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山泉稱上述圖片系華潤怡寶幕後策劃
農夫山泉最近有點煩。3月以來,農夫山泉一再被曝出水質問題。「水中現黑色不明物5年來屢被投訴」、「農夫山泉丹江口水源地上演「垃圾圍城」水質堪憂」、「農夫山泉自訂產品標準允許黴菌存在」等報導引發公眾關注。商場如戰場,處於「水戰」風口浪尖之上的農夫山泉昨終於發聲,不僅否認各種質疑,還點名指責華潤怡寶陷害。而報導這些新聞的媒體,正是《21世紀經濟報導》。
農夫山泉的新浪官方微博11日聲明稱,「農夫山泉飲用天然水的產品品質始終高於國家現有的任何飲用水標準,遠遠優於現行的自來水標準。農夫山泉……黴菌和酵母菌亦無法檢出。」農夫山泉隨後表示,「我們有理由相信近期針對農夫山泉的一系列報導是蓄意策劃的,藏在幕後的就是國有控股飲用水企業——華潤怡寶。」
農夫山泉聲明中的「某南方網站」說的正是《21世紀經濟報導》。華潤怡寶地處廣東,佔據華南市場,農夫山泉強調該網站同樣來自南方,含義不言自明。
農夫山泉澄清質疑
農夫山泉此前的微博,均發布了對上述問題的回應,稱飲料色差、水中沉澱物為正常現象;丹江口水源地未受影響,水質符合國家標準。
面對質疑,農夫山泉拿出一份委託杭州市質量技術監督檢測院檢測的最新產品檢測報告。
這份編號為1113010146004的飲用天然水《檢驗報告》總共檢測了54項指標,其中,總砷含量實測結果<0.002mg/l,技術要求為≤0.01mg/l;鎘實測結果<0.0005,技術要求為≤0.05;鉛實測結果<0.002,技術要求為≤0.01。
另外,菌落總數<1,黴菌<1,酵母<1,渾濁度<1,致病菌均未檢出,檢測結果各項都合格。
農夫山泉聲明截圖
華潤怡寶和21世紀網:農夫山泉故意轉移公眾視線
華潤怡寶和21世紀網均先後發表聲明,指責農夫山泉轉移公眾視線並博取同情。
華潤怡寶昨晚發布聲明:「我司從未以任何方式對農夫山泉聲明中所提到的做法予以任何形式的參與;作為一家有社會責任的企業,我司一貫反對任何企業不正視自身問題、推卸自身責任,通過利用媒體轉移公眾視線將自身危機轉嫁給競爭對手的任何行為;我司保留對農夫山泉採取法律行動的一切權利。」
21世紀網今天也發布聲明:「報導發布之後,農夫山泉並未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不僅未查明黑色懸浮不明物究竟何物,還以競爭對手蓄意謀劃操縱負面報導來為自己開脫,暗示21世紀網蓄意抹黑,以此轉移公眾視線並博取同情。」
那麼,農夫山泉水質到底有沒有問題呢?
確實低於國家飲用水標準
中國民族衛生協會健康飲水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馬錦亞昨天向《京華時報》記者確認,農夫山泉執行的標準的確不如自來水標準。他表示,任何瓶裝水企業都必須以國家強制性標準——GB5749《生活飲用水標準》為底線,若不能執行則有違反國家食品安全法之嫌。
公開信息顯示,農夫山泉執行的產品標準為浙江省標準DB33/383-2005,該標準由浙江質監局提出並歸口,由農夫山泉作為唯一的企業代表參與制定。簡單比對可知,農夫山泉執行的這一標準在有害物質砷、鎘的限量方面,均寬鬆於國標GB5749《生活飲用水標準》,其中砷指標限量甚至放寬到5倍。
對於農夫山泉的「產品品質始終高於國家現有的任何飲用水標準,遠遠優於現行的自來水標準」說法,馬錦亞表示,不排除存在「企業執行標準低,但產品實際檢測值高於國家標準」的可能性,但是,執行標準低就意味著有些指標存在不安全的風險,「如果產品標準都不如自來水標準,何談健康和安全?」
馬錦亞昨天直言,從行業的角度看,低於國標的地方標準是不能備案的,地方衛生標準備案部門對低於國標的地方標準進行備案,是一種執法倒退行為。「在地方企業的非正常手段下,連國標要求都達不到的地方標準卻得以通過備案。而一旦通過了備案,就等於是合法有效的了。對這樣的事情,行業協會也非常痛恨。」馬錦亞稱。
中國「水戰」頻繁 消費者期待權威說法
我國飲用天然水國標缺失導致地標林立。在瓶裝飲用水細分市場裡,只有天然礦泉水和瓶裝飲用純淨水有國標可執行,可以在包裝上寫明執行標準為「GB」,而飲用天然水未有統一國家標準,各大天然水企業都在執行企業自己制定的「產品標準號」或標準號為「DB」的地方標準。例如僅廣東省就有飲用天然山泉水、飲用天然淨水兩個地方標準都在執行,其中涵蓋範圍也較難以區別。
回顧近幾年,由於「水安全」問題獲得日益關注,中國飲用水紛爭頻繁,不管是2000年的純淨水之戰,2008年相關企業的「無間道」飲用水戰,還是2009年千島湖水質事件,表面是各大水企之間的利益博弈,但是最終公眾的關注度都聚焦於監管和標準上。
有業內人士認為,飲用天然水在水類產品中佔據了相當的市場份額,不僅消費者需要一個權威的標準來判斷,監管部門和行業內部也希望能有統一的國家標準出臺,更利於行業監管執行和行業規範發展。
而消費者更傾向於「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比執行什麼標準更重要的是實際檢測結果。新浪微博「豆乾頭」認為:「實際情況還是要檢測報告。」
浙江工業大學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潘理黎表示,食品安全牽涉面廣,錯綜複雜,專業領域老百姓看不清,希望權威部門能及時發聲,並將結果公之於眾,如果產品確有問題就要嚴查生產廠家,如果沒有問題也要及時通報公眾,以便消除消費者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