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歲半了還不說話,是發育遲緩嗎?多半是這3種媽媽帶出來的

2020-09-25 媽媽靠譜說

寶寶每個發育階段,身體上會出現不同的變化,比如寶寶一開始只能躺著,隨著身體發育就會開始學著翻身、爬行、坐立,遇到環境變化時,身體也會做出不同的反應。對於寶寶來說,開口說話是發育過程中一個具有標誌性的表現,這意味著寶寶未來可以通過發出不同聲音,逐漸掌握說話這項技能。只不過,每個寶寶的成長環境不同,掌握說話技能的時間也存在差異。

寶寶1歲半了,為何遲遲不開口?‍

媽媽們聚在一起總要談論一些有關寶寶發育的問題,誰家的寶寶會爬了,誰家的寶寶會走路了等等,周女士也在其中。

一天,媽媽們討論起寶寶開口說話的問題,有位寶媽說:「我家寶寶8個多月的時候,第一次叫媽媽,當時把我高興壞了,可再讓寶寶叫,寶寶就不開口了。」另一位寶媽說:「我家寶寶1歲多才會叫,第一聲叫的是奶奶,可能是奶奶天天帶著他的緣故吧。」周女士一臉愁容說:「我兒子已經1歲半了,還不會說話,平時連嘴都不張。」聽到這,其他寶媽紛紛勸周女士,並表示有些寶寶就是說話比較晚,平時多和寶寶交流,就能早點開口。

相信生活中有很多家長在照顧寶寶過程中,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甚至會擔心寶寶是不是存在發育問題。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其實和很多方面有關係,比如聽力、模仿能力、智力等等,當然,最關鍵的因素還是環境方面,如果家長沒有給予寶寶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寶寶開口的時間自然會比較晚。

寶寶遲遲不說話,問題可能出在媽媽身上!‍

1、媽媽平時比較忙,不經常陪在寶寶身邊

當代不少女性,生完孩子就出去工作了,因此陪伴孩子的時間就會相應減少。對於大多數寶寶來說,媽媽的參與,會促進寶寶某些能力的發展,包括語言方面,如果媽媽忙於工作,忽視了對寶寶的照顧和陪伴,又不經常和寶寶進行交流,那麼寶寶就失去了很多學習語言、模仿發音的機會,生活環境不符合學習說話的需求,寶寶開口說話的時間自然會延後。

建議寶媽平時多抽一些時間和寶寶互動、交流,增加語言方面的信息傳遞,寶寶接收到的信息和發音越豐富,越容易掌握說話的技巧。

2、寶寶還沒說,媽媽就領會意思並代替寶寶表達出來

有一些媽媽為了更好的照顧寶寶,在觀察細節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寶寶一張嘴、一伸舌頭、一撅屁股、眼睛一轉,媽媽就知道寶寶想幹什麼,寶寶還沒組織好語言,媽媽就已經把話給說出來了,在此要提醒各位寶媽,這樣做也會阻礙寶寶開口說話。媽媽們要明白,你替寶寶說出來,寶寶就是失去了一次鍛鍊語言能力的機會,當寶寶習慣了媽媽「秒懂」,使用語言的次數就會降低,繼而阻礙語言能力的發展。

建議各位寶媽,即便知道寶寶的意思,也不要著急說出來,或者直接把事情給做好,應該鼓勵、引導寶寶通過語言說出自己想表達的內容,這樣寶寶得到鍛鍊,才能更好地掌握語言。

3、媽媽說話方式太複雜,存在語速快、方言等現象

一般來說,不同家庭當中,大人的說話方式也存在差異,有些人語速比較快,有些人在家喜歡說方言,其實這樣的環境,也不利於寶寶學習說話。媽媽語速快或說方言時,寶寶不一定能聽清楚,或者聽懂,寶寶不清楚怎麼發音,不明白媽媽的意思,模仿起來就會很吃力,寶寶在模仿階段受到阻礙,就無法很好地掌握說話技巧。

建議寶媽在引導寶寶說話的過程中,儘可能用簡單的句子或詞語、緩慢的語速、通俗易懂的內容,以及普通話來表達,這樣寶寶聽得清楚、明白,模仿難度降低,掌握語言的速度就會加快。

所以說,寶寶開口說話晚,很可能與家長營造的生活環境有關。

各位家長,你家寶寶學說話時,是怎樣一種情形呢?

相關焦點

  • 寶寶一歲半了還不說話,是發育遲緩嗎?多半是這3種媽媽帶出來的
    寶寶每個發育階段,身體上會出現不同的變化,比如寶寶一開始只能躺著,隨著身體發育就會開始學著翻身、爬行、坐立,遇到環境變化時,身體也會做出不同的反應。對於寶寶來說,開口說話是發育過程中一個具有標誌性的表現,這意味著寶寶未來可以通過發出不同聲音,逐漸掌握說話這項技能。
  • 3歲寶寶不會說話,「語言發育遲緩」,家長可以用這4招來訓練說話
    一、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具體表現有哪些孩子語言發育參考標準如下:10-12個月:這時候的寶寶會說一一些發音比較簡單的單詞,如:爸爸、媽媽等,能簡單的認知家裡的一些物品。1歲-1歲半:這時候的寶寶基本能聽懂並執行父母發出的單個指令,如「過來」、「起來」等等。1歲半-2歲:寶寶能聽懂兩個及兩個以上的指令,並且詞彙量明顯增長,能簡單的用兩三個詞組成一個句子,開始嘗試造次組句。2歲-2歲半:會用簡單的詞彙敘述一件事,還會背幾句唐詩和兒歌。
  • 寶寶說話晚、不愛說話,是語言發育遲緩嗎?附判斷標準和引導方法
    孩子的語言發育進程有很大的差異性,有些孩子10個多月就能說很多詞了,有些一歲半了也說不了幾個詞。現今,家長們都很關心孩子的生長發育,語言的發展是認知發展的一部分,家長自然也不想自己家的寶寶落後。兒童的語言發展不僅僅是說話看孩子的語言是否發育遲緩,不僅僅是以孩子輸出的詞彙為標準,語言的發展分為兩方面:「理解性語言」和「表達性語言」。綜合這兩種語言能力才能正確評估孩子是否存在語言發育遲緩的問題。
  • 寶寶3歲了還不會說話,僅僅是因為語言發育遲緩嗎?
    3歲是兒童發育的關鍵節點,這一年孩子進入幼兒園開始初步系統地進行學習,也是出生後第一次與這麼多的同齡人在一起學習,語言能力在這年得到飛速提升。但總有一些孩子的發育並不如父母所願,他們不僅沒能達到同齡人的語言水平,甚至在1歲後,語言水平一直在原地踏步。
  • 小兒推拿李波:寶寶說話晚是語言發育遲緩嗎?重視語言發育關鍵期
    小兒推拿李波:寶寶說話晚是語言發育遲緩嗎?重視語言發育關鍵期  寶寶說話的早晚經常成為  小區裡爺爺奶奶們值得驕傲和討論的話題  「寶寶說話早才聰明嘛!」  「我孫子9個月就會叫爸爸媽媽了!」  「啊,你家娃都一歲多了還不會說話?」
  • 3歲半語言發育遲緩如何治療 語言發育遲緩的3個防治對策
    嚶智優營養素 一、3歲半語言發育遲緩的表現 特發性語言發育障礙,臨床上分為表達性語言障礙和感受性語言障礙二種。當患兒開始學語時,語言缺陷即顯示出來,小兒可發出一些音節,但不能組成詞。記不住普通的詞,詞彙十分貧乏,不能用完整的句子去描述他所需要的東西,因此語句十分生澀難懂。患兒對語言的學習速度很慢,常比正常兒童慢2~3倍,語言明顯落後,如1歲多尚不能叫爸爸、媽媽,4歲尚不能說完整的句子等。
  • 孩子3歲還不會說話,是「貴人語遲」還是語言發育遲緩?真相是……
    家長可得要注意了 有可能你的寶寶存在語言發育遲緩現象 那麼什麼是語言發育遲緩呢??? 民間有種說法稱「貴人語遲」,你以為孩子只是比別人晚開口,實際上他很可能正被語言發育遲緩困擾著…… 家長一時大意很有可能錯過了寶寶語言發展的黃金期
  • 3歲了說話還磕巴?寶寶說話不「囫圇」,多半是爸媽忽略了這些事
    我看了看,圓圓媽說:「這孩子可愁壞我了,還想著9月份送她去幼兒園呢,可到現在說話都說不囫圇,總是啊啊啊的,也不開口說話,頂多叫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跟她說啥她也都明白,帶去醫院檢查,醫生也說孩子各項指標都正常,可就是說不好話啊。」爸爸媽媽們,你家有沒有這種苦惱?
  • 【12月3日訪談】小兒語言發育遲緩怎麼辦?
    寶寶開口說話,是爸爸媽媽們最期待、最欣喜的事情,可是很多爸爸媽媽在經歷漫長的等待後,寶寶卻「貴人語遲」,甚至有些寶寶直到兩三歲,還不能完整的用語句表達自己的想法。那麼寶寶何時開口說話才算正常?12月3日14:30-16:30,上海市兒童醫院兒童康復中心副主任醫師馮金彩做客騰訊大申網,通過騰訊新聞APP上海頁卡進行直播訪談為大家線上答疑,科普小兒語言發育遲緩的相關知識。
  • 小兒推拿楊曉:寶寶說話晚是語言發育遲緩嗎?重視語言發育關鍵期
    小兒推拿楊曉:寶寶說話晚是語言發育遲緩嗎?重視語言發育關鍵期 寶寶說話的早晚經常成為 小區裡爺爺奶奶們值得驕傲和討論的話題 「寶寶說話早才聰明嘛!」
  • 孩子說話晚,就是語言發育遲緩嗎?家長該怎麼幹預?
    我朋友的兒子小偉,都快3歲了,也就在特別高興的時候喊媽媽、爸爸、姥姥、姥爺,其它的時候都很少說話,說話時也說不清楚,特別急鬧。兩口子因為工作忙,孩子從小就是姥姥姥爺幫忙照顧得,而姥姥姥爺又都是比較沉默寡言的老人,所以孩子不愛說話他們也不太在意。
  • 18個月還不會走路,3歲還不會說簡單句…這3類信號預示「發育遲緩」!
    帶娃下樓遛彎總會遇到大爺大媽對寶寶評頭論足你家娃還不會走嗎?一周歲時約為46釐米。 四、囟門:前囟門呈菱形,其大小用對邊中點線的距離來表示。新生兒前囟門為2.5×2.5釐米,前囟門於一周歲半閉合,後囟門約2—4個月閉合。 運動發育 有的孩子10個月就會走,有的18個月了還只會爬!寶寶走路晚,難道是發育遲緩?
  • 寶寶有這4種情況,說明發育遲緩了,注意
    爸爸媽媽都希望寶寶健康成長、聰明伶俐,但是,父母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有時會覺得小寶寶哪點不對勁兒,懷疑寶寶是不是發育遲緩?其實大多數寶寶的「不對勁」都是正常的,發育遲緩的寶寶畢竟是少數,比如寶寶出現了這4種情況,才真正提示寶寶發育遲緩,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就真該注意了。
  • 兒童發育遲緩怎麼辦?4歲孩子發育遲緩的表現有這些
    寶寶如果得了發育遲緩這種疾病,會使整個家庭都特別的苦惱,因為孩子年齡還特別的小,所以媽媽們往往都會擔心,因為發育遲緩而影響寶寶以後的各個方面,針對發育遲緩的治療問題,有的媽媽們就會問發育遲緩會自愈嗎? 湖南大康醫療兒科專業診治兒童發育行為疾病,治療兒童多動、抽動、發育遲緩、自閉等發育障礙。
  • 媽媽:「為啥孩子3歲只會咿呀呀?」專家解答:當心語言發育遲緩
    「小米,你看這是什麼?」媽媽指著樹上的一個石榴問自己的女兒,「咿呀呀」孩子似乎是在回應著媽媽,卻什麼也說不清楚。媽媽流露出了失望的神情,頓時變得無精打採起來。這個小朋友3歲了,還不會說話,僅有的發聲就是咿咿呀呀,沒有一個有意義的詞。家人說的話,孩子似乎也都能聽懂,也會按照要求去做一些事情,可就是不見孩子說出有意義的詞語。
  • 1歲內寶寶有這幾種表現,很可能已經發育遲緩了,媽媽別大意
    大家都知道,對於一位媽媽來說,沒有什麼是比寶寶的健康更重要的了,從寶寶第一聲啼哭開始,媽媽們的生活重心就有所偏重,寶寶衣食住行相關的一切都要親自操辦才放心,但媽媽們也不是超人,也會有不知道或者忽視的時候,所以這邊提醒一句,周歲以內,寶寶的這幾種表現媽媽們別不當回事兒,可能是發育遲緩。
  • 顏澤明講解:一歲半的寶寶不會說話正常嗎?
    其實1歲半的寶寶不會講話也是正常的。 只是寶寶的語言發育比較慢,尤其是男寶寶,男寶寶的語言發育比女寶寶會更慢一些,這是正常的 早走路的寶寶說話也會比較晚的 。
  • 如果寶寶出現這4個信號,當心是大腦發育遲緩!
    今天幫媽休息,大早上一個寶媽就@幫媽,說她家孩子現在一歲半了,也不張嘴說話,有的時候急了會說一個字,平時她也教孩子說話,孩子就是不張嘴說話,她擔心她家孩子是不是發育遲緩?幫媽就給大家講解一下什麼是大腦發育遲緩?發育遲緩的一些信號。什麼是發育遲緩?
  • 寶寶大腦發育遲緩,通常會有這幾種表現,媽媽要當心
    在有了寶寶之後,媽媽最大的願望應該就是寶寶平安健康了。寶寶小的時候身體發育十分迅速,寶寶之間的差別也很容易就能夠看出來,如果寶寶兩三歲的時候身高比同齡人矮一截,運動時不如別的小朋友身體靈活,語言能力也比較差,媽媽就要注意這可能是寶寶身體發育遲緩了。
  • 寶寶有這6個特徵,可能發育遲緩了!
    小佩(化名)出生8個多月了,剛生下來時,她可真是個讓媽咪省心的乖寶寶,每天吃飽後就安安靜靜地睡覺,一點也不鬧人。然而,媽媽逐漸發現,小佩與周圍同齡的寶寶相比,應該會的都不大會,比如說抬頭、坐等動作。 媽咪覺得有點不對勁,可有的人說每個寶寶的發育情況都不一樣,不用太著急,難道真的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