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是一個特別差的問題。
學習的規律是:老師教了一個知識點,然後通過多輪的複習(就是做題)將這個知識點在不同角度的應用加以鞏固。
如果你什麼都不複習、不做題,在第二天早晨時,50%以上的知識點都忘記了。到了第三天,只有30%能記得,再過幾天只能大概記得10%了。
這是你作為家長希望的嗎?你希望自己交了10元錢只買回1元的東西嗎?或者說,你願意你家孩子每次100分卷子的考試中只考10分?那個時候真正承受這一切的只是雞毛撣子、你孩子的屁股和你帶著酒氣的怒吼,這是你希望看到的結果嗎?
如果不進行反覆、大量的練習,學習效果會斷崖式下跌
老師不僅僅是布置作業,更要檢查作業情況,確定孩子哪些方面沒有掌握,然後再要求訂正,從而讓孩子進一步鞏固知識和應用能力。也就是說老師布置作業越多,他檢查、糾正的工作量越多,按你的理解這是他在「自找苦吃」嗎?
老師為了你的孩子制定一個完整的知識學習、鞏固、糾偏、再鞏固的循環體系,在這個過程中基本是老師在主導和操作,他承擔了最大的工作壓力,也變相地減少家長的各種課外輔導班的投入。
他付出這麼多,為什麼在你眼中就是「不負責任、轉移壓力」的罪名?
老師幫助你孩子,實際是給自己加壓
老師知道應該怎麼做,他經歷了數百上千個孩子的教育,你的教育經歷只有你家孩子一個人,雙方經驗不在一個量級上。
即使是只帶過一個班級的老師,他需要同時帶40-50個學生,一個學期下來,他教育孩子的經驗比你幾輩子經驗都豐富,他非常清楚小孩子的學習特點,尤其是那些不愛學習的熊孩子。
如果家長更關注孩子學習,並能親自指導(這裡是指真正指導學習方法,而不是拿個雞毛撣子在旁邊做監工),那麼孩子的學習一定很有規律,再配合老師的作業、糾偏等,這個孩子的學習不好也很難。
但是就怕很多家長自己沒興趣輔導孩子(你是否有興趣指導孩子,你自己最清楚,不用別人來判斷),還特別喜歡將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原因歸結到老師的方法和作業太多上,說作業太多,妨礙他家孩子的素質教育和快樂成長。殊不知所謂的快樂教育就是小學一時傻樂,長大一輩子豔羨別人的騙局。
外行指導內行,就是災難
所有對老師的方法指責的家長,都沒有分析背後的原因,只是看到了孩子作業多的表象,有些這些作業還要家長配合做,感覺特別麻煩,但是不做又不行,因為別人的孩子都做了,明天上課被批評,所以只能硬著頭皮做起來,一邊做一邊抱怨,給孩子做了一個「反尊師重道」的樣板。
說實話,這樣的家庭教育實在算不上成功,也在有意無意中將你當前所在的階層傳承給了你的孩子,即在這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孩子的認知水平和對知識的態度就鎖定在你現在表現出來的態度中了。
這是你希望的嗎?你希望孩子的階層繼續和你一樣,甚至滑入到更低階層中去?
階層的上升是非常艱難的,英國有個紀錄片跟蹤不同階層孩子的人生軌跡,最後發現只有一個孩子實現了階層上升(這個孩子階層躍遷的根本原因也是教育到位),其他孩子要麼處於父母所在階層,要麼滑入低一級的階層。
所以你怎麼對待教育,更具體地說就是你對待老師布置的作業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教育是突破階層的唯一靠譜方式
無論老師水平怎麼樣,作為家長一定要定期與老師交流孩子的學習情況,尤其是孩子的不足。千萬不能因為有老師管著孩子,家長就撒手不管了。
老師面對一個班的孩子,所以家長態度積極一些,老師對孩子的態度也會更積極一些,會投入更多時間到這個孩子身上,孩子的成績就越好,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循環啟動點就是家長的態度和投入。
沒有一個收穫是不勞而獲,沒有一個優秀的孩子是天然出現的,所有的成就都是你用無數的心血澆灌出來的,不要指望孩子自己能隨隨便便就能走上成長之路。沒有合適的引導,就沒有健全的心智和未來美好的生活。
積極交流,針對性改進
所以,停止抱怨,更積極投入到孩子教育與輔導中去,孩子才會長成參天大樹。
(請關注鐳師兄,華為20年,我們一起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