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我覺得俗語是最親切的民間文化,它不僅帶給我們許多樂趣,更是教會了我們許許多多的道理。在我小的時候,長輩們忙完農活,總喜歡坐在院子裡,家長裡短的無所不聊,時不時的說上一兩句俗語,讓人聽了讚不絕口。當然,錢看不要小看這些俗語,雖然俗語簡單直白,但長輩們總能把來龍去脈講得有聲有色。俗語不僅豐富了我的兒時生活,也帶給了我無盡的樂趣。
比較遺憾的是,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也讓我們這些有趣的農村文化漸行漸遠,漸漸地成為我們回憶中的東西。雖然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但想想還是有些傷感。如今的農村早已今非昔比,很少能見到一群人坐在一起聊家常,早已沒了以前的歡聲笑語。俗語也在漸漸被人們遺忘,只能在書本的字裡行間來尋找。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俗語叫做:寧睡孤墳,不進廟門,這個俗語又向我們傳達了老祖宗怎樣的智慧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乍一看之下,你一定覺得不符合邏輯,因為廟宇是比較親切熟悉的,它也象徵著神聖。從古至今,人們有什麼心願都會去寺廟求佛祖保佑,希望佛祖能幫我們實現願望。那為什麼,老祖宗卻說「寧睡孤墳,不進廟門」呢?相比較廟宇,孤墳應該才是讓人覺得害怕的地方。要想知道俗語的意思,還要追溯到古代的一些社會背景。
古時候的情況比較特殊,沒有如今的治安,所以荒山野嶺的地方總有強盜佔山為王,攔路打劫,一些上京趕考的書生或者遠出的商人,都害怕在路上遇到壞人,搶了自己的財物。所以一個個都得做好萬全的策略,這才有了夜宿孤墳的說法。這種地方幾乎人人都對之恐懼,所以很少有人敢靠近,在這裡夜宿自然降低了遇到歹徒的風險。對於現在而言,夜宿孤墳肯定是沒有必要了,這只是古代人對自己的一種保護罷了。
對於睡孤墳能保護自己,進廟裡為何卻不能呢?相信大家看古裝劇經常會出現的情景就是,外面下著滂沱大雨,趕路的人都會跑到破廟裡去躲雨,雖然成為了避難所,但也使壞人有了作案的地方。有些壞人就長期的呆在一些破廟裡面,一旦遇到一些落單的行人,他們就會上前打劫。加上破廟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只是丟失了錢財還好,要是丟了小命可就虧大發了。
這兩句俗語,雖然說的是古時候的情況,但是對現在的生活其實也有著借鑑意義。如今時代在飛速發展,但留下來的問題也不在少數,前些時間總有失聯、遇難的新聞出現。時代在改變,人心的險惡卻沒有改變,出門在外一定要小心,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最重要。
無論是古代或者現代的眼光來看,老祖宗的這兩句俗語,都是在告訴我們要保護自己,這在那個時代都是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