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陪寶寶寫日記」。
前些日子,新東方集團創始人俞敏洪在自己的直播中,提到一個觀點:養孩子的成本並不高,鼓勵大家多生孩子。瞬間引起了網友熱議,紛紛表示不贊同。
養孩子並不能單純用金錢來衡量,父母要投入的除了金錢,還有精力以及時間。現在一個家庭要負擔的也不單單是小孩的開支,還有比如房貸、車貸、健康等等。按照俞敏洪的意思,生四五個都沒問題,因為第一個孩子用舊的東西,第二個孩子在用,請問,奶粉可以重複使用嗎?教育費可以重複使用嗎?一切跟吃有關的開支呢?所以,針對俞敏洪的觀點,我認為很不靠譜。
如果說,獨生子會顯得孤單,我是贊成二胎的。在成長的道路上,一個家庭兩個小孩,相互照顧和陪伴,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幫助,這對父母來說,負擔也是在可控範圍內。
家裡有二寶,許多東西可以共用,比如嬰兒時期的衣服、嬰兒車、嬰兒床、床被等一系列日常用品,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父母的壓力。市場上許多育嬰用品,商家抓住父母想給自己小孩最好的心理,價格普遍不便宜。除了這些,更多必需品只能購買新的,寶寶的奶粉、尿片,學生時期的教育費、培訓費,生活費,看病費,這些才是養育一個孩子的重要支出。
讓我們來算算這筆帳,0~3歲,奶粉平均5000元/年,三年合計15000元,尿不溼平均1000元/年,三年合計3000元,醫療費平均1000元/年,三年合計3000元;
3~6歲,屬於幼兒期,許多家庭的孩子都要開始上幼兒園,按照公立幼兒園的收費標準,每個孩子一年的學雜費需要7000~8000元/年,夥食費平均6000元/年,醫療費平均1000元/年,衣服和兒童玩具按照最低標準平均1000元/年(有些可以用大寶的),這樣三年合計約4.8萬;
小學,義務教育,學費免費,但是還有課本費以及各種興趣班,平均5000元/年,夥食費平均8000元/年,醫療費1000元/年,還有其他雜費約3000元/年,六年合計10.2萬;初中,學費全免,課本費以及興趣班,約7000元/年,夥食費約8000元/年,醫療費約1000元/年,其他雜費約3000元/年,3年約5.7萬;高中,需要支付學費,包括學雜費,約3000元/年,夥食費約8000元/年,醫療費約1000元/年,其他雜費約3000元/年,三年合計4.5萬;大學,學費平均9000元/年,夥食費約10000元/年,醫療費1000元/年,其他雜費4000元/年,四年合計9.6萬。
綜合以上,從幼兒時期到畢業,一個小孩的基本支出是36.9萬。
總的來說,多養一個孩子,需要支出40萬左右的費用,這些都是無法從大寶那裡撿過來,對於一個工薪階級,按照三線城市的標準,一個月的收入最多2萬,如果妻子是全職媽媽,那這個收入就更少了,除了養育孩子的支出,一般每個家庭都有一套房子在貸款,每月3000~8000元的房貸,家庭其他一系列開支,合計起來更是一個龐大的數據,想要多生一個孩子,還是三思而後行,不是一時的衝動,記得先算帳。
所以,俞敏洪說到的,養育孩子成本不高,這對普通家庭來說,有點脫離現實,甚至有點扯,為什麼?即使大寶用舊的,二寶用大寶的,別說省不了多少錢,還對二寶的成長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
假如,二寶的衣服、鞋子、玩具,都是用舊的,看到自己的哥哥姐姐都有新的好看的衣服穿,而自己身上穿的有可能是皺巴巴或者哪裡破個洞的衣服,心裡多少會不舒服,年齡雖小,但是孩子也會有比較心理,長期使用舊東西,他會覺得自己是不是矮人一等,才不配穿新衣服或者買新玩具,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對日後的成長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以後的社會關係以及家庭關係都會因此被破壞。
每個父母都希望小孩是快樂和健康的,不希望因為多了一個孩子,就讓他受委屈,而是公平地讓他們都擁有屬於自己的快樂。這就需要父母能夠合理處理。
那麼父母如何平衡親子關係呢?
一、給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隨著二胎開放,很多家庭都迎來第二個寶寶,大寶看到家裡迎來新成員,並且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被爸媽哄,心裡多少會有羨慕嫉妒的情緒,甚至會爭奪父母的寵愛,讓爸媽更關注自己,否則就大哭大鬧,對於許多家庭來說,這是共同面臨的問題,此時,父母就要提前做好大寶的思想工作,告知大寶和弟弟(妹妹)都是父母的骨肉,都是接受爸爸媽媽同等的疼愛,不會有任何區別對待,大寶作為家裡的大孩子,要學會跟爸爸媽媽一起去迎接弟弟(妹妹),有責任和義務照顧二寶。讓大寶有了心理準備,相信可以化解許多不必要的爭鬧。
二、和諧的家庭關係。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孩子面前,父母就是一面鏡子。父母關係不穩定,一定會破壞孩子間共情能力的培養。比如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矛盾關係爆發,讓孩子提前面臨無法承受的心理壓力,手足間就無法培養更和諧的情誼關係。相反,在一個和諧並且充滿愛的家庭裡,孩子之間更能培養更深厚的感情和安全感。
三、不要比較。
親子關係裡面,孩子之間爭風吃醋常會發生,這需要父母更加智慧平衡,不要在孩子面前說誰比誰優秀、誰比誰更懂事之類的話,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該表揚還是批評,都是針對個體而言。不要讓孩子從小就產生嫉妒、怨恨的心理。
處理親子關係,需要父母不斷提升自己,用科學的方法,正確引導,精心培養。
養育一個孩子,付出的成本,不單單是金錢,還有父母的時間成本,每增加一個小孩,都會給家庭帶來一定的壓力,在生育之前,先問問自己還有勇氣嗎?
今日互動:對於孩子生多還是生少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面的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