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前幾天收到一個寶媽的來信,她跟我說了一個令一直她很擔心的問題。"有時候發現自己家的寶寶開口說話模糊不清,即使我們很努力去重複的去叫他,可是寶寶還是十分懵懂無知的樣子,持續了很久了寶寶發音還是不清晰,難道是自己家的寶寶出現問題了嗎?"
一般來說,寶寶每個時刻都在為學習語言做準備,通常來說再寶寶一歲左右就進入學習語言的高峰期,這個時候就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期,通常情況下,這時候的寶寶開始哼哼唧唧發音,開始模仿周圍的人所說的東西。之後寶寶會進入語言爆發期,作為家長需要引導報阿伯去豐富語言水平和詞彙量。作為家長要抓住說話的關鍵階段,引導孩子開口說話。
作為家長要知道,寶寶開口說話前必經的這5個發展階段
很多家長覺得,大多數寶寶都是從1歲左右才開始學說話。但是事實上,寶寶從一出生開始時就開始做學習語言的準備了。語言學家把嬰兒出生到說出第一個真正有意義的詞,這一整段時間稱為"前言語發展階段",這大約為在寶寶出生後的一年。在這段時期又可以大致分為5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寶寶學習語言都有所不同。
階段1:啼哭階段
許多寶寶的媽媽都會知道出生不久的寶寶雖然不會說話但是還是會通過啼哭去表達自己的想法。經常照顧寶寶的媽媽會通過寶寶啼哭的聲音是高是低或者大聲小聲,來判斷寶寶的情緒是怎樣的,或者寶寶餓了困了或者著涼了。從語言發展的角度來看,寶寶可以通過啼哭來跟外界交流,還能為以後的發音做準備。很多寶寶的媽媽在看到寶寶哭泣時會著急的去哄孩子,這時候媽媽其實不用太過於擔心,只要及時地去回應孩子就可以了。
階段2:咕咕之聲階段
這個階段通常在寶寶出生的1-2個月之後,特別是在孩子滿月之後,除了會啼哭,這時候的會運用自己的嘴唇、舌頭、或者其他口腔器官,發出出哭泣的聲音更加複雜的聲音。比如在開心的時候會發出"哼哼"、"嗯嗯"的聲音。雖然這些並不足以讓大人聽得懂,但是這些發音說明寶寶正在有所學習有所成長,這些卻是說明為了自己的比哦大能力所作出的努力,這些都是說明寶寶的語言能力有所發展。
階段3:牙牙學語階段
這個階段通常是在寶寶出生之後的3-12個月。在這個階段,寶寶開始模仿人的說話。只要家長仔細去聽的話,就不難發現寶寶所發出來的聲音十分接近我們平常所說的話,基本上是一些輔音+元音的組合。當寶寶越來越大的時候,他們會發出一些baba或者mama的聲音,這是正在呼喚自己的爸爸媽媽,許多家長都會對此十分開心,這正是寶寶學習語言的一個很大的進步。但是這其實是平常爸爸媽媽跟孩子交流的結果,爸爸媽媽平時教寶寶說"爸爸""媽媽"的時候,寶寶會仔細去聽,然後加以模仿,所以才會發出這些聲音。他們雖然理解不了自己的家人說的這些話語的真正意思,但是他們能夠通過模仿去學習。
階段4:語音修正階段
這個階段通常在寶寶的6-12個月。寶寶通過留意去聽周邊所發出的聲音去學習發音。漸漸的,寶寶會去模仿自己家人所說的東西開始思考自己所經常性的聽到的詞語,比如"媽媽"他們就會思考"媽媽"是什麼,大人喊自己的名字的時候,寶寶也會思考喊的是自己嗎還是別人,與此同時,這時候的寶寶也會通過簡單的語氣去表達自己的意願,不想要某件東西的時候,寶寶會簡單的發出"bu"的聲音。
段5:學話萌芽階段
這個階段通常在寶寶的9-12個月,這一階段,通常是許多媽媽最期待的時間段,因為在這個時間段孩子就會發出有意義的一句話或幾個詞語。由於在之前的時間通過學習模仿別人的說話方式和語音語調,學習了許多的發音技巧以及積累了許多詞語的意義,所以這一階段,寶寶所發出來的聲音是具有意義的,而且還會更加清晰,讓人更加理解,這時候所說的東西十分接近日常所說的話語而不是以前的咿咿呀呀了。
作為家長要掌握方法善引導寶寶說話
當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開始牙牙學語的時候,這就說明孩子處於語言爆發期,作為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說話,有技巧的有方法的去發展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
寶寶開口說話,家長要主動和寶寶多交流
有時候有些家長會因為孩子在一旁嘰嘰喳喳的決定孩子很吵因此就會讓寶寶不要吵。對於成年人的腦部發育程度,年幼的寶寶的腦部發育程度來說,寶寶的發育其實還是不算完善的。據研究表現,在1-2歲小孩子所說的話中,有20%-45%所說的是沒有任何意義的。2-3歲的孩子躺在床上的時候會發出一些聲響和重複單個詞作為消遣。4-5歲的小孩子自言自語是表達自己所想像的畫面和自我情緒的一種方式。作為家長應該主動去和寶寶交流。
孩子發出聲音並不是孩子愛說話,而是孩子想要向外界傳達自己的信息,寶寶開口說話是發展語言能力的必經的過程。當孩子在開口的時候,他們會活躍自己的大腦思維能力,充分發揮自己的語言能力和模仿能力。家長阻止寶寶"吵鬧的"發音,其實在阻礙寶寶的語言能力的發展。
作為家長應該在寶寶開口講話的時候主動和孩子交流,比如可以在孩子咿咿呀呀的時候問問孩子,:"你在說什麼呀?""你喜歡玩玩具嗎?喜歡玩什麼玩具?小狗還是小鴨子?"這樣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發音水平,同時通關與家長的交流學到一些語音語調,有助於孩子的語言能力的發展。
學習語言不僅僅是讓孩子多聽,還要鼓勵孩子開口說話
想要讓孩子學習語言表達,僅僅是讓孩子去聽是不夠的,必須要讓孩子去多開口說,就像學習英語那樣,即使聽了很多次也不代表英語會學好。相同的,即使讓寶寶學再多的詞語,聽再多的歌曲,但是沒有給寶寶開口的機會,缺少可以講話的語言環境,無論再聽多少個單詞還是沒什麼用。
有研究人員發現,即使父母是聾啞人,只要孩子聽力正常,他們只需每周花5-10個小時與聽說正常的人交談,通常語言發展就不會有問題。想要讓寶寶學習語言,最簡單的方法並不是讓寶寶光聽就完事了,還要創造一個可以讓寶寶多說話的機會的環境。由此可見,想要引導自己的孩子開口說話的家長,要正確使用最原始的方法去引導孩子,給孩子提供一個可以多說話的家庭環境。
我是奶嘴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