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遲遲不說話?寶寶開口說話,你知道怎樣正確引導嗎?

2020-12-22 母嬰育兒研究室

有媽媽透露,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只會哼哼唧唧,帶他帶的心態快炸了,該怎麼辦?

寶寶的發育是有遲早之分的,如果您的寶寶沒有聽力障礙,您也不用太心急,但一定要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接下來,就聽我一步步分析一下吧。

3歲前的幼兒語言發展的三個關鍵階段

很多時候家長對孩子語言能力發展遲緩焦急擔憂,也是出於對寶寶語言發展規律的不了解。 0~3 歲是幼兒學習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國兒童語言學專家李宇明先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將3歲前的幼兒語言發展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一階段:出生~6個月

這個階段幼兒只是發出各種無意義的聲音,並出現最初的對語聲的模仿。

第二階段:6、7 個月~1 歲

在這個階段幼兒雖然不會說話,但已能對話語進行初步的理解,開始以被動的方式參與語言交際活動。

第三階段:1 歲~2.5

處在這個階段的幼兒開始說話,並能以主動的方式參與語言交際活動了。但主要是以幼兒的特殊語言與你交流。

0~1歲是前語言期,是嬰幼兒語言發展的初建期或者說是準備期;

1~3歲是語言期,迎來了人生語言發展最迅速、最重要的時期。

在這個階段,還沒有進行學齡前教育的幼兒,家庭就成為他們語言能力培養的沃土。因此,在這個時期,家庭對培養嬰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的重視,努力開發嬰幼兒潛在的語言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寶寶開口晚?可能只是你幹預不夠

那麼,寶寶說話晚,就是智力問題嗎?爸爸媽媽需要對照以下原因自查一下:

原因一:是否有病理因素?

防患未然,爸媽最好先評估一下寶寶有沒有需要進一步治療的指標:

①是否檢查過聽力;

②是否有自閉傾向;

③是否有除語言外的其它發展遲緩。

原因二:跟寶寶說話,他是否能理解?

就像很多孩子心裡什麼都明白,就是不開口,如果這樣的話,媽媽不要太擔心,如果能理解,能發音,就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了;

原因三:家裡的語言環境是否單一?有沒有方言、普通話並存的情況?

家庭語言不統一,寶寶語言聽覺混亂也可能會導致寶寶開口晚。不過,一待寶寶開口,他能把幾種語言都說的很好;

原因四:是不是更小的時候給予的語言刺激比較少?

比如現在隨著城市發展電梯公寓替代了傳統開放性的帶養空間,兒童缺少與同齡小兒的溝通,大多時間是在父母及家人身邊,在無意中使小兒脫離語言環境,導致其語言發育障礙。

由此可見,排除病理原因,寶寶說話晚,跟環境因素有直接的關係。因此,在幼兒語言培養關鍵期,家庭要給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語言的環境,並進行適當正確的幹預,將明顯降低語言障礙的短期和長期的不良影響。接下來,就給大家談談如何進行幹預。

寶寶語言的早期開發與培養,記住這四招

第一招 拓寬豐富寶寶的語言學習環境

寶寶善於模仿,爸媽要使用標準而豐富的語言潛移默化地影響寶寶。

避免遷就寶寶使用「帽帽」這種疊詞,要有意識地根據情景擴展寶寶的句子。例如,寶寶想要媽媽幫他拿柜子上的布娃娃,寶寶說:「媽媽,娃娃。」媽媽就可以對寶寶說:「哦,寶寶想要那個漂亮的布娃娃,對嗎?」

通過這種擴充句子的方式與寶寶交流,寶寶就會慢慢地學會如何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要求了。

在與寶寶交流的過程中,還可以加上生動的表情、誇張的語氣和豐富的手勢,這樣不僅可以吸引寶寶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幫助幼兒對家長語言的理解。

第二招 運用圖書、兒歌等促進寶寶語言發展

教授寶寶記誦短小精悍的兒歌、童謠或詩歌等,這些一般具有歡快節奏、和諧韻律、生活化內容的語言形式會讓寶寶在歡快和諧的氛圍中自然而然地學習和運用語言。

看圖書、講故事是非常好的語言學習途徑,那些有趣的小故事可以充分調動寶寶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在寶寶語言發展過程中,儘早的為寶寶提供閱讀圖書的機會,選擇合適的讀物,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第三招 語言遊戲中讓寶寶快樂的學習

將語言學習和日常遊戲結合起來,其效果也很好。比如有家長在教女兒學說兒歌《小白兔》時,配上小白兔的面具來增強趣味性,並拿來蘿蔔和青菜讓女兒認識色彩,還讓她做 「蹦蹦跳跳」的動作,很快女兒就在遊戲中快樂地學會了這首兒歌。

第四招 在生活中培養寶寶運用語言的能力

很少接觸外界事物以及很少與人交往的幼兒,他們往往性格壓抑、表達能力差,見到生人就害羞。所以,家長應多帶他們走出家門,參加一些有益的活動,讓孩子在多種場合中學會觀察、嘗試體驗,增強幼兒學習和表達的欲望。例如線下「寶寶面基大會」就很合適,寶寶和爸爸媽媽都能得到很好的「社交」機會。

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要從孩子牙牙學語就應該著手,給孩子創造多聽、多說、多看、多摸的機會,家庭要正確地引導和挖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成長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鍛鍊和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轉發分享哦

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乾貨

相關焦點

  • 寶寶遲遲不開口?引導孩子說話有竅門,手勢、動作、眼神都很重要
    寶寶出生後,總會以不同的方式給爸爸媽媽帶來驚喜,比如突然開口叫人,或是會說除了爸爸、媽媽之外的話等等。雖說寶寶開口說話的早晚是因人而異的,但同月齡寶寶的父母碰到一起,總會不自覺地拿孩子們比較一番。誰家的寶寶說話早了貌似很聰明的樣子,會獲得其他爸媽的羨慕,誰家的寶寶要是一歲多還遲遲不開口說話,爸媽便開始各種懷疑寶寶是不是發育節奏遲了?
  • 寶寶到了說話的年紀,如何正確引導寶寶開口講話?樹袋寶寶來支招
    寶寶開口說話無疑是給爸爸媽媽的一大驚喜,但是有些寶寶到了說話的年紀卻遲遲不能開口說話,很是讓家長著急,那么爸爸媽媽如何引導寶寶說話呢?要和寶寶說話,你需要不斷說話。看看該說些什麼,即使寶寶不明白你對他說的話,但也堅持說話。給寶寶講故事,閱讀寶寶書籍,閱讀圖片,並為寶寶參與語言提供寶貴的機會。給寶寶一個簡單的故事,讓他抓住節奏,寶寶喜歡重複一個故事,不要急躁,即使你已經厭倦了,只要寶寶沒有聽說過,那就繼續說說它。
  • 如何正確引導寶寶說話
    注意和寶寶說話的方式方法語言要簡潔,語速要慢,重點突出,不要複雜,每一個字都要說清楚;表情、動作誇張有趣,與孩子互動,儘量以遊戲的方式進行;家長多做示範,可以用實物、圖片、動作、表情、文字來引導孩子說話。
  • 如何正確引導1~3歲寶寶說話?
    如果孩子的問題不在發音,而是表現在說話積極性不高或對聲音的反應異常,則需要家長謹慎對待、持續觀察,並及時帶孩就醫篩查。儘可能多地利用孩子身邊的人和物,鼓勵孩子多開口說話。比如,給孩子洗澡時,要一面洗一面說:「媽媽給寶寶洗澡」;見到汽車可讓孩子學汽車鳴叫;見到阿姨讓他說「阿姨好」,見到奶奶讓他說「奶奶好」等。
  • 寶寶為何遲遲不開口說話,是「語言啟蒙」出了問題?這3個坑別踩
    今日問題:為什麼寶寶已經很大了卻還不開口說話呢?語言是一種魅力,相信很多家長至今都還記得自己的寶寶第一次開口叫爸爸媽媽的時候,而且也會不斷地去教孩子如何說更多的話。這就讓小麗很著急,眼看著別人家的孩子都開始"爸爸媽媽"的叫著,而且會說很多內容,寶寶為何遲遲不開口說話,是"語言啟蒙"出了問題?其實裡面自有原因,家長要早發現,這3個坑別踩,小麗輾轉找到很多朋友取經求教,最後才明白確實是自己的問題。
  • 寶寶遲遲不說話,語言啟動期,四大手勢幫寶寶開口
    我說你怎麼不問好啊。兒子心情很好於是說「奶奶好,哥哥好。」這一問好可不要緊,一下打開了阿姨的話匣子,阿姨說:「你看看,都是差不多大的孩子,你這個都會問好了,我家這個心裡啥都懂,就是不說話,你說急人不急人。」儘管有老話講「貴人語遲」,但是經過育兒作者們的普及,大部分長輩也都知道了,孩子兩歲還不說話,肯定是有什麼問題。
  • 為什麼孩子說話晚要引起重視?如何正確引導寶寶說話?
    孩子的生長發育時刻牽動著家長的心,看著同齡的孩子都能嘰嘰喳喳跟大人簡單交流了,自己的寶寶還只是哼哼哈哈,連平常的叫喊稱呼都成問題,家長不免擔心又著急。這個時候,家裡有些長輩可能會拿出「貴人語遲」、「晚說話的孩子更容易成大器」等一套說辭來自我安慰。那麼孩子說話晚需要擔心重視嗎?
  • 寶寶開口說話晚、吐字不清?三種錯誤的引導方式,希望你沒做過
    文|福林媽咪很多寶媽們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聰明伶俐,都盼著寶寶早日開口說話。當聽到寶寶開口說的第一句話時,寶媽心裡或多或少都有些成就感。可是,如何正確地引導寶寶說話,寶媽們都做對了嗎?所以寶爸寶媽們要注意一下,寶寶說話的能力,是需要爸爸媽媽進行引導的,讓寶寶正確地「學說話」。先來舉幾個錯誤案例,大家看看自己是否踩過坑。
  • 怎樣引導寶寶開口說話?不防試試這3個方法,簡單有效
    很多粉絲們都會問淘淘媽幾歲才是讓寶寶學說話的正確時間,這個話題是現在很多老一輩都很關注的話題,他們認為寶寶說話的早是聰明的特徵,而說話晚就是笨,因此每次寶寶生下來最先著急的就是老一輩的人,那麼如何去引導寶寶說話呢?
  • 寶寶開口說話前,必經的這5個發展階段,家長要掌握方法善引導
    有時候發現自己家的寶寶開口說話模糊不清,即使我們很努力去重複的去叫他,可是寶寶還是十分懵懂無知的樣子,持續了很久了寶寶發音還是不清晰,難道是自己家的寶寶出現問題了嗎?"一般來說,寶寶每個時刻都在為學習語言做準備,通常來說再寶寶一歲左右就進入學習語言的高峰期,這個時候就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期,通常情況下,這時候的寶寶開始哼哼唧唧發音,開始模仿周圍的人所說的東西。
  • 多大寶寶說話算正常,如何引導寶寶說話,這些你了解嗎?
    如果孩子一歲多了還不能開口說話一定要重視,千萬不要聽信貴人語遲大器晚成這些傻話!掩耳盜鈴耽誤的是孩子的未來,我專門整理了一些關於孩子說話的時間段,供大家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6—9個月寶寶的會說的話更多了。當他喃喃自語或發音時,聽上去好像有意義了。這是因為他在使用跟你說話時類似的語調和語氣了。給寶寶讀書來鼓勵他的牙牙學語。12—17個月寶寶可以使用一兩個詞了,而且知道它們的含義。他甚至會練習變換聲調,在提問題時,把語調升高,比如寶寶想要人抱的時候說:『抱不?』。他漸漸地意識到說話的重要性,以及語言在表達他的需要方面具備的強大力量。
  • 寶寶遲遲不開口說話,家長不要心急,了解其中原因做好引導
    直到和其他有經驗的寶媽交流後才意識到,孩子不說話可能問題出在自己身上,自己的孩子只是無辜的&34;。因為自己好像已經幫孩子什麼都辦好了,根本不需要孩子開口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平時在家家長可以適當休息一下,多加引導孩子讓孩子主動對你說出自己的想法。父母們多在孩子面前說話聊天,自然而然孩子就能在這一過程環境中受到感染,激發自己的說話欲望。另外就是家長不要管的太多,免得硬生生地拖慢了孩子成長的速度。
  • 寶寶不會說話怎麼辦?如何訓練寶寶早開口說話
    比如,絕大多數寶寶在2歲的時候能夠說出比較完整的句子,而有的寶寶直到2歲仍然不會說話,但寶寶卻顯得非常聰明,說什麼他都懂,而且讓他做什麼他都能做到,但就是不會說話,發音也不準。當他們有需求的時候總是用手來「比畫」,最多配合一些簡單的發音。如何讓寶寶儘早開口說話?
  • 寶寶多久會說話算正常?引導寶寶說話的兩個小竅門
    相信許多新手爸媽都有這樣的困擾,到底寶寶多久說話算正常呢?有哪些因素會導致寶寶說話晚?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寶寶說話呢?3、環境因素:(1)父母經常吵架,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很大,孩子甚至會認為是因為自己才造成了父母的不和,長此以往,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更孤僻自卑或是不愛說話。(2)語言環境過於複雜,有很多家庭裡語境不統一,比如奶奶說廣東話,爸爸說福建話,媽媽說普通話。
  • 寶寶開口說話前,要經歷這5個階段,怎麼引導有學問
    開口說話是寶寶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個裡程碑。很多媽媽在寶寶幾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期盼,等待寶貝喊出第一句「媽媽」。結果是,有些媽媽錯把寶寶無意義的發聲當成是有意識地叫「媽媽」,還有的媽媽遲遲等不來寶寶開口說話。
  • 寶寶說話晚怎麼辦?家長正確引導,讓孩子越說越流利
    別的寶寶跟媽媽都有很多話說,可亭亭這裡卻很少說話,看著自己的孩子就是不想說話,媽媽可是擔心壞了。就想辦法去引導亭亭說話,比如,跟婷婷講故事,然後問她喜歡哪個人物;或者帶她去動物園給她說都是什麼動物,問她喜歡哪些動物;或者帶她到兒童樂園,讓她去交朋友等等。通過媽媽不間斷的努力,亭亭慢慢的也說話了,雖然不像那些外向的孩子一樣說話很多,但起碼是個說話正常的寶寶了。
  • 寶寶聰明過人,只是遲遲不開口說話,醫生解釋讓父母愧疚不已
    導讀:寶寶聰明過人,只是遲遲不開口說話,醫生解釋讓父母愧疚不已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聰明過人,只是遲遲不開口說話,醫生解釋讓父母愧疚不已!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說話晚的寶寶是「貴人語遲」嗎?父母該如何引導才好呢?
    前面提到的那位寶寶去醫院做過檢查,沒什麼異常,所以這就是典型的語言發育晚。後面父母多加以引導,寶寶慢慢就會開口說話的。小部分「說話晚」因疾病所致小部分寶寶說話晚是因為疾病所致,應引起重視。所以,學習語言的快慢與寶寶所處的生活環境密不可分,如果脫離了好的語言環境,可能會遲遲難以開口說話,或發音不標準。所以,如果家裡有說話晚的寶寶,排除有疾病的寶寶外,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給寶寶營造一個好的語言環境,其次就是多花時間和精力教他說,做到高質量陪伴。
  • 七個月大的寶寶開口說話了,寶爸卻不高興,大家知道原因後都笑了
    當然,孩子如果在某個大型運動項目上顯得有些遲鈍,做父母就要開始擔心,就會不自覺地陷入焦慮的情緒中。特別是和身邊的其他父母進行溝通和交流時,總是會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比如學會走路?能講話嗎?7個月大的寶寶一開口,就讓寶爸崩潰了。
  • 樹袋寶寶:聰明的寶寶說話晚?是這樣的嗎?
    相信爸爸媽媽們都很期待寶寶的第一句話,特別是當寶寶喊出&34;時,但是寶寶說話早晚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成為了一種判斷寶寶智商的方法,寶寶說話早晚和智商有關係嗎?真的是&34;嗎?同樣有些寶寶說話很早的,但是有些寶寶到了兩歲的時候還是不太會說話,聽老輩人說,說話晚的孩子會非常聰明,那麼究竟說話晚的小孩會聰明嗎?寶寶說話比較晚的話,並不一定說明寶寶就很聰明,因此不要以說話早晚,來判斷寶寶是不是聰明的。有些寶寶說話很早,但也非常聰明的,有些寶寶說話很晚,但是寶寶的智力跟別的寶寶也都是差不多的,所以不可以根據說話早晚來判斷寶寶的具體智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