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媽媽這樣教自信》:帶你教出自信勇敢的好孩子

2020-09-17 雲朵閒情

文/雲朵

1

現在很多小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放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簡直是操碎了心。

即想什麼都為孩子提前準備好,為他鋪好一生的路,又想他能獨立自主,在成長的路上能靠自己的能力,漸漸地獨當一面,類似的矛盾心理常常導致很多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陷入了選擇矛盾中。

生怕自己的一個不小心讓孩子走彎路。

《美國媽媽這樣教自信》這本書中的58條美式教養法,帶你教出自信勇敢的好孩子。

本書是臺灣的教育家和親子作家力薦的華人親子教育經典之作。


本書主要講述的是作者蔡寧一家和隔壁的美國人鄰居在交往中,遇到的關於中西方家庭教育問題。

書中的每一節內容都是由家長與孩子相處時出現的各種矛盾為開始,講述了一個個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親子小故事。

由作者孩子活動出現的一些問題,經美國媽媽按照美國的教育方法去解決問題,引出作者與丈夫對不同教育方法的的反思和領悟。

作者蔡寧,全職媽媽,自由職業者,現從事於少兒心理及先進家教理念研究。

2

我們生活中很多家長都以「他還只是個孩子」這句話剝奪了孩子學習成長的機會。

作者蔡寧看到領居家3歲的孩子主動幫忙洗碗,還自己拿著刀切麵包吃,當時就被震驚,覺得不可思議。


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長是萬萬不可能讓自己孩子去做這些事的,不是怕他們摔碎碗,就是怕孩子用刀子傷害到自己。反正就是有各種理由幹涉孩子自己動手。

很多家長都是矛盾的,一方面孩子在主動幫忙做家務時,他們嫌孩子添亂,可是長大後又抱怨孩子太懶,什麼都不做。

父母總是替孩子做決定,並專制的讓孩子決定服從自己的安排。

有一次作者請領居家來做客,吃飯吃到中途,蔡寧的兒子便丟下飯碗去玩了,鄰居家的女兒也對媽媽說自己不吃了,鄰居和女兒確認後,就收了碗筷允許她去玩。

午飯後不久,鄰居的女兒看到小哥哥又在吃飯,也想吃東西了。

可是媽媽卻不讓她吃。鄰居對女兒說:之前我跟你確認過,你說自己已經吃好了。


小孩子也得為自己的言語和行為負責。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要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才能讓他們早日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

如果,父母長期代替孩子做決定,只會把孩子教養成一個沒有主見,事事喜歡依賴別人的人。

當然,獨立並不是放養,而是抓大放小,放手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經常和他們認真的敞開心扉聊聊天,讓他們覺得自己是重要的,被關注,被愛著的。

3

和諧的親子關係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尊。

書中的有一點我非常認同:當我們蹲下來與孩子說話時,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看著孩子的眼睛說話,才能知道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


想像一下是與人的視線在同一水平線上時說話舒服,還是像仰望巨人與對方說話舒服。

在聽孩子說話時一定不要敷衍,你是否在認真聽他們是能感受到的。

如果你不認真就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是不被重視的,是不重要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有自卑心理,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會極度缺乏安全感。

孩子們的理解能力其實比我們想像的要強很多。

有一天作者的兒子被爸媽從房間轟出來後很是苦惱,便去向鄰居阿姨求助並幫忙做菜給爸爸吃。

在鄰居阿姨的幫助下,他才知道原來爸爸在公司犯錯了,很可能被辭退,所以情緒不好。他建議爸爸去公司道歉。

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適當的給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他們可能會理解你,並因此變得更乖,更懂事。

4

尊重孩子可以讓他擁有樂觀、開朗的心。


有一次,作者帶孩子去鄰居家玩,她看到兒子和鄰居家女兒關上房門,在裡面呆了很久也沒出去,甚至一點動靜也沒有,她便想進去看看兒子。

不料美國鄰居再三勸她不要這樣做,孩子已經在門外掛了「請勿打擾」的牌子。

後來孩子出來後主動交代自己和小夥伴正在組裝玩具,由於太難,試了很多次才成功。

尊重孩子,允許他們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也能進而讓他們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學會獨處。

有一次,作者的兒子讓媽媽給自己買書,作者隨口說了句,以後再買。他哭鬧了好久也沒用。

在我們生活中,孩子讓家長給自己買東西時,家長經常會說下一次再買,可是等到下一次時,家長還是這句話,下一次到底是哪一次呢?

家長可能是嫌貴或是不想買,但是又怕孩子鬧脾氣,所以就騙他們說下一次。


但是,這也做遲早會透支掉孩子對你的信任,以後還怎麼教育他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呢?

尊重孩子還體現在尊重各自對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不因為孩子和自己的意見不一樣而武斷的評判對方的想法是錯誤的。

有一次,孩子們在聽作者講灰姑娘的故事時,鄰居家女兒反駁了作者的觀點:後母不是壞人,她沒有虐待灰姑娘,沒有讓她挨餓受凍,她只是更愛自己的女兒而已。

我們在給孩子講故事時,不要把自己的意見誘導給孩子,不說好壞,對於故事中的人和事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孩子自己去思考,或許你會得到意外的收穫。

這樣還能鍛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我們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要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同齡人一樣去尊重。生活中隨口承諾孩子的家長,往往會讓孩子對自己不信任。


任何時候,都要尊重孩子,不能以年齡小為藉口而過分幹涉其自主權。

5

作者在與隔壁鄰居一家交往的過程中所經歷的教育理念和挑戰,讓我們能對自己的教育問題有所啟發。

書中以自己孩子在生活中發生的小故事,代替說教,讓我們在事情發生、發展、處理的過程中,更直觀的學習到這種教育方法。

在生活中,可以借鑑其方法,極大的增強了操作性。

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鑑於中西方的文化差異較大,我們需要根據自己家的具體情況進行靈活借鑑。


作者簡介:雲朵,喜歡閒時碼字,執筆於紅塵滾滾中的你我他。願與你一起探索蓬勃豐盈的人生,成為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媽媽太「狂躁」教不出好孩子,這樣的媽媽,孩子最喜歡
    ,而媽媽經常掛在嘴邊上的一句話:你看看同樣是一個媽媽生的,姐姐學習有多好,你也不和姐姐請教一下。一旦孩子無法滿足就會抱怨,甚至會拿孩子和別人家的對比,每次孩子都是"完敗"。經過對比之後,幾乎每個媽媽都會中招,在管教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的"嘴"才是傷害孩子最深的利器,只有能管住嘴的媽媽,才有可能教出更優秀的孩子。
  • 媽媽做好一件事,夫妻感情好了,孩子也更自信了
    「言傳身教」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但是,言傳比不上身教。所以,父母給孩子做好一個榜樣作用,才是最好的選擇。你自己做不到,憑什麼要求孩子可以呢?孩子心裏面最親的人就是爸爸媽媽。所以,他們會經常把爸爸媽媽作為自己的榜樣來學習。可是很多父母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 媽媽太「暴躁」教不出好孩子!這樣的媽媽,孩子最喜歡
    經過對比之後,幾乎每個媽媽都會中招,在管教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的"嘴"才是傷害孩子最深的利器,只有能管住嘴的媽媽,才有可能教出更優秀的孩子。管住"嘴"的媽媽,才能教好孩子01、孩子更自信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只要給予充分的耐心和溫柔,他們一定會變得更加自信,性格也會更開朗,在如此溫馨環境中長大的孩子,相信自己有更大的能量,這都是來自於溫柔教育環境下的養料。
  • 陳武民:如何培養孩子勇敢自信的特質?
    我收到家長提問,家長表示對如何培養孩子的勇敢、自信很困惑,總覺得自己家的孩子有些膽小,而且做什麼事都不是特別自信。對此問題,我查了一些資料,希望對各位家長有所幫助。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父母要用心去觀察和發現自己家孩子的特質,儘量挖掘出孩子的特長,通過發展這些特長,孩子很容易解決他面臨的問題。從而能夠建立自信。在自信的基礎上孩子就會勇敢和堅強。
  • 打造自信寶寶——教你28個小方法
    打造自信寶寶的28個方法1.認真對待寶寶的要求。當他在電話裡滿懷期望地提出:「媽媽,牛奶。」你在外面一時不能滿足他,告訴他具體時間:「回到家,媽媽給你拿,好嗎?」經常忽視寶寶的需要,會讓他因不被重視而失去信心。2.
  • 教孩子從小提升自信的10個小方法,育兒專家建議收藏
    無論什麼時候,一個人的自信心是長大成人,面對社會不可或缺的品質,對孩子來說從小的自信心源於家庭的教育,而父母就是孩子的成長的第一個老師,也是培育孩子的重要力量。想要孩子自信勇敢,表現出色,需要更科學的方式,接下來的10個提高自信小方法,建議大家收藏。
  • 我們教給孩子的,到底是「仗勢」,還是「勇敢」?
    哪怕他不敢正面制止對方,但是他走過去安撫那個被打的孩子說:老師說,下次他打你,你就趕緊跑!即使害怕,但是依然為捍衛弱小而發聲,這樣的孩子,就是勇敢。面對危機的時候,依然能做出最正確的選擇,哪怕是逃跑,這樣的孩子,就是勇敢。
  • 這樣做能讓你的孩子更自信
    小男孩鼓足勇氣去敲門、去交談,最終成功訂出報紙,並且越來越有自信,說話也不結巴了。再後來,這件事一直深深影響著這個小男孩,一直到他成為美國總統。這個人就是歐巴馬。由此可見,孩子從小有沒有自信心,對孩子以後成就影響甚大。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建立孩子自信心呢?
  • 如何培養自信的孩子?生活中的28個細節讓孩子自信滿滿
    以下是讓孩子從小自信的28個方法,您不妨試試: 1.認真對待孩子的要求。當他在電話裡滿懷期望地提出:「媽媽,作業有道題不會做。」你在外面一時不能輔導他,告訴他具體時間:「你先自己想想,等媽媽回到家給你講解,好嗎?」經常忽視孩子的需要,會讓他因不被重視而失去信心。 2.周末帶孩子出遊,徵求他的意見。
  • 孩子怕社交是這5種原因,聰明的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開朗的孩子
    導讀:孩子怕社交是這5種原因,聰明的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開朗的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怕社交是這5種原因,聰明的父母這樣做,養出自信開朗的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樣做能讓你的孩子更自信!
    小男孩鼓足勇氣去敲門、去交談,最終成功訂出報紙,並且越來越有自信,說話也不結巴了。再後來,這件事一直深深影響著這個小男孩,一直到他成為美國總統。這個人就是歐巴馬。由此可見,孩子從小有沒有自信心,對孩子以後成就影響甚大。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建立孩子自信心呢?
  • 家長必讀:德國媽媽教你如何教出自律的好孩子!
    對德國媽媽來說: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規矩大於寵愛,身教重於言教!看看德國媽媽崗位說明書上的62條德式教養規則,教出自律好孩子吧,同時也反思一下,我們做到了多少!一、德國媽媽崗位關鍵問題與對策Q1:孩子丟三落四怎麼辦?
  • 毫無理由的自信也比不自信強,想要孩子自信成長,從幼兒開始培養
    有的孩子語言天賦很強,有的孩子運動天賦很突出,有的動手能力強,有的孩子反應慢但專注力很強,善於研究。需要爸爸媽媽去了解,去發現。 很多名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的父母或者他們自己發現並強化了自己的特長,同時教孩子正視自己的不足。
  • 《極簡父母法則》: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才能教出快樂自信獨立的孩子
    書裡說「不要嘮嘮叨叨」、不要用令人厭惡的口吻吼叫、「不要生氣」、「發脾氣就輸了」、「尊重孩子」、「換位思考」、「把擔憂埋在心裡」、"你是孩子的父母不是老師「、」不要再給孩子壓力「等等,心裡默默回憶在書裡看到的這些法則,好吧 ,試一試。我說完就安靜地走開了。期間悄悄看幾眼,後來終於聽到他那句「媽媽,我作業都寫完了。」懸著的心才放下。
  • 教孩子勇敢自信做自己的繪本——《糟糕,身上長條紋了!》
    文/圖:【美】大衛·香農適讀年齡:3歲以上內容簡介:卡米拉身上突然長出了五顏六色的條紋,這可嚇壞了她和媽媽。媽媽找來醫生、心理學家、過敏學家、草藥學家、營養學家,甚至巫醫,都沒能查出來卡米拉到底出了什麼毛病,反而讓情況越來越糟。比如,胡盧博士說「可能是由病毒引起的」,卡米拉的全身立刻布滿了毛茸茸的小病毒球。就這樣,卡米拉的樣子變得越來越怪。直到一位老婆婆,給卡米拉吃了一把青豆,卡米拉終於恢復正常了!原來,卡米拉是一個很在意別人看法的孩子。
  • 培養自信孩子,你需要這20個小方法
    科學育兒、專家訪談、繪本介紹、好物分享、剁手指南,記者媽媽Jo媽幫你一網打盡,全天下媽媽的好朋友,就是這了!Jo媽個人微信:mabaobang001自信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自信的孩子在生活、學習和日常交往中往往表現更出色。有了自信,孩子才敢於表現自己,才敢於向他人展示自己的閃光點。孩子的自信心也是需要從小就開始培養的。
  • 為什麼美國孩子那麼自信?
    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美國的父母會對孩子說:寶寶,無論你以後是健康還是病弱、聰明還是愚笨、聽話還是搗蛋、漂亮還是醜陋、學習成績好還是差,爸爸媽媽都會永遠愛你,養育你直至你成為獨立自主的人。這就是無條件的愛。僅僅因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愛你,和你是個什麼樣的孩子無關。
  • 孩子經常自暴自棄咋辦?教孩子學會「自我認同」,才能變得更自信
    昨天晚上,坐在輔導班教室外面的長椅上等孩子,突然耳邊傳來小男孩的哭聲,他從旁邊的平衡車俱樂部哭著跑出來,媽媽緊隨其後,拉住孩子大聲呵斥:「你怎麼又哭了呢?剛才你騎車摔倒了,沒什麼大不了的,爬起來繼續騎就行了,幹嘛要哭呢?」孩子帶著哭腔回答:「我不想騎了!我以後再也不要騎平衡車了!」
  • 書單|孩子害羞膽小,見到生人不敢說話?5本書讓他變勇敢自信
    有些性格內向的孩子,平時不敢主動與別人交流,久而久之就會不自信,失去很多展現自我的機會。我們做家長的,都希望自家孩子在人前能表現的活潑一些,落落大方,這樣會很討喜。但事實是很多孩子見到生人就會很害羞,甚至會躲到大人身後不敢說話。
  • 成功源於自信,不是孩子不自信,是你沒給孩子自信的機會
    ,你看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1、告訴孩子我愛你孩子在遭到父母的否定或質疑時,本能的就會產生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一定是我太差了的極端想法。想要消除孩子的這種心理,父母第一時間就要讓孩子感受到你們的愛,給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