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堅持文化導向 實現「文化惠民」到「文化悅民」

2020-12-19 中國文明網

「佛山韻律·和風鳴暢」文化藝術系列活動圖片來源:佛山文化

孩子們在農家書屋內閱讀著自己喜愛的書籍。圖片來源:九江鎮文明辦 

  歌聲悠揚唱響中國夢,旋律飛舞演繹中華情。近日,2017年「佛山韻律和聲飛揚」群眾合唱展演活動在金馬劇院舉行,12支合唱隊伍,600多名合唱演員,為市民帶來了一場震撼的視聽盛宴。

  合唱展演,只是佛山在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上的一個縮影。自從2015年佛山取得創建資格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努力探索示範區創建的特色道路,為同類地區提供借鑑和示範。

  於普通市民而言,示範區創建,最直觀的感受是,文化設施越來越多,文化活動越來越豐富,文化服務越來越個性化。

  如何從「文化惠民」向「文化悅民」升級?佛山正用實際行動,認真作答。

  文化部署

  2015年8月,佛山取得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資格。

  近兩年來,在文化部和省文化廳的關心指導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將示範區創建作為一項城市發展戰略,全市一盤棋,加強統籌,建章立制,銳意創新,各項創建工作取得了較好的進展。

  其中,在東部地區創建標準的32項指標中,經自評,佛山已完成28項,其餘4項推進順利;對照文化部下發的31項中期督查項目和指標,自評優秀的有28項,3項自評合格,優秀率達90.3%。

  成績的背後,離不開文化部門的統一部署。

  據悉,在示範區創建過程中,佛山堅持以「文化導向型」城市為總目標,先後出臺並實施「文化升級兩年行動計劃」和「文化佛山」三年升級行動計劃,將示範區創建作為中心工作,寫入市政府工作報告,納入政府年度績效考核,採取項目化方式落實推進。

  此外,佛山還堅持以市、區同創為總布局;以領導主抓、專班負責為總架構;以督、管、報為總抓手;以人、財投入為總保障和以制度設計為總引領,從多個層面落實保障示範區創建工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兩年市級共投入2300多萬元專項扶持資金,推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社會文化力量壯大等6大類扶持政策,並細分為骨幹文藝團體扶持等17個板塊支持示範區創建的相關項目內容,目前已有114個機構團體受益。

  文化惠民

  示範區創建的最終目的,是要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市民每天沐浴文化清風,身心得到文化薰陶。

  在這一過程中,提升文化硬體設施,則是第一步。

  2015年以來,政府和社會共投入103.49億元用於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新建佛山市文化中心、高明西江新城文化中心、三水新城文化中心、南海樵山文化中心、順德區容桂文化中心等一批文化設施,並對禪城區圖書館、博物館,順德區群藝館等原有公共文化設施進行升級改造。

  此外,佛山市文化中心成為全市公共文化服務的新地標,其中市圖書館新館、市科學館新館、市青少年宮新宮已建成開放。每到周末,許多家長都會帶著小孩,在這些地標裡閱讀,學習,增長見識。

  當然,硬體設施只能吸引人們的眼球,裡面提供什麼樣的文化服務,才是促使人們願意繼續參與的關鍵。

  在佛山,市民可以電召詩人,可以點單電影服務,也可以下單讓圖書館採購書籍。

  在文化部門看來,以往的文化服務供給更多是單向式的。因此,近年來,文化部門積極探索「點單式」、「眾籌式」的雙向式供需互動的公共文化服務方式,以社會需求倒逼文化事業單位樹立「用戶導向」的意識,實現文化服務從「陣地」向「流動」、從「單向」向「雙向」轉變,充分發揮市級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藝術創作院等公共文化機構服務效能,著力挖掘其作為聯結政府和社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通過項目化、社會化和專業化的運作方式,提供公共文化產品與服務,促進社會文化力量的發展壯大,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公共文化建設新格局。

  文化創新

  從改革開放以來搶抓機遇發展製造業,到全球化時代率先開闢國際市場,敢為人先、開拓創新,成為佛山的標誌,也是大家對佛山城市精神的一種認識。

  在文化建設領域,這種精神得到延續。文化中樞試點建設工作,就是佛山探索政府、公共文化機構、社會力量三方共治的全新模式,也是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改革創新的特色項目。

  建設「文化中樞」,就是把市圖書館、市文化館、市博物館、市藝術創作院打造為「文化中樞」,相應成立文化館站聯盟、美術館聯盟、閱讀聯盟、文化遺產保護聯盟等四大聯盟,以「中樞」統籌協調聯盟成員,激活公共文化產品生產、服務供給機制的多元化。

  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讓更多市民受益,共享佛山經濟、城市、文化發展成果,是這個「文化中樞」建設的一大意義。在文化中樞的舞臺上,社會力量不再散落於邊緣,而是成為公共文化建設和服務供給的生力軍,不斷向舞臺中心聚集。

  一方面,政府和公共文化機構吸引並鼓勵社會中關注文化事業發展的個人和組織,通過興辦實體、資助項目、贊助活動、提供設施等形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促進公辦與民辦文化組織協同發展。

  其中,文化館站聯盟利用社會文藝團體和社會文藝愛好者的力量,充實文化服務隊伍,成立業務拓展部,吸收社會力量和社會資金,拓展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實現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主體的多元化。

  美術館聯盟則積極尋求與國內高等學府、文化藝術機構等組織的聯繫與合作,探索「藝術聯盟」新路子,多方合力打造藝術項目,促進與市外、院外藝術資源的橫向聯繫和合作交流。例如,與國家級藝術機構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合作,舉辦2016年「問道嶺南——中國藝術名家古村落寫生活動」,組織省內外藝術家到佛山獨具特色的古村落採風、創作。

  另一方面,市民群眾藉助文化中樞「孵化」和「展示」功能,發展出一批具有一定屬性和功能的社會組織,並自行組織和開展各類型群眾文化活動,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使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產生更多效能。如佛山閱讀聯盟共吸納了30多個社會主題讀書會,這些讀書會的主力是群眾自發成立的鬆散型組織,2016年主題讀書會組織閱讀活動200餘場,吸引超過1萬名讀者參與。

  文化悅民

  文化之於人,是潤物細無聲,春風化雨般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和學習。

  經過這兩年的努力,佛山的公共文化建設,已經從「文化惠民」升級為「文化悅民」。作為一個製造業大市,佛山常住人口中近半為外來人員,但無論來自何方,來到佛山就是一起享受文化盛宴的「一家人」。佛山開展的眾多特色項目,潛移默化地走進市民的生活,以文化滋養著人們。

  如未成年人公益藝術培訓。這是高明區文化館近年來致力推行的一項重點特色項目,每年都讓千名青少年免費享受藝術教育服務。他們推出的「元」計劃公益培訓,分為寒、春、夏(兩期)、秋 5 個培訓學期,提供寫作、語言、音樂、鋼琴、古箏、英語、書法、舞蹈、美術、漫畫及少兒合唱團等類別培訓班,為全區未成年人提供基礎美學藝術教育,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培養愛心和慈善意識。

  嵌於生活中的文化閱讀空間——讀書驛站,是南海區全面推進的一種便民書屋。書屋面積在20~80平方米不等,具備掌紋識別、通借通還、電子借閱、查詢預約、無線上網、自動化開放管理等多種功能,可實現24小時無人值守免費開放服務。今年4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南海已建成69家讀書驛站,分布在街區、市民廣場、鎮街文化機構、樓盤小區及工業園區附近等,得到市民的廣泛讚許。

  為新市民融入佛山搭建文化通道,則是另一項重點工作。佛山通過整合各方資源,多渠道、多形式舉辦面向新市民的公益性文化活動,推動文藝演出、講座、展覽、電影放映、圖書借閱、民俗文化展演、廣場歌舞等多種文化藝術活動進工業園區、企業、員工村、新市民聚居區,豐富新市民精神文化生活。

  此外,為滿足日益豐富的基層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佛山還通過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強化佛山市公共文化服務的「基底細胞」,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水平和效能。

  創建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這一過程中,佛山一直在努力探索。目前而言,雖然成效頗豐,也仍有待完善的地方。

  接下來,文化部門將從補齊創建指標短板、整合提升數位化工程、抓緊完成制度設計及深入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共建共享等領域發力,為示範區創建再添動力。(佛山日報)

相關焦點

  • 由「文化惠民」向「文化悅民」邁進
    德興訊 德興市圍繞建設「文化強市」發展目標,重點實施園區平臺完善工程、重點項目引領工程、文化產業融合工程、文化服務提升工程,充分挖掘文化潛力,打造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重點產業、重點企業和重點產品,大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在做好「文化惠民」的同時,向「文化悅民」邁進,文化強市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
  • 幸福南海人:從「文化惠民」走向「文化悅民」
    如今,陳姨的業餘生活已經被各類文化活動填滿了:早上,跟鄰居一起到社區文化服務中心學書法,或者去圖書館看看書;晚上,到社區公園跳廣場舞,有空還可以去南海文化館看看展覽,聽聽高雅音樂…… 和陳姨一樣,在南海,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變得比以前充實多了。
  • 佛山:順德政企雙管齊下 實現文化惠民
    佛山:順德政企雙管齊下 實現文化惠民 發表時間:2014-05-14   來源:2013年11月1日,賽龍奪錦·樂從村際龍舟爭霸賽在佛山新城佛山水道舉行(資料圖片)   新順德人講普通話、順德本土委員說「德語」、「85後」青年文化達人時不時飆出幾句英語……5月12日,順德舉行第八期區屬大部門問計問策會議,17位區決策諮詢委員會和區社會體制綜合改革諮詢委員會委員代表就完善全區文體服務設施規劃布局建言獻策。
  • 佛山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兩翼齊飛 託起「文化佛山」
    早在去年8月25日,佛山市召開動員大會,正式拉開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大幕之初,就明確提出要以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為統領,市區同創、全民共享,高標準完成示範區創建各項任務,以此促進城市升值、增進民生福祉,全面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城鄉一體化,讓800萬市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並相應推出九大文化惠民重點工程。
  • 文化惠民慶元旦——甘肅省百姓文化廣場惠民演出走進武山縣
    12月30日,由甘肅省文化館、中共武山縣委、武山縣人民政府主辦,中共武山縣委宣傳部、武山縣文體廣電局和旅遊局承辦的「甘肅省百姓文化廣場惠民演出」暨武山縣慶元旦文藝晚會在武山縣群眾文化服務中心禮堂舉行。在辭舊迎新的美好時刻,為武山的老百姓奉獻了一道精彩的文化大餐,營造了歡樂祥和、喜慶熱烈、文明進步的濃厚節日文化氛圍。
  • 文化惠民讓百姓共享文化「盛宴」
    從春節「黃金周」天南海北的感受多樣化的文旅「盛宴」到全家老少齊看賀歲檔、排隊博物館,從線下的京津冀協同聯動打造文化消費圈到線上的電商平臺攜手匠人展現非遺文創產品……隨著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費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也越來越凸顯。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45個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共實現文化消費約1100億元。
  • 佛山市公共文化設施聯盟實現文化共建共享
    原標題:資源共建共享服務惠民升級佛山市公共文化設施聯盟工作成效初現去年8月,佛山市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工人文化宮、青少宮、兒童活動中心、科學館、體育場館中心和佛山中奧廣場管理有限公司共9個單位結成聯盟,成立「佛山市公共文化設施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建立「文化圓桌」聯席會議機制,實現文化共建共享
  • 煙臺「文化惠民」文興城興 全民參與「文化盛宴」
    今年我市建立起文化旅遊服務需求徵集機制,變「政府端菜」為「群眾點菜」,精準對接群眾文化需求,舉辦「首屆市民文化節」,全民合唱大賽、書法大賽、朗誦大賽等八大賽事,搭建了廣大市民自我展示自我實現的大舞臺,市民公共文化服務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 堅持文化導向 打造品質大良 2019 「古韻新聲詩意鳳城」正式啟動
    動情演繹詩詞文化魅力簫聲鏗鏘,琴韻悠揚。作為中華文化的樂器代表,活動啟動當天,現場一琴一蕭的演奏,為廣發銀行佛山分行特約2019「古韻新聲詩意鳳城」系列活動拉開序幕。從10月份持續到明年1月份的「獻給新年的詩」創作徵集活動將作為廣發銀行佛山分行特約2019 「古韻新聲詩意鳳城」系列活動的收官,擬面向全社會廣泛徵集以新年為主題的原創詩歌,並把優秀作品在「鳳嶺朗讀者」活動中進行展示。
  • 聚力文化惠民,深化文旅融合
    2020年,濟陽區文化和旅遊局高擎文化自信旗幟,緊緊圍繞全區「1138」工作體系,以滿足群眾對美好文化生活嚮往為目標,堅持疫情防控和工作推進兩不誤,激發創新活力,匯聚實幹合力,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力提升公共服務效能,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奮力開創全區文化和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 山東德州:「十四五」文化惠民堅定舉旗幟
    加快市級三館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A級以上旅遊景區的旅遊廁所等配套設施,加強市、縣、鄉(街道)、村(社區)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和利用,穩步推進圖書館分館建設,健全完善數字文化館,推進公共服務設施標準化、均等化、智慧化。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內容。以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為契機,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繼續做好群眾性文化活動品牌,組織開展廣場舞大賽、曲藝小品大賽等系列文化活動。
  • 激發文化創造活力 向著文化強縣邁進——中牟縣實施「雙優」「雙帶」文化惠民工程的調查報告
            為了實現與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步協調,在經過長期調研的前提下,2017年新春伊始,中牟縣委、縣政府印發《中牟縣「雙優」「雙帶」文化惠民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啟動了中牟有史以來力度最大、規模最廣、影響最深的文化惠民工程,通過優秀傳統文化和優秀文化作品,帶動傳統文化發掘傳承,帶動鄉風民風的改善,實現中牟由文化大縣向文化強縣的跨越
  • 「文化惠民」看湖口
    湖口,地處鄱陽湖入長江之口,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這片土地文化積澱厚重。經濟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湖口速度」,邁步建設小康的湖口,把「文化惠民」當做構建「幸福湖口」的重要元素,以教開智,以文「化」人,既富「口袋」,又富「腦袋」。
  • 「文化惠民+文化樂民+文化富民」,全年文化盛宴讓群眾樂享生活!
    今天為您帶來第十篇《「文化惠民+文化樂民+文化富民」,全年文化盛宴,讓群眾樂享生活!》。  灞橋區始終堅持把文化工作  放在全區追趕超越的大局中>  定位定向、規劃謀劃、落細落實  各項工作繼承中有新突破  鞏固中有新提升  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文化惠民  讓群眾樂享生活  灞橋區現有區文化館、圖書館兩處公益性文化陣地,常年向公眾免費開放。
  • 佛山打造嶺南特色文化街巷 「一村一品」弘揚本土文化
    專家建議,內街小巷整治提升要避免大拆大建,應注重當地歷史文化和建築的保護與挖掘,並充分利用周邊旅遊資源,與內街小巷改造節點串聯成旅遊路線,以點到面,推進禪城文商旅融合發展。   根據現時設計方案,南莊的內街小巷整治提升主要進行綠化改造、文化展示,改造內容涉及車位規劃、商鋪雨棚規範、垃圾站修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牆等方面,堅持「在尊重歷史原貌的基礎上進行小修小補」。
  • 《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第五輯)首發 萃聚歷史文化菁華
    在編撰出版工作中,要進一步自覺契合國家的大政方針和發展戰略,緊密圍繞佛山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進行謀篇布局,讓優秀的文化基因成為佛山經濟社會發展的持久動力,為當代佛山發展提供啟發和思考,在佛山高質量文化導向型名城建設、爭當全省地級市高質量發展領頭羊中發揮佛山歷史文化的獨特價值。
  • 以文悅民 以文興業——看文化強市的江西德興實踐
    原標題:以文悅民 以文興業——看文化強市的德興實踐   近年來,江西德興市以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為目標,牢記使命任務,堅持守正創新,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紮實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邁出文化強市鏗鏘步伐。
  • 各地促進文化惠民再升級 讓文化育民樂民更親民
    近年來,各地著力做實文化惠民,堅持在文化為民中見真情、文化惠民中求實效。送戲進萬村、農民文化樂園、百姓大舞臺等一項項務實惠民之舉推動各地文化惠民再升級。、送進社區,直接把文化資源輸送到基層,送到百姓身邊。
  • 文化惠民暖巴蜀
    原標題:文化惠民暖巴蜀  【新春走基層】  大年初三一大早,當記者到達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古鎮時,停車場車位已滿,街道兩側的店鋪早已掀開門板,喝彩聲此起彼伏。  喝彩聲是給洛帶客家藝術團的,今天演出的重頭戲之一是民俗大巡遊。洛帶鎮是客家人的聚居之地,客家人素有「鬧春」習俗。
  • 文化大餐更豐盛 文化惠民暖人心
    由北京市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2020年「海之春」新春文化季為代表的文化品牌活動,共同構成了海澱區繽紛四季、氣象萬千的群眾文化藝術新生態。經過十年來特別是近三年全區上下的不懈奮鬥,海澱區獲得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稱號,公共文化建設從硬體設施、服務效能、產品供給等,均實現了新跨越、達到了新高度、形成了新格局,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