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學的奠基之書,《源氏物語》的隱秘之謎,作者是誰?
將近一千年前,一位文靜害羞的日本少婦備好紙筆墨硯,握管蘸墨,以「不知何朝何代……」這句開頭,寫出了日本史上最早、最偉大的長篇小說,也是世界文學的經典著作《源氏物語》。這部文學巨著,有人拿它與蒲魯斯特《往事依稀》和託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等長篇小說相提並論。《源氏物語》描寫日本平安王朝中期至末期共70多年貴族階級生活,分54帖。前44帖多寫皇子光源氏,後10帖則寫光源之子薰大將。書中有名有姓者共430人,無名無姓的更不計其數。
雖然這本書是日本文學奠基之書,我們對本書的作者卻所知甚少,甚至連她的真實姓名都不知道。一般人稱她為紫式部,則因《源氏物語》女主人公紫姬為世人傳誦,而其長兄又曾任式部丞,集紫姬之紫及式部的官銜而得此名。她所以埋名隱姓,最重要的原因是她身為十一世紀時晶子皇后宮中一名女官。當時除了公主外,貴族婦女的名字是不公開的。儘管她的姓名和她的大部分具體事跡仍然是一個謎,但在過去數百年間,許多學者已就她的生平和生活方式,勾畫出一個相當可靠的輪廓。其中部分資料,取材自《紫式部日記》。這部日記她寫了好幾年,至今仍然留存,其內容不太明確。
紫式部出身於極具權勢的藤原家族旁系一個家庭。藤原家庭的成員一手操縱朝政,左右國家大事,實際上自866年至1160年期間統治日本,天皇則徒具虛名而已。因此,雖然父親僅為一名地方官吏,但紫式部和朝廷中人的關係很密切。紫式部兄長接受中國歷史文學教育(當時認為做官的必需條件)時,她亦獲準一同學習,這在當時是婦女極少享有的特權。大約在1000年,她嫁給御林軍軍官藤原宣孝為妻,至少生下一個女兒。結婚僅一兩年,藤原就去世了。
年紀輕輕做了寡婦的紫式部靜居家中,據說就是在這時開始寫《源氏物語》的。在1005年或1006年,她通過父親的關係,入宮當女官,為一條天皇的十九歲皇后晶子講解《日本書紀》及白居易詩。1011年一條天皇駕崩後,晶子和她的侍女便搬到一座較小的宮殿居住。沒有人知道紫式部是否繼續隨侍這位新寡皇后,因為《紫式部日記》只記1007年至1010年之日本寡婦的孤寂生活事,顯然為她在宮中任職時所寫。
在許多本文學者看來,《源氏物語》最令人不解的一點,並非作者身分隱晦不明,而是作者竟然是一個女人。那時的婦女,即使是貴族也沒有幾個能看懂文學著作,更遑論執筆從事創作了。那麼一名女子又怎能寫出日本最早和最優秀的一部小說呢?不過,這點較之有關紫式部的其他謎團易於解答。在那個時代,日本男人書寫、閱讀的多為漢文。當時漢文是標準文字,日文則只用於日常瑣務方面,以及供女人應用。因此,用曰文書寫的大致都是女人。紫氏部的女兒後來也成為一位作家;而當時還有一位名氣稍遜於紫式部的女作家清少納言,寫了一本隨筆集《枕草子》。
《源氏物語》與其他小說不同之處,是其規模龐大和想像力豐富。故事所寫大致為年輕皇子光源氏和他周圍各色人物的故事。紫式部可能在丈夫死後要找點事做以消磨時間,所以開始寫《源氏物語》;其後她進宮侍奉晶子皇后,仍寫作不斷。正如關於莎士比亞的「真正」天才來源有許多傳聞一樣,《源氏物語》亦有一項關於寫作經過的奇妙傳聞,而且並非「寡婦消磨時間」那樣平淡。
傳聞說皇后因感煩悶,命令紫式部寫些新奇有趣的故事供她消遣。由於紫式部既無靈感,又從未寫過文章,不得不到一座寺廟祈求神明指點。結果禱告大有效用,靈感頓如泉湧。她迫不及待,就在聖壇上拿了幾卷聖畫,在上面開始寫起來。這不是瀆聖行為。後來為了贖罪,紫式部親自製了幾卷精美的聖畫送還那座寺廟,以代替她塗汙了的幾卷。
現在那座寺廟內,遊客仍可看見據說紫式部曾在其中開始寫作的廟堂。這幅十九世紀的日本絹畫,描繪紫式部在寫小說巨著《源氏物語》時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