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於題主所描述豬肉問題,本人確實親身經歷過,而且這種「好事」居然讓我碰上過,更無語的居然是,親自去豬肉攤檔挑選購買的。應該是零六時候,由於工作緣故,在重慶呆了一段時間,身為廣東人剛開始去那邊生活,總是吃不慣麻辣口味的工作餐,所以每次休息的時候,都會自己去買菜回來宿舍做飯,改善一下夥食什麼的。當時那邊的豬骨賣的很便宜,七八塊錢一斤都沒什麼人要,而對於擅長煲湯的廣東人來說,簡直就是又美味又實惠,可以說每次去市場必買。
記得有一次休息去農貿市場,買了20塊錢左右的豬骨頭,在買的時候,也沒發現豬骨有任何異常,顏色看起來也很新鮮,回到宿舍後還經過了清洗,用高壓鍋壓煮上汽後,就聞到一股很難聞,又說不出來是什麼味道,剛開始還以為是操作期間,掉了死蟑螂之類東西,等到煮熟後嘗試一小口湯,好像有種類似於「尿騷」的味道,接著用筷子又夾了塊骨頭嘗試一下,嚼著嚼著有種馬上想吐的感覺,再也沒有勇氣嘗第二口了,直接整鍋豬骨湯倒入垃圾桶裡,直到現在想起那個味道還有點反胃。
後來為了搞清楚,這種明明看起來,沒有任何異常的豬骨,卻有著如此讓人反胃的味道,背後的真相,經過查閱了有關資料得知以下結果…▲實際上,這種味道主要是,來自於一些沒有經過閹割、或沒有注射疫苗的公豬,體內所產生高濃度的雄烯酮(androstenone)和糞臭素(skatole)引起的。▲雄烯酮是一種雄性激素,聞起來有尿味。通常小公豬成年後,體內就會產生大量雄烯酮,包括流的口水裡,也會有很強烈的這種味道。相比之下母豬體內,這種雄烯酮激素較少,但也不是完全沒有。▲糞臭素說白了就是有便便味道。一般來說,只要是哺乳動物的腸道裡,都會有糞臭素存在,當然豬也不例外。
豬的糞臭素一些隨著便便排出體外,一些會被腸道吸收進血液,然後被肝臟分解,由於公豬天然類固醇濃度高,往往這些糞臭素分解不出,就會聚集在公豬脂肪裡、肉裡、甚至豬骨裡▲公豬的這種特有的味道,被行內人稱為「公豬異味(boartaint)」,它會嚴重影響消費者的食慾。綜上所述:經常吃到豬肉有股臭味,但又不是豬肉本身不新鮮臭味,很有可能就是「雄烯酮」和「糞臭素」所引起的,說白了就是買到種公豬肉。為了避免買到這種豬肉,購買時需觀看,豬皮表面有沒有(檢疫合格)印章才買。不要貪圖便宜,去買一些沒有經過檢疫的私宰豬肉。感謝閱讀。
如果你有更多的看法,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發表你的看法,喜歡我的分享請關注來說,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