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從6個月開始喃喃學語,不過,他們嘴巴裡念的到底是什麼東西?那可比摩斯密碼還要難解讀。近年來,英國掀起一股「嬰兒手語」的熱潮,寶寶在能夠成熟地發音以前,就能用簡單的手語表達自己的意思。
寶寶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已經可以用搖搖手表示「再見」、搖搖頭表示「不要」、點點頭表示「要」,這樣簡單的肢體語言,是爸爸媽媽和還不會說話的寶寶溝通的良好方式。
其實這樣的溝通可以再擴大到其他方面,讓寶寶利用簡單的手勢試著表達自己的意思。有系統地學習寶寶手語
專家指出,其實大多數的父母早就開始進行寶寶手語的學習和訓練了,例如簡單的再見、親一個、搖頭等動作,這些就是初級階段的寶寶手語。想要讓寶寶開始系統地學習手語,建議從最簡單的5種手語開始,包括表示「帽子」、「鳥」、「花」、「魚」、「還要」的意思的手語,以及表示「鴨子」、「貓」、「狗」、「奶瓶(喝)」、「沒了」等意識的手語。
接著要學什麼呢?這就取決於寶寶喜歡什麼東西了。例如寶寶喜歡的球或某種動物;或是寶寶最喜歡的食品、家裡常看見的物品等。這些都是練習寶寶手語的好題材,至於球怎麼比、大象怎麼比、蘋果怎麼比、電腦怎麼比,需要寶寶和父母雙方一起創造這些手勢。
此外,還要對寶寶自創的手語保持一種容易接納的心態。比如,有個小寶寶每次吃飯總是呀呀叫著,並猛拍胸口,爸爸媽媽看不懂,總感覺一頭霧水,寶寶也感到很著急。孩子到底在說些什麼呢?爸爸媽媽仔細觀察後才發現,原來他是要餐巾紙啊!從此後只要寶寶拍拍胸口,爸爸媽媽就會將餐巾紙遞給他。現在,這個小寶寶會很自信地提出要求,並樂於表達給父母親。
從最簡單的5個手勢開始
帽子——手掌張開、朝下,拍拍頭頂。
鳥——手臂向旁邊揮動,模仿鳥揮動翅膀的樣子。
花——皺皺鼻頭,做出嗅的動作,表示花很香。
魚——嘴巴嘟起來一張一合,就像魚一樣發出親吻的聲音。
還要——有一隻手的食指,輕點另一隻手的手掌。
引起寶寶的注意力
您是否注意到,當自己懷孕後就經常碰見孕婦;當自己失戀的時候,到處是成雙成對的情侶惹你的眼——這,就是注意力對人的影響。當寶寶學習新的手語之後,他的注意力也會隨著手語的發展而發展起來。
剛剛學會用拍手當作「鱷魚」的寶寶,當媽媽抱著他到百貨公司的時候,寶寶突然興奮地猛拍手。「百貨公司怎麼會有鱷魚?」當媽媽滿心疑惑地四處張望時,突然發現,原來是男性襯衫上的商標上繡著一隻小小的鱷魚呢!
學了寶寶手語後,寶寶樂於邀請成人參與他的世界,也讓很多的成人都驚訝於寶寶敏銳的觀察力,當然了,這些溝通不是呀呀叫就能夠表達的了。
學習寶寶手語的要決
您現在是不是對寶寶手語躍躍欲試了呢?許正醫師強調,寶寶手語不是要教寶寶一種特殊技能,因為肢體動作是寶寶的本能,而寶寶手語只是培養照顧者和寶寶之間的默契,創造出兩人都能理解的肢體語言。
1 手勢要一致:教寶寶手語的時候,照顧者應知道自己在教些什麼。若手勢每次都不一樣,寶寶可能領略不到動作的重點在哪裡。
2 要有學習意願:要注意寶寶是否有模仿的能力,爸爸媽媽自己一頭熱地教寶寶手語,也許孩子根本就沒有興趣,所以教的時候要觀察寶寶是否有學習的意願。
3 不斷重複動作:不斷地重複和鼓勵是學習的動力。為了讓寶寶理解手勢的意義,照顧者必須不斷重複,當寶寶做出正確的動作時,也要給予適當的鼓勵——一個親切的笑容就是最好的鼓勵。還要注意,寶寶手語是一種學習和遊戲,不是一種競賽。如果寶寶沒有很好地學習和使用寶寶手語,照顧者不應強迫他學習,更不能斥責寶寶。
語言與手勢並進
學習寶寶手語最讓人擔心的就是,寶寶會不會學會了手勢,就不想開口說話了?許正醫師強調,寶寶手語只是提供一種表達的方式,因此,在教寶寶手語的時候,一定要手勢與語言同時使用。
比如在做帽子的動作時,嘴巴也要念著「帽子」。這樣以後寶寶在想表達「帽子」的時候,可以說也可以比劃,家長也可牽引寶寶的手去觸碰自己手勢的變化,也就是手勢、語言和觸覺並進。
當寶寶已經對某一個手語相當熟悉後,照顧者可以放棄手語,單獨使用語言刺激,例如問寶寶帽子在哪裡時,手不必比劃,寶寶就能領略照顧者的意思,並自己將帽子戴上。
寶寶手語的3大要決
寶寶手語又稱為複述語言,至少要包含3大要素。
語言模式——用聲音刺激寶寶聽覺。
視覺模式——用簡單的手勢示意。
感覺模式——讓寶寶碰觸、感覺比手勢時的肌肉張力變化。
與生俱來的能力
為了了解聽覺正常的寶寶如何發展語言,科學家曾經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將6個聽覺正常的寶寶分為2組,一組暴露在說話環境中,一組暴露在沒有說話環境中,分別在6、10、12個月大的時候進行追蹤研究。
研究發現,沒有暴露在語言刺激環境裡的寶寶,肢體運動的頻率和幅度都遠大於有語言刺激的寶寶。例如東西掉了,寶寶可能會先看爸爸一眼,暗示爸爸,這時候如果爸爸沒有接到信息的意思,寶寶就會開始進行大動作、動作也會加快。
但是處於語言刺激環境裡的寶寶,反而不會出現高頻的動作,當他們做出低頻動作,當沒有人注意到時,他們往往就會放棄。
許正醫師解釋,寶寶會試圖以低頻的動作表達他的意思,如果沒有人理會,他就會進入高頻的動作,搖手、擺頭地吸引其他人的注意。依據這份論文顯示,寶寶有與生俱來的用肢體表達自己的能力,因此寶寶手語也是語言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
編輯:DJ
(責任編輯:騰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