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十番是群眾耳熟能詳的文化品牌資源。圖片來源:珠江時報
騰躍指尖的南海藤編、智趣鬼馬的大頭佛、清脆靈動的佛山十番、被時光浸染的香雲紗,這些都屬於南海公共文化品牌資源,它們將以別開生面的形式呈現在沙龍分享現場,設計師爭相為其注入創新設計元素,合力為打造城市公共文化IP探路。
今年4月起至12月,南海區文化產業協會聯合洛客佛山城市設計中心、文化傳媒公司、相關非遺代表傳承人以及保護單位等,開展「城市公共文化IP——創新價值下的城市光芒」項目活動,線上搜集並推廣有價值的南海公共文化資源,開展「創新成就城市公共文化IP」系列主題分享沙龍,通過交流文化創意設計與品牌運營思維,為公共文化品牌資源尋找新發展空間,進一步激發社會公眾對公共文化品牌資源的關注。
佛山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大頭佛」。圖片來源:佛山共青團
線上推廣南海公共文化資源
IP是法律定義,是智慧財產權的英文縮寫,它的存在是為了保護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智力成果。「城市公共文化IP」是一個新的概念,即城市文化的精神靈魂,是城市文化內涵的集中表達,是一座城市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積澱下來的文化財富,是一座城市區別於其他城市的文化層面的東西。
南海文化底蘊深厚,擁有「西樵山」和「黃飛鴻」等具有公共屬性的文化品牌資源。在本次「城市公共文化IP——創新價值下的城市光芒」項目活動中,主辦方就選取了南海藤編、佛山十番(同樂堂十番)、大頭佛、西樵香雲紗這些耳熟能詳的文化品牌資源,深入採訪拍攝,並在線上進一步推廣宣傳,多角度深層次擦亮南海文化品牌。
在線上推廣的文化品牌資源中,要數西樵香雲紗的關注度最高。香雲紗又稱「莨紗」,本名「響雲紗」,是一種用廣東特有植物薯莨的汁水浸染桑蠶絲織物,再用珠三角地區特有的富含多種礦物質的河湧淤泥覆蓋,經日曬加工而成的一種昂貴的紗綢製品。由於穿著走路會「沙沙」作響,所以最初叫「響雲紗」,後人以諧音叫其「香雲紗」。香雲紗之所以在西樵誕生並非偶然,而是得益於西樵、九江一帶良好的自然環境、悠久的桑蠶絲織業及南海開放的社會環境等因素。但由於種種原因,這項古老的技藝一度面臨傳承和保護困境,腳踏手拉絲織機逐步被淘汰。
「作為廣東絲織行業具有劃時代意義和深遠歷史影響的創舉,香雲紗的歷史記憶和傳承一直備受社會關注。」南海區文化產業協會秘書長陳健珊表示,開展「城市公共文化IP——創新價值下的城市光芒」項目活動正是賦予傳統文化新活力的直接體現,同時也是在創新城市公共文化,提升城市項目的品牌價值,進而提煉城市特色。
各式藤編家具模型。圖片來源:廣佛都市網
開展主題沙龍分享活動
想像力是第一生產力。作為「城市公共文化IP——創新價值下的城市光芒」項目活動的重頭戲,從10月份開始,主辦方將組織「創新成就城市公共文化IP」系列主題分享沙龍,通過設計師和企業代表碰撞思想、交流心得,推動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屆時將邀請各鎮街及公共文化品牌資源管理方、協會涉及相關業務的會員單位以及高校設計專業學生、個人設計工作室等參加,同時接受大眾報名。
值得一提的是,在10月20日,主辦方將聯合洛客佛山城市設計中心開展「文創產品的打造邏輯」主題分享沙龍活動,圍繞「城市文化IP創新價值」主題和「故宮文創」等成功案例開展研討與分享,屆時將會聚集大批設計創意人士,暢談公共城市文化資源價值,交流文化創意設計與品牌運營思維和看法。
據了解,洛客眾創科技是南海2018年重點引進的設計科技企業,目前已設立了洛客佛山城市設計中心與洛客華南研發與供應鏈中心兩個資源平臺,為南海乃至佛山帶來數萬名設計師資源。今年,佛山洛客眾創科技有限公司參加2018南海創意設計周系列活動,7月在南海金融公園洛客未來新物種館舉行洛客Workshop設計師主題活動,以創新理念和創新形式吸引更多青年設計人才關注南海、在南海創業發展。
此外,本次項目還將會開展「傳統非遺擁抱現代動漫」「古村商業運營之路」「時尚潮流演繹傳統IP」等主題沙龍分享活動,每場活動預計有30人參加。活動結束後,綜合沙龍活動的探討成果,南海區文化產業協會將聯動各方力量組建項目小組,以南海區公共文化資源IP化為目標,針對西樵香雲紗傳承基地,以「文化+」的理念,融入文化創意、動漫影視、高新科技等元素,策劃相關項目運營建議書。
引導公眾關注公共文化品牌資源
文化,是一座城市活力的象徵,缺失了文化元素,城市品牌就會缺乏活力。公共文化資源是一個地方的品牌和名片,在佛山全面推進文化導向型城市建設,推動「城產人文」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南海對區域內的公共文化品牌資源進行傳承與發展也就顯得非常迫切,「城市公共文化IP——創新價值下的城市光芒」項目活動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事實上,為了摸清各鎮街的公共文化品牌資源,去年8月,南海區文化體育局組織開展了「南海區公共文化品牌資源調查」工作,並委託南海區文化產業協會開展「南海區公共文化品牌資源宣傳服務」活動,進一步提高社會公眾和基層部門對公共文化品牌資源的保護意識,取得良好的社會反響。
「掌握了公共文化品牌資源的『家底』,那要如何煥發公共文化品牌資源的活力?如何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如今正在舉辦的這個項目活動會給出答案。」陳健珊表示,通過本次項目活動,可為公共文化品牌資源尋找新發展空間,各方交換文化創意設計與品牌運營思維,激發社會公眾對公共文化品牌資源的關注,從而增強公共文化資源產業化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希望通過整合資源、多元合作共同推進城市公共文化品牌運營領域的全面合作和項目落地,並將此成功打造成南海區示範案例。」(珠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