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手勢教寶寶說話

2020-12-11 搜狐網

  寶寶從6個月開始喃喃學語,不過,他們嘴巴裡念的到底是什麼東西?那可比摩斯密碼還要難解讀。近年來,英國掀起一股「嬰兒手語」的熱潮,寶寶在能夠成熟地發音以前,就能用簡單的手語表達自己的意思。

  寶寶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已經可以用搖搖手表示「再見」、搖搖頭表示「不要」、點點頭表示「要」,這樣簡單的肢體語言,是爸爸媽媽和還不會說話的寶寶溝通的良好方式。

其實這樣的溝通可以再擴大到其他方面,讓寶寶利用簡單的手勢試著表達自己的意思。

  有系統地學習寶寶手語

  專家指出,其實大多數的父母早就開始進行寶寶手語的學習和訓練了,例如簡單的再見、親一個、搖頭等動作,這些就是初級階段的寶寶手語。想要讓寶寶開始系統地學習手語,建議從最簡單的5種手語開始,包括表示「帽子」、「鳥」、「花」、「魚」、「還要」的意思的手語,以及表示「鴨子」、「貓」、「狗」、「奶瓶(喝)」、「沒了」等意識的手語。

  接著要學什麼呢?這就取決於寶寶喜歡什麼東西了。例如寶寶喜歡的球或某種動物;或是寶寶最喜歡的食品、家裡常看見的物品等。這些都是練習寶寶手語的好題材,至於球怎麼比、大象怎麼比、蘋果怎麼比、電腦怎麼比,需要寶寶和父母雙方一起創造這些手勢。

  此外,還要對寶寶自創的手語保持一種容易接納的心態。比如,有個小寶寶每次吃飯總是呀呀叫著,並猛拍胸口,爸爸媽媽看不懂,總感覺一頭霧水,寶寶也感到很著急。孩子到底在說些什麼呢?爸爸媽媽仔細觀察後才發現,原來他是要餐巾紙啊!從此後只要寶寶拍拍胸口,爸爸媽媽就會將餐巾紙遞給他。現在,這個小寶寶會很自信地提出要求,並樂於表達給父母親。

  從最簡單的5個手勢開始

  帽子——手掌張開、朝下,拍拍頭頂。

  鳥——手臂向旁邊揮動,模仿鳥揮動翅膀的樣子。

  花——皺皺鼻頭,做出嗅的動作,表示花很香。

  魚——嘴巴嘟起來一張一合,就像魚一樣發出親吻的聲音。

  還要——有一隻手的食指,輕點另一隻手的手掌。

  引起寶寶的注意力

  您是否注意到,當自己懷孕後就經常碰見孕婦;當自己失戀的時候,到處是成雙成對的情侶惹你的眼——這,就是注意力對人的影響。當寶寶學習新的手語之後,他的注意力也會隨著手語的發展而發展起來。

  剛剛學會用拍手當作「鱷魚」的寶寶,當媽媽抱著他到百貨公司的時候,寶寶突然興奮地猛拍手。「百貨公司怎麼會有鱷魚?」當媽媽滿心疑惑地四處張望時,突然發現,原來是男性襯衫上的商標上繡著一隻小小的鱷魚呢!

  學了寶寶手語後,寶寶樂於邀請成人參與他的世界,也讓很多的成人都驚訝於寶寶敏銳的觀察力,當然了,這些溝通不是呀呀叫就能夠表達的了。

  學習寶寶手語的要決

  您現在是不是對寶寶手語躍躍欲試了呢?許正醫師強調,寶寶手語不是要教寶寶一種特殊技能,因為肢體動作是寶寶的本能,而寶寶手語只是培養照顧者和寶寶之間的默契,創造出兩人都能理解的肢體語言。

  1 手勢要一致:教寶寶手語的時候,照顧者應知道自己在教些什麼。若手勢每次都不一樣,寶寶可能領略不到動作的重點在哪裡。

  2 要有學習意願:要注意寶寶是否有模仿的能力,爸爸媽媽自己一頭熱地教寶寶手語,也許孩子根本就沒有興趣,所以教的時候要觀察寶寶是否有學習的意願。

  3 不斷重複動作:不斷地重複和鼓勵是學習的動力。為了讓寶寶理解手勢的意義,照顧者必須不斷重複,當寶寶做出正確的動作時,也要給予適當的鼓勵——一個親切的笑容就是最好的鼓勵。還要注意,寶寶手語是一種學習和遊戲,不是一種競賽。如果寶寶沒有很好地學習和使用寶寶手語,照顧者不應強迫他學習,更不能斥責寶寶。

  語言與手勢並進

  學習寶寶手語最讓人擔心的就是,寶寶會不會學會了手勢,就不想開口說話了?許正醫師強調,寶寶手語只是提供一種表達的方式,因此,在教寶寶手語的時候,一定要手勢與語言同時使用。

  比如在做帽子的動作時,嘴巴也要念著「帽子」。這樣以後寶寶在想表達「帽子」的時候,可以說也可以比劃,家長也可牽引寶寶的手去觸碰自己手勢的變化,也就是手勢、語言和觸覺並進。

  當寶寶已經對某一個手語相當熟悉後,照顧者可以放棄手語,單獨使用語言刺激,例如問寶寶帽子在哪裡時,手不必比劃,寶寶就能領略照顧者的意思,並自己將帽子戴上。

  寶寶手語的3大要決

  寶寶手語又稱為複述語言,至少要包含3大要素。

  語言模式——用聲音刺激寶寶聽覺。

  視覺模式——用簡單的手勢示意。

  感覺模式——讓寶寶碰觸、感覺比手勢時的肌肉張力變化。

  與生俱來的能力

  為了了解聽覺正常的寶寶如何發展語言,科學家曾經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將6個聽覺正常的寶寶分為2組,一組暴露在說話環境中,一組暴露在沒有說話環境中,分別在6、10、12個月大的時候進行追蹤研究。

  研究發現,沒有暴露在語言刺激環境裡的寶寶,肢體運動的頻率和幅度都遠大於有語言刺激的寶寶。例如東西掉了,寶寶可能會先看爸爸一眼,暗示爸爸,這時候如果爸爸沒有接到信息的意思,寶寶就會開始進行大動作、動作也會加快。

  但是處於語言刺激環境裡的寶寶,反而不會出現高頻的動作,當他們做出低頻動作,當沒有人注意到時,他們往往就會放棄。

  許正醫師解釋,寶寶會試圖以低頻的動作表達他的意思,如果沒有人理會,他就會進入高頻的動作,搖手、擺頭地吸引其他人的注意。依據這份論文顯示,寶寶有與生俱來的用肢體表達自己的能力,因此寶寶手語也是語言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

編輯:DJ

(責任編輯:騰雲)

相關焦點

  • 教你5大手勢幫助寶寶學說話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潛能開發>語言開發>正文教你5大手勢幫助寶寶學說話   寶寶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已經可以用搖搖手表示「再見」、搖搖頭表示「不要」、點點頭表示
  • 寶寶遲遲不說話,語言啟動期,四大手勢幫寶寶開口
    這一問好可不要緊,一下打開了阿姨的話匣子,阿姨說:「你看看,都是差不多大的孩子,你這個都會問好了,我家這個心裡啥都懂,就是不說話,你說急人不急人。」儘管有老話講「貴人語遲」,但是經過育兒作者們的普及,大部分長輩也都知道了,孩子兩歲還不說話,肯定是有什麼問題。這裡面包含兩種情況,一種是孩子能理解你說的意思,並且能夠去按照指令做出回應。
  • 寶寶說話晚?抓緊這個手勢出現的時候!
    如果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一歲左右的小寶寶,會開始一個新的裡程:舉起他們胖胖的小手指,指向他們感興趣的物品;也許他們還不會說話,步行和坐推車時,他們也會用手指代替言語,指向他們感興趣的方向。我們把這種手勢成為指示性手勢,這是嬰兒最早獲得和使用的手勢之一。
  • 小手會說話 解讀寶寶手勢的意
    寶寶小手能說話 解讀寶寶幾個手勢的意思   媽媽爸爸只要細心一點,就能慢慢讀懂寶寶的小手在講著什麼的話,逐漸掌握寶寶肢體運動發育所發出的信息。   如果寶寶睡覺時多穿衣服,而這些衣服又是緊身衣,裹住了寶寶的身體,這不僅妨礙了全身肌肉的鬆弛,而且還會影響寶寶的血液循環和呼吸功能,出現夢魘。同時,寶寶是至陽之體,他們的新陳代謝比成人快,體內的熱量也非常大,所以穿太多的衣服睡會對寶寶造成不好的影響哦。
  • 在這個階段教寶寶手語,好處多多!家長不必擔心影響寶寶說話
    但隨著小毛長大,小毛的父母擔心老說手語會影響寶寶的說話。父母的這種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只要掌握好,不僅不會影響寶寶的說話,反而會促進寶寶的語言發展。通常在5到6個月之間教寶寶手語,到8或9個月寶寶才開始做出反應,父母需要耐心等待,並與寶寶一起度過愉快的時光。
  • 教0歲寶寶說話(下)
    教不同月齡的寶寶說話無論你和寶寶在做些什麼,都能激發他的語言發展語言的材料分布在日常生活中,爸媽要做的是「花時間」。寶寶身處的語言環境十分重要。其實語言環境的創設並不是刻意的,在日常例行的活動中,就有很多教寶寶學習說話的機會。
  • 想和還不會說話的寶寶溝通其實沒那麼難,這8個手勢也許有用
    想和還不會說話的寶寶溝通其實沒那麼難,這8個手勢也許有用 澎湃新聞記者 楊洋 2017-09-09 10:30 來源:
  • 教寶寶說話,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時期
    其實,這是因為在教寶寶說話的過程中,錯過了寶寶語言發育的爆發期。第一階段:0-1歲——語言積累期寶寶在學說話過程中聽到的詞彙量多少,是影響孩子語言發育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給孩子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嘮叨」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開口說話的時間越早,掌握詞彙量的速度也更快。
  • 寶寶還不會用手勢表達自己,有問題嗎?
    寶寶還不會用手勢表達自己,有問題嗎? 在寶寶學會說話之前,他會用手勢和身體姿勢來表達自己,這是他社會性發展的重要裡程碑,對寶寶以後開口說話也很有幫助。
  • 寶寶遲遲不開口?引導孩子說話有竅門,手勢、動作、眼神都很重要
    誰家的寶寶說話早了貌似很聰明的樣子,會獲得其他爸媽的羨慕,誰家的寶寶要是一歲多還遲遲不開口說話,爸媽便開始各種懷疑寶寶是不是發育節奏遲了?3) 運用肢體動作來幫助孩子記憶比如有些老人帶娃過程中,喜歡一邊說「打」字,一邊拿著寶寶的小手去拍打某樣物品,雖然教的詞有些好笑,但寶寶一邊笑,一邊也學會了「打」的含義。
  • 簡單小遊戲激發寶寶學說話興趣
    介紹幾個簡單的遊戲方式幫助寶寶提高學習說話的興趣。把玩具放下是要招手拜拜,拉著孩子的手教他用手勢表示並同時說拜拜。  5、你的孩子可能拉著你的手指向他想要的物品。反對他這樣做。抽回你的手並用誇大的手勢問「什麼」拉著他的手指向需求物,伸長他的手筆指向所希望的物品,走到他的旁邊,不讓他拉住朝向物品。
  • 教寶寶學說話,不懂這5個小妙招,坑到深處是親媽
    寶寶早期會發出「咕咕」的聲音,到後來不知不覺就學會用實實在在的詞彙或短語代替,寶寶此時第二個語言發育階段到來了。其特徵表現為,寶寶可以掌握簡單的詞彙了,多數是周圍事物的名稱,如爸爸、媽媽、汽車、火車、氣球等。
  • 8個月的寶寶要如何教,她能聽懂媽媽說話嗎?
    2、寶寶開始認識誰是生人,誰是陌生人。寶寶到了8個月後,陌生人不容易把嬰兒抱走。這個時候可以給寶寶買畫冊,教寶寶認識簡單的色彩和圖形、以及人物、動物和日用品。然後再和實物做比較,幫助寶寶記憶看到的東西。比如,帶寶寶去逛超市時,可以教寶寶認識日用品、水果等物品。
  • 寶寶的早教,學說話課題
    育嬰專業分享​教寶寶說話的7大誤區,你中招了嗎?別人家的寶寶已經會說好多話了,而自己家的卻仍不愛開口,或者詞彙量很少。寶寶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家長就要反思了:教他說話的方法正確嗎?會不會存在哪些誤區?誤區一:不經常和寶寶說話有些家長在陪伴寶寶的時候,會給他準備一堆玩具,讓他自己玩,不和寶寶有過多的交流,或者不經常和他說話,這樣做其實會錯過他積累詞彙的好時機。正確做法寶寶說話的前提是要多聽,從出生開始就要經常和他說話。可以給他講講你們正看到或聽到的事情,也可以給他講你的感受。
  • 寶寶學說話有四大誤區!怪不得你家寶寶說話晚、發音不準
    導讀:寶寶學說話四大誤區!怪不得你家寶寶說話晚、發音不準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學說話四大誤區!怪不得你家寶寶說話晚、發音不準!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不會說話的寶寶莫名哭鬧,家長一臉懵?要學學嬰兒手勢和手語了
    嬰兒的表達語言:手勢和手語孩子的語言發展都是比較緩慢的,至少到了十個月左右開始,那在此之前,寶寶更多地依賴非語言來表達自己,例如表情、手勢、動作,這些都是孩子溝通的方式,那麼什麼是嬰兒手勢和手語呢?孩子在掌握手勢語言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家長也可以通過簡單的教和學來讓孩子掌握手勢語言,幫助孩子更好地表達自身的需求和願望,達到和大人順利溝通的目的。學習嬰兒手語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家長可以耐心地和孩子一起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多積極地進行訓練,慢慢地孩子也就能掌握簡單的手語,懂得如何表達自身的情緒和需求。
  • 想要寶寶說話早,家長可以這樣做
    在語言、大動作、手部精細動作等發育指標上,家長其實沒有必要一直和其他寶寶攀比。有的寶寶可能說話晚,但是大動作發展快;反之有的寶寶可能說話早,但是手部精細動作發展慢。只要寶寶的發育水平是處在正常的月齡水平,家長就不用過度擔心。
  • 教寶寶說話時,掌握這5個方法,孩子「能言善辯」不是夢
    1歲寶寶說話晚、2歲寶寶還不會說話的原因都是早期父母語言輸入不到位。大人都喜歡逗弄不會說話的嬰幼兒,摸摸他的小手小腳,抱著他舉高高,但是很少對6個月以下的寶寶說話,尤其是爸爸們。越早讓嬰幼兒接觸語言,寶寶越早開口說話且說得越好。不管現階段寶寶會不會說,家長一定要堅持說。
  • 寶寶開口說話前,要經歷這5個階段,怎麼引導有學問
    開口說話是寶寶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個裡程碑。很多媽媽在寶寶幾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期盼,等待寶貝喊出第一句「媽媽」。結果是,有些媽媽錯把寶寶無意義的發聲當成是有意識地叫「媽媽」,還有的媽媽遲遲等不來寶寶開口說話。
  • 多大寶寶說話算正常,如何引導寶寶說話,這些你了解嗎?
    4—5個月大的時候,寶寶可能偶爾會蹦出第一聲「媽媽」或「爸爸」來,雖然肯定會讓你無比激動,但他還沒有真正把這些詞和你們聯繫起來。到了3歲時,寶寶將能夠持續地談話,並根據談話對象來調整語調、說話模式、用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