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遲遲不說話,語言啟動期,四大手勢幫寶寶開口

2020-12-22 陪寶寶讀書

電梯裡遇到20層的阿姨帶著自家孫子小白,兒子看到上來人,馬上說:媽媽,鄰居來啦。我說你怎麼不問好啊。兒子心情很好於是說「奶奶好,哥哥好。」這一問好可不要緊,一下打開了阿姨的話匣子,阿姨說:「你看看,都是差不多大的孩子,你這個都會問好了,我家這個心裡啥都懂,就是不說話,你說急人不急人。」

儘管有老話講「貴人語遲」,但是經過育兒作者們的普及,大部分長輩也都知道了,孩子兩歲還不說話,肯定是有什麼問題。這裡面包含兩種情況,一種是孩子能理解你說的意思,並且能夠去按照指令做出回應。一種是孩子不但自己不說,也聽不懂家長在說什麼。兒童心理醫生,會將後一種情況歸於智力和自閉症的因素。而我們大部分寶寶的情況都是前一種。

明明聽得懂,為什麼不說話?

朋友家孩子晨晨和樓下小白是一個狀況,每次見到晨晨都會問:「你猜猜阿姨給你帶了什麼好吃的?」晨晨不說話就是一個勁地往我身後看,仿佛想要看看我藏了什麼寶貝在身後。那麼孩子為啥不說話呢?主要有一下三種情況

情況一:沒必要說

聽朋友說,晨晨的日常起居是姥姥來照顧的,老人疼孩子,捧在手裡怕掉,含在嘴裡怕化,一天恨不得24小時貼身防守。孩子的需求被百分之百的滿足,甚至有些時候,寶寶沒想到,姥姥先想到了。

比如,睡覺醒來,晨晨覺得口渴,舔了舔嘴唇,姥姥馬上小跑著拿來一杯水。吃飯時,姥姥一邊吃飯一邊看晨晨的反應,晨晨的一顆丸子滾到了盤子外,姥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就夾回去了。服務這塊拿捏的死死的,孩子哪裡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要求呢?要求都被預見了。久而久之就覺得沒必要說什麼了

情況二:不知道如何表達

我們都知道寶寶學習語言的過程是一個從積累到爆發的過程。如果沒有大量的對話,孩子就沒把法開口說話。因此幾乎所有的育兒博主都在告訴爸媽,你要和孩子大量對話。

媽媽群裡有個小夥伴表示很委屈,我們兩口子跟孩子說話啊,也在他面前聊天,可是為啥娃沒啥毛病,就是不說話呢?有一次她發上來一段跟孩子對話的視頻,我就知道為啥了。這位媽媽說話語速極快,即便對於孩子也是如此,而且他問孩子的問題,完全也都不是孩子能理解和回答的。那麼這樣的溝通就是無效溝通,也無法教會孩子該如何表達。

情況三:表達得不到回應

此外,如果在孩子學說話的階段,不能夠對孩子的表達(這種表達可能是語言、動作)很好地回應,有時候也會影響寶寶對語言的學習和運用。嬰兒在七八個月時的啊啊,被一些爸爸媽媽認為是無意識的,就不回應,這樣是很不好的。

寶寶的語言啟動期

回想一下寶寶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說話的呢?我家寶寶大概是在1歲左右,就像老人們說的嘴隨腿。可是你想過為什麼嗎?

這是因為這個時候的寶寶,不但完成了前期的積累,隨著自主意識的覺醒,他有了清晰地表達意識。比如我家孩子最初學會的除了爸爸媽媽之外,就是「拿這個」,在這之前,他會伸出一隻手指向那個物品。

我們把這個時期成為寶寶的「語言啟動期」,這是語言積累到語言表達的量變到質變,和寶寶語言能力的達標以及說話的意願都密不可分。

四種手勢教孩子如何「講話」

心理學家有一個有趣的公式:一條信息的表達=7%的語言+38%的聲音+55%的肢體動作。這表明人們獲得的信息大部分來自視覺印象,來自55%的肢體語言。

如果問怎麼做能幫助娃開口說話,大部分爸爸媽媽都知道,該多多和娃說話,交流。然而有一個重要因素卻經常被忽略,那就是「手勢」。在教寶寶說話時,巧用手勢能讓娃更快的理解我們語言的含義,教會他們用手勢,也可以極大地激發寶寶的交流意願,讓他們儘快開口。下面我們就來學學這五種重要的手勢吧!

手指:那個這個

這是寶寶最先學會的手勢,帶娃出去散步時,很多媽媽都會推著車在寶寶身後說:看柳樹都綠了,那邊還有朵花。實際上這樣的交流可以說是無效的。正確的方式,是停下來,蹲在寶寶面前,用手指著要說的那件物品,告訴寶寶:這是柳樹、這是花。這樣寶寶不但清晰的學會了名詞,還能逐漸學會用手指物。等他主動說,那個那個的時候,我們就能順理成章地告訴他,這是什麼那是什麼。

大拇指:真棒

我家寶寶學會的第二個手勢是真棒,在他玩遊戲和吃飯時,我經常會用這個手勢來鼓勵他。同樣的我們也可以教給孩子,讓他們用這個手勢鼓勵自己,誇別人,表達情緒。

揮手:打招呼和再見

即便寶寶不會說話,也可以教他用揮手來和陌生人打招呼再見,而不是因為不會說話,就被排除在社交圈外。這樣久而久之,寶寶就默認為自己不用參與。如無必須,也沒有交流意願,這對語言的發展是很不利的。

攤開手掌:還要

因為我的寶寶語言發展比較好,每次跟朋友們分享孩子學說話的經驗時,都會提到,讓孩子有需求。簡單來講,就是當他們有需求的時候,不要馬上滿足,讓他們用手勢或者語言來告訴我們。這樣他們就能發現,語言有神奇的作用,更加願意使用語言。

圖片來自網絡,侵立刪

相關焦點

  • 寶寶遲遲不說話?寶寶開口說話,你知道怎樣正確引導嗎?
    有媽媽透露,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只會哼哼唧唧,帶他帶的心態快炸了,該怎麼辦?寶寶的發育是有遲早之分的,如果您的寶寶沒有聽力障礙,您也不用太心急,但一定要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接下來,就聽我一步步分析一下吧。
  • 寶寶遲遲不開口?引導孩子說話有竅門,手勢、動作、眼神都很重要
    寶寶出生後,總會以不同的方式給爸爸媽媽帶來驚喜,比如突然開口叫人,或是會說除了爸爸、媽媽之外的話等等。雖說寶寶開口說話的早晚是因人而異的,但同月齡寶寶的父母碰到一起,總會不自覺地拿孩子們比較一番。誰家的寶寶說話早了貌似很聰明的樣子,會獲得其他爸媽的羨慕,誰家的寶寶要是一歲多還遲遲不開口說話,爸媽便開始各種懷疑寶寶是不是發育節奏遲了?
  • 寶寶為何遲遲不開口說話,是「語言啟蒙」出了問題?這3個坑別踩
    今日問題:為什麼寶寶已經很大了卻還不開口說話呢?語言是一種魅力,相信很多家長至今都還記得自己的寶寶第一次開口叫爸爸媽媽的時候,而且也會不斷地去教孩子如何說更多的話。從小語言能力天賦異稟的孩子自然是讓家長很省心,而且也讓人羨慕,但是那些在短時間內不會說話的孩子就會讓家長惆悵至極。寶寶不會說話,全家人都跟著著急小麗家的女兒已經兩歲了,長得乖巧可愛,平時也很機靈,是很多家長眼裡的完美孩子,但唯一尷尬的就是孩子還不會說話。
  • 這幾個習慣阻礙寶寶開口說話,再不改就晚了
    我們常聽到有這一種說法:寶寶開口說話很晚,叫「貴人語遲」。但其實,大多數人都理解錯了這個詞的意思。貴人語遲說的是人不輕易開口說話,而不是不開口說話。而寶寶晚於同齡人開口說話,這種現象也會有不少家庭碰到。寶寶能理解別人說的話,也可以按照父母的指示做出正確的反應,但就是不開口說話,這是怎麼回事?
  • 寶寶到了說話的年紀,如何正確引導寶寶開口講話?樹袋寶寶來支招
    寶寶開口說話無疑是給爸爸媽媽的一大驚喜,但是有些寶寶到了說話的年紀卻遲遲不能開口說話,很是讓家長著急,那么爸爸媽媽如何引導寶寶說話呢?要做到這一點,請將您的寶寶置於豐富的語言環境中,例如去超市、去公園、動物園等,以簡單的語言介紹您看到的內容。例如,從動物園回來,給寶寶讀一本關於動物園的書,並了解動物園內的動物,這將加強寶寶對該語言的學習。2.和寶寶說話為了讓寶寶使用一種語言,首先必須了解該語言。為了理解語言,你必須首先一遍又一遍地讓他聽語言。
  • 寶寶不愛開口說話,美國兒科學會提出早教5R原則,這事排在首位
    在孩子語言方面,不少家長都看得比較開,認為孩子總不開口說話,是因為沒有說話的欲望,何況古有「貴人語遲」一說,於是家長也就更心安理得,美名其曰「靜待花開」。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家長比較爭強好勝,對於孩子的語言能力總是期望過高,結果讓自己更顯焦慮。最近就有一個家長留言表示:18個月的寶寶只會說爸爸媽媽正常嗎,我該如何引導寶寶說話?
  • 寶寶聰明過人,只是遲遲不開口說話,醫生解釋讓父母愧疚不已
    導讀:寶寶聰明過人,只是遲遲不開口說話,醫生解釋讓父母愧疚不已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聰明過人,只是遲遲不開口說話,醫生解釋讓父母愧疚不已!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5大手勢教寶寶說話
    寶寶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已經可以用搖搖手表示「再見」、搖搖頭表示「不要」、點點頭表示「要」,這樣簡單的肢體語言,是爸爸媽媽和還不會說話的寶寶溝通的良好方式。其實這樣的溝通可以再擴大到其他方面,讓寶寶利用簡單的手勢試著表達自己的意思。
  • 寶寶不會說話怎麼辦?如何訓練寶寶早開口說話
    比如,絕大多數寶寶在2歲的時候能夠說出比較完整的句子,而有的寶寶直到2歲仍然不會說話,但寶寶卻顯得非常聰明,說什麼他都懂,而且讓他做什麼他都能做到,但就是不會說話,發音也不準。當他們有需求的時候總是用手來「比畫」,最多配合一些簡單的發音。如何讓寶寶儘早開口說話?
  • 寶寶說話晚?抓緊這個手勢出現的時候!
    如果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一歲左右的小寶寶,會開始一個新的裡程:舉起他們胖胖的小手指,指向他們感興趣的物品;也許他們還不會說話,步行和坐推車時,他們也會用手指代替言語,指向他們感興趣的方向。我們把這種手勢成為指示性手勢,這是嬰兒最早獲得和使用的手勢之一。
  • 影響寶寶開口說話晚的主要原因,以及應對辦法
    我家寶寶現在都快一歲半了,什麼都懂可就是不肯說,不知道是不是家裡的語言環境太複雜「寶寶到底多大開始說話才算正常?外婆總讓她看電視,這會不會影響孩子說話?這是很多家長都特別頭疼的問題,寶寶開口說話有早有晚,有的一歲就開口說話,有的要到兩三歲才開口。通常,當寶寶的語言發展沒有達到與實際年齡相符的水平時,我們稱之為語言發育緩慢。
  • 6個方法幫助寶寶「早說話」,不用刻意教,寶寶主動開口喊媽媽
    當寶寶到了應該說話的年齡,家長們都非常期待,也經常充滿幻想「寶寶第一次開口說話是不是會先叫媽媽呢」?寶寶說話也是他們成長進程中的一個巨大進步。但是有些家長會發現,很多同齡的其他寶寶都會說話了,自家的寶寶卻遲遲不開口,怎麼教也沒用,只能在旁邊干著急,還懷疑自家寶貝是不是比較笨。
  • 你家寶寶還不會開口說話嗎?
    當今社會,生活條件改善,我們的注意力都在寶寶的身上,而為了緩解生活壓力,隔代代養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過度寵愛的爺爺奶奶,生怕寶寶摔了,碰了,而保護過當。當到了寶寶咿呀學語的時候,寶寶依然閉口不說。語言發育遲緩,是現在在寶寶身上出現特別普遍的問題。而語言發育遲緩,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首先是語言環境。
  • 寶寶說話晚,多因家長犯的這個錯,4個方法讓寶寶早開口說話
    說話晚的孩子基本都有這幾個特點1、缺乏語言刺激比如家裡都是長輩帶孩子的,爺爺奶奶輩不愛注重科學養育,總認為孩子吃飽穿暖就可以,對於語言啟蒙不重視,平日裡沒有了說話的對象,少了語言的刺激,說話自然就晚了。
  • 寶寶牙牙學語時,怎麼回應才能讓他早開口?
    寶寶大概1歲左右,就會開口說出人生的第一個詞了。有了更加可視化的參照,大人們的焦慮也開足了馬力直奔主題:開口早晚,詞彙量多少,清晰度流利度……我們常說,語言學習需要沉澱積累。而寶寶在1歲前,就開始準備了。這期間,他們是怎麼進行語言學習的呢?我們怎麼做,才能幫寶寶順利開口?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寶寶1歲前的事。
  • 寶寶說話晚、吐字不清、不愛說?這幾個語言發展關鍵要抓牢
    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孩子聽得懂你說話,就是不願開口,想要啥都是指著東西「嗯嗯」……孩子會說好多東西了,就是發音不清晰,聽好久才知道他說啥……你有沒有為孩子的說話而發愁呢?孩子語言的學習從有聽覺就開始了,對於孩子來說語言的刺激越早越好,孕5月的時候,準爸爸準媽媽們就可以經常和孩子說話,給孩子聽音樂,講故事進行胎教了。
  • 兩歲寶寶聰明過人,只是遲遲不開口說話,醫生的診斷令家長意外
    奶奶一直溺愛豆豆,只要豆豆要什麼東西,隨手一指,奶奶立刻就把豆豆拿過來了,這樣導致了豆豆語言開發能力受阻,很難開口說話。聽了醫生的話,豆豆父母,羞愧的低下了頭,趕緊把豆豆接回來身邊。孩子兩歲開始,到了語言啟蒙期,這個時候孩子如果不願意說話,父母一定要找到孩子不願開口說話的原因,才能對症治療。
  • 寶寶遲遲不說話怎麼辦?
    寶寶遲遲不說話怎麼辦?  孩子說話有早有晚,但如果兩三歲才開口叫「爸爸媽媽」,到相應年齡仍不能用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意思,甚至僅能講少數單詞,口齒不清;或者到了上學年齡,總是記不住老師教過的字,獨立閱讀時顯然比別的孩子差一截兒,就不是單純的「貴人語話遲」或學習不認真、不長記性的問題了。
  • 寶寶不開口說話,奶奶卻露出神秘笑容:我孫子「太聰明」
    相信有經驗的家長都知道,大約在孩子一歲半左右的時候能夠開口說出一些簡短的詞句來進行自我表達,如果寶寶遲遲不能開口講話的話,家長就要多上心了。最近我的一位老同學小林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家裡的寶寶已經兩歲了卻還不能開口說話,這讓小林和愛人是著急又上火,生怕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身體方面有什麼缺陷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 想和還不會說話的寶寶溝通其實沒那麼難,這8個手勢也許有用
    想和還不會說話的寶寶溝通其實沒那麼難,這8個手勢也許有用 澎湃新聞記者 楊洋 2017-09-09 10:30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