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子夜,歡迎關注,願做一縷微光,點亮你的人生
文 /子夜
2017年,韓國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出本,很快在韓國銷售破百萬冊,日本上市3個月突破13萬冊,成為亞洲近10年來罕見的現象級暢銷書,作者趙南柱被授予「年度作家」稱號。
在半個多世紀前1943年的中國,也有一本小說《結婚十年》一經出版,人們便爭相購買,盛況空前,這本書一共印了36本,可謂是創造了當時出版行業的一個奇蹟
而此書的作者蘇青,也因此書一舉成名,得以和當時上海灘另一位女作家張愛玲齊名。
這兩本來自不同時期、不同國度的書,之所以如此受追捧,主要是因為它引發了大眾的強烈共鳴。
女人們看此書,不管你是妻子、母親還是女兒,從書中你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你會不自覺地融入角色,與她們一起同歡喜、共悲憤。
男人們看此書,會明白原來我的妻子、母親或女兒,心裡有那麼多無奈與苦楚,從而更好地去理解和關愛她們。
是什麼樣的文字,才會有如此強的感染力呢?
一定是傾注了作者本人大量情感的文字。
正所謂,只有先感動了自己,才能感動別人。
《結婚十年》是作者蘇青寫自己從結婚到生子再到離婚的十年婚姻故事。文中的她化身主角蘇懷青,毫不避違地把自己的「醜事」曝光在大眾面前,實在真實得可怕,讀者讀來如同感同身受。
《82年生的金智英》是韓國作家趙南柱的成名作,她寫這部小說的動機,是因為,2015發生的「媽蟲」事件。(媽蟲:是韓國人對家庭婦女的一種貶稱)促使她寫一部為女性發聲的作品。
兩位作者通過她們那高超的筆觸,不動聲色地把讀者帶入到她們那瑣碎幽怨的情境中,讓讀者真切地感受到她們的辛酸與無奈,一切還都顯得那麼真實自然。
這大概就是文學的魅力!
下面我分別從作品的創作背景、主題精神和作品內涵談談兩部作品的異同,及現實意義!
一 《結婚十年》和《82年生的金智英》創作背景與主題思想相似
1 為了謀生,蘇青寫下了自傳體小說《結婚十年》,剖析自己不幸婚姻的同時也在為女性群體鳴不平
《結婚十年》的作者蘇青,出身書香門第,又受過高等教育,是五四以後的第一批具有獨立意識的新女性。
可同時,蘇青身上也還殘留有舊式女子的傳統思想。
她在20歲時,被迫中斷學業,在母親的安排下嫁給比自己大兩歲的富家公子李欽厚,開啟了一段為期十年的不幸婚姻。
小說《結婚十年》是在蘇青結婚的第九個年頭寫的,那時蘇青與丈夫的婚姻已遊走在離婚的邊緣。
作為一個做了近十年家庭婦女的女人,已處於與社會脫節的狀態,為了能夠不依賴男人而活下去,之前從未寫過小說的蘇青開始試著寫小說謀生。
《結婚十年》便是在這樣的創作動機下寫成的。
在寫作中,蘇青將自己化身為主角,雖然儘可能克制,但語言中還是會流露出為女性鳴不平的憂傷,自然而然地為女性群性而發聲。
沒想到的是,蘇青那近乎自說自話式的小說風格,反而令讀者耳目一新。
在小說中,她坦誠地自我剖析,還有她那富有哲思的俏皮語言,讓她的小說一度成為了上海灘最受追捧的圖書。
2 為了重返職場證明自身價值,趙南柱寫下了《82年生的金智英》,借角色之口,為女性群體發聲
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的作者趙南柱女士,1978年出生於首爾,畢業於梨花女子大學社會學系,曾擔任《PD手冊》《不滿ZERO》《LIVE今日早晨》等時事教育節目編劇。
趙南柱自從2011結婚生子後,就在家看孩子當起了家庭主婦。每天24小時都是以孩子為中心。有時她也難免會憂慮自己的未來,會想要實現自己的價值與夢想。
作為一個人,趙南柱說:「她好像是在自己的世界裡面崩塌了,這種想法讓她非常混亂與彷徨。」
難怪在小說中,趙南柱對金智英結婚生子後,想要重返職場的艱難處境,才會描繪得如此真實。
趙南柱曾在採訪中說:
「我也是一名普通的韓國女性,我在韓國生活了40年,寫著寫著這些經歷和我越來越類似,我在寫作過程中產生了共鳴。」
韓國女性學者金蓮珠評價《82年生的金智英》:看到最後,你甚至都分不清作者寫的是金智英,還是你自己。因為這本書就是千萬韓國女人一生的真實寫照。
金智英的人生故事平淡無奇,甚至連作者趙南柱和圖書編輯對這本書都不看好:有多少人喜歡看別人的乏味人生呢?她們開始的猜想是能賣出8000本就不錯。
可是,令人沒想到的是,金智英的故事引起了韓國女性的廣泛共鳴,諸如「那時候我也曾經是這樣」「以後的我會不會也變成這個樣子」的感嘆隨處可以聽到。
《82年生的金智英》和《結婚十年》一樣,講的都的是平凡女人的平凡故事,正因為她平凡才顯得如此真實,近得就像是我們身邊的一員。
故事雖發生在不同時代,不同國度,卻有著相同的情感內核,共同為女性而發聲。
二 不同之處:社會和男人對女性意識覺醒的包容程度不同
1 蘇懷青想要獨立,就只有與社會和男人決裂,不惜以離婚的形式去爭取女性的獨立與自由
《結婚十年》中的主角蘇懷青在20歲時,就被迫中斷學業成婚,而她當時並沒有反抗,說明當時女性意識的覺醒還不徹底。
婚後次年,懷青產下一女,重男輕女的公婆馬上催生二胎。
懷青逐漸被公婆強行灌輸的價值觀所同化,徹底放棄學業,而淪為了世俗的生育工具,一連生下四個女兒,最後才生下一個兒子。
十年的婚姻生活,使懷青變了一個一無是處的家庭主婦。
此外,經濟上的不獨立,讓她在婚姻生活中飽受折磨。有次,懷青沒錢買米了,去問丈夫要錢,丈夫不但不給錢還打了她一巴掌,正是這一巴掌把她打醒了。
此後,懷青開始著手找工作,並且經常讀書看報來提高自己的思想。
可她的丈夫崇賢,最看不得她讀書學習,挺害怕她的思想超他之上。
崇賢也不喜歡她有大志向,還不喜歡她出去賺錢,他覺得那有損他的面子,他也不喜歡她有思想有學問,說女人的緊要任務是伺候好丈夫與公婆。
懷青越來越覺得自己過得太壓抑,她開始覺醒與自救,並嘗試寫文章給雜誌社投稿。
這時,崇賢不但不鼓勵她,還要打擊壓迫她。並且懷青還發現丈夫竟然與自己的閨蜜有染,最後還搞大了對方的肚子。
懷青想到了離婚。當時的女性離婚,意味著後半輩子徹底沒了著落。懷青這是在向傳統的男權社會發起真刀真槍的挑戰。
從十年前的妥協,到十年後的抗爭。懷青的女性意識開始覺醒。
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女性的獨立為男權社會所不容,要想獲得自由,唯有選擇與社會決裂的方式來維護女性的權益。
那是時代的悲哀!
好在,懷青終於走出了時代的牢籠,為女性獨立豎起了一面旗杆。
2 金智英想要活得有價值有尊嚴 ,生育後患上了幻想症,好在最後在丈夫的關愛和父母及公婆的包容與理解下,最終走出了人生困局
金智英出生在小康之家,父親是公務員,母親是家庭主婦,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
在重男輕女的父親眼裡,女兒是無足輕重的,金智英好不容易在母親的堅持下才念完了大學。
31歲那年,金智英順理成章地嫁給了都市小白領鄭代賢。
新婚沒兩個月,就聽到公婆旁敲側擊的催生令,甚至還有那些不相干的七大姑八大姨也加入到了助威的隊伍。
「結了婚的女人哪有不生孩子的」,「會不會是女人身體有啥毛病生不了」,諸如此類的聲音,不絕於耳。
連丈夫鄭代賢也加入了對方的陣容,道:「不如,我們就生一個吧,反正遲早要生的。」
金智英無力反駁,可生下孩子後的一系問題,她不得不考慮。
十月懷胎的艱辛自不必說,生下孩子後,金智英辭了工作在家全職看孩子。
24小時圍著孩子輪軸轉,沒有一分一秒的時間可以放鬆,而且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你分內的事。沒有人能看到你的價值,認同你的辛勞。
孩子稍大一點,想要重返職場,卻只能找一些臨時性的工作。
好歹上過大學的金智英感到頭頂壓過一面黑雲,把她壓得嚴嚴實實,她找不到自己人生的出口。
金智英患上了產後幻想症,時不時出現幻覺,總是用別人的口吻來說出自己心裡的不滿。
好在,金智英的老公鄭代賢意識到了妻子的問題。
鄭代賢開始著手幫助妻子走出困境,他每天早早回家主動幫助妻子處理家務,又小心勸慰妻子可以適當放鬆,還說服妻子去接受心理醫生的治療。
金智英的病情傳到父母與公婆的耳裡,她的母親心痛不已,母女二人抱頭痛哭,母親自責自己沒有照顧好女兒,說要放下手頭事情來幫金智英照顧孩子。
她的婆婆也一改之前的臉色,買了許多補品寄給她,還勸慰她不要想太多,要她好好保養身體。
金智英在丈夫與家人無微不至的關懷下,隨著孩子的長大,心情慢慢變好,逐漸恢復了正常。
金智英是幸運的,她遇到了真心疼愛她的丈夫,關愛她的父母,理解她的公婆,在他們的關懷與支持下,走出了人生困局。
現實意義
1 成為一個獨立的人,是女人一生最重要的使命
對於大多數女人而言,她們結婚後,就不再屬於自己,而成為了別人的媳婦和孩子的媽媽。
我見過很多女性因為生不出兒子而拼命生育,三胎甚至四胎,直到生不動為止。她們被社會道德所綁架,一輩子都在為別人而活。
身為女人,無論結婚與否都不要輕易失去自我 ,去無原則地遷就對方,更不要淪為別人的附屬或生育工具。
女人要想擁有幸福的人生, 就要告訴自己,我是一個獨立的人,我有自己獨立的權利,我們無需通過服從某些人的要求獲得內心的幸福,因為這樣的自己並不一定會內心歡愉,而是外在的壓力所迫。
2 忠於自己,回報愛你的人的最好方式,是先愛惜自己
許多女人一結婚馬上就生孩子,有時候並不是她自己想生,而是怕被別人議論,怕得罪公婆,怕老公生氣,在自身條件尚不成熟時,就勿忙生下孩子。
做一個忠於自己的女人,別活在別人的期待裡,更不要為了表面的和諧,不斷委屈與將就。一味的壓抑自己而迎合別人,並不是良策。
相反,女人一定要先愛惜自己的身體,照顧自己的情緒,才能擁有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去關愛你愛的人。
所以,別太委屈自己,一切忠於自己的內心,相信你會更好地經營生活,如果婚姻出現問題,也會用坦誠的態度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
時代越進步,女性群體也越來越受到社會重視,男人們對女性也越來越包容,相信在世界各個角落生活的無數蘇懷青與金智英們,也能迎來自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