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傳統美學的基石,《源氏物語》,紫式部留下的無盡世界

2020-12-27 轉悠於舌尖之間

對於一條曾經孕育過輝煌的文明的河流,人們常常喜歡溯遊而上,追尋著它的源頭,總想去看一看這永不衰竭地滋養著歷代生命的古老而年輕母親的最初韻致。

由於造物的匠意和大自然的惠愛,島國優美的山川草木和溫暖溼潤的氣候環境鑄就了日本人的民族審美心理,當這種審美觀與大陸文化水乳交融之後,便第一次明顯地在日本人引以為自豪的燦爛的平安朝文化所遺留的作品中永久地沉澱了下來。

誠如川端康成所指出的那樣:「這些作品(指平安時代的文學作品)創造了日本美的傳統,影響乃至支配了後來八百年間的日本文學。」而其中「特別是《源氏物語》,可以說自古至今,這是日本最優秀的一部小說。」

在公元十世紀步入其黃金時代的平安朝文化,使日本文化顯現出更清楚的日本品質。由於假名文字的發明和嫻熟使用,日本人得以通過自己的口語化的文字更加徹底而確切地表達自己的感情與思想,從而使日本的本國文化之花,最先在文學領域中開放。

除和歌外,文學敘事作品成為這一時期新興的假名文學的重要樣式,而無論就外部結構的恢宏或是內在精神的和諧與流暢,《源氏物語》又是其中最傑出的一部典範之作。

在《源氏物語》中,自然之悲的情調主要體現為同春夏秋冬四時風物相聯繫的幽怨的感傷與寧靜的哀愁。猶如薄暮的山中濛濛的溼霧,這種纖細而恬淡的愁緒籠罩著整部小說,奠定了它的基調,反映了婉麗優雅的古典情趣。

露在青獲上,分明不久長。偶然風乍起,清散證無常。

這時,季侯呈現出的背景,也正是滿目蒼涼的秋色,西風蕭瑟,黃昏的庭院裡,夕霧籠罩之下顯得一片灰白的樹枝在左右搖曳,那散落在荻花之上而又頃刻被風吹失蹤影的夜露,映入這行將瞑目之人的眼裡,使紫姬產生了與它同命運的身世之嘆。

在彌留前夕的寧靜安逸中,發出了浮生即如風露一般短促的絕吟,一縷淡淡的哀怨,縈繞在此香消玉殞之際,算是這十全十類的女子遺留於人間的唯一缺憾了。

對此情此景,天命之年的源氏固然百感交集,而那位風華正茂的明石皇后也早已黯然神傷,她恍若忘卻了自己正值青春蓬勃的生命,也沉浸在「白駒過隙」的幽幽悲嘆之中:萬物如秋露,風中不久長。誰言易逝者,只有草邊霜。

今朝舍我翩然去,珠淚當如鈴鹿波。鈴鹿珠淚君莫問,誰憐伊勢遠行人。這是源氏與六條妃子之間的贈答之歌。六條妃子因生魂之嫌,引起世人的流言,她只得斬斷萬縷情絲,遠離所愛之人而去。

之前不久,源氏曾秘密訪問野宮,兩個愁緒萬斜的戀人一夜娓娓情話,在那「添得蟲聲愁更濃」的悽涼秋曉依依惜別。而今生離在即,重逢無期,難言的苦衷、沉痛的隱情,唯有心知。此時此刻,怎不令二人肝腸寸斷。

一方是更行更遠,離恨綿綿;一方是神不守舍,魂迫芳蹤涉水越關,淚比徵程之上滾滾的鈴鹿川波,將人歸之處比作逢坂天下險。

凡讀過《源氏物語》的人也許都會對那個終日笙簫歌笛、管弦遊宴的六條院有著深刻的印象吧。這所由源氏親自設計籌建的宮邸,就是充分反映了日本庭園的審美風格。

由於它巧妙地集四時風貌於一體而又使其分別有致各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小整體,因而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一般日本人在造園時的公共模式:不論他是喜愛哪一個季節,都不外春、夏、秋、冬;儘管具體形式千變萬化、巨細不一,但總的精神卻大同小異。

在此,我們不得不驚嘆於作者的匠心。也許她曾有意用這個六條院來概括平安朝那個時代的日本庭園,然而她或許未必始料這個六條院也概括了日本從古到令的造園風格。

那春園的石山流水、爛漫群花;秋園的紅葉飛瀑、曠蕩原野;夏園的清泉淡竹、森林籬垣;冬園的蒼鬆勁柏、深山喬木,儘管都是人力所營,但又無不是對四季佳景刻意求工的照搬和凝縮,因而也無不盡善盡美地還原著大自然本身的神韻與風採。

難怪作者在描繪秋園風光之後又補綴了這樣自豪的一筆:「此時正值秋天,秋花盛開,秋景之美,遠勝於嵯峨大堰一帶的山野。」

《源氏物語》為日本傳統美的巔峰和發源,乃是當之無愧的。正如一條經歷了它的流程的大河,不管到了中下遊如何浩蕩奔騰,但源頭卻始終只是一泓清澄的山溪或一堆純淨的冰雪那樣,《源氏物語》與它之後幾百年間千姿百態的傳統美之間的關係,亦如此同。

相關焦點

  • 紫式部《源氏物語》
    《源氏物語》。《源氏物語》被稱為世界上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日本平安時代女流文學的代表之作。該作品以細緻且富有文採的筆觸,虛構了一個富有代表性的宮廷貴族社會,並洞察其中的人情事態,構成了一部極具時代特色的風物長詩,被認為是完成度極高的劃時代的作品。
  • 紫式部是誰?紐約大都會以《源氏物語》「點亮」日本經典
    寫於11世紀初日本的《源氏物語》是個例外,它可能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這是一部講述日本宮廷生活與愛情的著作,敘事豐富,它掀起了革新,並在各個方面為日本藝術奠基。其中,堪稱日本國寶的兩件文物也在展品之中:俵屋宗達繪製的《源氏物語關屋·澪標圖》屏風,和日本平安時代的《一字蓮臺法華經》。展期將至6月16日。《紅葉賀》《源氏物語》是日本平安時代(794-1185)的文學裡程碑之一,而平安時代則被廣泛認為是日本文學的黃金時代。
  • 《源氏物語》對日本社會的影響
    被譽為日本《紅樓夢》之稱號的《源氏物語》以日本平安時代為背景,成書於公元1001-1008年之間。它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小說,是三千萬日本家庭不朽的國民文學,是世界上公認的亞洲文學十大理想藏書,亦是世界文學寶庫中不可或缺的一件珍品。
  • 紫式部的一生~源氏物語執筆的廣山寺
    在京都御所和同志社大學附近,有一座名為廣山寺的寺廟,與紫式部有關。白沙和苔蘚美麗的被稱為「源氏庭院」的庭園,在6~9月間,桔梗的花開得美麗,呈紫色。這個庭園被稱為「源氏庭院」的理由。那是因為這個地方是紫式部的宅邸遺蹟,她在這個地方執筆了那個《源氏物語》。寫《源氏物語》的紫式部如果是日本人的話,恐怕源氏物語的作者知道是紫式部,但是知道紫式部的人不少吧。下面介紹紫式部是怎樣的女性。
  • 紫式部:源氏物語,藝術魅力經久不衰
    今天我來給大家講一講紫式部的源氏物語。關於(源氏物語》的主旨,迄今為止一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源氏物語》是一部內涵豐富的小說,具有多重性主題。因此,應該多側面、立體地理解(源氏物語》的主旨。從時代及作家世界觀看,作品似乎要表現「罪與罰」及嚮往「彼岸淨土」的思想。
  • 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孀居後寫出文學瑰寶《源氏物語》
    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孀居後寫出文學瑰寶《源氏物語》紫式部本姓藤原。因她父親和長兄的官作式部丞,時人便稱她為藤式部;後來,她寫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傳誦一時,書中的女主角若紫更為人們所喜愛,所以她又得名紫式部。
  • 品讀《源氏物語》日本平安時代貴族的愛與欲
    創作於1000年前的《源氏物語》,是日本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寫實小說,「讓日本民族整整驕傲了10個世紀的文學名著」。故事主角源氏身為皇子權臣,才華橫溢,容貌俊美,號稱「光華公子」,他追逐美色,甘冒天下之大不韙。與他糾葛、愛怨的女子,因此也飽受其害。
  • 紫式部《源氏物語》,堪比《紅樓夢》的皇家絕唱
    引言《源氏物語》被稱為世界上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日本平安時代女流文學的代表之作。該作品以細緻且富有文採的筆觸,虛構了一個富有代表性的宮廷貴族社會,並洞察其中的人情事態,構成了一部極具時代特色的風物長詩,被認為是完成度極高的劃時代的作品。
  • 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講座(文學) 第三講 《源氏物語》的世界(第二部分)
    第三講:《源氏物語》的世界(第二部分)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 張龍妹主講人介紹:張龍妹,北京外國語大學 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五期生,日本東京大學博士(文學)。(第一部分)一、世界文學中的《源氏物語》二、世界女性文學中的《源氏物語》三、平安時代的社會文化背景 1.攝關家庭的後宮政策 2.婚姻制度 3.女性的散文體文學書寫(第二部分)四、《源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及故事梗概五、《源氏物語》的創作方法 1.對漢詩文的引用
  • 《源氏物語》:從紫姬的命運說起,看物哀美學在小說中的演繹
    其實,《源氏物語》是一本關於美的書,它是物哀美學的濫觴,也將物哀之美演繹到極致,書裡的人美,物美,情美,這種美裡面帶著哀傷,讓人心生憐惜,又無可奈何。《源氏物語》中有許多美妙的女子:出身尊貴的葵姬,紅顏薄命的夕顏,溫柔知性的花散裡,獨立高傲的槿姬……她們性格各異,後來的命運也各不相同,這些女子群像折射出日本平安時代女子生活的全景。
  • 從源氏物語裡感受日本文化溫柔隱忍
    世界上第一部小說其實是女人寫的,就是紫式部,「むらさきしきぶ」。紫是她的名字,式部是她的官稱!むらさきしきぶ在公元1000年左右日本的平安時代,那時候出現三個才女,其中就有紫式部,她寫了日本歷史上這部巨著,其實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小說了,就是源氏物語,「源氏物語」。
  • 日本小說創作的最巔峰《源氏物語》,體現日本式浪漫的物哀思想
    在疫情期間,閒來無事,讀《源氏物語》;感觸頗深,這本書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時期為背景,描寫了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經歷和愛情故事。歷70餘年,所涉人物四百多位,其中印象鮮明的也有二三十人。反映了平安時代的文化生活和社會背景,在貫徹寫實的「真實」美學思想的同時,也創造了日本式浪漫的物哀思想。被譽為日本小說創作的最巔峰,中日文化、文學融合的典範。物哀的審美意向除以源氏掙扎的一生反映出來外,還透過作品中所有與源氏命運連在一齊的女性的不幸得到進一步的強化。
  • 《源氏物語》的道家新論 ——評《談「源」論「道」》
    《源氏物語》號稱世界上第一部長篇小說,成書於11世紀初,作者是日本平安時代女作家紫式部。問世之始,因其出自女子之手,並未受到主流社會的認可。然而近世以降,日本民粹主義日漸抬頭,旨在拮抗傳統漢學的「國學」形成新的思想文化潮流。
  • 日本史:「假名」和「源氏物語」
    「假名」和「源氏物語」日本人是意識到這一點的,在書寫《萬葉集》時,就只用漢字的發音表示日語的音,這被後人稱作「萬葉假名」。而後又創造出了真正的日語文字,這就是被稱為片假名的日語字母。這確實是個十分了不起的發明,後來日本人又創造了叫做平假名的字母,其使用的是漢字的偏旁或一部分,現在則用來標識外來語。如上文所指出的那樣,假名如現在這樣規範化,即一字一型、一字一音是近代以後的事。宮廷的貴族婦女正是用這樣的片假名寫下了不朽的名篇《源氏物語》。這部當時世界上最長的小說的作者叫紫式部(生卒年不),是宮廷中的女官。
  • 終於一讀仰慕以久的日本紫式部寫實小說《源氏物語》
    作者 | 故壘-西-邊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閒來無事,終於一讀仰慕以久的日本紫式部寫實小說《源氏物語》。大約讀了十分之一,故事情節只若言情,使人詫異。難道這就是這部偉大作品的真相嗎?多見《源氏物語》被說成「日本的《紅樓夢》」《源氏物語》成書於公元1001年一1008年,相當於中國北宋(960年一1127年)年間,中國稱之為小說的,按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早於《源氏物語》的「小說」是漢志怪,唐傳奇,宋話本,更早的是神話與傳說。其「小說」較短,俗文故事少(後來宋話本、擬話本篇幅較長,唐時已有俗文故事。)
  • 日本優秀小說《源氏物語》的作者是日本皇宮中的一個寡婦嗎?
    日本文學作品豐富,不僅有東野圭吾的懸疑小說以及《日本書紀》《萬葉集》等文學作品,還有物語系列的《源氏物語》。物語是日本的一種文學體裁,是由口頭傳唱發展為文學作品,本意就是故事、傳說,流行於平安時代(794 ——1192)。
  • 《源氏物語》
    巨著《源氏物語》的出現代表著日本虛構物語的頂峰。這本傑作在各方面都值得我們深思。首先,我們必須考慮這個物語可不可以稱為長篇物語。其較之後的《狹衣物語》,在構成上有明顯的差異;《源氏物語》以「帖」為單位,或斷或續,或時有重複而展開情節。要之,《源氏物語》是短篇物語的堆積,與其說是長篇物語,不如叫做「集篇」物語。
  • 【恰洽陪你讀歷史】源氏物語與日本中古時期的物語文學
    作物語與歌物語初期的物語大概分為作物語與歌物語作物語:講與真實世界不同的故事。如竹取物語。歌物語:虛構程度較低,表現了以歌為中心獨自的世界。如伊勢物語,大和物語。|作品簡介|《竹取物語》現存最古老的物語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日本:《源氏物語》
    第十一周 第二天日本 紫式部 《源氏物語》紫式部是樋口一葉最喜愛的作家,理由很簡單,她不僅是日本女作家中最偉大的前輩,而且也是從詩人轉為小說家的。今天,紫式部的經典之作從許多層面上向我們提出挑戰,首先一點,總共五十四回的書裡穿插了近八百首詩。
  • 《源氏物語》|光怪陸離的貴族生活記載及中日合璧的藝術特色
    《源氏物語》|「物語」藝術成就最高峰,再現「物哀」情慾眾生相11世紀初,日本文壇出現了一部震驚文壇的長篇巨著《源氏物語》。這是一部約百萬字的長篇小說,此部小說為日本女性作家紫式部的作品。日本文學特有名詞「物語」,可以理解為雜談或故事。這種創作形式產生於10世紀初的平安朝時代,《源氏物語》則代表「物語」藝術成就的最高峰。作者紫式部,生卒年不祥(約973年—約1019年至1025年),日本平安時代著名女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