資源,進一步完善了歷史文化名城(鎮、村)功能。
  • 廣海學子探尋步湧村的歷史沉澱:江氏大宗祠的前世今生
    今日頭條深圳7月25日電(通訊員鍾澤求 蔡偉強)由廣東海洋大學十名學生組成的「鄉村遊記隊」自7月22日啟程,經線上準備和24-25日的實地考察,走進深圳沙井歷史和當地居民的內心,感受歷史流水般對土地的滋潤和居民的淳樸虔誠,由此令他們意識到肩負的文化傳承與發展重任。
  • 孔子後裔來上課,道明鎮「孔村學堂」有點牛!
    參加這次「家風訓練營」的63名小朋友大多是小學生,他們來自全省各地,其中孔村當地小朋友42人。訓練營為期兩天半,小朋友們按照每天8節課的安排學習孔子的思想、禮儀、文化,孔子對中國傳統教育的貢獻以及孔子文化對當代人的影響等。
  • 閩侯大湖「一村一品」發展鄉村旅遊
    近年來,立足豐富的生態自然資源和深厚歷史人文底蘊,閩侯縣大湖鄉做大做強「一村一品」,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發展鄉村休閒旅遊。日前,記者走進大湖,目之所及皆是可喜的變化,荒山變公園,農房變客房,往來遊客不吝肯定和讚許。如今,這位養在深閨的「姑娘」終於走出了大山。大湖的底氣春賞漫山紅花,夏可納涼避暑,秋看風吹麥浪,冬上雪峰祈福,大湖一年四季都是好風光。
  • 深圳市文物局關於印發《深圳市文物古蹟保護「十一五」規劃》的...
    (三)文物保護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文物古蹟保存環境有待改善。在硬環境方面,由於歷史原因「十五」期間在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隨意搭建違章建築的現象比較突出,嚴重破壞了文物保護單位的歷史環境風貌。與硬環境相關的軟環境方面,我市文物保護法制建設相對滯後。   2.文物古蹟保護各項基礎工作仍很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