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新手爸媽在迎接小寶寶到來時,有為自己孩子未來的成長設立一張育兒的「戰略藍圖」嗎?
還是面對一個新生兒不知所措,每天陷入養兒育女過程中無止境的哭鬧、穿衣脫帽、更換尿布、推車、餵養、哄娃等瑣事的忙亂中迷失育兒的方向?
是看了海量的育兒信息,讀遍了許多的育兒書,發現自己越來越不知道如何育兒?
還是順其自然,相信等到孩子大了自然什麼都學會了?!
家有兩娃,平日在溜娃的時候與媽媽們聊關於育兒話題時發現孩子們都或多或少養成一些壞習慣:
孩子做事很拖拉,每天的時間都不夠用,不停的催促,說教甚至打罵收效甚微;
每天起床上學要喊半天,孩子總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快遲到了也不著急;
每到吃飯時間孩子總是食慾不佳,一顆顆數著吃,吃一餐飯要花上近一個小時;
碰到點困難、遇到點挫折、沒及時滿足他的要求、遇到點不順心的事等孩子就愛哭鬧、發脾氣、情緒失控;
孩子外出遊玩時不懂得與他人分享,不懂得與人合作,總是以自我為中心;
做任何事情都希望得到父母的獎賞,要不不願意行動;孩子自己做錯事還亂發脾氣,責怪他人;
一學習時就無精打採,一提起玩就精神抖索;
生活、學習上碰到難題不願意主動思考,積極面對,就等著父母或老師來幫助解答……
你家孩子有沒有這些陋習?仔細想想,孩子的這些不良行為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慢慢養成了,是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及時的引導、規範孩子的行為而導致的結果。
那麼,針對孩子存在的這些陋習,父母要如何引導孩子甩掉這些壞毛病呢?在育兒過程中如何培養孩子才能儘量避免這些壞毛病上身呢?
最近看過的一本育兒書籍讓我感觸頗深,受益良多!就是美國著名兒科醫生和育兒專家蘿拉·加納所著的《育兒的格局》。此書將育兒與未來世界所需要的優秀人才所具備的能力聯繫起來,通過腦科學數據論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養育的知識與商業成功人士、領導力、創新等所需必備技能相結合,提出了抓住 0-5歲期間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期,用心培養孩子勝任未來的「7大核心能力」!而這7大核心能力的養成就可以幫助孩子輕鬆甩掉以上各種陋習,讓孩子能更好的勝任未來!
為什麼要在5歲前培養孩子這7大核心能力呢?
因為嬰幼兒的大腦在他們出生的頭五年發展迅速,可塑性強,是刺激神經細胞形成聯結最關鍵的五年,大腦高速發育的階段也正是學習與發展的敏感期。在人生的頭五年父母越早對孩子進行幹預,鼓勵並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習慣,培養和鞏固這7大核心技能,在壞習慣養成之前就儘量避免其產生,讓孩子擁有勝任未來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所需的必備技能,這才是最有效的養育方式!
下面來說說這7大核心技能:
自我管理能力包括執行控制技能、自我調節、自主規控、自控力、注意力和專注力、情緒管理等。
這一點我深有感觸,我家涵涵從小沒有有意識的去培養這方面的能力,導致他現在自我管理能力很差。每天的起床穿衣、洗刷、吃飯、學習等都必須有人嚴格監管,要不他能拖到你懷疑人生。孩子自控力、專注力與情緒管理也是「重災區」,需要父母不斷積極引導、溝通。
幼兒非常善於吸收,他們通過觀察身邊的人來進行模仿學習。
如果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為孩子樹立好榜樣;
注重孩子日常作息規律,不斷的堅持並重複練習;
引導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教會孩子疏導自己的壞情緒;
通過日常互動遊戲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觀察力和耐心等待的能力;
教學孩子學會深呼吸,通過控制呼吸來提升專注和情緒管理;
孩子情緒失控或有過激行為時,使用「隔離」而非「關小黑屋」(隔離是給予孩子空間和時間,慢慢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這對幫助孩子慢慢養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將大有裨益!不要等到孩子養成一身壞毛病,到那時我們得花費更多的精力與心血去幫助孩子甩掉它們。
這是一種人際交往技能,能夠理解他人,與他人分享並與他人友好相處的能力,包括溝通、合作、傾聽、共情、換位思考以及察言觀色。
在這一核心能力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傾聽」。大家有沒有留意到,孩子們在一起玩時,很多時候是你說你的,我表達我的,都只願意表達,不懂得靜下心來傾聽別人說什麼;孩子與父母的衝突很多時候也是溝通的問題,雙方都很難做到有意識的去聆聽對方在說什麼;孩子學習內容跟不上,很可能是在校上課沒有豎起耳朵用心聽老師講課。這些現象都折射出孩子在幼年時期沒有養成良好的傾聽能力。
那麼,要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我們」技能?
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從示範一個專注聆聽的榜樣做起,給予孩子獨一無二的關注。
對於孩子的哭鬧、咿呀叫喚、肢體語言以及對話等及時做出積極的回應;
通過遊戲幫助孩子帶上傾聽的耳朵,引導並鼓勵孩子學會積極傾聽;
平時多問問孩子「你會怎麼想」、「你會有什麼感受」;
多帶孩子參加同齡小朋友集體活動,讓孩子通過不斷實踐學會溝通、傾聽、分享、合作、理解他人的能力。
這是一種好奇、質疑和探究的技能,讓我們能夠一直帶著問號看待世界,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不斷探索身邊的世界以獲得更好的認知。
早在幼兒有能力用語言展示他們的十萬個「為什麼」之前,他們對世界的一切事物就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而2——3歲幼兒的探究精神和好奇心達到一個質的飛躍,他們會不斷的用「為什麼」連環轟炸我們。
那麼,父母要怎樣做才能更好的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與探究精神呢?
在孩子的眼裡世界就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父母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在孩子還是新生兒時,就要多與寶寶說話,在給寶寶穿衣、洗澡、餵奶、換尿片、做撫觸按摩的時候;
多與孩子互動,對於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介紹給孩子認識;
等到孩子會自己提出問題時,多讚賞孩子的提問,他就越有積極性提出新的問題;
面對孩子的提問,父母不要不耐煩,認認真真給他做出解答;
當孩子再大些的時候,我們要控制住回答他所有問題的欲望,多鼓勵並幫助孩子運用他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問題,發現答案。
「內驅力」是自我驅動和自我激勵的能力。
在看到這一能力培養時我發現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不知不覺間把孩子完成各種任務的「內在動力」演變成了必須要有獎賞,孩子才願意頻繁的去完成各種任務。
這個假期孩子發生的一件事讓我對「內驅力」有了更深的認知。那就是:孩子參加為期12天寒假班跆拳道學習,每天他都主動堅持練習品勢、體能、腿法等。以往都需要我教他、陪他、不斷反覆鞏固練習,等到最後一天才能收到教練的晉級考試單。這次早早就收到教練晉級考試單並成功晉級,這些與孩子自我驅動和自我激勵是分不開的。
內驅力的核心是動力,父母要想從小培養孩子的內驅力,就要避免進入「如果你……我就……」的獎賞育兒模式;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事事為孩子包辦代勞,給孩子機會發展自己的驅動力;
孩子做事不熟練、節奏慢、還經常犯錯,父母不用太過著急,給孩子時間,讓他們多多練習,鼓勵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或完成某項任務;
父母平時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各式各樣需要付出時間、努力和恆心的具有挑戰性的目標,並督促、鼓勵孩子不斷堅持下去。
「搖擺」是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運動,這一技能對於將「為什麼」和「內驅力」轉化為行動至關重要。
運動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是通過不斷的運動與遊戲來進行學習的。我家小寶在6個月的時候第一次生病,差不多半個月才好。在這期間我經常把他抱坐在腿上,給他練習趴時就哭鬧,也就沒太強求他練習,導致他習慣了坐。到了8個多月,他都不會手足爬行,只會用屁股挪著往前爬。一歲了還不會從扒著的姿態通過自己的努力直立身體坐起,明顯感覺他的大肌肉群力量太弱。好在及時就醫,通過外界幹預:電療、按摩、輔助運動練習等,通過三個多月的堅持鍛鍊,一歲三個半月後終於敢放手自己獨立行走了!
孩子是從運動中不斷的習得知識,要想讓孩子「搖擺」技能得到更好的延續與發展:
父母平時多讚賞孩子為「搖擺」所做出的初步嘗試的行為;
在孩子小的時候,為孩子創造大量安全的「搖擺」空間,重視孩子幼年的俯臥時間;
多帶孩子走出家門探索美妙的自然世界,給孩子無限的機會去運動、自由奔跑、學習並探索這個世界。
這是一種建立和促進靈活性、適應力和復原力的能力,同時也是一種直面和戰勝失敗並能從失敗中學習的能力。
作為父母,我在「彈性」技能這方面做得很不到位。在涵涵成長過程中我總是儘量把他路上的絆腳石移開,沒能好好引導他面對失敗、挑戰失敗、戰勝失敗,導致孩子現在碰到點困難都不願意主動去尋找解決辦法,就等著我們幫助他一起想辦法解決。
不知各位有沒有犯類似的錯誤,總是試著保護孩子不要受到任何肢體或情緒上的傷害,從小剝奪孩子「體驗失敗」的機會,從而讓孩子長大後害怕面對失敗,不敢挑戰有風險、有難度的任務。
孩子是通過不斷的觀察、探索、實踐、失敗、爬起、再試的過程不斷的增長認知,不斷的實現創新。
為了提高孩子的「彈性」技能,父母可以在孩子小的的時候創設可以體驗失敗的安全環境;
在保護孩子不受身體和精神上無可挽回的失敗情況下,允許孩子從小經常性的體驗失敗,並給予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
父母除了為孩子獲得的成功和成就而慶賀外,也要為孩子面對「失敗」時的不懈努力而鼓掌慶賀。
「假如」包含了好奇心、想像力和創造性,這些技能不僅能幫助我們理解世界是什麼樣的,還讓我們去暢想世界未來的面貌。
創造力是我們之所以為人的核心,我們每個人都是創造者。人們預測等我們的孩子步入社會,目前65%的工作將不復存在,而創造力會幫助孩子在未來的職業中去實現自我價值,取得成功。可見創造力對於我們探究未知世界是多麼重要!
孩子在嬰幼兒和學前教育時期,創造力就開始生根發芽。
父母要想從小培養孩子的「假如」技能,那麼就請從讚賞孩子的想法開始,為孩子營造一個鼓勵思考和分享想法的環境;
給孩子玩玩具時一次不要出現太多種類,多與孩子一起玩開放式玩具,引導孩子幻想前行,任由他天馬行空;
平時常向孩子提出啟發思考的問題,讓孩子有充分的自由給出更具創意和深思熟慮的答案;
多與孩子一起看故事、講故事、編故事,在這過程中不斷向孩子提問,好讓孩子的故事編得更長更完整;
平日給孩子充足的自由時間,讓他們獨自去探索、思考問題,將已習得的知識和技能整合在一起。
作為父母,我們身上肩負著這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能夠適應未來生活的成人。自孩子出生後,我們的手中就握著孩子的整個世界,將對孩子的人生起到最深遠、最持久的影響。
真心希望所有的父母都是孩子最棒的啟蒙老師,做有格局的父母,不只是盯著孩子IQ不放,也應該從小培養孩子養成這7大「核心能力」,讓每一位孩子在未來變化萬千的社會中,找準自己的位置,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藍天,收穫幸福快樂的人生!
作者簡介:青青寶貝,兩個孩子的媽媽,大寶六歲半,小寶一歲。從事教育工作13年,堅持用愛心與鼓勵培養內心有力量的孩子。喜歡用文字記錄兩寶成長點滴,如您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評論、收藏和轉發,如需轉載,請與本人聯繫。關於本文育兒方法的話題,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