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大老師趙超,ID:dalaoshizhaochao】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這個話題,是起於一個已經讀大二的學生提問:
非英語專業,想從事英語相關工作的話,需要做哪些準備?
英語專業,在中國的受歡迎程度,始於90年代的出國熱,現在,早已恢復到本身的工具屬性。
不知道這位同學有什麼想不開,非要從事英語相關工作。
當然,調侃歸調侃,回復還是得認真。
我的回覆如下:
英語方面相關工作,除了英語老師,基本也就只剩翻譯,國際貿易、以及需要外派國外的行政類工作。
而這幾個行業和崗位,我自己在畢業前幾年,都恰好全職從事過。經過綜合比較後,才在英語老師這個身份上堅持了下來。
以上幾個行業,需要的核心能力,並不是所謂很高的英語水平。
翻譯,倒是對英語水平要求比較高,但盤子太小,跟律師有點類似,馬太效應嚴重。真入行你就知道了,對大多數譯員而言,收入跟付出不太成正比。
國際貿易就不說了,業績為王的銷售崗位,沒有客戶會因為你英語好,而選擇跟你做生意。產品質量、價格、推廣方式渠道,這些才是重點。
至於英語老師,算是以上幾類工作中最穩定,待遇上也相對更高的職業。雖說出國熱已涼,這不還有少兒英語嘛,至於一直在高歌猛進發展的K12領域,更是壓根就沒涼過:
只要中高考是剛需,中學英語教學,就永遠不會涼。當然,你英語也不能太差,尤其是做英語老師的話。
但話又說回來,賽道好,跟你能賺到錢,又是兩碼事,這個行業同樣一片紅海。
相對而已。
喜歡英語是好事,如果真的有志於畢業後從事英語方面的工作,建議最好結合本專業,把英語作為求職時的籌碼,以及在職場上的輔助工具,這樣競爭力才能相對大一些。
比如網際網路+英語、金融專業+英語。
英語說到底,就是個工具。現在英語專業開設的語言學,翻譯學等,早已虛無縹緲到跟市場需求脫節。
當然,我一直都尊重那些坐得住冷板凳、專心搞學術研究的英語老師,但現實中並不會建議自己的學生這麼幹。
月亮重要,六便士更重要。
以上,就是我針對非英語專業那些英語比較好學生,關於求職,給出的全部建議。
已經步入職場的你們,又怎麼看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