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寧睡孤墳,不進廟門」,說的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嗎?

2020-12-14 老酒論道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我覺得俗語是最親切的民間文化,它不僅帶給我們許多樂趣,更是教會了我們許許多多的道理。在我小的時候,長輩們忙完農活,總喜歡坐在院子裡,家長裡短的無所不聊,時不時的說上一兩句俗語,讓人聽了讚不絕口。當然,錢看不要小看這些俗語,雖然俗語簡單直白,但長輩們總能把來龍去脈講得有聲有色。俗語不僅豐富了我的兒時生活,也帶給了我無盡的樂趣。

比較遺憾的是,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也讓我們這些有趣的農村文化漸行漸遠,漸漸地成為我們回憶中的東西。雖然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但想想還是有些傷感。如今的農村早已今非昔比,很少能見到一群人坐在一起聊家常,早已沒了以前的歡聲笑語。俗語也在漸漸被人們遺忘,只能在書本的字裡行間來尋找。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俗語叫做:寧睡孤墳,不進廟門,這個俗語又向我們傳達了老祖宗怎樣的智慧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乍一看之下,你一定覺得不符合邏輯,因為廟宇是比較親切熟悉的,它也象徵著神聖。從古至今,人們有什麼心願都會去寺廟求佛祖保佑,希望佛祖能幫我們實現願望。那為什麼,老祖宗卻說「寧睡孤墳,不進廟門」呢?相比較廟宇,孤墳應該才是讓人覺得害怕的地方。要想知道俗語的意思,還要追溯到古代的一些社會背景。

古時候的情況比較特殊,沒有如今的治安,所以荒山野嶺的地方總有強盜佔山為王,攔路打劫,一些上京趕考的書生或者遠出的商人,都害怕在路上遇到壞人,搶了自己的財物。所以一個個都得做好萬全的策略,這才有了夜宿孤墳的說法。這種地方幾乎人人都對之恐懼,所以很少有人敢靠近,在這裡夜宿自然降低了遇到歹徒的風險。對於現在而言,夜宿孤墳肯定是沒有必要了,這只是古代人對自己的一種保護罷了。

對於睡孤墳能保護自己,進廟裡為何卻不能呢?相信大家看古裝劇經常會出現的情景就是,外面下著滂沱大雨,趕路的人都會跑到破廟裡去躲雨,雖然成為了避難所,但也使壞人有了作案的地方。有些壞人就長期的呆在一些破廟裡面,一旦遇到一些落單的行人,他們就會上前打劫。加上破廟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只是丟失了錢財還好,要是丟了小命可就虧大發了。

這兩句俗語,雖然說的是古時候的情況,但是對現在的生活其實也有著借鑑意義。如今時代在飛速發展,但留下來的問題也不在少數,前些時間總有失聯、遇難的新聞出現。時代在改變,人心的險惡卻沒有改變,出門在外一定要小心,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最重要。

無論是古代或者現代的眼光來看,老祖宗的這兩句俗語,都是在告訴我們要保護自己,這在那個時代都是適用的。

相關焦點

  • 農村人講「寧睡孤墳,不睡廟宇」,是什麼意思,你贊成嗎?
    文/惜談農村人講「寧睡孤墳,不睡廟宇」,是什麼意思,你贊成嗎?對於許多曾生活在農村或者現在還生活在農村的朋友來說,農村俗語,在各位生活中應該還是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的,而一些農村俗語,淺顯易懂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不過有些俗語卻需要年長的老人給大家仔細分析,才能明白其中的深刻意義。
  • 農村俗語「寧夜宿於荒墳,也不可旅居在古剎」啥意思?有道理嗎?
    小編相信大家對俗語一定很是熟悉了,俗語之所以流傳至今,是因為它不僅富有趣味性,而且更具有一定的道理性。俗語是人們對日常生活經驗的總結,但是隨著時代發展,可能有很多人已經將這些俗語忘記了,這不免讓人覺得有點可惜。作為新時代的一員,仍然需要我們去學習俗語,並將其傳承下去。
  • 俗語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俗語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我們中國的歷史悠久又有涵蘊,有著屬於我們國家歷史文化的獨特魅力,尤其是我們中國的文字文化,而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文字可都是經歷了幾千年的文字文化演變而來,這一文字方面的文化更是憑藉著它獨特的魅力,農村中有很多常用俗語。這些俗語都是經過漫長的歷史沉澱,從老的一輩人傳到新的一輩人,一代一代慢慢流傳下來的。
  • 農村俗語「財不進急門,福不入偏門」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發財夢 發財夢 所謂「財不進急門」意思是說,財富一般是不會輕而易舉地跑進急於發財致富人家的大門的。因為從掙錢的本身來說,就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得動腦筋找門路,花時間費精力,下功夫出力氣,最後還得根據市場行情發展情況,才能賺到錢,而要賺大錢發大財,更是件難上加難的事情。所以,創造財富需要一定的時間,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的心理狀態,是不可能成功的,如果操之過急的話,還會造成財產的損失。比如大量買彩票企圖一夜暴富,盲目炒股或投資等急於發財的做法,都是不現實的。
  • 俗語:一人不進廟,兩人不觀井,三人不抬樹,啥意思?說透了人性
    文/加貝俗語:一人不進廟, 兩人不觀井, 三人不抬樹,啥意思?說透了人性關於人身安全的討論,在歷史的長河中從未停歇。試想一個人一身抱負,但是偏偏天公不作美,年紀輕輕便駕鶴西歸,留下許多遺憾。今天小編便和大家一起來聊聊安全問題。古時有一句俗語,是說一個人不進廟,兩個人不觀井,三個人不抬樹。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不知道也沒關係,今天便由我來向您做出詳盡的解釋。
  • 農村俗語「寧娶富家奴,不娶窮家女」,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從前老人們常說「寧娶富家奴,不娶窮家女」,一句話就詮釋了從前的人們找老婆的眼光。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是否有道理呢?在舊社會,很多富裕的人家都會僱傭或者收買奴僕在家中幹活,而「丫鬟」這個職業也就因此而產生。從前的人孩子生的多,如果家裡窮根本就養不起。
  • 俗語「門前一棵槐,不是招寶就是進財」,啥意思?還有道理嗎?
    今天為你帶來的是:俗語「門前一棵槐,不是招寶就是進財」,啥意思?還有道理嗎?農村離不開樹,每一個村子都有樹,房前屋後,田間地頭都少不了樹。農民種樹有很多好處,房前屋後種樹可以乘涼,村外道路、莊稼地頭種樹可以防風減災。農民種樹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尤其是桐樹、楊樹,生長速度很快,過幾年就能砍掉賣錢,也是一筆收入。
  • 古人說「寧要男大一春,不要女大一辰」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聽到很多的俗語,之所以會聽到俗語,因為俗語是由先人總結,蘊含著很多道理。說起俗語,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遍地是黃金,單等勤勞人」、「夏天多流汗,冬天少挨凍」等等。雖然從表面上看,這些俗語都比較「粗糙」,但從中我們能學到智慧。
  • 農村俗語「寧可一思進,不可一思停」,是啥意思?
    文/青夕 農村俗語「寧可一思進,不可一思停」,是啥意思?工作學習會用到 我們都清楚在農村流傳下來了各種各樣的俗語,設計的範圍也特別的廣泛。
  • 俗語「寧讓門前有橫路,莫讓豎路對著宅」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導語:俗語「寧讓門前有橫路,莫讓豎路對著宅」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想知道的可以跟著小編繼續往下看。農村裡的俗語可以說是代表著「一方水土」以及「一方文化」的標誌性話語了,很多人由於現在的生活節奏和氛圍的影響下開始對這些傳統的、守舊的東西不以為然,甚至是不太相信。
  • 俗語「桑棗杜梨槐,不宜進陽宅」,啥意思?有什麼道理嗎?
    古人的居住條件雖然比不上現代,但是他們可以使用的空間很大,基本上家家都有獨立的小院。籬笆牆內,孩子們追逐打鬧、招貓逗狗,老人們養花種菜、栽樹養雞,讓人好生羨慕。 雖然古人的生活空間大,但是他們在思想上可沒我們自由。他們每天都被繁瑣的講究所束縛,一會兒說這個不吉利,一會說那個是忌諱,反正幹啥都有一套煩人的說法。
  • 「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說起農村的俗語俗話,可能有些朋友會略知一二,因為這些俗語俗話,都是經歷了幾千年而流傳下來的。雖然有一些沒有科學考證,聽起來也像無稽之談,但有一些老話,卻也是非常有道理的,都是經過生活經驗的總結,從而得出的。那麼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可能第一次聽,不知道其說的是什麼,但去細細深究的話,到也能感嘆出老人們的智慧。像有句俗語叫做,「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
  • 農村俗語「燕子不進憂愁門,做窩只選安康家」啥意思?有道理嗎?
    民間俗語種類十分多,其內容也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生產類的俗語就有「春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勸誡警示類的俗語有:「馬在軟地上易失蹄,人在甜言上易栽跟鬥」,「人要有志氣,樹要有硬皮」等等,俗語用通俗簡單的語言、生動活潑的風格來反映漢民族特有的社會生活,並讓人們從中悟出一些生活及人生的意義
  • 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什麼意思?有啥道理?
    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句俗語是民間傳播的一句話,肯定有人聽過這句話,但是你知道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嗎?
  • 俗語「財不進急門,富不進偏門」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何道理
    俗語「財不進急門,富不進偏門」,先從字面上來理解,急門指的是那些特別著急的辦法。偏門指的是不正當的方法,這句俗語指的是財富不會去急於求成的人家裡面,富貴也不會降落在愛貪圖小利的人身上。這句話的道理通俗易懂、簡單直白;雖然這些俗語聽上去很不好聽,但俗語的背後卻有著很深的意思。
  • 古人有云:「寧住廟前,不住廟後,窮算命,富燒香」,這是為何?
    古人有云:「寧住廟前,不住廟後,窮算命,富燒香」,這是為何?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古人說過很多智慧名言,一定要學會聽從,否則吃虧的一定是自己,這可是凝縮了幾代人,數十代人的精華,今天,我們就來解析一句歷史名言,「寧住廟前,不住廟後,窮算命,富燒香」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存在著什麼樣的用意呢?
  • 農村俗語:「門對窗人遭殃,門對門必傷人」,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平常生活中中,大家是否經常會用到一些押韻的俗語呢?這些俗語其實大多都是農村傳出來的。因為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農村在教育方面一直是比較落後的,農村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少之又少,而正是這種缺少教育的環境,讓一些農村長輩都信奉自己的一些言論,這些人好像沒有什麼文化,但說出的話似乎又有一些道理,因此大家都很相信他們。而這些話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俗語。
  • 農村俗語「寧借炕辦喪,不借炕辦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不同的地區有著不一樣的風俗習慣,可以說有些地方的風俗有自己的說法,但是到了其它農村的話就不行了。而「寧借炕辦喪,不借炕辦喜」這句話適用的範圍也是不一樣的,有的農村可以接受,有的就不行了。農村俗語「寧借炕辦喪,不借炕辦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 俗語:「財不進急門、福不入偏門」啥意思?急門、偏門指的都是啥
    文/明酉禾俗語:「財不進急門,福不入偏門」啥意思?急門、偏門指的都是啥人這一輩子,都希望自己可以幸福快樂。每個人的願望都不一樣,他們對於自己目標的追求也不一樣。不過,不管我們想要的是什麼,越在意的東西往往都越難獲得。在以前農村就有一句俗語,它講的就是這樣的道理。這句俗語叫做"財不進急門,福不入偏門"。啥意思?急門、偏門指的都是啥?前一句的意思是,財富是不會輕易的被我們得到。一個人要是著急尋求財富,那麼他往往更加難以實現目的。因為,賺錢確實是一件不簡單的事。
  • 俗語「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說的是啥意思?有何處世的道理?
    廟小妖風大這句俗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是會經常被人掛在嘴邊的,可見它雖是老祖宗留下的話語,但放在當今社會人們還是覺得它很適用!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首先,從字面意思來看,它說的是如果一個廟宇太小,就會颳起很大的妖風,深入一點的解釋就是說一座較小的廟宇,所供奉的神靈必然也就不是什麼大神,因此法力有限,很可能會無法鎮住妖怪興起的妖風。然而,這句話的真實含義並非表面上這帶有神話色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