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說話的寶寶莫名哭鬧,家長一臉懵?要學學嬰兒手勢和手語了

2020-12-20 奶果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對於新手爸媽來說,最煩惱的事情估計就是寶寶莫名的哭鬧了,孩子不懂得表達,那麼孩子的哭鬧究竟是想要表達什麼呢,相信很多家長都是一臉懵,得摸索一陣子才能明白孩子究竟是想要幹嘛。

事實上,哭鬧是孩子表達自身情緒和需求的方式,只是很多家長一開始不明白寶寶的這類"語言",如果彼此都無法好好溝通,那就更說不上好好相處和培養親子關係了。有效的溝通才能讓家長瞬時間了解孩子的需要,也能讓孩子懂得如何和家長進行溝通,讓孩子得到學習和成長,更好地配合家長。

家長想要和孩子好好地交流,掌握孩子的語言很重要,其實在孩子還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時候,他們更多的都是使用非語言交流方式,例如哭鬧、手勢、動作。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可以嘗試引導孩子用手勢、動作或表情來表達自己的需求,這樣才是有效的溝通。那麼,家長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孩子的手勢和手勢語言,我們就來詳細地說一說。

嬰兒的表達語言:手勢和手語

孩子的語言發展都是比較緩慢的,至少到了十個月左右開始,那在此之前,寶寶更多地依賴非語言來表達自己,例如表情、手勢、動作,這些都是孩子溝通的方式,那麼什麼是嬰兒手勢和手語呢?

手勢語言指的是能跟語言聯繫起來的"手部動作",用手來表達語言,例如孩子指著餅乾咿咿呀呀,其實是在表達孩子想要吃餅乾。

手語則是比較規範化的語言,它不用通過語言,而是藉助手勢、肢體動作和表情等來表達語言。手語有著自己完整的語音、詞彙和語法,各個地區的手語都是不同的。

嬰兒手語則是簡單版的手語,沒有規範化的要求,而是藉助手語裡的詞彙來幫助孩子描述東西、動作和需求,也就是稍微系統化的"非語言"溝通方式。

在孩子不懂得語言表達的時候,手勢就是孩子表達自己的方式,而且是孩子更加習慣使用的表達方式,是孩子自發形成的表達系統。研究指出,孩子從8個月開始就會用手勢來表達自己,例如指向某個物品或人,這也就是簡單的指向手勢。指向手勢能夠在他們掌握複雜語言之前,幫助孩子認識周圍的事物,也就是"簡單語言+手勢"來轉化。

另外的手勢是象徵性手勢,也就是沒有指向性的,不是現實場景的物品,例如孩子不想要吃藥,他們會通過搖頭或擺手來表達,或是直接逃跑。有研究表明,有些孩子懂得利用手勢來表示物體,例如兔子、樹木等。

孩子在掌握手勢語言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家長也可以通過簡單的教和學來讓孩子掌握手勢語言,幫助孩子更好地表達自身的需求和願望,達到和大人順利溝通的目的。

學習嬰兒手語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家長可以耐心地和孩子一起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多積極地進行訓練,慢慢地孩子也就能掌握簡單的手語,懂得如何表達自身的情緒和需求。

嬰兒手語學習能夠幫助解決父母和孩子溝通上的困難,也能讓孩子得到認知、情感表達、行為和互動能力方面的提升,對於親子關係的培養也是大有助益。而且這種手勢語言也是孩子能自發習得的,只是我們通過教和學的方式,幫助孩子更好地掌握技巧。

手勢表達孩子不同的需求

在孩子不能語言表達的時候,手勢能讓孩子表達自身的情緒和需求,這也是孩子和家長溝通的方式,手勢語言對於孩子以後的事物認知、語言表達、情感表達都是很重要的。

1、孩子的姿勢和表情表達他們的認知。

孩子不懂得語言表達,但他們的肢體動作和表情都能讓家長知道孩子對事物的認知程度。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多關注孩子對事物的反應,如動作、表情,這樣就能知道孩子的情緒。如孩子在看到蟲子的時候都是比較好奇的,他們會尖叫,會蹲下去細看,還會忍不住伸手去摸,或是被突然飛起的蟲子嚇到然後跑到父母的身邊,這些就是孩子對蟲子的認識。

2、孩子的手勢動作會表達他們的需求。

孩子不懂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他們就會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來傳遞信息,讓家長了解他們的需求。舉個簡單的例子,孩子看到新奇的東西,像手機、玩具,他們都會習慣性地伸出手去抓;當孩子吃飽的時候,他們會推開奶瓶和把臉別開;當孩子不安的時候,他們會躲在牆角或是父母的身後不敢出聲。

懂得嬰兒手勢溝通很重要

既然手勢語言如此有效,懂得和寶寶進行手勢溝通很重要,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手勢溝通呢?接下來,我們就用簡單的例子來說說家長應該如何來強化孩子的手勢溝通能力。

1、用孩子喜歡的物品做"誘餌"。

家長應該不難發現孩子平時都喜歡玩些什麼,我們就可以藉助這些東西來引導孩子的手勢動作,在孩子面前擺弄他們喜歡的食物或玩具,吸引孩子伸出手來觸碰。

例如,在和孩子玩耍的時間,家長可以把孩子平時喜歡的玩具車放在自己的腿上,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玩具車上來,然後對孩子說:"寶寶你看,這個可愛的小車車是誰的呀?你想不想玩啊?想玩的話就走過來拿回去吧!"鼓勵孩子學會伸手去拿自己想要的東西。

2、用物品的聲音來吸引孩子。

家長也可以借用物品製造出來的聲響來吸引孩子把東西取出來,例如,我們可以用一個小音樂盒,在孩子面前玩耍一番,讓音樂盒演奏出美妙的音樂,發現孩子被音樂盒吸引之後,家長可以把這個音樂盒藏在床上或身上,然後引導孩子說:"哎,音樂盒怎麼不見啦?你知不知道它在哪裡啊?來來來,我們來把音樂盒給找出來吧。"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往有聲響的地方去尋找,讓孩子嘗試著把音樂盒給拿出來。

3、家長比划動作讓孩子學習。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他們總是樂此不疲地重複大人的話或模仿大人的動作,那麼家長就可以自己用手勢來溝通,給孩子做榜樣。例如,孩子爸爸要出門了,媽媽可以當著孩子面比出揮手的動作表示再見,然後和寶寶說:"孩子你看,媽媽和爸爸揮手再見了,你也來和爸爸說再見好不好?"鼓勵孩子伸出手來做揮手的手勢,讓孩子練習和家人說再見。

這些簡單的小技巧都是比較容易操作的,等到孩子接受能力強一點的時候,我們可以逐步進階,讓孩子練習複雜的手勢。

當孩子苦惱的時候,家長不要總是一臉哭鬧,這是孩子在表達自己的需求,只是他們還不知如何去表達。家長可以慢慢地引導孩子用肢體、手勢和表情來表達自己的需求,讓孩子學習著來表達自己,這對於孩子的發展才是最有幫助的。家長不要覺得過程漫長,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這只是我們的短短陪伴,耐心付出,遲早能有所收穫,畢竟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我們最想看到的。

我是奶果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快來學嬰兒手語!讓寶寶語言能力超前又好帶
    帶嬰兒最讓新手父母挫折的一點是,寶寶還不會說話,彼此無法理解,寶寶哭鬧時只能用猜的去試著了解原因。近30年來美國開始推廣嬰兒手語,親子多了一種溝通方式,6個月大開始練習的話,通常寶寶8個月大時就可能看到成果,成功學會的嬰兒情緒會比較平和穩定,將來學習開口說話進度也會比沒學過的幼兒超前,還能促進腦部發育好處多多。
  • 嬰兒手語學的好,6個月寶寶也能開口「說話」
    教寶貝學習一些手語,家長就能很輕鬆地了解寶貝的訴求了。那麼什麼是嬰兒手語呢?什麼是嬰兒手語?嬰兒手語是寶寶會說話前,供大人和小孩雙向使用的,一種非常容易並且高效的與嬰兒溝通的方式。嬰兒手語的發明最初目的,就是為了讓還不會說話的寶寶提前、更有效的和其他人溝通,滿足自己的需求。
  • 寶寶手語
    「嬰兒手語」經過了三十多年的研究和驗證,被證明是一種非常好的工具,對寶寶至少有以下三項好處:1,讓寶寶更少哭鬧,家庭關係更加和諧我們經常說,哭鬧是嬰兒的語言,要學會聽懂寶寶的哭鬧,但這真的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尤其當寶寶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複雜的時候。
  • 在這個階段教寶寶手語,好處多多!家長不必擔心影響寶寶說話
    小毛出生6個月了,給家裡帶來了不少歡聲笑語,一家人尤其是爺爺奶奶非常喜歡。但小毛太小不會說話,於是家裡人就開始教小毛手語,包括揮揮手、要吃這個東西、想要那個玩具等等。想睡覺覺:雙手合十並支撐頭部傾斜。肚子餓了:用手摸摸的肚子。想吃東西:拿勺子舀小碗裡的吃的。
  • 與寶寶用心交流:必學嬰兒手語
    嬰兒手語3大疑問  Q1:寶寶學起來會不會很難?  一談到手語,我們記憶中仿佛都是眼花繚亂的手勢,父母難免懷疑學習起來會很難,不過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嬰兒手語大多只用1個手勢表達1個概念,如將食指放在唇前表示「安靜」,並不會連貫使用手勢,也無需沿用手語語法,況且手勢多半具有「象形」特色,不但容易學,理解起來的難度也很小。  其實,嬰兒手語並非新發明。在剛開始學說話時,嬰兒本來就會模仿大人的手勢、動作來表達意思,例如點頭表示「開心」。因此,善用手語只是進一步引導孩子發揮原有的潛能。
  • 讀懂嬰兒手語
    凌晨3點,10個月大的寶寶哭醒了,你問她怎麼了,她立刻用手比劃出「泰迪熊」(雙手拍拍胸部,做出抱著玩具的樣子)。你把泰迪給她,寶寶立刻抱住,很快再次睡去。  以上情景,是完全有可能發生的。  接下來的兩周,萌芽研究所(BUD)要和大家仔細地聊一聊嬰兒手語(baby sign)。本文作為此專題第一篇,我們一起來看看什麼是嬰兒手語?
  • 5大手勢教寶寶說話
    寶寶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已經可以用搖搖手表示「再見」、搖搖頭表示「不要」、點點頭表示「要」,這樣簡單的肢體語言,是爸爸媽媽和還不會說話的寶寶溝通的良好方式。其實這樣的溝通可以再擴大到其他方面,讓寶寶利用簡單的手勢試著表達自己的意思。
  • 嬰兒「手語」訓練,才是真正的「早教」
    這不僅增加了家長與嬰兒的聯繫和互動,也有助於減少嬰幼兒發脾氣和壓力的主要來源」。許多在 7 個月時接觸手語的兒童「在 8 個月時就會比出手勢」 ,並且到 9 個月時一些嬰兒可以掌握多達75個手勢( Brady, 2000 年)。所以,很多嬰兒7-8個月就可以有意識的學習簡單手語的訓練,家長更早期跟寶寶交流時,就可以同時使用到簡單的手語。
  • 新手爸媽必學技能之嬰兒手語,建立親子關係讓你更懂自己的寶寶
    導語:人類是自然界模仿能力最強的群體,哪怕是出生才幾個月的小嬰兒,他也有學習的欲望。聰明的父母其實從孩子嬰兒期時就開始與他建起溝通的橋梁,手語就是其中之一。不要以為一歲以前的寶寶每天只知道吃、睡、哭鬧和玩,他更希望能與父母交流心中的真實想法。
  • 想和還不會說話的寶寶溝通其實沒那麼難,這8個手勢也許有用
    想和還不會說話的寶寶溝通其實沒那麼難,這8個手勢也許有用 澎湃新聞記者 楊洋 2017-09-09 10:30 來源:
  • 萌萌噠「嬰兒手語」你懂不?新手爸媽必學!
    今天小慧來給大家分享一些嬰兒手語的知識,教寶貝學習一些手語,寶貝就不必用哭鬧來溝通啦!有一點要清楚,不管家長從哪種手勢開始教寶寶,都要堅持下去,讓寶寶不斷的練習,同時也要讓家裡的人不管什麼時候,都要通過手語來交談,就像大家平常說話一樣。第二步:給寶寶製造一些使用手語的機會。打個比方,假如家長教寶貝的第一個手語是「狗」,那麼不要只是在你們看見樓下店主的狗時要做這個手勢動作,而是應該積極主動地去尋找認識的機會。
  • 新父母必學的3種嬰兒手語!
    成功學習必備4元素  教導者要齊心協力  從實際的手語教學過程來看,多半是媽媽學習得特別積極。其實,最好是所有照顧孩子的家中成員都參與,比如爸爸、爺爺、奶奶、保姆等,這樣孩子就有更多機會學習手語,而且一旦孩子出現正確的手語反饋時,也就是已經能了解手語含義並正確表達手勢時,不會因為身邊的大人不懂而影響交流效果。
  • 寶寶會說話前,父母試著使用「寶寶手語」,跟孩子溝通更順暢
    1,語言和手勢都要使用上文中我們提到孩子餓了或者渴了就會用手指指著自己的嘴巴,家長在使用寶寶手語之前,要觀察孩子對於手勢的使用然後記住,並且將這個手勢與他所表達的意思聯繫到一起。在與孩子的對話過程中去模仿孩子對於手勢的使用,這樣孩子也能夠找到規律進行聯繫。
  • 嬰兒手語的家庭簡易實踐攻略
    萌芽君作為一個「非非非主流」的媽媽,在教習自己的寶寶使用嬰兒手語,整天和自己寶寶比劃來比划去,在別人眼中,真是非常「怪異的行為」。但自從開始教寶寶學習手語之後,我感覺和寶寶的溝通更是無礙,我能理解寶寶的訊息,我寶寶也能理解我的訊息,甚至彼此還能用手語來聊天,與此同時,寶寶表達自己主見的機會越來越多。   還是擔心寶寶會因為學手語而不願意開口說話嗎?
  • 新手爸媽必學的三種嬰兒手語
    寶寶出生6~9個月可教手語學習手語需要肢體協調配合,所以專家建議寶寶出生6~9個月再開始學習,這時寶寶的協調運動機能已經發育成熟,對周圍的事物開始產生很大的興趣,並且表現出強烈的探索欲望和表達欲望所以,當寶寶學會了坐,看到好玩的東西就會伸手去抓時,家長就可以開始教寶寶學習手語了。 不同的孩子學習手語的速度不同,一般說來,1歲左右的寶寶可以學會10個手語,1歲半之前就能增加到40個,同時另有一些手語寶寶雖然還沒有學會,但是已經能夠理解含義。以下這3種手語也正是孩子最有興趣學的單字,而且手語比畫的方法差異較大,即便第一次接觸手語的幼兒也不會感到混淆,學習起來的難度小得多。
  • 專家教你「嬰兒手語」,親子溝通無障礙,培專屬養好默契
    很多新手父母都有這樣的疑惑:剛出生的嬰兒不會說話,他們是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的?雖然剛出生的嬰兒不會說話,但他們會用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專家教你「嬰兒手語」,親子溝通無障礙,培養專屬好默契。
  • 新生女嬰打ok手勢 新生寶寶的「手語」你懂嗎?
    網絡配圖    新生女嬰打ok手勢,新生寶寶的這些「手語」你懂嗎?也有網友推測這個手勢可能不是「OK」,也許是「Abhayamudra」,表示一切正常。新生寶寶的這些「手語」你懂嗎?寶寶雖然不會說話,但是他們已經開始在試圖和外界交流了。他們雖然不會動,但是可以通過眼神、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意願,和外界交流。有的媽媽認為寶寶太小,什麼都不懂,就忽視了寶寶的手指語言,其實這是不對的。
  • 新手父母一定要學習!寶寶手語三大招數(上)
    教會您幾招嬰兒的手語,讓您輕鬆地閱讀孩子的「語言」。圖片來源於網絡嬰兒剛出生沒有辦法通過說話的方式來表達,父母怎樣才能理解嬰兒的想法看看寶寶的手語是怎樣幫助寶寶和父母表達他們的需求的寶寶手語對寶寶的益處降低挫折,提高孩子的自信如果父母能在寶寶用手語發出消息的時候立即了解到寶寶的需要,有助於減少寶寶因溝通不暢而產生的挫敗感,培養自信心,更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 教寶寶學手語的好處竟然這麼多!這些手語教程,拿走不謝
    別以為寶寶很小就什麼也不懂。研究發現,在6~8個月大的時候,他們就開始懂得將聽到的話語和其所指的事物聯繫起來。也正是在這一時期,寶寶就開始學習以手勢動作來和你「說事」啦!嬰兒手語真的是媽媽和寶寶溝通的寶藏。手語和生活結合,學以致用,有時比簡單地學習卡片、看繪本或是做遊戲還要更有趣呢!
  • 你所不知道的寶寶手語
    你所不知道的寶寶手語有天晚上,鴨鴨在玩點讀筆,不知道是聽到哪個單元,只聽她突然興奮地大叫:「媽媽,它在說「手語」耶!是媽媽以前學的那個用手在說話的東西嗎?」不久前剛好在一個巧合下和鴨鴨提到了手語,告訴她有些耳朵不方便的人因為聽不到別人說的話,所以會用手來說話;沒想到當時的隨口一提,孩子居然記到現在。『對阿,手語就是用手在說話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