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季,寒風狂,教研室,送教忙。為了切實提升鄉村教師的業務能力,促進長垣縣城鄉教育教學水平的均衡,更好地實現資源互補, 12月27日上午,長垣縣教體局教研室副主任馮軍凱帶領語數英三科教研員與送課教師,到常村鎮小郭小學開展送教活動。
本次語文學科送教教師是李慧香名師工作室骨幹成員、凱傑學校的骨幹教師陳會麗老師。陳老師執教五年級小古文《鄭人買履》,提供了小古文教學的範例。陳老師特別重視學法指導,圍繞教學目標開展多次朗讀活動:讀通、讀懂、讀透、讀活,層層遞進、螺旋上升,在反覆朗讀中體會語言的簡潔,感悟故事的寓意,達到積累語言,培養語感,運用語言的目的。其中陳老師帶領學生表演讀,聲情並茂,再現作品情景,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興趣盎然中讀活了文本。最後的拓展延伸,開闊了視野,讀厚了文本。
本次語文評課活動由常村鎮中心校張軍老師主持。陳會麗老師自評時分享的課堂管理小技巧,引起了聽課教師的極大興趣,同時激發了大家的討論熱情,聽課教師紛紛暢談教學中的困惑與聽課感受,有的稱讚這節課學法指導到位,師生皆學有所獲;有的感嘆陳老師的教學機智,收放自如;有的老師正發愁小古文教學無從下手,陳老師的課猶如雪中送炭;有的則感動於陳老師燦爛的笑容、親切的教態、向學生示弱的姿態。
在答疑解惑的基礎上,李慧香老師對常村教師的學習熱情給予表揚,對陳老師的小古文教學充分肯定,強調高學段教師要有文體意識,上一節課,知一類課。李老師高屋建瓴的總評引發大家的共鳴,提出的教學方向使大家不再迷茫。
數學送教教師是宏力學校小學部的骨幹張巧華老師,張老師執教的課題是三年級的《分數的初步認識》,課上的非常成功,下課後常村鎮小郭學校的學生說還想讓張老師給他們上數學課。
關於數學文化的課堂滲透,常村鎮的小學數學老師們說:「我也講過《分數的初步認識》,我怎麼就沒想到把分數的產生滲透到課堂中呢?」 「我在課堂上也滲透了關於分數產生的數學文化,只是沒有張老師滲透的那麼自然與恰到好處。」數學文化的課堂滲透重點不是數量和頻率,而是應注意要與課堂融合的恰如其分。
關於課堂教學,有的老師說:「張老師的課堂氣氛很活躍,但活而不亂,收放自如。」 「張老師的課堂誇讚語很豐富,能給學生及時恰當的肯定。」 「在重要知識點上,張老師處理的很紮實。」 「圖形不一樣,塗色部分大小不一樣,為什麼都可以用相同的分數表示呢?張老師的問題設計有效有深度,可以激發學生主動思考。」 「張老師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成為一個積極的參與者」……
小數低學段教研員宋文蘋老師說:一、處理好師生關係——親其師信其道。二、讀懂教材,在分數的初步認識階段 ,學生的活動與直觀模型緊密結合,張巧華老師用不同的實物模型(蘋果、蛋糕)和面積模型(長方形、正方形、圓),使學生對分數有一個具體的認識,為學生全面理解分數的含義提供多種直觀支持。三、有效的問題是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之一,恰到好處的提問可以成為課堂教學的『催化劑』。四、關注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和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張老師通過分一分、折一折、塗一塗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等多種表徵的聯動中體會分數的含義;不僅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操作的機會,還鼓勵學生用個性化的方式來記錄和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完善和提煉,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能力。
英語學科的送教教師是來自縣直實驗小學的段曉娜老師,她是省課題《核心素養下縣域小學英語聽說教學策略研究》的主要成員。送教課題來自馮軍凱副主任主編的《小學英語語音教程》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失去爆破》(Loss of plosion),段曉娜老師以教程中的繪本故事——A thirsty crow 導入,並以此故事作主線貫穿始終。段老師帶領學生邊聽六個爆破音的歌曲,邊做手勢,孩子們興奮地唱起來,動起來了。
段老師用讓學生吹蠟燭的方式檢驗學生是否掌握了發準爆破音的要領,課堂氛圍達到高潮。
研討時,馮軍凱對八位兼職英語教師的學習熱情給予肯定和鼓勵,對堅持在教師語音訓練群打卡的老師給予表揚和指導。
在觀摩、討論、交流中,大家一致感到,送教下鄉活動是實踐新課程、促進課程改革的最好形式,它能讓廣大教師零距離地了解怎樣關注學生的學習、怎樣引領學生有效地學習、怎樣更好的做「平等中的首席」。
任冷風肆虐,任寒流來襲,任路途遙遠,任時光淘洗,絲毫削弱不了鄉村教師成長的熱情,長垣縣教體局教研室、常村鎮中心校搭建的平臺,讓大家彼此相遇,彼此點燃,彼此照亮,彼此溫暖。常村鎮中心校陳校長,小郭小學的殷校長以及聽課教師希望教研室在送教下鄉活動中,能常到常村看看。
附作課教師感悟: 冬日暖陽 長垣縣凱傑學校 陳會麗 12月27日上午,很榮幸跟隨長垣縣教體局教研室副主任馮軍凱及名師工作室李慧香老師到常村鎮小郭小學開展送教活動。 步入校園,整潔的校園,設計巧妙的標語板報,總會吸引我的目光;教室裡,孩子們那一雙雙求知的眼神,那幾十位冒著嚴寒前來聽課的老師,使我心中有些忐忑,我能上好這節課嗎?課始,孩子們有點羞澀,但他們認真投入的眼神,吸引我完全投入到了課堂,自己似乎成了孩子們中的一員。當我與孩子們一起表演時,孩子們那可愛活潑的樣子如同一個個小太陽溫暖著我,感動著我。 最讓我感動的還有評課時的氛圍,老師們個個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每位老師真誠的指點都讓我心存感激。李慧香老師也為我指點迷津:「陳老師和孩子們把故事都演活了,讀小古文的第四種方法換成『讀活』是不是更好,與前文的三讀也順理成章了。」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名師就是名師,我怎麼沒想起來呢?李老師給我們提出要求:我們老師的每一句指令語都要清楚明白,讓孩子們學有方向,學有所引,學有所獲。我深深地感到,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要練好紮實的基本功,才能在課堂上做到遊刃有餘。 「要麼和自己的平庸握手言和,要麼讓自己的努力配得上自己的夢想。」李慧香老師對我們的贈言似乎迴響在耳畔。老師們,有領導的指導與引領,讓我們不畏嚴寒,一起走在鋪灑陽光的道路上吧!
附聽課教師感言:
感言之一:今天聆聽了陳老師的精彩授課,感觸頗深。簡單說兩點: 1.課堂不是讓老師用來零碎的提問的,講解課文也不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我們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收穫知識、能力、品質以及有效的學習方法,而不是只為教而教; 2.教師要注重知識素養的積累。提高自己的文學作品、古詩文、朗讀教學、知識教育的教學技能。 今天我收穫滿滿,確實不虛此行。 ——常村渠守丹
感言之二:今天上午聽了陳會麗老師的課,我感觸很深。陳老師那燦爛的笑容,爽朗的笑聲,讓人感覺聽她的語文課就是如沐春風般愜意,邊聽陳老師娓娓道來,邊回憶自己當時教學這篇小古文時候的情景,發現很多不足,比如:通假字沒有給學生解釋;學習古文的方法沒有具體滲透到課堂中;深入孩子心中的疑慮去解除……陳老師的這節語文課看似平實,實則構思巧妙,評課時候又聽了陳老師對教學設計的陳述,更加覺得陳老師解讀文本的用心,這都是我欠缺的。還記得當初自己從教時也是一直堅持範讀,不知從什麼時候,這個這麼好的習慣我丟掉了,此刻,我悔恨不已,從今天開始,我要重拾範讀! 今天有幸見到李慧香老師我也著實激動不已,真想跑過去跟李老師握個手,李老師啊!今天聽完您的點評,我也深深地覺得自己的教學方法需要改進,教學素養需要提升,有您為我們導航,我是幸運的。愛你,李老師。 ——常村鎮大堤西小學 毛敬雙
感言之三:陳老師非常富有親和力,課堂目標明確,從導入到拓展的每一個環節都帶給我們很大的啟發,讓我們自覺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在不斷的學習與反思中,我相信我們的語文課堂會越來越好,我們老師也會不斷成長。 ——常村鎮韋莊小學 寧彥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