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對付家長的投訴,學校管理者需學會順勢而為
作者:月夜秋涼
開學了,我們學校的老師們面對留作業左右為難起來。想起上學期,曾經因為留作業多少的問題,學校被家長投訴,老師們心裡就窩氣。
就在上學期有的家長投訴說老師留的作業多,學生沒有休息的時間。校長就召開全體任課老師會進行研討,大家認為減少作業量不能簡單的減少作業數量,要在作業的質量上下功夫。於是基礎知識類的練習題少了,提高思考分析能力的題型多了,結果,弄得很多家長都不會做,單元考試時,學生成績普遍下滑。
隨之而來的,教師受到家長指責,留的作業連家長都不會,學生能考好嗎?言外之意是老師留作業不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導致學生成績不理想。
有的家長嫌作業多,有的家長嫌作業少,弄得老師們左右為難無所適從。連連哀嘆老師難做。
這不,新學期伊始,校長就要求老師們,這個學期不能因為留作業多少的問題讓家長投訴。
面對家長不同的需求,關於如何留作業這個問題上學期學校開過很多次專門的研討會,大家認為既然有的家長希望孩子多做題,那麼我們就在班級群內做調查,看看有多少學生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多做練習題,看看那些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少寫作業。
很快接到家長的回覆,老師們匯總了一下,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家長希望給孩子多布置作業,他們說自己還在書店給孩子買課外作業做呢。有三分之一的家長希望孩子不要太累,有三分之一的家長請老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讓老師定奪。
根據這個問卷調查,老師們商量決定本學期先根據上學期的調查試著這樣留作業:在完成基礎知識類作業的基礎上,適當的增加一些選擇性的作業。
每一次給孩子布置作業都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必做題,一部是選做題,選擇題可做可不做。做與不做家長自己決定。
這樣做有一個基本的原則,給學生布置的作業,一定是精選的習題,典型性習題,有代表性的習題,一定要避免重複性作業和低效性作業。
老師們一致認為,學生學習程度參差不齊,家長的文化水平同樣是有高有低,輔導學生作業家長也面對著挑戰,老師們留作業不但要考慮到學生還需考慮到家長,這個學期先這樣試著做,及時和家長溝通了解學生在家寫作業的動態和情況,以便及時做出回應,力爭讓學生學得會,學得有效果有成績,還能得到家長的認可和支持。
連給學生留作業,都要受家長的左右,有些老師想不通,覺得教師的工作簡直是鑽進風箱裡的老鼠——兩頭受氣。學生作業寫的少,成績上不去,會失去家長的信任,作業多了同樣有家長指責。教師一點自主權也沒有。
怎樣才能辦好令家長滿意的教育,實在不是容易的事,即使心裡有怨氣,做為老師也要負重前行,努力探索,學習同行先進的教學經驗,結合自己教學實際,我們總結出所留作業的結構,包括基礎知識,兼顧與現實生活的聯繫還包括需要動腦筋思考分析才能完成的作業。
希望,經過老師們用心布置的作業,即能讓學生溫故知新又能日有所獲學習成績越來越好,又能得到家長的認可。
自從我們學校對學生作業進行改革以後,就再沒有接到這樣的投訴,而且還極大地提高了作業的質量,全面提升了孩子的學業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