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一次知道國航鳳凰知音裡程可以換國泰兩倉的時候,還是2015年。本來用5萬裡程換了個國慶巴黎(趕在淡旺季之前)經濟艙的我還有點感覺羊毛到手,沒想到其實最大的羊毛,是在合作夥伴上。
那就是著名的國航裡程換國泰兩艙。畢竟換自家經濟艙的價格幾乎可以換下來國泰航空的頭等艙,不能不說超值。只不過這個路子知道的人越多,用起來就越難。
以前還能提前半年看到個票什麼的,今年已經邪乎到必須提前300多天兌換了?當然,臨時撿漏也不是沒有機會,淡季出發,票也不難換。
這不是,隨著亞洲萬裡通政策的調整,國航的鳳凰知音換國泰系航班的所需裡程,也出現了一些變化。雖然正式通知還沒有下發,按照國航的特點,調表也要給一個月的緩衝期(這個緩衝期的界定由國航確認),但其實在國航的一大神器——裡程計算器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到相應的端倪。
比如,按照原表的標準,公務艙單程5.25萬,這個標準在今年的8月份還是沒有變化的。但如果我們把時間調整到9月1日,就會發現事情開始起變化。
公務艙單程所需要的裡程數是7萬,頭等艙所需要的裡程數是7.5萬。相比於原有的5.25/6萬來說,分別上漲33%和25%。
而往返的價格,則是公務14萬,看起來是兩個單程公務加起來是不是?
頭等艙的往返變成了17萬?等等,剛才查到的不是單程7.5萬麼?
沒錯啊,單程返程頭等艙也是7.5萬……那,是國航系統bug還沒有調整好?Emmm……
考慮到這個變更時間會在9月1日生效,所以這意味著國航的正式公告(或者調表)可能會在8月1日發出,也就是說在8月1日之前,這個裡程計算器算出來的結果,還會出現一定的變化。
另外一個,根據與國航客服溝通的情況來看,通過電話客服換票,看到的裡程要求,和裡程計算器上的完全一樣的。昨晚上我打95583-3轉客服幫我看了個29號的香港巴黎公務艙(感謝冰茶提醒),單程依然只要5.25萬,而9月份以後的所需裡程數就漲上去了。
所以我的推斷是,電話客服後臺看到的裡程數要求,和國航鳳凰知音官網的裡程計算器調用的所需裡程的接口是完全一樣的,區別就是在於人家內部系統,能看到有沒有票。雖然這個裡程計算器的前臺頁面也不太美觀吧,但能用就好。
當然現在還是有一種傳聞,就是國航可能會針對國泰的兌換推出淡旺季政策,這意味著這個裡程數要求,或許將會是彈性的。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我在裡程計算器上進行了測試,得到了如下的結論。
六條典型航線的價格全面上調,對比以後才會發現,其中大家常用的歐洲/南非線路其實相比之下,漲幅相對較小。而由於往返計算所需的裡程,和單程所需乘以二並不一樣,結合剛才所說的淡旺季的政策,所以表格中算出來了疑似平季和旺季的兩個不同的結論。
但如何破解旺季?換兩個單程,或許是一個方法。但要注意的是,兩個單程的稅費相加,和一個往返並不相同。以法蘭克福為例,香港出發單程稅費290,法蘭克福出發單程稅費1238,但如果出一個香港法蘭克福往返,就只要980左右的稅費。
這意味著,如果兩個單程可以破解往返旺季的話,兌換頭等艙,你可以省下2萬的裡程,但要多準備五百多塊錢的稅費。
實際上,如果單程還存在旺季的話,那麼可能將會是這樣的一個標準。當然,在這個基礎上上浮10000,也不是沒可能。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時候算是國泰的旺季,什麼時候算是平季呢?
我的猜測可能是,如果國泰有標準賞的時候,那麼按照平季標準,如果國泰有靈活賞的時候,那麼按照旺季標準。這樣系統對接的時候更容易,往好的一方面想,票池可能會擴大。不過如果是固定期限的話,當我沒說。
最後我們看一下上漲幅度。可以看到,其實從幅度上來說,公務上漲的幅度,遠大於頭等,北美航線的公務艙兌換上漲幅度甚至到達93.55%,可怕。
當然如果你體驗過國泰的公務艙的話,其實相比於國內航司來說,我覺得好的有限。更不要說,國航馬上就有A359來飛歐洲了。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由於公告尚未正式發布,本文所有判斷均來源於與客服的溝通、周末旅行群友昨晚的實際兌換以及國航裡程計算器的試算,不排除國航還有調整表格的可能。
另外,雖然9月1日以前的票是原標準,但改到後面去飛是不是需要補裡程,這個我持保留意見。
關於國航與國泰的玩法,可以看看下面幾篇文章。
寫在最後
裡程貶值是常有的事兒,當年AC換新加坡公務往返3萬漲到8萬,去年UA換澳新往返公務8萬漲到11萬都,DL的7500說沒就沒。其實漲價與否,從大多數鳳凰知音會員的角度來看,沒有太大的影響。畢竟從整體基數上來說,能有10萬以上裡程的用戶其實並不多。
在過去的36個月時間裡面,我去了10次歐洲,6次美國。國泰長線兩倉我換的不多,就換過3次,說老實話,我想對於大部分朋友來說,靈活的時間更重要。
著急的時候,我直接用10萬鳳凰知音換個北京直飛巴黎的單程公務艙,不著急的時候我花3k多含稅的票價買過北京直飛洛杉磯/休斯頓的開口經濟艙。而對於這件事吵吵著國航不厚道的朋友,我想,其實你應該提前把假期定好,把籤證辦好,早換早享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