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抱怨作業過多,老師不布置作業,學生成績下滑,誰的問題?

2020-12-13 微雨潤苗

「四年級的某個班級,因為某些家長向教育主管部門控訴學校作業留得多,導致語文老師直接不留任何作業,所以整個班級的語文成績普遍下滑,這是誰之過?」有人問。

家長向教育主管部門控訴並抱怨老師布置的作業過多,通過「整改」之後語文老師不再布置作業,這樣導致學生卷子成績普遍下滑,到底是誰的問題?

首先,是家長的問題。

自己孩子的作業太多,做到很晚才做完,到底是什麼原因?一些家長沒有從自己孩子和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了孩子的老師。有些家長甚至直接一個電話將老師布置太多作業的「不合理做法」向教育主管部門投訴。本來這純粹是屬於「不告不理」的事情,既然家長對老師作業布置太多有不滿的情緒,那麼一些教育主管部門就會立馬讓相關學校責令相關教師限期「整改」,至於「整改」到什麼程度,這是無法用釐米刻度尺衡量的東西。

遇到這樣的情況,我覺得家長最好從自己的孩子身上找原因。舉個例子,老師布置的作業,有的學生在晚上八點之前可以全部搞定,但有的學生做到深夜十一點也做不完,這是不是老師的作業布置太多的緣故呢?當然不是,因為這種現象的「病灶」是在孩子自己身上——孩子做作業的時候,是否存在一邊做作業一邊開小差的情況?另一方面,家長也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的家庭教育到底有沒有出什麼問題?如果有的話,可以請老師一起「把脈」,而不是讓孩子的老師當「背鍋俠」。

當然,就算是老師布置的作業內容太多,家長也可以用委婉的方式讓老師知道學生的作業量偏多,相信只要思維正常的老師對家長的合理建議都會採納。但是自己的想法不告訴老師,而是直接將對方「告」到教育主管部門,不管是匿名舉報還是實名舉報,對於老師而言都是一次沉重的打擊,這位老師成為什麼作業也不布置的「佛系教師」,家長「功不可沒」。

其次,是老師的問題。

有些老師比較信奉「通往清北的路是用卷子鋪出來的」這句話,所以這種老師基本上每天都要對學生布置海量的作業,有的甚至讓學生在晚上單科做好幾張卷子,讓學生苦不堪言。但這種老師畢竟只是少數。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是學生家長,也是孩子的老師。當我發現自己的孩子作業要做到比較晚才做完的時候,我會在第二天及時調整作業量;當其他科目的老師所布置的作業比較多的時候,我會儘量少語文作業,力求讓大部分的同學在合適的時間完成作業,保證比較充足的睡眠時間。同時,老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可以以「作業超市」的方式讓不同的學生完成不同數量的作業,讓學生在做作業時有一定的自主選擇權:比如班級中的尖子生可以讓其選擇一些靈活度比較大的題目,班級中的中等生可以自主選擇基礎性作業+少量的提高性作業,班級中的差生只做一些基礎性的作業即可。在做作業方面力求「因材施教」,那麼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能力方面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家長和老師堪稱「一條繩子上的螞蚱」,二者有著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讓學生成才成長。家長和老師如果成為「敵對關係」,可以說是「三敗俱傷」——學生、家長、老師三者的關係搞得很僵,對教育生態的淨化以及學生的健康成長有百害而無一利。

相關焦點

  • 孩子成績下滑,家長在群裡抱怨作業多,老師發一張圖群裡安靜了
    育兒有新人孩子成績下滑,家長在群裡抱怨作業多,老師發一張圖群裡安靜了!作為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是非常關注的。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打好學習基礎。因此,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出現明顯的下滑,家長的心也會被牽動。思思是一個年輕的寶媽,兒子今年上小學3年級,不過寶媽這幾天卻開心不起來。
  • 老師按學生成績分層布置作業,家長卻說老師看不起他孩子?
    關於老師按學生成績來分層布置作業,從某種意義上講這還真不是歧視,也不是看不起某家長的孩子,妥妥的是因材施教的一種辦法。一個班級的孩子學習能力和學習狀態參差不齊,老師分層布置作業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人而異,讓後進生吃飽,讓優秀生吃好。真做好了,利一定大於弊。下面這幾件事我特別有印象,感觸也頗深。
  • 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寫不完就不寫了可不可以
    我只記得我家孩子小學的時候,學校好像是四點半放學,接回家就開始寫作業了,完成作業很快。我的孩子上學前就學會了很多東西了,獨自學習完全不成問題,自己寫並且自己檢查好,拿來我只是籤個字。現在的小學生初中生,無論作業是不是真的有那麼多,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都是不一樣的,作業完成的快慢肯定不同。我也看到過有家長發文說自己孩子七八點就寫完作業了。
  • 老師留的作業多,家長投訴!老師留的作業少,家長又投訴?
    想起上學期,曾經因為留作業多少的問題,學校被家長投訴,老師們心裡就窩氣。就在上學期有的家長投訴說老師留的作業多,學生沒有休息的時間。校長就召開全體任課老師會進行研討,大家認為減少作業量不能簡單的減少作業數量,要在作業的質量上下功夫。於是基礎知識類的練習題少了,提高思考分析能力的題型多了,結果,弄得很多家長都不會做,單元考試時,學生成績普遍下滑。
  • 老師每天給學生布置大量課外作業,是否是不負責任?
    這個問題是一個特別差的問題。 首先,你不清楚學習的規律,只是在單純地抱怨這個表面現象。學習的規律是:老師教了一個知識點,然後通過多輪的複習(就是做題)將這個知識點在不同角度的應用加以鞏固。其次,老師布置的作業越多,他自己的工作量越大,是老師自己傻嗎?
  • 一份學生作業引發的風波,老師委屈,家長冤枉
    當前風險還未完全消除,除了部分省市區的高三和初三年級的學生已經開學,多數省份和絕大多數學段的學生依舊「家裡蹲」。為了不耽誤學生的功課,為了跟進教學進度,很多地方都是網上上課、網上布置作業、網上看作業,可說師生是「一網情深」。
  • 現在的學生作業全部家長做,老師布置作業到底是為了什麼?
    現如今,家長幫孩子做作業,檢查作業,似乎已經成了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無可厚非的事字寫歪了也成了老師通報批評家長的理由,難道孩子都該個個是天生的書法家嗎?第一、作業是老師布置的,老師的職責之一是批改作業試卷,而非家長。
  • 老師,請問你是布置的家庭作業呢還是家長作業?
    開學一個月了,對於小學一年級新生的家長來說,艱難的適應期仍未過去。最近一位家長就打進成都商報熱線,吐槽學校的作業布置方式。他認為各種五花八門的作業和作業籤字制度都是逼著家長辭職回家帶娃娃,是老師們在「偷懶」,把原本該老師完成的任務轉嫁給了家長。
  • 老師開始不在微信群布置作業,孩子不會抄寫記作業,家長怎麼辦
    最近有很多家長又開始焦慮了,有些學校開始推行了不在微信群裡布置作業,對於小學階段低年級的孩子們,尤其是一年級,很多孩子不會記作業,回來還是不知道寫什麼,家長沒辦法,只有給老師打電話,針對這個現象,究竟該怎麼辦呢?為什麼我們老師開始不用微信布置作業了?
  • 小學生作業多,家長埋怨,老師委屈,到底問題出在哪?
    也有部分評論中如此說:老師們,你們何必布置這麼多作業呢?這不是作繭自縛麼?不是每個家長都想讓孩子出人頭地的!其實,仔細想一想,老師們也委屈!每天辛苦的教學上課,批改作業,備課,各種會議培訓報告,各種表格文件,還要提心弔膽負責學生安全,家長投訴。家長輔導自己家一個孩子的小部分作業就怨聲載道,難道老師就真的一點作業沒批改?
  • 家長怒退家長群引發爭議,老師究竟是給學生還是給家長布置作業?
    很多老師建家長群是為了加強與學生家長之間的聯繫,與家長共同努力,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然而在群中,老師或學校對家長的諸多要求讓家長感到很不滿。例如老師給學生布置了作業,讓家長監督學生做作業的同時,還要求家長參與批改作業。
  • 小學作業輔導家長抱怨多,家庭作業變家長作業,原因為何?
    最直接的原因是學校有部分老師直接把檢查作業的任務推給了家長。老師布置的作業,家長自然不敢說什麼,只能照辦。雖然很多教育部門明令禁止這種行為,但是現實中卻是實實在在的存在的。當然,站在老師的角度也可以理解,一個四五十個人,一個個批改和輔導作業的話,確實不是那麼現實。
  • 家長控訴老師布置作業太多,12歲初中生因作業未完成,選擇跳樓
    ,是什麼樣的一個情況,才把它逼到了跳樓這一步,這個事件引發了大家的討論,站在學生家長的角度,家長現在肯定無法接受這一事實,認為孩子選擇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是因為班主任老師用開學作業未完成就不讓報名這一點來卡著學生,是非常有問題的,正是因為這一點,孩子才會選擇去跳樓,家長認為老師應該負責任。
  • 教育局發布通知,禁止老師用微信布置作業,不得讓家長批改作業
    文/宸媽說教育最近對學生家長來說有一件特別好的事情,尤其是小學家長,不用批改孩子作業了,教育部出手了,嚴禁老師通過微信群,QQ群等方式布置作業,批改學生作業必須親力親為,在教學上不能給孩子布置沒有學的內容……這些政策的出臺,無疑是給家長減輕負擔
  • 學生作業分層布置 保障老師教學時間
    其中明確規定:教師須親自批改作業,提倡作業面批面改,以便充分掌握學情,不得只布置不批改,不得應付性批改,不得要求家長代批作業。政策出臺後,蘭州市各個中小學在作業管理及學生教育方面有哪些新舉措呢?近日,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走訪城關區、七裡河區部分小學了解落實情況。
  • 說說教育部「杜絕將學生作業變家長作業」
    表示,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將嚴格落實作業的管理工作,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在這個問題上,家長與老師的矛盾,似乎水火不容。不然教育部也不會專門表這個態。在我看來,它可能被過度誇張了。
  • 家庭作業最終成為「家長作業」,究竟是誰的錯
    像這種花樣百出的作業,還不止這一例。讓我們來看看網友們爆料的更多奇葩事:家長陪伴孩子,共同完成家庭作業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要是碰上更加新奇的作業,那遭罪的就不是學生,而是家長自己了。某幼兒園的一男生,因為老師布置的作業是連續一個月觀察天上的月亮,他便「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半夜12點的月亮,可是孩子小小的身體怎麼能禁得住這樣的折騰呢?
  • 家長很生氣:老師不批改作業就是敷衍塞責
    雖說教育是學校和家庭雙方面的事,但是她覺得老師明顯在推卸責任。「老師不改作業,總是讓學生核對答案,那怎麼知道學生的對錯?怎麼掌握教學進度?怎麼進行因材施教呢?」家長馮女士質疑道,「如果什麼都推給家長,現在的老師確實太偷懶了,也太好當了。」
  • 孩子家庭作業讓家長批改 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你怎麼看
    一市民近日發微博吐槽:孩子的家庭作業如今讓家長批改,老師掌握不了孩子的學習情況怎麼辦?針對這種現象,家長和老師怎麼看的呢?且聽老師伯說一說。這正是:  學生作業誰批改?  家長角色變化快!「小學是孩子打基礎的時候,家長監督孩子做作業,讓他們養成自主高效的學習習慣,可以讓孩子受用終生。」  身為中學教師的鄭先生說,老師要求家長檢查作業的目的在於促進親子教育,鼓勵家長參與到學校教育中。「現在不少家長忽視家庭教育,依據成績對孩子進行獎懲,導致孩子孤獨成長,產生厭學情緒。」
  • 禁止微信布置作業後,群裡有家長問作業,老師兩難:要不要回答?
    老師就會重複發作業到群裡,就這麼一直堅持了三年半。今年開學,教育部不允許學校布置微信和QQ作業了,群裡就沒有作業匯總了。然後就有家長在群裡問作業。有些家長是因為孩子粗心沒記住作業,也有孩子剛好在老師布置作業的時候不在教室的,沒有記錄到作業。那麼問題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