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我們漸行漸遠的十宗罪,到底揭露了什麼社會問題?

2020-12-17 百家號

萬能青年旅店 - 十萬嬉皮

04:45來自爛人小康談音樂

鬼有什麼可怕的,我帶你去看看人心。

我不知道該不該寫這篇文章,但是,既是回憶,就要勇敢地表達出來吧。

最近突然想聽萬青,感覺他也寫了好多,寫歌罷了,道理都一樣。

蜘蛛的《十宗罪》是我很有幸在出版前就看到全文的一本優秀小說,這本小說寫的是十個超級恐怖的兇殺案,十個風靡網絡的恐怖殺人案,每一個都叫人觸目驚心,而隱藏在這些恐怖殘忍的案件背後的真相,則更加叫人震撼。

本書共分為十卷,每一卷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蜘蛛作為犯罪類型小說的高手,在之前的《罪全書》中我們就看到了他不俗的文筆,在本書之中,蜘蛛的功利更高深了,將十個恐怖的兇殺案描繪的有聲有色,藉助特案組四個人的視角來全面剖析各種案件,在案件終於水落石出的時候,隱藏在背後不為人知的真相叫人悸動。

最叫我震撼的應該是《精神病院》這個故事,講述的是精神病院拿屍體器官賣錢的故事,這個故事打動的原因是其中的一位人物:小朱護士。她沒有天使般的容貌,卻有著天使般的內心,在這樣一個恐怖的環境之中,常人無法忍受的一種情緒在不斷的衝擊著每個人的內心極限,而小朱護士則用最真摯的內心打動了每一個人,好似天使在這座精神病院之中,給人帶來希望,而一切的罪惡在院長等人以恐怖的死法被人殺害之後,罪惡被洗禮,而剩下的只有人們最純真的內心,經過了罪惡的洗禮,愈發的珍貴。

除了這個故事,最叫人深思的應該就是《人皮草人》這個故事了,故事講述的是因為強制拆遷而引發的一系列血案。當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被我們現代人以「經濟開發」的眼光所侵吞,巨大的機器呼嘯而來,我們將拆除的不是一個世外桃源,更多的是我們內心的一種寧靜,在這之後,恐怖的事情發生了,而兩個主人公則叫我們深深的憐惜,在沒看過這個小說之前,很多人認為同性戀是一件很噁心的事情,可是當我們看到陶老師和楊老師之間真摯的情感之時,相信所有人之前的偏見都會在一定程度上被抹掉。

最叫人恐懼的故事應該是隱藏在這些兇殺案背後的故事,這些故事或許悽慘,或許唯美,但我們應該知道的是正是這些故事促成了那些轟動一時的兇殺案,而這些故事每天都在我們生活的社會中重複發生著,想到這裡,我冷汗淋漓的在思考這本書的價值,這不是一本簡單的以嚇人為目的懸疑小說,正如最後一卷刁愛青碎屍案的謎團,叫我們思考去解開一樣,這本小說還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隱藏在其中。

我們看到那些恐怖的兇殺現場描寫的時候,能夠很快速的想像出當時的慘況,在隨著特案組調查的過程之中我們不斷的深入了解每個案件,而那些無辜的人嘆息,為那些因為人類骯髒欲望而引發的死亡感到無措,我們不知道這樣的做法是否適當,每個故事都在挑戰著我們的思維底線,直到全書看完之後我們開始深思,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美好的,而隱藏在我們美好生活背後的那些欲望是否真的會平息?

這本書,寫的十分精彩,叫人在因為恐怖兇殺案而悸動的內心在閱讀的過程中慢慢的平靜下來,通過思考人生與生命的意義這類關乎人性等高深問題的時候冷汗淋漓的想起故事之中的某一橋段,在驚悚的內心之中埋葬下抵制邪惡的種子,真是把人心中最後一點的邪惡都完全的展現了出來,將我們的罪和罰都寫盡了。

但是,吐槽蜘蛛的人很多,有的說更文越來越慢了,到現在7還沒出,也太吊人胃口了吧。

有的人說,怎麼越寫越薄啊?寫到5的時候只有八卷了,寫到6的時候居然只有三卷了。

還有人說,怎麼越寫越不刺激了,好像再也沒有當初1、2卷時的感覺了,感覺那時的蜘蛛好偉大,什麼都敢寫,而現在,呵呵。

當然,還有邏輯問題,側重問題等等等等。

但是,看十宗罪的人為什麼那麼多?我記得我們高中開始風靡,全班把它當成禁書一樣傳著看,生怕老師收走一樣。

歸其原因,一方面,十宗罪的獵奇成分確實大,抓住了青少年的心;另一方面,十宗罪的確可以說是消耗時間的讀物,但不至於說是廁所讀物。

我為十宗罪上的社會思考而喜歡的,蜘蛛確實用一種委婉的方式揭示出來很多社會詬病。

這確實是一本能夠引發人們反思的小說,其中討論的社會思想,叫我們每個人都在不斷思考著自己究竟要怎樣做。

而「罪」與「罰」作為本書的兩大鮮明的主題,我們在看到了表面犯罪與背後骯髒欲望的人類「原罪」之後,究竟怎樣的「罰」則成為了我們正在思考的東西,而小說每卷之後關於結局,都是寫的非常精彩,既懲罰了兇手,又叫我們感覺不到一絲的不適,叫人在閱讀的過程中充分的對小說案件進行思考,通過和作者相同的判定來結束每個故事,用最人性的描寫來作為懲罰的結尾。

後記:

十宗罪就像是一個愛情故事,不論是多麼狗血,凡有真情,還是會感動人。

這本書真正打動人的不是故事,而是故事背後的現實。

讓人痛苦的是,書裡面說的有些事情,在現實中還在不停地發生著。而我們卻無能為力……

相關焦點

  • 父母與子女是漸行漸遠的緣分
    但表現出無比堅強的樣子,笑著說:沒啥大不了的,離「心」大老遠呢。心到底有多痛,只有自己最清楚。父母,尤其是中國式的父母,最見不得孩子受苦,最害怕他有個三長兩短,是恨不得一切都能給他。在孩子面前,中國父母是堅不可摧的堅強戰士,孩子是他們最脆弱的軟肋和最強悍的盔甲。可以為了孩子去拼命,也會因為孩子戰戰兢兢,盼他健康,盼他平安,盼他快樂,盼他有所成。
  • 漸行漸遠的修行
    孩子之於我們是漸行漸遠的修行 早上送兒子上學,快到學校門口時,兒子說:「媽媽,你不用送到門口了,我現在都六年級了「,我一想就十幾米了 聽到這一句話,突然發現兒子又長大了,其實想一想,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一場與父母漸行漸遠的修行,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總有一天會展開有力的翅膀飛上更向更遠的藍天。 記得你第一次去幼兒園,不放開我的手,更不願意離開我的懷抱,但做為你的媽媽,我知道對你好就是讓你開始自己的生活,所以我們狠心推開你,聽著裡面的你哭著找媽媽,你可知道,媽媽也正在垂淚。
  • 選擇努力的方向比持久努力更重要,否則只會離目標漸行漸遠
    導語:選擇對努力的方向比持久努力更重要,否則只會離目標漸行漸遠。我們一生的時間不是很多,有時候及時做出選擇改變目標非常重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是一種明智的生活哲理。我有一個同學上大學的時候不好好學習,最後幾乎都領不上畢業證。但是這小子口齒伶俐,賣產品的言辭很有一套。最後進了大公司,經過一步一步的往上升職,竟然成了一個分公司的部門經理。
  • 三觀不合,終將漸行漸遠
    1.相隔的不是歲月,而是漸行漸遠的價值觀。從年少到現在還能保持三觀一致太難太難了。
  • 是什麼讓夫妻漸行漸遠?
    是什麼讓夫妻漸行漸遠? 龐子博先生:問在座各位一個問題:什麼叫「佳人」? 學員:適宜。
  • 素質教育已經漸行漸遠
    可以對錄取發表各自認為客觀看法,也可以對教師的各種問題指指點點。唯獨,沒有人再談論素質教育!教育的根本還提高素質,掌握知識。只是我們的教育,只做到了掌握考試技能,至於其他方面的素質水平提升,似乎與教育無關一樣。
  • 孩子與父母的緣分,是終究走向漸行漸遠的必然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3歲前,孩子與你之間是完全互相依賴的一種狀態,可能我們每天都跟孩子待在一起,但是自從她第一次上學,你看著她的背影走進教室開始,她走的每一步,都在離你越來越遠,她開始自己一個人在學校吃飯,開始自己一個人獨立上廁所,她開始有自己的同學朋友,她的生活中不再以你為中心,圍繞著你轉,她與你也不再像之前那樣親密,她真正陪伴在我們身邊的時間真的越來越少。
  • 剛剛,張家口一學子被清華錄取,我們離知名高中卻漸行漸遠,憂心
    隨著一波波錄取通知書的下發,2020年高考終於塵埃落定,但小編隱隱感覺,張家口離河北知名高中漸行漸遠•••河北省中、高考數據讓我們先看看河北省各市知名高中,今年的高考成績及中考錄取分數線。河北一些傳統的知名高中,比如衡中,石家莊二中,正定中學•••真的是實力碾壓,特別是衡水中學,河北高考文理前十各佔8人,還有石家莊二中666人參加高考,600分以上就601人,這是什麼神仙學校
  • 多少漸行漸遠的人,都曾交換過靈魂
    但有一段時間,我總為自己有一個好朋友而感到傷感,因為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好朋友也總會漸行漸遠。回憶小的時候,總是忘不了一個短髮、瓜子臉的女生,記憶中的她總是跟我們一幫男生廝混在一起,會踢球、會打遊戲,會跟我們一起扮演卡通人物,大大咧咧,無所畏懼。
  • 所謂父母子女,是一場漸行漸遠的緣分
    不覺想起龍應臺的《目送》: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用在那時那刻竟是該死的妥帖。晚上8點左右,兒子用寥寥幾個字微我:到了,不打電話了。
  • 我們已經漸行漸遠,是該分道揚鑣了,這就是人生
    每一首歌,只要大家一起合唱,似乎都有些憂傷的旋律,第一次是因為相遇,最後一次,是因為離開,曾經的我們都覺得,無論時間如何變遷,那段關係永遠都不會變,即便彼此都知道逃不過分道揚鑣的命運,可還是那麼認真地覺得。
  • 三觀不合的夫妻,整日貌合神離,漸行漸遠,怎麼辦
    現實社會中,人與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相一致,也就等於說人生目標、價值取向,做人標準完全的不盡相同,甚至互相牴觸。俗話說,道不同,不相為謀。說的就是這種夫妻,一見面就頭痛,一說話就幹仗,你說東她說西,或橫眉立目的冷戰,或大打出手的抗爭。
  • 《紅樓夢》裡那些離我們漸行漸遠的量詞
    人是社會的人,不能脫離時代背景而存在,他的作品必定打著那個時代的烙印。我們讀《紅樓夢》,從中了解更多的歷史、文化淵源,竊以為是有意義的。「鬥」一.一鬥酒第1回:甄士隱和賈雨村喝酒,乃親斟一鬥為賀。這裡的「鬥」是古代盛酒的器具,容積為1鬥。因此旁邊有一條脂批:莫做升鬥的鬥看。也就是說不要作為盛糧食的器具升鬥的「鬥」來看。
  • 小熊遇到了一個煩惱,它的朋友全都漸行漸遠了……
    有這麼只小熊,它與朋友們漸行漸遠,然而,在一次危機中,它為朋友們挺身而出。它的命運會怎麼樣呢?一個溫馨可愛的童話故事,娓娓道來人生道理。《小熊的煩惱》點擊圖書封面可直接購買 出版社:中國中福會出版社作者:阿咚 文/圖出版時間:2020年09月要是有一天,你和朋友們漸行漸遠
  • 漸行漸遠的背影,是父母亦是故鄉……
    這也意味著,你會在餘生與父母漸行漸遠,與故鄉漸行漸遠。走到他鄉的你,不知歸期何年……就像你可以體會到的:「從此,不見父母老去,故鄉只剩回憶,確實只剩寒暑沒有春秋了」。  記得有一個朋友跟我說:「今年因為咦情難得在家多住幾個月,有天陪我媽出去散步,看見好多人家的地裡都種著油菜花,我感慨說今年好多種油菜花的,往年都沒見過,我媽說:每年都這樣,你往年哪在家待到過油菜花開呢?
  • 沈夢辰說「總是敷衍,都會漸行漸遠」,暗示了什麼?
    近日,沈夢辰在社交平臺上說:「誰都不傻,總是敷衍,都會漸行漸遠;誰也不笨,沒被看重,都要越來越淡。」有網友猜測說,可能是和杜海濤的關係涼了,接著就有人反駁,人家就不能說的是朋友嘛?固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究竟誰能真正明白沈夢辰此時的心境,我們不得而知,但這句話卻說出了人世間一切關係的定律。任何一種關係都需要維護。朋友,親情,愛情,父子,同事,甚至是網絡上的有利關係,都需要用心維護。
  • 心理學家:無論你們曾經是多麼好的朋友,總會漸行漸遠的
    為什麼再好的朋友都會漸行漸遠?我們需要先了解友誼的本質。霍曼斯是社會交換理論的創始人,他運用強化原理,提出了一系列構成社會交換理論基礎的基本命題。首先是成功命題,他認為行為重複的頻率決定於行為獲得獎賞的頻率和及時性。
  • 承德平郵書信逐年減少 網絡時代書信文化漸行漸遠
    資訊時代,作為情感依託、記錄歷史變更的書信,正從人們的生活中逐漸淡出,並且漸行漸遠。鴻雁傳書,是否成為正在消失的歷史?    現象 紙筆逐漸失寵    「打電話多方便呀,為什麼要寫信?」在採訪中,記者發現,特別是在年輕人眼中,傳統書信更為陌生,有些人甚至不了解書信的正確格式。
  • 漸行漸遠,才是友誼的常態
    我們就這樣,各奔東西。高考以後,以前天天見的人,再見一次的難度突然增加了無數倍。2在《嚮往的生活4》中,有一期任嘉倫問何炅:「何老師,你遇到過那樣的朋友沒有?就是你們小時候關係很好,但是因為你事業越來越好,他覺得你們倆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然後他就自己疏遠你的那種?
  • 以往無話不談的朋友,為什麼都漸行漸遠了
    你們都是什麼時候開始發現當你深夜崩潰想要找個人哭訴的時候,翻遍了手機通訊錄也找不到一個自己想要跟他去傾訴的人呢?為什麼明明以前玩得很好的朋友們,好像現在再也沒有要找對方的衝動,即使見了面,也不會再像以前一樣無話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