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我吧
民小編說
9月,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來體育課也必須布置作業,要把文化課的作業減下來,體育課作業加上去,這樣才能夠確保學生掌握運動技能。體育從課堂延伸到課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體育課畢竟與文化課不同,如何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布置體育課作業,體育課作業又該怎麼批改?希望今天這篇文章給您啟發~
近日,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的表態,帶給我們幾個重要的信息:第一,加強體育課已經從課內延展到課外領域;第二,「體育課作業」成為一個普遍的要求和做法指日可待;第三,「文化課作業」與「體育課作業」此消彼長可能成為趨勢;第四,「體育課作業」將成為學生掌握運動技能的途徑。
「體育課作業」是對學校體育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指標。它的提出,有利於促進家校體育共育,有利於促進終身體育鍛鍊風氣的形成,有利於全社會健康生活方式的構建。對學校而言,它相當於開闢了學校體育的「第二戰場」和「第二課堂」,意義可謂深遠。
01
留「體育課作業」的困難
其實,「體育課作業」不完全是一個新概念,相關實踐很早就有過,只不過效果平平,而且多是曇花一現,難以為繼。因為,留「體育課作業」是好事,但也是難事。
第一個難點,是體育課作業不好留——這是體育學科的特殊性所帶來的。原因之一,從社會觀念及學校教育的傳統來看,體育課本是沒有作業的。其他學科需要強化記憶、鞏固知識點及加深理解,所以會留作業;體育技能的習得理論上而言雖也需要複習、鞏固,但一直以來體育均未上升到與其他學科同等重要的位置。原因之二,體育是運動技術習得的學科,學習和複習都需要運動場所、設施、器具,而在家庭裡是難以具備這樣的條件的。原因之三,體育活動具有一定的技術性和危險性,需要體育教師的指導與幫助,需要體育教師控制負荷和練習密度,學生獨立做「體育課作業」存在科學性和安全性方面的隱患。
第二個難點,是留了「體育課作業」後學生做不做。首先是認同問題。體育為什麼要做「作業」?學生需要一個合理並可以認同的解釋,沒有認同就沒有做「體育課作業」的動力。同樣,家長不認同,就缺乏支持,「體育課作業」的結果可想而知。其次是條件問題,包括「體育課作業」在哪裡做、用什麼設施和器具去做、怎麼證明是否做對了等。
02
如何留好「體育課作業」
第一,「體育課作業」一定要留到學生和家長的心裡。那些學生與家長關切的「促進身體健康」「提高考試達標性」「促進體育特長」的作業,就是他們想做的作業。能讓超重的學生減肥、瘦弱的學生強壯、體型不良的學生矯正體型、視力下降的學生護眼的鍛鍊,能促進體育成績達標、有利於提高中考體育成績的鍛鍊,以及能提高學生特長的基本體能練習,都是學生和家長心儀的作業。
第二,「體育課作業」要留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環境裡。「體育課作業」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環境,絕大部分作業要適合在學生家的客廳中、臥室裡進行,小部分作業可以在社區的「健身路徑」、小花園裡進行。另外,「體育課作業」還要以「徒手」「小器具」「小場地」「小幅度」的練習為主。只有符合廣大中小學生家庭鍛鍊環境的「體育課作業」,才能真正落地。
第三,「體育課作業」要留到學生自學自練的技術程度裡。「體育課作業」大都要依靠學生自學自練,但「沒有教師」不等於「指導的缺席」,教師要做好以下幾點:事先制訂好有針對性的體育鍛鍊方案,讓科學指導體現在個性化的鍛鍊方案裡;依託現代技術平臺,通過網絡視頻等進行指導;時時收集學生的作業鍛鍊問題,每隔一段時間統一進行線上或線下指導;「體育課作業」的技術要求不可太難,不能超出學生自學自練的技術水平。
第四,「體育課作業」要留到運動安全保障裡。雖然「體育課作業」不會太難,又少有器械練習和直接對抗,但依然有一定的危險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因無監控而導致運動負荷過大、因場地狹小導致器物碰撞傷害、因鍛鍊時間不當引發身體傷害(如飯後立即鍛鍊、飯前血糖偏低時鍛鍊)等。因此,留「體育課作業」時一定要有周全的安全考慮,並加強對安全的提示。
第五,「體育課作業」要儘量留在「社區學生鍛鍊小組」的活動裡。完成「體育課作業」,需要同伴的激勵和鞭策,需要同伴之間的「比學趕幫超」。理想的「體育課作業」要與「社區學生鍛鍊小組」建立工作相配合。所謂「社區學生鍛鍊小組」,就是住在同一社區的同學組成鍛鍊小組,按照學校的要求結伴進行鍛鍊,以便相互監督、相互幫助、相互評價。
03
如何收好「體育課作業」
其他學科「收作業」是件極簡單的事——收作業本,而體育學科難有「作業本」。
「體育課作業」大都是「拓展的技能」「鞏固的技術」「做過的鍛鍊」和「承受的負荷」,這些難以量化考核。過去「體育課作業」實踐的「收作業」情況很不理想,或只留不「收」,或籠統地「收」。有些學校試圖依靠家長監督來保證「收作業」,比如讓家長籤字確認學生是否做了作業、讓家長評價學生體育作業做得是否認真等。靠家長收作業對家長的誠信具有極高的要求,在其他學科作業繁重、體育鍛鍊意識薄弱的現狀下,此種做法的效果值得懷疑。上傳視頻、網絡打卡、同學互相監督等方法雖然有效果,但也有漏洞。如果收作業做不好,會出現大量「假作業」和「虛作業」,在以往的「體育課作業」實踐中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如何收好「體育課作業」呢?筆者建議採用「目標管理」式的方法,即通過目標的達成情況來檢查作業。例如,不檢查每天做了多少個伏地挺身,而要求通過開學三周內的「體育課作業」,每位男生能做15個以上伏地挺身,達到者為及格,超額完成5—10個為良好,超額10個以上者為優秀,伏地挺身作業將在體育課上公開進行檢查,成績計入體育課平時成績。如此「目標管理」式的收作業,可以擺脫對做作業過程的拘泥,而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瞄準最終目標進行自主鍛鍊;同時可擺脫對「監督者」的依賴,避免了「不誠信」的危險。
04
如何判好「體育課作業」
其他學科判作業有相對明確的判定標準——字寫得正確與否、題答得正確與否等,大部分也有標準答案。體育卻不同,因此,判好體育作業有難度。如「體育課作業」成績與體育課程學業評價是什麼關係?例如,成為體育成績的一部分,那麼「作業的評判」必須科學、公正和公開;如果與學生學業評價沒什麼關係,那麼作業也就沒有了權威性和嚴肅性。此外,「體育課作業」難有標準答案,學生在體育方面的個體差異要遠大於其他學科,必須因人而異去進行評價,要考慮學生的「進步度」。
筆者認為,一定要將「體育課作業」判到學生的「學業評價」裡。建議小學的「體育家庭作業」要算在體育課的平時成績裡,算到「刻苦鍛鍊精神」的評價中;初中的「體育家庭作業」成績要算到「體育中考」的平時成績裡,以此解決中考體育平時成績空化和虛化的問題;高中的「體育家庭作業」的成績要算到高考學業考核評價中,算到高中畢業的學業評定中,甚至算到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中。總之,要讓「堅持體育鍛鍊的行為」成為學生體育評價的實質性內容。相信如此堅持下去,「體育課作業」就會成為學校體育的「第二戰場」和「第二課堂」,體育鍛鍊就會成為廣大學生的習慣,有內容、有評價、有動力的「體育課作業」就會成為家校體育共育的新實踐。
內容來源|「教育家雜誌」微信公號
責任編輯|廖福智
圖:網絡 /文:網絡
【來源:恩施教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