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寶寶聰明過人,只是遲遲不開口說話,醫生的診斷令家長意外

2020-12-22 棟果媽育兒

豆豆是一個聰明的小男孩,鄰居見了都誇他活潑可愛。可是豆豆已經兩歲了,卻只會叫爸爸媽媽這種簡單的字,大人說的話他也可以聽懂,奶奶說這是貴人語遲,將來孩子一定是大富大貴的命。

這一天,豆豆奶奶過生日,家裡來了很多親朋好友,這個時候,豆豆的父母才發現,有幾個比豆豆還小的孩子,不僅會說很多話,還會唱很多的兒歌,這下豆豆父母才著急了,馬上帶她去醫院做了全面檢查,沒想到孩子的身體一切指標都正常,父母只好帶豆豆去看了心理科,醫生仔細詢問了豆豆的成長經歷,終於找到了豆豆不會說話的原因。

原來豆豆的父母為了掙錢,一直是由奶奶照顧豆豆。奶奶一直溺愛豆豆,只要豆豆要什麼東西,隨手一指,奶奶立刻就把豆豆拿過來了,這樣導致了豆豆語言開發能力受阻,很難開口說話。聽了醫生的話,豆豆父母,羞愧的低下了頭,趕緊把豆豆接回來身邊。

孩子兩歲開始,到了語言啟蒙期,這個時候孩子如果不願意說話,父母一定要找到孩子不願開口說話的原因,才能對症治療。

一、兩歲孩子為什麼不願意開口說話?

1. 兩歲正處於語言敏感期,詞彙量儲存少

一般來說,兩歲的孩子語言敏感期才剛剛開始,這個時候掌握的詞彙量不多,導致語言詞彙儲存少,是一件正常的事情。細心的父母會發現,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但會牙牙學語,還經常會自言自語,會說一些我們聽不懂的話,這其實正是孩子最初的語言雛形。兩歲的孩子即將正式進入語言敏感期,這個時候家長應該了解孩子在敏感期內的種種表現,掌握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過程,從而才能引導孩子熟練的掌握語言。

2. 家庭語言環境刺激過少

首先,父母無暇顧及孩子,孩子的語言環境刺激少。

很多父母忙於工作,覺得生活中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所以就沒有時間去照顧孩子,更別說和孩子進行溝通了。這類父母總是會說:「我很忙,不要喊我,你自己玩。」長時間下去,家庭語言環境刺激越來越少,孩子就會產生失落感,不願意和父母進行語言互動,導致孩子對語言的興趣降低,無形中阻礙了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家長不應該以忙為理由拒絕去回應孩子,這樣會錯過孩子的語言敏感期,不要等到孩子不開口說話才著急。

其次,老人包辦代替導致孩子沒有語言學習的機會。

很多孩子出生之後,家中的老人特別疼愛,對孩子事事包辦代替,不給孩子一點獨立的機會。孩子渴了,還沒開口說話,老人就已經把水塞到了孩子的口中;孩子還沒喊餓,老人就已經把零食放在孩子眼前;孩子哭鬧,就趕快打開電視,讓孩子看動畫片。家中的老人就像孩子肚子裡的蛔蟲一樣,還沒等孩子開口,他們已經知曉了。這樣無形中就讓孩子覺得,我不開口說話,同樣可以得到滿足,長此以往,便會越來越不喜歡開口說話。

3. 孩子自身存在語言障礙

除去家庭環境的影響之外,孩子不願意說話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孩子自身存在語言障礙。

那麼,什麼是兒童語言障礙?

兒童語言障礙是指在兒童早期的發育階段,正常獲得語言能力的方式發生了紊亂,會出現發音含糊,語言不能準確,理解語言表達能力差,不能夠和人進行正常的交流等情況。

二、如何判定孩子存在語言障礙?

若孩子到了兩三歲還沒有開口說話,或者說的一些詞語根本讓人聽不懂,對於家長提出的問題也答非所問,父母就要加以重視,孩子很可能存在語言障礙。

如何進行判定,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入手。

1. 孩子是否存在聽覺障礙

孩子存在聽覺障礙,就會直接影響語言學習和基本生活。特別是單耳聽覺障礙,往往最容易被家長忽視,因為孩子對其中一側的聲音是有反應的,只是聽覺辨識度比較差,所以會導致孩子語言發展緩慢。

家長可以帶孩子去醫院進行診斷,以此來排除孩子是否存在聽覺障礙。

2. 孩子是否存在情緒障礙

我們通常所說的自閉症就是典型的情緒障礙。患有自閉症的的孩子在和他人進行語言溝通時,會存在很大的障礙,這類兒童說話語調單一、詞不達意,對別人的提問答非所問,不明白其中的含義,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研究表明30%~50%的自閉症兒童沒有語言溝通的能力。即使會簡單的說幾個字,也只是鸚鵡學舌,並沒有達到真正的語言活動。

若孩子存在以上幾方面的特點,家長就要多加留意,孩子很有可能患有自閉症。

3. 孩子是否存在大腦神經系統疾病

患有大腦神經系統疾病的孩子,一般都是出生的時候造成的。這類孩子大多數是早產兒或者出生時患有重大疾病,染色體異常、患有缺血缺氧性腦病等。這些疾病會導致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不良,從而使孩子出現學習落後,認知能力差、語言溝通障礙等情況。

除去病理性的原因造成的孩子語言障礙之外,大多數孩子不願意開口說話,都是由家庭環境因素影響的。若想讓孩子愛上說話,家長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三、如何讓孩子愛上說話?

1. 家長要善用「重複原則」

「重複原則」其實非常簡單,如果想讓寶寶在腦海中接受這個詞,就要不斷的去重複它。

比如家長可以在吃飯的時候,不停的重複叫寶寶念「吃飯」,在洗漱的時候,重複強調刷牙的動作來加深孩子對詞語的理解。「重複原則」適用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家長不要小看重複的力量。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想要孩子愛上說話,就要在生活中慢慢的去進行詞彙的積累,當寶寶腦海中掌握大量詞彙之後,總會有語言爆發的那一刻。

2. 拒絕包辦代替

家中的老人要放手,讓寶寶去獨立生活。當孩子習慣了包辦代替之後,就不再願意開口去表達自己的訴求,這對孩子將來上幼兒園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兩歲的孩子已經具備自己穿脫衣服,獨立上廁所的能力,三歲的孩子已經可以用簡單的話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家人的包辦代替無疑把孩子的自理能力扼殺在了搖籃中。想讓開口說話,就要先讓孩子學會獨立,讓孩子擁有表達自己的能力,才會愛上說話。

3. 創造語言環境,讓孩子開口說話

很多年輕家長總是忙於工作,給孩子購買很多的玩具,讓孩子在玩具的世界中一個人玩耍。但是家長有沒有試想過,玩具會開口說話嗎?玩具會和孩子進行溝通嗎?玩具就可以創造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嗎?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進行語言溝通。可以每天固定20分鐘時間進行繪本的閱讀,長期堅持下去,孩子的語言能力就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閒暇無事的時候,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到小區裡和別的夥小夥伴進行玩耍,相同年齡段的孩子會有更多的語言話題,可以激發孩子的語言能力,孩子就會慢慢愛上說話。

結語:

孩子不愛說話,背後一定有他的原因。家長想讓孩子開口說話,就一定要先找到孩子不願意說話的原因,在排除孩子的生理缺陷之後,家長一定要進行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只有一次,家長要提供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慢慢的去刺激和引導孩子,長期下去,孩子一定會愛上說話。

相關焦點

  • 寶寶聰明過人,只是遲遲不開口說話,醫生解釋讓父母愧疚不已
    導讀:寶寶聰明過人,只是遲遲不開口說話,醫生解釋讓父母愧疚不已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聰明過人,只是遲遲不開口說話,醫生解釋讓父母愧疚不已!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不開口說話,奶奶卻露出神秘笑容:我孫子「太聰明」
    相信有經驗的家長都知道,大約在孩子一歲半左右的時候能夠開口說出一些簡短的詞句來進行自我表達,如果寶寶遲遲不能開口講話的話,家長就要多上心了。最近我的一位老同學小林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家裡的寶寶已經兩歲了卻還不能開口說話,這讓小林和愛人是著急又上火,生怕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身體方面有什麼缺陷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 3歲女童遲遲不開口說話,兒醫生診斷後:大部分家長都忽視了這個
    來到醫院後醫生給孩子進行了檢查,發現孩子的各種生理指標全都正常,不存在導致孩子不開口說話的因素。那麼孩子又是為什麼不開口說話的呢?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兒科專家許玲表示,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讓許多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受到了各種優厚條件的照顧。
  • 寶寶在這個時間開口說話,兒科醫生:大腦發育好,長大後會很聰明
    導讀:寶寶在這個時間開口說話,兒科醫生:大腦發育好,長大後會很聰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在這個時間開口說話,兒科醫生:大腦發育好,長大後會很聰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遲遲不開口?引導孩子說話有竅門,手勢、動作、眼神都很重要
    寶寶出生後,總會以不同的方式給爸爸媽媽帶來驚喜,比如突然開口叫人,或是會說除了爸爸、媽媽之外的話等等。雖說寶寶開口說話的早晚是因人而異的,但同月齡寶寶的父母碰到一起,總會不自覺地拿孩子們比較一番。誰家的寶寶說話早了貌似很聰明的樣子,會獲得其他爸媽的羨慕,誰家的寶寶要是一歲多還遲遲不開口說話,爸媽便開始各種懷疑寶寶是不是發育節奏遲了?
  • 寶寶最晚多大開口說話?醫生:晚於這個時間,當心3種潛在原因
    但,每個寶寶的不同,護理環境的不同,從而孩子開口說話的時間,就會千差萬別。有時候,孩子遲遲不會說話,讓不少家長操碎了心。後來出於擔心,小蘇帶著孩子去了醫院,經過一番檢查,醫生告知孩子沒有什麼健康問題,只是可能沒有給孩子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所以才會遲遲不會說話。
  • 寶寶遲遲不說話?寶寶開口說話,你知道怎樣正確引導嗎?
    有媽媽透露,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只會哼哼唧唧,帶他帶的心態快炸了,該怎麼辦?寶寶的發育是有遲早之分的,如果您的寶寶沒有聽力障礙,您也不用太心急,但一定要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接下來,就聽我一步步分析一下吧。
  • 寶寶為何遲遲不開口說話,是「語言啟蒙」出了問題?這3個坑別踩
    今日問題:為什麼寶寶已經很大了卻還不開口說話呢?語言是一種魅力,相信很多家長至今都還記得自己的寶寶第一次開口叫爸爸媽媽的時候,而且也會不斷地去教孩子如何說更多的話。從小語言能力天賦異稟的孩子自然是讓家長很省心,而且也讓人羨慕,但是那些在短時間內不會說話的孩子就會讓家長惆悵至極。寶寶不會說話,全家人都跟著著急小麗家的女兒已經兩歲了,長得乖巧可愛,平時也很機靈,是很多家長眼裡的完美孩子,但唯一尷尬的就是孩子還不會說話。
  • 寶寶幾歲開口說話算正常?兩歲還是兩歲半?
    很多家長喜歡拿孩子和別的孩子作比較,例如寶寶長牙快慢、何時戒尿布等問題,其實這些都是窮緊張,沒有必要的,每個孩子有自己的成長表,有個體差異,遇到實在很擔心的媽媽,我會這樣安慰她:你看有哪個孩子最後不會走路,沒有長牙?既然遲早都會發生,那麼就安心等待好了。
  • 越早開口越聰明?家長用好三個妙招,寶寶更快說話
    導讀:越早開口越聰明?家長用好三個妙招,寶寶更快說話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越早開口越聰明?家長用好三個妙招,寶寶更快說話!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究竟是開口比較早的寶寶聰明,還是說話比較晚的寶寶智商更高呢?
    在生活中,隨著寶寶年齡的不斷增長,很多寶媽們都想知道自己家的孩子到底什麼時候能夠開口說話。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寶寶開口的早晚與孩子智商有關係。如果開口早的話,就說明智商會更高一點。但還有人說,貴人語遲,舒緩的孩子才會更聰明。那到底應該是早開口好還是晚開口好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寶寶遲遲不說話,語言啟動期,四大手勢幫寶寶開口
    我說你怎麼不問好啊。兒子心情很好於是說「奶奶好,哥哥好。」這一問好可不要緊,一下打開了阿姨的話匣子,阿姨說:「你看看,都是差不多大的孩子,你這個都會問好了,我家這個心裡啥都懂,就是不說話,你說急人不急人。」儘管有老話講「貴人語遲」,但是經過育兒作者們的普及,大部分長輩也都知道了,孩子兩歲還不說話,肯定是有什麼問題。
  • 寶寶說話晚代表聰明?別拿「貴人語遲」當幌子,是語言引導沒到位
    這不,前段時間就有位家長留言:我家寶寶兩歲多了還不會說話,這正常嗎?女兒朵朵從小發育一切都正常,可就是在說話這件事上愁壞了人,兩歲的時候才會模糊地喊「爸爸媽媽」,其他的詞語怎麼教都不會。其他同齡寶寶都會和家長溝通了,而朵朵只能「嗯嗯啊啊」地用手指頭指,不會表達。
  • 樹袋寶寶:聰明的寶寶說話晚?是這樣的嗎?
    出生4-5個月寶寶會偶爾發出聽起來像&34;、&34;等疊音來,但是這時候這些類似於&34;、&34;的發音對於他們其實是不具有特定意義的,也許這只是他們碰巧發出的而已。出生6-9個月嬰幼兒會說的話逐漸多了起來。
  • 孩子幾歲開口說話正常 孩子說話晚要警惕語言發育遲緩
    平時也很少開口說話,每次想要什麼,就用手拼命地指著,咿咿呀呀地喊著。即使家裡來了人,他也不理,只是蒙頭玩自己的玩具。  小明媽媽說:「我很著急,可是老人都說這是『貴人語遲』,說這樣的孩子將來長大了聰明,福氣好。」孩子已經到了會說話的年紀,卻遲遲未開口。這真是老話說的「貴人開口遲」嗎?
  • 家長這四種做法,是寶寶開口說話的「攔路虎」,踩坑父母趕緊改
    生活中,有這樣一種說法,把寶寶們開口說話時間晚的現象歸結於「貴人語遲」。可是貴人語遲說的是人不輕易發言,而並不是說不開口說話。寶寶遲遲不開口說話比如父母看到寶寶一直在盯著水杯看,就會馬上意識到是寶寶想喝水了。於是不用寶寶開口,家長就非常迅速的把水杯遞給了寶寶。長此以往,家長的這種行為,只會傳達給寶寶一個訊息,那就是即使自己不開口說話,爸爸媽媽也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會變得「懶得說話」。
  • 孩子遲遲不說話是「貴人語遲」?當心是語言發育遲緩
    老人們說『貴人語遲』,而且男娃說話一般都比女娃遲,就以為是正常的。」市民李芸(化名)的兒子3歲多了,最近幾個月來,一直在做語言康復的相關訓練。原來,孩子上幼兒園,念了一段時間後,老師反映他與同學們交流存在困難,建議去看一下醫生。後來醫生診斷說孩子是語言發育遲緩。經過幾個月的訓練,儘管如今孩子的語言能力已有了進步,李芸還是後悔沒有早點帶孩子去看醫生,「早點發現,早點訓練,也許效果更好呢?」
  • 寶寶不說話、說話不清楚?別再用「貴人語遲」坑娃了!
    說話,是孩子人生的第一道起跑線。有的孩子遲遲不說話、說話不清楚,家長卻常常以「貴人語遲」安慰自己。那遲遲不開口說話的孩子正常不正常?到底是「貴人語遲」,還是「語言發育遲緩」?雖然通常來說每個寶寶開始說話的時間是不一樣的,但一般情況下,家長可以參照以下的兒童語言發展規律進行初步判斷: 10個月的時候,寶寶至少可以理解10個單詞,大部分的寶寶可以說出第一個有意義的單詞,比如說「吃」「不」;一歲左右的時候,孩子可以模仿說出大概10個左右的單詞;一歲半的時候,孩子的詞彙量就已經達到
  • 寶寶遲遲「不說話」怎麼辦?4招加1吃輕鬆解決,寶媽了解一下
    今日話題:寶寶遲遲"不說話"怎麼辦?4招加1吃輕鬆解決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早一點說出第一聲爸爸媽媽,也有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能說會道,像一個小演說家一樣,大大方方地給別人講故事。還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如果語言表達能力強,今後朋友一定也少不了。
  • 寶寶2歲還不會開口說話,不是因為寶寶太懶,而是家長「太勤快」
    >閨蜜的女兒今年2歲了,會走會跳很活潑可愛,但是讓閨蜜很懊惱的就是孩子還不會開口說話,閨蜜經常在家裡教女兒說話,但是孩子依舊還不會開口,而且還帶孩子去醫院看了下,但是醫生說孩子沒有什麼問題,只是說話晚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