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開口說話前,要具備這6種「語前技能」,家長要這樣來訓練

2020-12-20 騰訊網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從出生到成長成熟,孩子在不同的時期都會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和需求。那麼,作為父母就要針對不同的情況和孩子的特性,寓教於樂,耐心地引導孩子,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在開口說話前,寶寶必須掌握6種"語言技能",幫助他更好地認識世界。

6種"語前技能"

從聽覺接收,至意義理解,再到口語與非口語的表達,這一系列的認知反應和語言形成過程,形塑著孩子的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

"語前技能"是寶寶學習發音、說話的基礎,是必備技能。其中包括:

1.對聲音的反應和辨別

2.模仿能力

3.發聲能力

4.專注力

5.輪流作轉能力

6.建立概念

在語言形成過程中,寶寶沒有以上6種語言技能,就不可能一蹴而學會開口說話。接下來我們就來逐一細看6大"語前技能"吧:

(一)孩子在學說話前要學會聽

首先,孩子必須要先知道聲音的發出者,才能知道誰在說話,誰在與他交流。其次,孩子也要學會辨別不同的聲音,認清區別,這樣才能讓他辨別出聲音的意義。學會了區分主體和背景聲音,就能正確地選擇某一種聲音和專注說話的人。

(二)孩子要具備模仿能力

寶寶在嬰幼兒階段,缺乏語言能力,模仿在其認知發展過程中扮演著極為要的角色。

模仿是寶寶最初認識世界的方式,是學齡前兒童主要學習語言的手段。正是在模仿成人的語言和行為過程中,寶寶習得語言技能,從生物人發展成社會人。

在模仿的時候,成人的發聲方式、說話內容以及語言和聲音的配合,都能夠加深寶寶對語言的理解,更好地學習應用。

(三)發聲能力和技巧

要學會發聲,就要先具備發音器官的完整性和協調性,這樣口腔功能才能達到一定的水平。

寶寶可以在與遊戲的互動與教學中學會玩具發出的響聲以及模仿各類聲音,這有利於掌握髮音技巧、調整協調能力和提高發聲熟練度,從而培養出良好的語言能力。

因此,家長可以讓孩子多玩一些發聲的遊戲,先以玩具發聲作為示範,寶寶會自然而然地接過去模仿。另外,家長也可以把豆子,沙子,大棗等能夠形成簡單聲音的物品裝進不同的塑料瓶裡,蓋上蓋子後拿在手裡搖,就會產生不同的聲音,讓孩子去辨別。

(四)專注力

專注能力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是安坐能力,這項能力也是寶寶專注聽、看和說的基礎。

專注力是一種通用技能,它不僅僅對語言能力很重要,而且對其他能力而言也是不可缺少的。

"專注"是一種認知活動,而非情緒活動,擁有優秀專注力的孩子對"打擾"的承受能力更強,能夠持續地吸收語言知識,更快培養語言能力。

而且,專注力還與一個心理學中的研究熱點——工作記憶直接相關。工作記憶,指的是人在進行高級的認知活動中所調用的記憶模塊,它影響著長期的堅持和學習能力。

(五)輪流作轉

輪流作轉講的是兩個人共同參與對話或者活動,在一個人結束說話和動作之後,另一個人再接下去反應。其講究的是彼此要停下來,等待對方反應再繼續行動。輪流作轉是培養說話能力的重要過程,它讓孩子在交流中學會等待、學會尊重,不隨意插嘴。

孩子不懂得輪流作轉,家長可以按照以下指南指導他:

家長抓住活動和遊戲的主導權,引導孩子輪流參與活動。

在活動開始前,給孩子示範一次,幫助孩子認識活動的要求和規則。

用合簡單易懂的手勢或口語提示孩子輪流作轉,例如拍一拍手,暗示孩子:"該我/到你了。"

萬一孩子還是不願意輪流作轉,隨意插嘴,想把玩具拿走,那麼家長可以等待孩子願意合作時再繼續遊戲。

(六)建立概念

寶寶通過器官感知身邊的人事物,逐漸增加自己的認識,然後在腦海中將事物形象化。如果家長能夠在重複的環境下提醒寶寶作出反應,慢慢形成獨特的想法,建立概念,就能更好地明白各類語言符號,繼而用語言符號表達自我。

比如,家長觀察到寶寶在反覆地玩棋子,那就可以趁機把"棋子"這個概念告訴他,幫助他將感覺與概念聯繫起來,這個過程即智力發展和語言形成的過程。

語言問題最佳幹預時間是是3-6歲,錯過了黃金時間,寶寶年齡越大,引導難度越大,幹預效果越差,這無疑會成為父母最大的遺憾之一。

寶寶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和形成是一個長久的過程,父母的教育和知道需要貫穿孩子成長的各個階段。

寶寶語言發育標準

新生兒期:只會發兩種聲音,一種是哭聲,一種是細小的喉音和鼻音。

0-1歲:

在吃飽穿暖時,寶寶會發出愉快的自言自語的聲音,逗他笑時能笑出聲,並會用不同的聲音來進行回應。

1-2歲:

寶寶能無意識講出"爸"、"媽"等詞語,並逐漸發出比較複雜的聲音來表達不同的需求。會說出簡單的字、詞,還能說出自己的名字、聽懂熟悉物品的名稱,執行簡單的要求和命令。

2-3歲:

寶寶已經學會模仿,大多會模仿父母的聲音和話語。當寶寶想要什麼東西時,也會發出聲音引人注意,得不到時會有生氣的表現。

4-6歲:

會說簡單的複合句、背誦數字,能背幾首兒歌,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夠講出自己的想法,比如"我不喜歡吃茄子""我喜歡這件衣服""我想去遊樂園"等等

語言能力形成的快慢受個體差異、環境氛圍和與他人的互動交流等因素影響,有些寶寶開口說話會或早或晚一些。只要家長按照以上的指南來觀察孩子,就能很容易地知道孩子有沒有達到語言發育的標準。

訓練孩子"語前技能":家長可以這樣做

注意恰當選物

與孩子玩遊戲和輪流作轉的時候,家長要選擇微型實物,比如水果、花朵、瓶子等等,最好是適應孩子學習階段的物品,還要是常見的可觀的東西,不能是虛構的,否則孩子難以建立明確的概念。

控制玩具的數量

對於語言能力進展較快的孩子,過少的玩具不能有效地幫助他學習語言;而對語言能力較弱的孩子,過多的玩具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還會影響孩子的掃視,所以,家長要根據孩子的適應能力來選擇物件的數量。

做好示範

家長在教孩子一個新的詞彙時,最好能夠作一個示範。示範詞語的發音,用這個詞造一個句子等等。比如在教孩子"跳"一詞時,家長可以多和孩子說這個詞,還可以與他一起跳繩、打球,真切地去體會。

不要刻意糾正寶寶發音

孩子在說更複雜的話時,僅能說出包含關鍵信息的詞,聽起來會有點亂,但這對寶寶來說是正常現象,也是寶寶語言發展的必經之路。所以,家長不要可以去打擊寶寶,刻意去糾正發音,要耐心加以引導。

寶寶能早些開口說話,離不開家長的指導。但是,有些家長總在孩子沒有完成表達的時候,就不再傾聽,直接滿足了他的需求,這會讓孩子失去主動表達的機會。因此,家長一定要給寶寶留有表達的空間。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寶寶開口說話前,必經的這5個發展階段,家長要掌握方法善引導
    一般來說,寶寶每個時刻都在為學習語言做準備,通常來說再寶寶一歲左右就進入學習語言的高峰期,這個時候就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期,通常情況下,這時候的寶寶開始哼哼唧唧發音,開始模仿周圍的人所說的東西。之後寶寶會進入語言爆發期,作為家長需要引導報阿伯去豐富語言水平和詞彙量。作為家長要抓住說話的關鍵階段,引導孩子開口說話。
  • 寶寶不說話、說話晚、說不清?家長一定要學會這6招!
    寶寶不張口說話,很多家長都用「貴人語遲」來安慰寶寶和家人。但家長聽說過「狼孩」的故事嗎?被父母拋棄或丟失的孩子,機緣巧合下被野生動物「收養」。語言發育的黃金期,「狼孩」整日與動物為伴,沒有接觸過任何人類語言。
  • 寶寶開口說話前,要經歷這5個階段,怎麼引導有學問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看看,寶寶說出第一句話前要經歷哪幾個階段,想要寶寶早日開口說話,我們在引導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01 寶寶開口說話前,要經歷的5個階段很多人覺得,寶寶學說話是1歲左右的事。但其實,寶寶從很早的時候起,就在為開口說話做準備了。語言學家把嬰兒出生到說出第一個真正有意義的詞,這一整段時間稱為「前言語發展階段」,大致上是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年。這段時期又可以細分成5個階段,我們逐個來看一下,每一時期寶寶都在做著哪些努力。
  • 寶寶「咿咿呀呀」學說話,家長要注意這些細節,寶寶才能說話早
    如果家長是和孩子進行交流,最好是說話清洗,比如,告訴孩子一些事,或者是給孩子介紹某個人,或者是和孩子玩的遊戲,家長都要清楚地告訴孩子,以此來刺激孩子的語言神經系統發育。② 6-7個月的寶寶:開始聽懂自己的名字隨著月齡的增長,孩子的語言能力也在不斷增強,除了能發出一些其他的聲音,就連音調也越來越豐富。
  • 寶寶不會說話,長大就好了?家長別被「貴人語遲」欺騙了
    文/囧爸育兒(專注於原創優質文章,歡迎大家轉發分享)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即「水深則流遲,人貴則語遲」。似乎只要身邊有些寶寶說話比較晚,或者到了說話的年紀還不會說話,周圍的親戚朋友便會用這句話來安慰寶寶的家長。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孩子說話晚是你不會教,這樣做讓寶寶早開口
    ▼追溯「貴人語遲」的原義:「貴人語遲」這句話出自《論語》,原文是「貴人語遲,敏於行卻不訥於言,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麋鹿行於左而目不瞬」。人們只取這句話的前四字,形容孩子雖然學會說話晚,但聰明能成大事,顯然是斷章取義了。另外,大家常說的貴人語遲、金口難開也是有年齡限制的。如果在2到3歲的年紀,仍沒有學會說話,那麼家長就要人為幹預,考慮是否屬於語言發育遲緩。
  • 寶寶語言發育遲緩,開口≠會說話,你的幹預訓練做對了嗎?
    從這個事例,我來說下這裡面的錯誤,希望大家引以為戒,同時,也希望家長們了解,開口≠會說話,因為很多語言發育遲緩孩子,是能開口的,但卻不會進行語言交流,3歲前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教孩子學說話,就是在和時間賽跑,年齡越大越難開口,所以,家長一定要重視,並掌握方法,下面為大家提供一些提升語言的訓練方法:1.和孩子說話要目光對視
  • 寶寶6個月說話,和2歲說話有何區別?語遲的孩子多出於3種家庭
    事實上,寶寶在沒開口之前,也一直在默默積累詞彙。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有些娃開口晚,但一開口便可以說出完整的句子。所以孩子開口晚,父母也不要過於憂慮,只要在正常的時間內,孩子開口早晚都不是問題。所以孩子無論是6個月開口,還是2歲後開口,都是正常的現象,也不存在誰好誰壞的情況。
  • 寶寶說話晚,家長要積極引導,試試這4種方法
    2歲以內的寶寶不會說話,家長可以通過訓練和引導的方式,來讓寶寶學會說話。 寶寶說話晚,家長要積極引導,試試下面這4種方法 1、多和寶寶互動 寶寶說話比較晚
  • 家長這四種做法,是寶寶開口說話的「攔路虎」,踩坑父母趕緊改
    生活中,有這樣一種說法,把寶寶們開口說話時間晚的現象歸結於「貴人語遲」。可是貴人語遲說的是人不輕易發言,而並不是說不開口說話。比如父母看到寶寶一直在盯著水杯看,就會馬上意識到是寶寶想喝水了。於是不用寶寶開口,家長就非常迅速的把水杯遞給了寶寶。長此以往,家長的這種行為,只會傳達給寶寶一個訊息,那就是即使自己不開口說話,爸爸媽媽也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會變得「懶得說話」。
  • 自閉症兒童語言交流的基石——語前技能
    就是要逼他開口,要是他不說話,就不給他吃。」「你看,他的嘴巴沒有一點力氣,要多進行口肌聯繫。」如果您現是一個尚無口語的自閉症兒童的家長,一定聽到過類似的判斷和忠告。您一定還有過這樣的經歷:「我已經拼命逼孩子說話了,但他就是不開口,反而對說話越來越反感。」「我已經給孩子加了好多口肌課,他吹氣、用吸管越來越溜了,但還是不開口說話。」實際上,這些言語語言治療的誤區,是由於缺乏對兒童語言發展的基本專業知識造成的。
  • 在寶寶三歲前,父母要訓練好這5個技能,讓娃自己學「聰明」
    文/泡沫媽媽談育兒每個家長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龍成鳳」的,為此在懷孕的時候就會給娃進行胎教,等出生後又開始給娃報補習班,報興趣班,其目的就是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越來越聰明,但其實還有更好的辦法讓娃自己學著變「聰明」,父母需要做的就是要訓練好這5個技能。
  • 寶寶開口說話的早晚,暗示了孩子智商的高低?老一輩人:貴人語遲
    大部分的孩子在半歲以前是通過哭鬧來表達自我情緒的,而6個月以後就會開始無意識的模仿父母的說話方式,咿咿呀呀說一些擬聲詞,但這只是一種無意識的舉動,並不代表著孩子會說話了。寶寶能有意識地開始說話,一般都是在一周歲到一歲半左右,這時他們會明確地知道自己看到眼前的這個人要喊「爸爸」或者「媽媽」。
  • 寶寶遲遲不說話?寶寶開口說話,你知道怎樣正確引導嗎?
    有媽媽透露,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只會哼哼唧唧,帶他帶的心態快炸了,該怎麼辦?寶寶的發育是有遲早之分的,如果您的寶寶沒有聽力障礙,您也不用太心急,但一定要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接下來,就聽我一步步分析一下吧。
  • 寶寶最晚多大開口說話?醫生:晚於這個時間,當心3種潛在原因
    但,每個寶寶的不同,護理環境的不同,從而孩子開口說話的時間,就會千差萬別。有時候,孩子遲遲不會說話,讓不少家長操碎了心。到了6—7個月的時候,孩子會積極模仿說話的聲音,會對你說的話,有更大的反應,作為家長,可以教孩子一些簡單的音節和詞語。而在寶寶7個月大的時候,家長要格外注意,如果寶寶這個時候,仍然沒有表現出咿呀學語,或者模仿聲音的特質,那麼可能意味著孩子的聽力,有某方面的問題,應該及時諮詢醫生。
  • 寶寶開口說話不能太晚,否則以後發音會有問題,家長要注意
    由此可見,老人們常說的「貴人語遲」並不可信,更不能因此放鬆對寶寶語言能力的鍛鍊。但如果真等到寶寶兩歲半再發現問題,已經為時已晚。其實寶寶的語言能力,在不同的年齡段會有不同規律。參考這個規律,家長們就能發現自家寶寶語言能力是達標還是落後,也更有利於及時幹預,防微杜漸。
  • 寶寶說話晚、不開口等問題匯總,看這一篇就夠了
    ,針對說話晚的孩子,主要從這兩大方向進行開展,1.家長引導;2.身體鍛鍊。一、家長引導:通過一些教學方法啟發孩子說話,這個過程同時也是在開發孩子的大腦,孩子不說話,這只是呈現在問題的表象,問題實質是孩子的大腦、神經系統及身體協調能力都需要提高。舉例:孩子用手指並說:這是蘋果!
  • 四種信號預示寶寶說話晚,遇到這類問題,寶媽這樣訓練寶寶早開口
    孩子比別人說話晚,家長擔心是常有的事,但是遇到這類事情的時候家長也不可盲目擔心,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有其自己的生長發育規律,自家孩子稍微晚點沒關係,但是落後太多,家長就要引起重視了。其實具體要視情況而定,不過要是寶寶出現這五種情況,家長就得注意了,這是寶寶說話晚的信號!①寶寶一歲時還不會說幾個字對於正常發育的寶寶,甚至是一些發育稍微遲緩的寶寶來說,在他們一歲的時候,是能夠說幾個字的,比如嗯嗯啊啊之類的疊詞。
  • 別相信「貴人語遲」了,寶媽學會這四個方法,寶寶早開口說話
    小區裡的張姐最近急壞了,因為她的寶寶今年兩歲多,但是還不會開口說話,後來去醫院做了一番檢查,說是語言發展遲緩,要引起重視。其實每個寶寶開口說話的時間不同,有些早一點,有些遲一些,不少媽媽相信「貴人語遲」,其實一般早開口說話能讓寶寶更自信,讓家人也更開心。所以父母還是要重視,採用以下的4個好方法,能讓寶寶更早的開口說話哦。1、儘早跟寶寶"對話"。
  • 寶寶多大說話算正常?兒科醫生:這個年齡前開口都算正常
    看著別人家的寶寶用著稚嫩的口音叫著爸爸媽媽的時候,自己的孩子還停留在「咿咿呀呀」的階段,家長的心中有說不出的焦慮情緒,畢竟家長們都不希望自己的寶寶比其他的寶寶落後,所以對於開口說話的寶寶,家長們認為一定是智力發育遲緩的表現!家長們先別擔心,快來看看權威兒科專家如何界定孩子開口說話的年齡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