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5歲前具備這7種生活技能,媽媽早培養早放手,你家寶寶會了嗎

2020-08-29 媽咪小情書

孩子自從呱呱墜地開始,媽媽們會驚喜的發現,他們每一天都在學習新技能。而且,小孩子的世界正在隨著認知的成長而迅速地擴大!初為人父人母的我們,真的確信自家的孩子,為迎接未來全新的世界做好準備了嗎?

其實不然,從很多幼兒園孩子生活技能的參差不齊來看,有的還不會自行上廁所,不會自己穿衣,不會自己吃飯,甚至,不會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然而幸好,這些都只是暫時的。可能隨著幼兒園老師們的精心栽培和輔導,孩子可以漸漸地學會。她學會了走路和跑步,講故事,唱歌,甚至數數和認字母。現在她還是個小孩,有很多新東西要學習。

然而,有些技能,卻並非學校或者老師,他人能幫你的孩子學會去完成的。比如以下7個生活技能,老師們不一定能幫你完成,在孩子5歲前,在家庭教育中就要學會的:

1.記住父母的全名,甚至電話號碼

當然,在此之前您的孩子,首先應該知道她自己的小名。此外,也不必滿足於當下,覺得孩子還太小,不需要知道更多。在陪伴中,爸爸媽媽們該教她一些更重要的個人信息了。

例如,她是否知道自己的「姓氏」?

「寶寶你姓什麼?爸爸姓什麼呢?媽媽呢?」

經常和孩子做一些類似的對話。告訴孩子,在孩子面前你不只是「媽媽」或「爸爸」,告訴她,你和孩子一樣,也有自己的名字。

讓孩子記住她自己的全名,父母的全名以及家庭住址、手機號碼和家庭電話。儘管這是一項重複又艱巨的任務,但是,孩子5歲前,我們就必須給他們灌輸這個生活小技能了。

當然,也有一些爸爸媽媽們認為,這個技能不錯,至少可以預防孩子走丟了,能幫忙找到家人。

2.少數「自力更生」的自理技巧

綁鞋帶、擦鼻子、正確使用飲食用具​​,扔硬幣到儲蓄罐,甚至獨立地將吸管插進果汁盒,牛奶盒等等,這些都是您的孩子學會自理的日常技能。

當然,你可能會覺得,這些事情學前班的老師仍然會伸出援手,幫你照顧好孩子。但是孩子早日學習如何自己做某些事情,會增強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信心。

3.學會如何保持坐姿,專心做一件事

「我們有越來越多的孩子無法保持專注和靜下心來堅持做某一件事。」西方學前教育的兒童行為研究教授米歇爾·利肖科·坦博廷(Michelle Lichauco-Tambunting)曾指出,這個問題歸結為孩子們過多使用一些便利小工具。玩具太多,父母打擾幹涉太多導致。

「如果孩子太小,就已經擁有過多的時間看電視看手機和ipad,那麼將會導致孩子幾乎一刻也坐不下來,無法自始至終耐心地完成拼圖或給畫畫著色了,因為過多的放映時間,視頻精彩內容會減弱孩子對於類似拼圖、畫畫、上課之類活動的耐心。你會發現,看電視比較多的孩子,常常在排隊活動時,無法耐心地等待某件事情輪到自己,表現出情緒激動和不耐煩的行為。而且,他也不會分享,因為他把該參加的集體活動都拿去看電視了。」

你的孩子能夠坐多久?

發育和行為兒科醫生馬博士(Theresa Arranz-Lim)說,「對於4歲的孩子,當長輩告訴他們「請坐下」時,他們應該可以保持至少15到20分鐘的坐姿,不隨意跑動和表現出不耐煩。」看看你家的孩子是否可以做到這一點?如果不從小培養和鍛鍊,之後孩子的「多動症」煩惱將會隨之而來。

4.學會如何與其他孩子相處

你的孩子知道如何與其他孩子分享和輪流玩玩具嗎?

記得一位優秀的從事兒童教育的朋友對我說過,我們培養孩子,應將「社會準備」而非「學術準備」放在首位。什麼是社會準備?其實這和孩子的社交、處事能力以及生活技能相關。而不是過早地學習認字,數數,珠心算這些學術方面的技能。

問問自己,作為操心的老父親老母親,你是否認為你的孩子現在可以暫時離開你?並且你可以放心地出去逛街或旅遊幾天?即使你不在她身邊,你的孩子和其他孩子相處時,仍然會表現得很好?

5.如何獨自使用衛生間

對許多父母來說,「如廁訓練」從孩子的第二個生日就應該開始了。(也就是孩子2歲左右,當然,每個孩子都不同,早一些或晚一些不算什麼)。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已經開始不使用紙尿褲,並且已經可以上廁所了,那麼務必在學齡前,儘早向孩子介紹整個浴室和洗手間的使用順序和方法。教孩子脫下褲子和內褲,然後旋快按鈕衝洗,然後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擦身體,衝去泡沫等等,多教孩子幾次,並給予鼓勵性的語言,你會驚喜的發現,小小的他成長速度也可以很驚人。

6.孩子在上街過馬路時,清楚地知道安全規則

你家的孩子已經知道了多少道路安全規則?她應該經常跟成人一起過馬路,這是個很好的時機,不厭其煩地向她展示:

「我們行人是怎樣始終在人行橫道過馬路的?遇到汙水井蓋時,繞著走。在過馬路時我們會左右看看路上有沒有汽車?聽一聽有沒有鳴笛?」等等。

沒有一個成年人的陪伴,我們可能不會放心讓孩子獨自過馬路。但這不意味著孩子不用學,我們總要做好準備,學會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識。讓孩子儘早學會放手去行走。 (安全教育平臺很多卡通的教育視頻,可以打開給孩子看一看,一起和孩子分享和實踐。)

7.學會區分「好」和「不好」的

孩子5歲前,應該逐漸學會區分好壞。父母幫助孩子區分「適當和不適當的聯繫、區別」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例如,擁抱並牽手,向孩子展示照顧某人,對某人友善是可以的。但是,觸摸不恰當的人和事,會使人感到害怕或不舒服,這是不好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我們需要通過打比方或者演示的方式告訴孩子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但切記不要大聲恐嚇,喝令。


同時,教會孩子,打人、踢別人或讓其他人觸摸自己的私處等等,都是不對的、不好的行為。如果發生這種情況,請務必告訴親近的長輩,例如媽媽,爸爸或老師。

總之,在孩子5歲前,她並不是單純你的孩子,她同時生在這個社會,也是一個跟社會息息相關的人了。必要的生活技能,並非只有老師才能教給孩子,很多隱藏的技能需要父母親作為長者給予耐心的引導和培養。花一些時間,心境平和、生動精彩地和孩子溝通,指導孩子學會上面這7項生活小技能吧!我們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我們也順便帶給他們這個世界的規則吧。

相關焦點

  • 5歲前,一定要培養孩子這7大「核心能力」,早養成,孩子早受益!
    >你家孩子有沒有這些陋習?此書將育兒與未來世界所需要的優秀人才所具備的能力聯繫起來,通過腦科學數據論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養育的知識與商業成功人士、領導力、創新等所需必備技能相結合,提出了抓住 0-5歲期間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期,用心培養孩子勝任未來的「7大核心能力」!
  • 孩子三歲半前,父母要培養他這些技能,你都教了沒
    導語:孩子三歲半前,父母要培養他這些技能,你都教了沒文/笑雪梅梅家的孩子馬上三整歲,按照老家的算法,虛歲就已經四歲了,眼看著到了秋天就該上幼兒園了,可是這孩子到現在吃飯還得大人喂,喝水也得大人哄著喝,要麼把水杯裡放上一塊水果引誘著喝水
  • 培養孩子獨立能力,注意這5點,孩子早獨立,爸媽早開心
    導語:幼年時期是孩子成長的黃金時期,在這段黃金期,最先應該培養就是孩子的獨立能力。幫孩子樹立獨立的意識,將會對孩子的生活、學習質量以及成長過程中的一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只有孩子有了獨立意識,才能進一步培養他們的獨立、自立能力。
  • 說話早的孩子智商高?你家孩子幾歲會說話的
    關於孩子說話早晚有這麼兩種說法,一種是「貴人話語遲」,也就是說說話晚的孩子好。還有一種是「說話早的孩子一般都很聰明」,那麼到底哪種說法更有道理呢?我們可以先來看兩個例子。有兩家親戚表舅和姑姑的孩子都是同一年生的,表舅家的孩子在8個月大的時候就可以簡單的說幾個字了,一歲的時候已經可以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了。人人都說這個孩子真聰明,長大以後肯定有出息。而姑姑家的孩子在兩歲零三個月的時候才會說「喝牛奶」,姑姑十分的焦急,孩子說話這麼晚會不會影響智商呢?結果表舅家的孩子只上了一個專科,而姑姑家的孩子考上了重點大學,現在是大學老師。
  • 1歲前孩子按月齡出現這5種現象,說明智力發育很好,早知早受益
    1歲前孩子按月齡出現這5種現象,說明智力發育很好,早知早受益導語小寶寶從出生到長到一歲是生長速度最快的階段,雖然這個階段寶寶們還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也不能和父母進行交流,但是,他們所表現出來的一些行為和舉動也能反映出寶寶的智力高低。
  • 想要培養有出息的孩子,父母要學會放手,在這7個關鍵期及時退出
    ,「媽,妞妞都5歲了,你別總是給她餵飯了,讓她自己吃。」但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父母要學會放手,學會及時退出,這樣才能夠讓孩子自由翱翔於藍天的。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不至於將孩子養廢了,在孩子成長的這幾個階段,一定要學會放手,你知道麼?
  • 寶寶智力低下的幾大特徵,快來看看你家孩子有嗎?早發現早治療!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夠健康快樂做個聰明的寶寶,但是還是會有寶寶出現智力低下的情況,智力低下的孩子存在語言表達,行為理解方面很多的障礙,因為無法與正常人溝通,所以會受到別人異樣的眼光,被同齡人歧視,這對孩子會造成很大的傷害,會使孩子的情緒變得暴躁,讓孩子變得很自卑。孩子智力低下的特徵你知道嗎,快來看看吧!
  • 寶寶智力低下的幾大特徵,快來看看你家孩子有嗎?早發現早治療
    如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地得到提高,醫療技術也日益進步。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夠健康快樂做個聰明的寶寶,但是還是會有寶寶出現智力低下的情況,智力低下的孩子存在語言表達,行為理解方面很多的障礙,因為無法與正常人溝通,所以會受到別人異樣的眼光,被同齡人歧視,這對孩子會造成很大的傷害,會使孩子的情緒變得暴躁,讓孩子變得很自卑。孩子智力低下的特徵你知道嗎,快來看看吧!
  • 寶寶開口說話前,要具備這6種「語前技能」,家長要這樣來訓練
    從出生到成長成熟,孩子在不同的時期都會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和需求。那麼,作為父母就要針對不同的情況和孩子的特性,寓教於樂,耐心地引導孩子,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在開口說話前,寶寶必須掌握6種"語言技能",幫助他更好地認識世界。
  • 「3歲看大,7歲看老」?聽聽醫生怎麼說,父母早知道早引導
    文/麗麗育兒達人老話講「3歲看大,7歲看老」,說的是孩子長大後的性格在3歲的時候就能看出來,而7歲的時候就能了解孩子的晚年生活,那麼孩子的性格只能在3歲的時候看出來嗎?隨著科學的進步,「3歲看大,7歲看老」已經不適用了,婦產醫生表示:寶寶的性格從一出生就能看出來了。
  • 孩子上小學前,這7種邏輯思維父母需提前培養
    北京師範大學錢志亮教授說:「孩子的成熟水平差異會造成學習效果的不同。」孩子是否具備入小學的能力,是很多小學入學前學校考察的一部分。除了基本的算術,自然,色彩認知外,其實還有其他7種邏輯思維需要父母私下幫孩子養成,以便日後孩子更好適應小學生活,並遊刃有餘。1.
  • 高智商寶寶都有這5大特徵,你家孩子有幾個?
    作者:寶寶知道 親子陪伴家有小寶貝,父母都期待他是一個健康活潑的小天使,當然如果智商超群那就更完美了。雖說智商大都是爹媽遺傳給的,與生俱來,但父母的培養、環境的塑造、後天的努力也很重要。根據兒童心理學家的總結,如果孩子在3歲前表現出這樣的一些特徵,那麼高智商的機率就很大了。
  • 寶寶多大會喊媽媽?早於該月齡,說明寶寶發育很聰明!
    文丨木棉媽媽你家小寶寶是什麼時候會叫媽媽的呢?前段時間跟閨蜜聊天,閨蜜言語間很失望:本來我兒子會喊媽媽了,結果現在又忘記了,每天都喊爸爸,我下班回來也喊爸爸!閨蜜的兒子一歲多一些,現在已經快倆月了,還是不怎麼喊媽媽,說話很少。對於媽媽來說,生寶寶之後最欣慰的事兒就是孩子能喊自己媽媽了吧!你還記得寶寶第一次喊你媽媽的場景嗎?
  • 寶寶翻身早或晚,全靠媽媽的這幾個小動作!
    老一輩人常常說「三翻六坐八爬」,就認定孩子必須3個月會翻身、6個月會坐,8個月學會爬。其實,這只是一組數字而已。實際生活中的娃,沒一個是按照書本上的數字生長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長軌跡。有的可能早一些,有的可能晚一些,甚至有些寶寶完全跳過某個環節,直接進入下一項技能,比如有的寶寶不會翻身,先學會坐著,而有些寶寶不會爬,直接學會了走路。
  • 大多數2歲寶寶都會的4種生活技能,你家寶寶會嗎?
    小琳的寶寶今年兩歲,可是無論教他什麼,寶寶都不願意學,讓小琳非常頭疼。每次抱著寶寶出去遛彎,看見其他的家長在那兒炫耀自己的寶寶又學會了什麼技能,就讓小琳又羨慕又嫉妒。現在小琳也想開了,不求寶寶能學會過多才能,只希望他能把那些,其他2歲寶寶都會的生活技能學會,小琳就心滿意足了。
  • 孩子上幼兒園前應具備的4個基本能力,看你家孩子達標沒
    現在社會,生活和工作的壓力都比較大,基本上孩子都留給爺爺奶奶來照顧,由於帶娃的觀念不同,有時父母會覺得早早上幼兒園比在家裡更能鍛鍊孩子。還有的家庭是因為要了二胎,沒有足夠多的時間悉心照顧大寶,所以選擇送去幼兒園。正常情況下,孩子3歲之後就可以適應幼兒園生活了,但有些孩子,入園之後一直無法適應,讓父母心裡干著急!
  • 【成長】這10個1-8歲孩子應該學會的生活技能,你家孩子做到了嗎?
    小編微信:307862020Lifehacker網站的作家Melanie Pinola幫我們整理了父母培養孩子生活技能的正確時期,下次當你想要培養小朋友新的生活技能的時候,記得翻出這篇來看看,不同的技能該在什麼年紀介紹給孩子,什麼時候你該放手讓孩子發展出自己的步伐。
  • 你家寶寶幾歲上幼兒園?早於該年齡問題多,傷害將會是終生的
    同樣受影響的還有部分私立幼兒園,為了擴招生源,有不少幼兒園都打出了招收三歲以下寶寶的口號,這讓我很是驚訝。要知道,為了寶寶的成長健康,也為了幼小銜接時不至於出現空窗期,大多數幼兒園都只招收滿三周歲以上的生源,甚至出現過少一天都不行的情況。
  • 孩子未來的成功,離不開出色的社交能力,家長早培養早受益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沉迷於電子產品,這不但導致視力下降,而且還有可能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因為總在虛擬的世界中,看似是混得風生水起,但回到現實生活,孩子的交友以及和別人的聊天技能就會欠缺很多。
  • 孩子1—8歲必須學會的10項生活技能,你家孩子都會了嗎?
    國外網站的一位作家為大家整理出了父母介紹生活技能給孩子的正確時期,告訴你不同的技能該在什麼年紀的時候介紹給孩子,什麼時候你該放手讓小孩發展出自己的步伐。 在兩歲之後,其實就可以慢慢培養孩子對於烹飪的興趣,目的不是要他們成為小小廚神,而是這項基本生活能力,會給他巨大的幫助,他們更有可能成為一個健康的飲食者,熱愛嘗試新的食物,比較不容易偏食的人。4~5 歲的小孩,可以教他們測量食物的重量和攪拌麵糊。6~8 歲可以使用廚房設備和工具,如微波爐,烤箱,和開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