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的做多、做空,港股叫做好、做淡;A股的多方、空方,港股叫好友、淡友。
港股與A股市場術語對比及港股術語解釋
香港與內地雖然都使用漢語,但在股市術語的表達上還是有差異,比如A股的做多、做空,港股叫做好、做淡;A股的多方、空方,港股叫好友、淡友;A股的跳空,港股叫裂口;A股的ST股、補漲股、績差股,港股叫垃圾股、落後股、質差股,還有港股的仙股——股價低於港幣1毫(10分)的股票;窩輪——權證等,這些術語,投資者在投資港股前必須熟稔於心。
以下是港股與A股部分術語的對比及術語釋義:
港股市場術語詳解:
手/球 (Lot Size / Million Share)
手「及」球「,均是買賣股數的單位術語。」手「即每次買賣的最起碼股數,而各股票的每手單位並非一致;」球即一百萬股。
下單時,一般以每手股數作計算。例如:投資者若有意買入1000股恒生銀行(0011),以該股每手為100股計,等於買入十手。至於滙豐銀行(0005),每手為400股,買入十手,則等於買入4000股滙豐銀行。
投資者買賣股票,股數切記要以每手作計算,因為如果股數不足一手,均被視為碎股,而碎股一般是需以低於沽出叫價沽出;換句話說,投資者所收的金額將會減少。因此,每次買賣應以足「手」股數進行,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至於以「球」為單位向經紀落盤,應切記每「球」是指一百萬股,而非一百萬元的投資金額。例如買入價值一百萬元的滙豐銀行,所需購入的滙豐銀行股數大約是10000股(假設滙豐每股現價為100元),但若錯誤購入一「球」滙豐銀行,則估計需動用的金額會數以億計。
高水/低水 (Premium / Discount)
高水,又稱升水,通常是指期貨價格高於現貨價格。以期指(即恆指期貨)為例,如果期指高於恆指(即恒生指數),便稱為期指高水。如果期指出現高水,一般會認為是後市向好的指標,因為期貨市場的投資者願意以較現貨市場為高的價格去購買期指,表示投資者對後市有信心。
低水,又稱貼水,是指期貨價格低於現貨價格。以恆指期貨為例,假如恆指高於期指,這種情況就可稱為期指低水或貼水。需知道,期指是一種特別產品,它是現在決定價格,而在將來合約到期之日(即每月月底結算日)才作結算。在結算日當天,期貨價格應該等於現貨價格,即期指應等於恆指,因此期指的現價根本是對未來到期日恆指收市價的一個估算值。所以,若遇上期指低水的情況,即代表投資者估計未來恆指會下跌,後市向淡。
拋空(沽空) (Short Sale)
拋空與沽空,通常應用於股市投資,很少用在期貨或期權等衍生工具。例如投資者看淡後市,可以沽出期指合約,等待恆指下跌時獲利。我們稱之為「沽期指」,很少說成「拋空期指」或「沽空期指」;若看淡後市,除了沽期指外,還可拋空(或沽空)股票。
拋空股票的運作,是以較高的市場價格沽出股票,而投資者本身是沒有股票的;如果他有股票在手而沽出股票,就不叫拋空。在拋空股票之後,股價若下跌,他便可以較低價買回股票平倉獲利;反之,便要以較高價錢買貨平倉。
在香港要拋空股票需預先安排,如果沒有股票在手而胡亂拋空,即違反證監會的沽空條例,是違法的。正確拋空要付息向經紀行借貨,利息則由雙方自行商定。而拋空者最少要付出拋空股票市值105%的按金作抵押。由於拋空股票手續既複雜,成本亦不少,故不是太普遍。
套戥 (Arbitrage)
經濟學上有一個理論,名為「同一價格理論」(Law of one price) 。一件商品在不同地方的售價,扣除了交易費用之後,應該是相同,否則套戥活動便會出現。
所謂套戥(套利),是指同時買及賣某一種商品,所持的買賣策略是低價買入而高價賣出,以套取差價權利。例如有一件商品在地方A的賣價是10元,而在地方B的賣價為9元,假設交易費用為零,那麼套戥的機會便出現。因為地方A及地方B的同一件商品售價不一,套戥者便會利用低買高賣的策略,在地方B以9元買入該件商品而在地方A以10元沽出,那麼一來一回便能賺取1元。
在上例中,套戥者同時買入(持好倉)及賣出(持淡倉)某商品,因此他的倉位為零。正因為在兩個地方該種商品的賣價不一樣,所以套戥者便有利可圖,以低價購入,高價賣出。加上買與賣同時進行,因此套戥者的風險是有限的。
即日鮮 (Day Trading)
「即日鮮」是指一種即日來回買賣的交易,所買賣的商品可以是股票或期貨,屬於投機的一種方法。
以股票為例,香港股票市場的交收制度是T+2。所謂T+2,是指買賣進行當天為T,而交收日期是買賣當天(T)再加兩個工作天。例如在星期一買入股票,而假設跟著並沒有公眾假期,那麼星期一加兩天便是星期三,星期三便是星期一股票買賣的交收日期。
所謂交收(settlement),是指買賣雙方一手交錢,另外一手交貨(股票)。當這個買賣程序完成後,便貨銀兩訖,買方就收到應得的股票,而賣方亦收到應得的金錢。
香港的T+2交易系統已沿用多年,原意是給予買賣雙方的股票經紀行有充足時間去核實交易,以及作出金錢上的調撥。正因為在作出股票交易之後兩天才交收,有些經紀行會給予其客戶一些安排,就是在買入股票後而未到交收日T+2之前,如果客戶把其購入的股票沽出,基本上是不用付錢(假如購入價是低於賣出價);如果購入價是高於賣出價的話,也只需付出相差額給予經紀行。如果股票一買一賣在同日進行的話,就稱為「即日鮮」 。因為真正的金錢流量,只限股票買入價和賣出價的相差,所以同一筆金錢便可操控更大的資產,這等於變相槓桿投資。股票買賣原屬長線,「即日鮮」這種買賣方法有違股票投資的原意,因此屬投機,與賭博並無分別。
篤手指
當傳統指數成份股出現一段時間上升後,部份資金都會轉向其他二﹑三線股份,因為上升空間較多,而這類型股份一向是散戶至愛,所以散戶參與率在這時候會大幅上升,同時有關股份上升消息會大量充斥在市場上。由於此時股價升幅比較顯著,會吸引散戶投入更多資金,炒賣有關之消息股,一般來說,即使投資者未必有足夠的資金,證券行亦會為投資者提供孖展(保證金)買賣,不過由於多數二﹑三線股都不會被接受作為抵押品,加上在「九七金融風暴」中有多間證券行不合法地利用客戶孖展戶口中的抵押品,令散戶投資者不大敢利用孖展戶口。不過部份散戶既沒有足夠的資金作短線炒賣,又沒有孖展戶口,仍會買入多於他們能夠負擔的股票,他們會使用俗稱「篤手指」這種方法,利用買入股票至股價交收之間的兩日差距,以所謂「對數」的方法交收股票,希望在買入更多的股份後,當股價上升,便可賺取更多的盈利,而這種「篤手指」的方法多數會存在一般中﹑小型的華資證券行之中,因為這類型經紀行一般都不會要求客戶預先存入一筆金額作為保證金,只要求客戶準時在T+2日交收股票即可,不過一般在銀行買賣客戶由於只可購買與其銀行戶口等值之股票,所以透過銀行買賣的客戶並不存在篤手指這個問題。另外,由於篤手指存有相當大的價格風險,投資者通常只會利用篤手指來炒即日鮮,即會在收市前沽出當天所多購的股份,那麼若沽出價較購入價為低,投資者只需支付兩者之差額,但若沽出價較購入價為高,則可收取兩者間之額。這種方法雖可方便客戶以較靈活的方法買賣股票,但當在市況逆轉或遇到股份突然停牌時,則會增加經紀的財政負擔,而且證監會亦不容許這種對數的交收方法,加上未來可能會引即時交收制度,「篤手指」這個現象最後更可能會完全消失。
換馬 (Switching)
換馬,是指投資者沽出所持有股票,趁機將資金投資在另一目標股票上。
凡所持有的股票升勢將盡或放緩,精明的投資者都會把握時機,趁高將股票沽出套現,再將資金投入另一目標股票上。若眼光較準,該投資者可在每一目標股票的升浪中,賺取可觀回報。另一方面,若所持有的股票盈利質素轉差,或受其他利淡因素影響表現,投資者亦可儘快將股票沽出(止賺或止蝕),再將資金換馬至另一股票身上。
股票有升有跌,若看準機會,持續換馬,有利加速並增加投資者的回報,提高利潤。不過,若不幸大市「牛皮」,或處於熊市,持續換馬除了損失基本交易費用外,還可能令虧蝕金額增加。因此,遇上上述市況時,投資者還是持有現金為上。
個別散戶換馬,對大市不會有太大影響。但若基金大行或大證券行換馬,卻會對被沽售的股票帶來龐大沽壓,小股民若走避不及,便可能受股價下跌拖累。有見及此,如基金大行或大證券行有換馬之舉,投資者便要留意;若非對該股信心很大,投資者還是先把股票沽出較好。
撈底
雖然股票價格的走勢一般較難預測,尤其是在特殊情況下,股價可能會持續上升或持續下跌,令到股價出現超買或超賣,不過部份投資者相信即使市場傳出了不利的消息,若股價在經過一輪突然其來的急跌後,尤其是當股價跌至極低的時候,技術上通常都會出現反彈,因此便認為當股票被嚴重拋售時,正好是趁低吸納的好時機,市場把在這種心態下入市俗稱為撈底。
投資者之所以持有這種心態,全因他們持有以下幾點信念:
1)相信每隻股票都會有一班大戶投資者或稱作「莊家」維持股票的價格,若股價跌低於所預期的目標價時,便有可能進行「幹預」,把股價託回目標價附近,若單從投資者角度來看,從低位購入後並待反彈時沽出便可獲利,因此當投資者相信「莊家」有能力維持股價時,便會在低位撈底。
2)相信每隻股票在投資者心目中都會有一個「合理」的價值,尤其是當實力股突然被拋售而急速滑落時,當股價低於心目中之「合理」價值時,投資者便會在低位進行撈底。
3)另外亦有投資者因為在高位已購入股票,為了拉低平均價,於是趁股價出現急跌時撈底,可以賭股價反彈時便可沽出,減輕虧損情況或甚至可稍有微利。
雖然投資者在撈底時會有不同心態,但可以肯定就是撈底是極高難度的動作,尤其是一般的散戶投資者,在缺乏資訊下賭撈底經常會導致愈撈愈低的情況。
轉倉
「倉」一字的英文是「Position」,或譯作「盤」。而做倉有兩個基本策略:就是看好後市時,做好倉;看淡後市之時,便做淡倉。而期貨市場,就給予投資者一個做好倉或淡倉的機會。例如投資者看好後市,他可以購入恒生指數期貨,亦即做好倉。如果恒生指數上升時,他便能獲利。同樣地,如果投資者認為恒生指數將會下跌,他可以沽空恒生指數期貨,亦即做淡倉。
期貨與股票最大分別,是期貨有槓桿作用,以少許資金便能操控相同數量的股票。但是期貨是一個零和遊戲(zero-sum game),有人做期指好倉,亦會有人做期指淡倉,有買賣兩方,期指合約才能成交。期貨是有期限的,在期限到期當日,即結算日,期貨持倉者必須平倉。如果投資者覺得自己所持的倉是正確的,例如他在八月做期指淡倉,繼而覺得九月份恒生指數在九月也是向淡居多;這樣,他可以把八月份的期指合約平掉,然後再做九月期指淡倉,以賺盡預期九月恆指跌幅,這種把期指續期的做法,就叫做轉倉。
長倉(Long Position)
長倉,即持貨買入策略,至於所持是何種貨品,並沒有特別規定,買入者可以是期指、期權等。不過,一般而言,市場較少以「長倉」二字應用在股票方面,因「買入」、「沽出」、「拋空」這三類行動,已清楚界定投資者所採取的是甚麼策略。
單看「長倉」二字,似是看好後市的意思,事實上卻不可一概而論。
以期指市場為例,投資者只可買入或沽出期指。換句說話,採用長倉策略,等於買入期指,單頭持貨即看好後市。反之,短倉(short position)則等於沽出期指,單頭沽貨即看淡後市。
不過,如果應用在期權市場,長倉或短倉並沒有明確表示投資者對後市的看法,因期權市場既有認購期權,亦有認沽期權,投資策略可以有多種。簡單而言,買入認購期權,這長倉策略屬看好後市的做法;反之沽出認沽期權,這短倉策略實際上亦是看好後市的投資做法,而非看淡後市。至於僅沽出認購期權,這短倉策略則是看淡後市之舉;僅買入認沽期權,這長倉策略亦屬看淡後市的做法。
射倉
(1) 射倉是什麼?
射倉,即將部分或全數股票轉往其他證券行已開設的戶口。射倉所需時間, 是因不同證券行而異, 若非市況混亂, 或遇到個別證券行出現財政困難, 一般可以在即日內完成。
(2)為何要射倉?
一是受市場氣氛影響所致。當某證券行出現財政問題及經營困難,甚至其經紀監守自盜向銀行抵押貸款。在人心惶惶的情況下,小投資者為免畢生積蓄化為烏有,多傾向將所持股票射往其證券行或銀行已開設的股票戶口之內。對於孖展客戶來說,若遇上述情況時,射倉更是刻不容緩,因孖展戶口的保障有限,監管亦不足,加上股票普遍以證券行名義存於財務公司(因方便向銀行貸入資金予孖展客戶),投資者變成並非股票的持有人,為此孖展客戶須特別小心。
二是投資者沿用的經紀另謀高就,轉往其他證券行工作。為免客戶流失,該經紀會徵詢有關客戶的意見,如同意將股票跟經紀而不跟證券行,經紀將會代客戶將股票「射」往即將任職的證券行。 若然該名客戶交易較為密切或交易金額較大,個別經紀更會出錢代辦射倉手續,為的是保持客戶人數及每日成交金額。
面對上述轉變, 客戶應首要考慮該經紀的操守和效率,若非稱職者則無需考慮轉倉, 寧願另覓經紀,以保障自己的財產及提升一己勝算。 若經紀屬稱職者,則需要考慮新證券行的規模、聲譽、經營住績、交收手續等。
補倉/平倉
補倉,是指孖展客戶的持倉市值不足以維持孖展水平,須即時額外存現金入孖展戶口,以維持按金要求。
平倉,即停止持倉,買入期指或期權者將持倉沽出。
斬倉(Stop Loss)
斬倉,即貸款者在借款人無法履行諾言額外存入資金去維持按金要求時,將借款人的抵押品(如股票)即時在市場沽售套現。
挾倉 (Cornering the Market)
(1) 挾倉是什麼?
以期指及期權市場為例,所有交易是零和遊戲,即是有贏家的利潤是來自輸家身上,若反則亦然。若想成為勝利的一方,財力較大者自會運用本身優勢,以驟然增加的龐大買盤或沽盤去挾高或挾低指數或股價,務求贏取對手的金錢。
(2) 挾倉大場面怎樣見到?
挾倉的出現,多數是一面倒的。以股票市場為例,若有不少人拋售股票企圖造淡,但拋售金額總數未及好友(多方)的多,一旦多方進行反擊,大手買入不少股票,造淡者為免全軍覆沒,將被迫反手回補空倉,泛稱為挾淡倉。在好友買盤及回補空倉盤的帶動下,該股價格將會被挾高。
情況之二,是莊家未將股票完全派發,在適當情況下,有關莊家將掉頭挾高股價,去吸引投資者飛身跟買,或逼令拋空股票者以高價回購已沽出的股數。屆時,有關莊家將逐步所持倉滲出,直至沽出所有股票為止。相反, 若莊家欲收集個別股票,多數會先行大手沽售該股,增加該股沽壓,這種挾好倉的手段有利莊家以偏低股價收集股票。這種由莊家發動,用大量買盤或沽盤扭轉股價跌勢或升勢的手段,亦泛稱為挾倉。
(3)期指挾倉極平常
以恆指期貨為例,若市勢偏淡,沽家多過買家,指數自然會下挫,但當期指極度超賣時, 將吸引期指多方趁低買進。一旦外圍市況轉趨明朗,期指多方的買盤將會大增,進而借勢挾淡倉,在市勢突然轉好的情況下,淡友唯有斬倉盤或平倉盤,令指數大幅上升,這現象亦泛稱為挾倉。因期指市場是零和遊戲,有贏家自然有輸家,某些大戶以心無好淡,只以金額較小的一方視作對賭對象,即是無論財力較小的一方造好或造淡,財力較厚的大戶賭對邊,由於大戶財力較厚,將較容易挾小戶的好倉或淡倉。
震倉
(1) 莊家震倉如家常便飯
震倉是莊家常用的買賣手段之一。莊家要將一隻二、三線股份,由低位炒上高位並非難事,但當股價急升時,會吸引散戶趁機會買進,為免散戶搭其順風車,莊家將會進行震倉活動,直至該股確認市場傳聞,或莊家派貨為此。另一震倉原因,是基於莊家企圖炒波幅去賺盡升勢。
(2) 震倉手法知多少
震倉手法,普遍是莊家即使極看好某股表現,在炒賣及操控該股時,亦要儘量使股價按照市場規律,在升市時或好消息之時上升,在跌市時或壞消息時下跌,這樣小投資者才不會知悉而跟風買賣。若市場盛傳該股有利好消息公布時,莊家更會趁散戶追買該股期間,拋出大量空倉以壓抑該股升勢,結果該股走勢普遍是高開低收(甚至倒跌收市),莊家樂於執平貨的同時,亦可炒波幅賺錢。
收集期間,莊家通常會儘量收集貨源,去方便控制股價。通常莊家在收集股份之時,股價只會窄幅波動。當莊家收緊貨源後,一旦莊家刻意震倉,該股將會在極短時間內大幅下跌,在恐慌性的拋售下,屆時散戶將震走。同樣,一旦莊家未收夠貨源的,有些散戶卻聞風而至,為引開散戶的注意力,莊家亦寧願大手沽出股票,把散戶手上的股票「震」出來,再在低位吸納股票。
老鼠倉 (Rat Trading)
老鼠倉是指無良經紀對客戶不忠的「食價」做法。例如經紀接受了客戶的一個買盤委託,要求在5元買入某股。一個負責的經紀,應該第一時間替客人進行買賣。但是一些無良經紀,如果覺得大市向下,該股股價將會下跌,便會故意拖延落盤時間,待該股跌至5元以下時(例如4.8元),才以其本人或親人的名義買入相同股數。
本來,客戶的買盤委託是以5元進行交易,但該股市價因市況下滑而跌至5元以下,如以市價盤買賣,客戶的買入價應較落盤時的5元為低。但因為無良經紀並沒有第一時間替客戶進行買賣,反而待股價回落之時,向市場買入相同數量的股份,然後以較高的價格,轉讓給其客戶,於是他便可從中獲取差價,此謂之「食價」。一般來說,無良經紀會以交叉盤形式上板,以5元的價格全部轉賣給客戶,因為交易在同一天進行,所以他可以不動分毫就能從中賺取差價。
如果無良經紀錯誤預測股價走勢,結果股價升至5.2元,無良經紀又會怎樣做呢?他可以對客戶說買不到股票;或者,如果客戶是以市價盤落盤的話,無良經紀大可以用高於5元的價錢買入股票,結果損失的是客戶。
不過,由於自動對盤系統已日漸普及,加上證監會對利用「老鼠倉」從中取利的經紀予以紀律處分,這種劣行已較前大為減少。
莊家 (Market Maker)
莊家的英文是「Market Maker」,即市場製造者,本身並無貶意。然而,在股票市場裡,莊家往往給人的印象是操控市場或製造虛假市場以欺騙小投資者金錢的「壞人」。
其實,在香港的金融市場之內,也有莊家的存在,而且亦為金融市場帶來好處。例如,香港的股票期權市場及恆指期權市場,就有莊家制度的設立。莊家每天負責開出買入和賣出價,為市場帶來流動性(liquidity)。股票期權及恒生指數期權是屬於較新的投資工具,通常新的投資工具,起初交易時面對最大困難是交投量不足。如果成交量不足,投資者想買又買不到、想沽出時又沽不到的話,投資者便會對這類投資產品缺乏興趣,最後產品會因缺乏投資者支持而在市場消失。莊家的出現,為市場上帶來流動性,增加產品的交投量。而莊家所獲取的利益便為買入賣出的差價。
在一般人心目之中,股票市場的莊家是指那些製造虛假市場的人士。這些莊家通常會就單一股份頻繁地買賣,並且擁有內幕,甚至知悉個別公司近況,因此往往能在公司公布好消息前買入股票,或公布壞消息之前沽出股票;另外,有些莊家更會刻意放出虛假消息,欺騙小投資者吸納股票,然後高價出貨。
坐盤
(1)莊家坐盤控制走勢
坐盤,即是主要莊家、幫莊等聯手或獨自控制股價升跌的活動。莊家之所以收集及派發股票,是希望借著在低買高沽之間賺取利潤。為成功控制該股升跌,及減少出錯或暴露行動的機會,除了坐盤以控制股價升勢外,莊家們更會各自分配角色。例如,由主要莊家會糾集幫莊聯手造市,幫莊則聽從主莊指示買賣。主莊普遍持倉較重,投入資金較為龐大,所以他們買賣股票的舉動亦會左右該股走勢。不過,若市況逆轉,主莊需面對較大的風險。
(2) 順風車不易搭
追蹤莊家牌路,是不少股民的興趣,為的是希望跟買其看中的股票,搭其「順風車」是也。可惜, 莊家坐盤就是為了刻意造市, 務求將持倉趁高派予散戶,因此散戶實不易從中取利,一不小心,反而會招致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