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主力打造原創,包括文章,方法,課件等,故云端的文章更新較慢,希望大家諒解和不吝賜教,有需要課件的老師,可以在雲端地理下面留言。
那種一直隱藏在心裡的荒涼的感覺,就像晚上的時候去海邊,天上有星星的夜晚,能照亮沙灘,遠處環繞的群山,退潮後諾大的沙灘上一個人也沒有。在那裡看海,玩弄手中冰涼的沙子,聽潮水的聲音。坐得冷了的時候,站起身來,感覺周圍的沉寂太荒涼了。我喜歡這種荒涼的極地世界,可以釋放我堆積已久的孤獨,找到心靈的歸宿。
作者是典型的極地控,對極地地區有種莫名的興奮,對高緯度的國家深深著迷,我不想隨波逐流,跟著自己的心情,寫點自己喜歡的東西。
我們趨行在人生這個亙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裡涅槃,憂愁纏滿全身,痛苦飄灑一地。我們累,卻無從止歇;我們苦,卻無法迴避。
——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星期五
Friday
原創問題
1、分析宗谷灣的稚內港是不凍良港的原因?
2、闡述稚內市為什麼又有「風之城」之稱?
3、說明利尻島附近海膽資源質量較高的原因?
4、分析禮文島地勢較低,但高山性植物群落廣泛發育的原因?
宗谷海峽
宗谷海峽——又稱拉彼魯茲海峽,位於日本北海道和俄國庫頁島之間,扼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的要衝,是日本海通向太平洋的北方出口,是國際水道。海峽南北最窄處(薩哈林島南端克裡利昂角到北海道最北端宗谷岬)寬約42千米,水深30-60米,最深處118米。公海部分只有6千米左右。海峽是日俄兩國交通運輸的最短航道。
海峽是在第四紀初由島架沉降而成。海峽北岸地勢陡峻,南岸地勢低平,岸線平直,宗谷灣的稚內港是不凍良港,可停泊巨型輪船和艦艇。海峽附近主要水產有鯡魚、海帶等。
宗谷海峽有2股海流,一是來自日本海的對馬暖流分支從海峽南岸流出;一是從鄂霍次克海南下的寒流沿海峽北岸流入日本海。海峽中的寒、暖流使海峽中北部海水的溫度和鹽度低於南部。最冷月平均水溫北部克裡利昂角為-1.7℃,南側宗谷岬為2.1℃。年降水量 1000~1200毫米。海峽冬季多流冰,冬春多大風,夏季有濃霧,航行條件較差,但海峽西宗谷灣內的稚內為不凍港。北部的科爾薩科夫是俄羅斯遠東良港之一。
1958年《領海及毗連區公約》規定:國家主權及於其陸地領土及其內水以外鄰接其海岸的海域,稱為領海。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也採用類似的規定,但增加了在群島國的情形,主權及於群島水域以外鄰接的一帶海域。國家的主權也及於領海的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
當然,當今世界,有些國家宣布的領海寬度不足12海裡;還有部分國家劃定領海為幾十海裡,甚至有的劃定為200海裡,但國際主流仍然是12海裡。
二戰後,日本本土被美軍全面佔領。駐日美軍替日本重新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規定日本本土也實行12海裡領海寬度,但在宗谷海峽、津輕海峽、大隅海峽以及對馬海峽的東西水道,共5處特別重要的咽喉海域,特別實行3海裡領海寬度,使這5處海峽水道成為實行自由航行制度的非12海裡領海海峽。之所以如此,是早先駐日美軍為了自己的艦隊進出日本列島周邊的方便,而特別壓縮了日本部分海峽的領海寬度,現在別國海空軍也可以利用這個規定,緊貼著日本列島的本土無害通過!
稚內市
北海道旅客鐵道株式會社是日本六家國有鐵道事業者之一,主要經營北海道全域和部分青森縣地區的鐵道路線,簡稱JR北海道(JR Hokkaido),代表色為淺綠色,本社位於札幌市中央區。JR北海道目前共經營鐵道線14條,裡程2499.8km,其中幹線5條,1327.9km,地方交通路線9條,共171.9km。
宗谷本線是一條自日本北海道旭川起始,途經名寄,終點站位於稚內的鐵路路線。隸屬於北海道旅客鐵道(JR北海道),根據日本國有鐵道的分級,本路線是一條屬於地方交通線等級的路線。除此之外,串連道央與道北地區的該路線也是日本全國最北的一條鐵路路線。
稚內,位於北海道島最北端,東面向鄂霍次克海,西面日本海,北為宗谷海峽,從最北端的宗谷岬到庫頁島南端的西能登呂岬的距離約為43公裡。名稱則是來自阿伊努語,意思為水冷的河川。其因為大風四起的日子較多,故又有「風之城」之稱。
稚內站是一位於日本北海道稚內市內的鐵路車站,也是北海道旅客鐵道(JR北海道)宗谷本線 的終點站。由於稚內市是日本最北方的城市,因此身為稚內市主車站的稚內站,也自然成為日本境內最北的一個車站(位於北緯45度24分44秒)。
位於北海道的一座無人車站,在長年積雪的白雪景色中,想像一臺明亮燈光的列車從遠方漸漸開進月臺,那種拍片現場才會出現的朦朧景色與懷舊月臺帶來的鄉愁,都讓這座身在雪中車站加深更多懷舊味道。
轄區內有許多事物被冠上「日本最北」的稱號。
稚內站前是1936年修建的稚內港的北防波堤,也算是稚內的觀光名所,現在這道壯觀的防波堤仍然有著阻擋波浪的作用,當然本身也有著很高的美學價值,是日本土木工程的經典之一。
聽說這首音樂和圖片更配歐
海豚鍾
北海道斑紋海豹
利尻富士
稚內公園也被稱為「冰雪之丘公園」,坐落在日本北海道稚內市區西側的一片能夠俯瞰稚內街道的丘陵地區,是稚內市最具標誌性的建築物之一。稚內公園內不僅擁有高大蔥翠的樹木、燦爛開放的各種鮮花以及清新美好的環境,還有「冰雪之門」、「百年紀念塔」等一大批人文建築。其中「冰雪之門」是一座建造於1963年,由出生於札幌的世界著名雕刻家本鄉新設計、製作的紀念碑;整個紀念碑由象徵頑強地在雪和冰中生存的人們的2.4高的青銅像、正對著薩哈林島的8米高的望鄉之門、大理石靈石這三部分構成,天氣晴朗的時候,遊客越過青銅像的肩膀還可以遠遠地望到薩哈林島的影子。
冰雪之門
開基百年紀念塔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6089374/
宗谷岬位於日本北海道島最北端,位於北緯45°31′、東經141°50′。與俄羅斯薩哈林島最南端的克裡利昂角,隔著宗谷海峽遙遙相對,其間距離最近處只相隔43公裡。船舶艦艇出入日本海必經之地,岬上設有燈塔。雖然被稱呼為「岬」,但宗谷岬實際上並非一個狹小的陸地尖端,而是一大片深入海中的突出陸地。
「日本最北端之地」紀念碑。
日本最北端食堂
宗谷丘陵
利尻島-夢之浮島-海上富士山
利尻島是日本北海道西北一個圓形的島嶼,位於北緯45°11′,東經141°15′,是個以利尻嶽為主體的火山島,但從有歷史紀錄以來尚未有任何火山活動的紀錄。位於稚內市西方的海面上,西北隔禮文水道與禮文島相望,面積182.1平方公裡,人口5,638人。島上東半部的行政區劃屬利尻富士町,西半部屬利尻町。風景秀麗的利尻山海拔1721米,聳立在利尻島的中心。利尻山又稱為「利尻富士山」,山形就像富士山般壯觀美麗。
該島大部分區域也是屬於利尻禮文佐呂別國立公園。每年4月到9月中旬是賞花的最佳時節,其中7、8月份更是旅遊高峰。從11月份到第二年2月,季風風力加強。
利尻島也是昆布與海膽的故鄉,通常昆布要生長在乾淨的海水中,利尻島的海水非常乾淨無汙染,所以這裡以昆布聞名日本。海膽又是以昆布為食,所以利尻島的海膽也是很有名。( 海帶是一種海生褐藻植物,在低溫海水中生長,海帶有柄部,固著器和分葉片組成,而其中的固著器類似假根的形狀,樹狀分支的形狀可以附著在海底的巖石上。而葉片是由表皮,皮層和髓部構成。海帶主要是在北部沿海,福建,浙江沿海一帶栽培,產量是世界第一。
我們現在常吃的海帶並不是我們中國的原生物種,根據文獻中記載,在一千五百多年前我們先是從朝鮮進口了海帶,然後到1927年又從日本進口了海帶,之後海帶才在我國大範圍的養殖。由於後期是從日本進口的海帶,所以也常被認為是昆布,因為在日本的日語中海帶是被統稱為昆布的,但是我們吃的海帶在生物學上是被分在褐藻門-褐藻綱-海帶目-海帶科-海帶屬,而海帶目是分為四科:繩藻科,海帶科,翅藻科和巨藻科,昆布則是褐藻門-海帶目-翅藻科-昆布屬,所以海帶和昆布並不屬於同一科,所以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海帶和昆布還是有一點的區別,並不是同一種物質。)
一下雪就仙了
傍晚和夜景
禮文島-花之浮島
禮文島,是日本除北方四島以外最北端的有人島。在日本海的北海道西北側,距稚內市以西59公裡、利尻島西北約10公裡,隔禮文水道與利尻島相望。位於北緯45°21′,東經141°01′。面積81.33k㎡。隸屬北海道禮文郡禮文町。產海膽,鮑魚,花鯽魚,海帶等。位於島嶼中部的禮文嶽(海拔490米)為最高峰。該島也是利尻禮文佐呂別國立公園的一部分。
禮文島屬於亞寒帶溼潤氣候,西海岸地形險峻,加上全年都有自西吹來的強季節風,氣候也十分嚴峻,因此高大的樹木難以生長,植被較為荒涼,最多的植物是華箬竹。禮文島多海蝕崖,雖海拔不高但氣候寒冷,屬冰緣形地形,有高山性植物群落,這個異常的事態讓禮文島在高山植物愛好者中成為了聖地,於是有了花之禮文的異名。禮文島是座丘陵性地形的離島(意指遠離主體的島嶼)。島嶼北部和南部有標高100m左右,形成於第四紀更新世時期的海岸段丘。聚落多集中在東海岸和北部及南部。禮文島的東海岸和北部有香深、船泊等島上的中心集落,交通相對較為便捷。禮文島的東部有一條縱貫全島的公路,途徑島嶼的北部、東部和南部。
禮文島是一座美麗的島嶼,每年夏季都有包括禮文敦盛草在內的約300種高山植物競相綻放,五顏六色的鮮花裝點著小島的每一處角落,使她享有「花之浮島」的美譽。
禮文敦盛草是一種生長在禮文島的野生蘭花,它的名字來源於一個著名的日本歷史故事。幕府時代,平氏掌握朝政,平敦盛是平氏貴族,容貌嬌豔,多才多藝,尤其深通音樂,擅吹橫笛,風雅一時無二,京城百姓也要為之傾心。但可惜源氏殺來,平氏西退。到了元歷二年(1185)二月,爆發了著名的一之谷合戰,年僅十六歲的敦盛參加了這場戰役,並且就此首身分離。戰鬥中平敦盛的母衣(武將系在背上的裝飾織品,四角固定,當風以後張開如鼓)張開如鼓,威風八面,最後,慘烈犧牲。日本人為了紀念他,將一種蘭花命名為「敦盛草」,稱之為「夢幻中的夢幻之花」,據說是因為其形狀像平敦盛隨風飄舞的母衣而得名。
外景地-禮文島
文章內容和圖片來源於網際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作者加工而成,如涉及版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