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雲朵
1
現在很多小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放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簡直是操碎了心。
即想什麼都為孩子提前準備好,為他鋪好一生的路,又想他能獨立自主,在成長的路上能靠自己的能力,漸漸地獨當一面,類似的矛盾心理常常導致很多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陷入了選擇矛盾中。
生怕自己的一個不小心讓孩子走彎路。
《美國媽媽這樣教自信》這本書中的58條美式教養法,帶你教出自信勇敢的好孩子。
本書是臺灣的教育家和親子作家力薦的華人親子教育經典之作。
本書主要講述的是作者蔡寧一家和隔壁的美國人鄰居在交往中,遇到的關於中西方家庭教育問題。
書中的每一節內容都是由家長與孩子相處時出現的各種矛盾為開始,講述了一個個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親子小故事。
由作者孩子活動出現的一些問題,經美國媽媽按照美國的教育方法去解決問題,引出作者與丈夫對不同教育方法的的反思和領悟。
作者蔡寧,全職媽媽,自由職業者,現從事於少兒心理及先進家教理念研究。
2
我們生活中很多家長都以「他還只是個孩子」這句話剝奪了孩子學習成長的機會。
作者蔡寧看到領居家3歲的孩子主動幫忙洗碗,還自己拿著刀切麵包吃,當時就被震驚,覺得不可思議。
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長是萬萬不可能讓自己孩子去做這些事的,不是怕他們摔碎碗,就是怕孩子用刀子傷害到自己。反正就是有各種理由幹涉孩子自己動手。
很多家長都是矛盾的,一方面孩子在主動幫忙做家務時,他們嫌孩子添亂,可是長大後又抱怨孩子太懶,什麼都不做。
父母總是替孩子做決定,並專制的讓孩子決定服從自己的安排。
有一次作者請領居家來做客,吃飯吃到中途,蔡寧的兒子便丟下飯碗去玩了,鄰居家的女兒也對媽媽說自己不吃了,鄰居和女兒確認後,就收了碗筷允許她去玩。
午飯後不久,鄰居的女兒看到小哥哥又在吃飯,也想吃東西了。
可是媽媽卻不讓她吃。鄰居對女兒說:之前我跟你確認過,你說自己已經吃好了。
小孩子也得為自己的言語和行為負責。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要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才能讓他們早日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
如果,父母長期代替孩子做決定,只會把孩子教養成一個沒有主見,事事喜歡依賴別人的人。
當然,獨立並不是放養,而是抓大放小,放手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經常和他們認真的敞開心扉聊聊天,讓他們覺得自己是重要的,被關注,被愛著的。
3
和諧的親子關係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尊。
書中的有一點我非常認同:當我們蹲下來與孩子說話時,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看著孩子的眼睛說話,才能知道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
想像一下是與人的視線在同一水平線上時說話舒服,還是像仰望巨人與對方說話舒服。
在聽孩子說話時一定不要敷衍,你是否在認真聽他們是能感受到的。
如果你不認真就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是不被重視的,是不重要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有自卑心理,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會極度缺乏安全感。
孩子們的理解能力其實比我們想像的要強很多。
有一天作者的兒子被爸媽從房間轟出來後很是苦惱,便去向鄰居阿姨求助並幫忙做菜給爸爸吃。
在鄰居阿姨的幫助下,他才知道原來爸爸在公司犯錯了,很可能被辭退,所以情緒不好。他建議爸爸去公司道歉。
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適當的給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他們可能會理解你,並因此變得更乖,更懂事。
4
尊重孩子可以讓他擁有樂觀、開朗的心。
有一次,作者帶孩子去鄰居家玩,她看到兒子和鄰居家女兒關上房門,在裡面呆了很久也沒出去,甚至一點動靜也沒有,她便想進去看看兒子。
不料美國鄰居再三勸她不要這樣做,孩子已經在門外掛了「請勿打擾」的牌子。
後來孩子出來後主動交代自己和小夥伴正在組裝玩具,由於太難,試了很多次才成功。
尊重孩子,允許他們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也能進而讓他們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學會獨處。
有一次,作者的兒子讓媽媽給自己買書,作者隨口說了句,以後再買。他哭鬧了好久也沒用。
在我們生活中,孩子讓家長給自己買東西時,家長經常會說下一次再買,可是等到下一次時,家長還是這句話,下一次到底是哪一次呢?
家長可能是嫌貴或是不想買,但是又怕孩子鬧脾氣,所以就騙他們說下一次。
但是,這也做遲早會透支掉孩子對你的信任,以後還怎麼教育他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呢?
尊重孩子還體現在尊重各自對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不因為孩子和自己的意見不一樣而武斷的評判對方的想法是錯誤的。
有一次,孩子們在聽作者講灰姑娘的故事時,鄰居家女兒反駁了作者的觀點:後母不是壞人,她沒有虐待灰姑娘,沒有讓她挨餓受凍,她只是更愛自己的女兒而已。
我們在給孩子講故事時,不要把自己的意見誘導給孩子,不說好壞,對於故事中的人和事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孩子自己去思考,或許你會得到意外的收穫。
這樣還能鍛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我們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要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同齡人一樣去尊重。生活中隨口承諾孩子的家長,往往會讓孩子對自己不信任。
任何時候,都要尊重孩子,不能以年齡小為藉口而過分幹涉其自主權。
5
作者在與隔壁鄰居一家交往的過程中所經歷的教育理念和挑戰,讓我們能對自己的教育問題有所啟發。
書中以自己孩子在生活中發生的小故事,代替說教,讓我們在事情發生、發展、處理的過程中,更直觀的學習到這種教育方法。
在生活中,可以借鑑其方法,極大的增強了操作性。
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鑑於中西方的文化差異較大,我們需要根據自己家的具體情況進行靈活借鑑。
作者簡介:雲朵,喜歡閒時碼字,執筆於紅塵滾滾中的你我他。願與你一起探索蓬勃豐盈的人生,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