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家長對我說過這樣的話:「我家的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經常考雙百,語文和數學都是滿分,可是為什麼孩子到了三年級的時候成績就縮水了呢?對於三年級的學生而言,考多少分才算是正常的?」很多家長估計都比較好奇:孩子一二年級的成績不錯,但是從三年級開始成績就出現了「自由落體」的現象,這到底是為什麼?作為一線教師,我有以下一些話要說。
我們必須清楚,一二年級的題目非常簡單,無論是數學還是語文都是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東西。在一二年級的語文,寫話訓練的內容只要把圖意寫出來了,把話寫完整了,基本上想要得到滿分是沒有多大的問題。但是到了三年級,孩子剛開始接觸篇幅比較長的作文,甚至很多地區三年級的考試基本上對學生的作文字數有了硬性的要求,比如必須達到300字或者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得滿分的可能性還大嗎?
三年級的數學,同樣在難度上和一二年級相比有了比較大的提升,所以三年級的數學無法考100分也是比較正常的事情。對於大部分家長而言,輔導孩子一二年級的功課可能會有點累,但有些家長在孩子上了三年級之後,就漸漸不懂得如何輔導孩子。特別是農村地區的家長,他們自己小學都沒畢業,孩子上三年級的時候,他們想要為自己的孩子輔導功課往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到了三年級,班級中數學考100分的學生還是有的,但明顯比一二年級時期要少很多;語文考100分的就更少了,畢竟加了一篇30分左右的作文,學生的作文撰寫能力稍有差錯就容易被老師扣分,甚至有些三年級語文老師在改作文的時候,不管你作文寫得再好,也會象徵性扣上一兩分,在這種老師的班級中你想要語文考100分,比買彩票中大獎還要難。
我認為,三年級階段的孩子,如果是在農村地區,數學能考到95分以上,語文能考到90分以上,基本上都是非常棒的孩子。至於比較正常的分數,80分以上已經算是非常正常的分數了。所以孩子從一二年級晉升到三年級,孩子的成績出現縮水的情況,家長不要擔心,但也要從以下這兩個方面發力:
一方面,讓孩子儘快適應三年級的節奏。很多學校的課程安排會按照「小循環」的模式:一二年級由第一批教師任教;三四年級由學校的第二批教師任教,五六年級的教學再換第三批老師。所以相當多的學生從三年級開始就換了老師。如果孩子剛上三年級無法適應新一批老師的教學節奏,那麼在學習上往往會出現無所適從的情況。所以家長要做的事情不是放任自流,而應該督促孩子從三年級一開始就必須在預習、複習上「做足功課」。
另一方面,要夯實孩子的學習基礎。常言道,「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如果三年級的孩子學習基礎不是特別牢固的話,很容易出現學習成績到了三年級就嚴重縮水的情況。比如做數學題,有的同學在計算題方面肯定要錯掉一大片,這就要求相應的孩子在計算練習方面要加把勁;在寫語文的作文方面,有些同學肯定要寫一大堆的錯別字,這就要求相應的同學必須與字典「交朋友」,每天消滅一些錯別字,以後寫錯別字的概率就會少很多。
你認為三年級的孩子應該考多少才比較合理呢?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