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問題:為什麼寶寶已經很大了卻還不開口說話呢?
語言是一種魅力,相信很多家長至今都還記得自己的寶寶第一次開口叫爸爸媽媽的時候,而且也會不斷地去教孩子如何說更多的話。
從小語言能力天賦異稟的孩子自然是讓家長很省心,而且也讓人羨慕,但是那些在短時間內不會說話的孩子就會讓家長惆悵至極。
寶寶不會說話,全家人都跟著著急
小麗家的女兒已經兩歲了,長得乖巧可愛,平時也很機靈,是很多家長眼裡的完美孩子,但唯一尷尬的就是孩子還不會說話。
這就讓小麗很著急,眼看著別人家的孩子都開始"爸爸媽媽"的叫著,而且會說很多內容,寶寶為何遲遲不開口說話,是"語言啟蒙"出了問題?
其實裡面自有原因,家長要早發現,這3個坑別踩,小麗輾轉找到很多朋友取經求教,最後才明白確實是自己的問題。
她的朋友說其實自己的孩子之前也是這樣,後來她嘗試著改變教育孩子的方式,凡事不管對錯都讓孩子先開口說話,自己並不幹預。
後續還進行一系列的引導,然後孩子的語言能力才上來,現在也和正常的小朋友一樣了。
在本案例中:寶寶不會說話家長不要著急
我們要對整個事件的過程進行觀察,明白孩子為什麼會這樣,自己又進行了哪些操作,是不是自己對孩子的表達進行幹預了呢?
家長對孩子久久不能開口說話的這種焦急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還是要遵循孩子自然發展的規律,不要進行"拔苗助長"這樣的操作。
給家長的建議:
平時在孩子試圖說話的這個過程中,對孩子有足夠的尊重,不要什麼都強迫孩子聽自己的再有也多給孩子提供好的環境,即能夠對孩子的語言能力進行激發的環境。打個比方說,多給孩子朗讀些書籍,或者是播放些語言訓練的節目等。
寶媽知識小time:家長如何對寶寶進行語言啟蒙呢?
1.引導孩子多講話
家長想要對孩子進行語言啟蒙,就要多給孩子方向,這個方向是指一定程度的引導,注意是引導,而不是強制和覆蓋。
有太多的家長喜歡自己替孩子發言了,而且不讓孩子說話,可能是擔心孩子說錯話,但這是孩子必經的一個過程。
儘管說錯了,但對孩子也是好事,我們一定要讓孩子多說,可以適當性的說出一個字,兩個字,或者做出一定的口型,從而讓孩子順利地說出話。
2.多和孩子互動
再者就是家長需要和孩子進行言語上的互動,想要讓孩子會說話,表達的好,這必然不是一個單向的過程,最好是我們和孩子在某一情景下不斷地溝通。
例如說針對一部動畫片的某個片段,我們可以和孩子進行討論,雖然孩子現在還不會說什麼,但是在不斷地討論中,孩子就可以變得愈加完善了。
3.家長多聽孩子講話
最後就是家長要聽孩子多講話,不要覺得孩子說的不好,或者孩子不會說什麼,自己就不願意聽孩子講話,認為孩子講的都是無用的。
孩子也需要傾聽,試想,當我們很認真講話的時候,對方卻聽都不願意聽,我們還有興致講下去嗎?
而孩子長時間不願意講話的話,他們的語言能力就會下降很多,慢慢地,孩子真的就不會說話了。
溫馨寄語:
不是每個孩子都是神童,也不是每個孩子的語言天賦都很強,因此家長還是要給孩子時間,並且不斷想辦法幫助孩子提升。
每日一問:你家的寶寶有過這樣的情況嗎?你又是怎麼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