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來自亞洲、非洲和其他地區的國家領導人沿著亞非大街步行前往萬隆會議舊址——獨立大廈。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4月27日電 (記者景玥)4月20日至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巴基斯坦進行國事訪問,並赴印度尼西亞出席亞非領導人會議和萬隆會議60周年紀念活動。這是習近平主席2015年首訪,期盼多時、矚目萬千。為「一帶一路」開局、為中巴友誼加碼、為周邊外交樹樣板,五天行程,高效、豐富,滿是生動的細節、沁人心扉的話語、務實有效的成果。記者整理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媒體報導,為您盤點習近平首訪11個觸動人心的故事。
1、中巴友誼比最高的山還高
「中巴友誼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比鋼硬。」這句話,印在報紙上、寫在路邊橫幅上,掛在巴基斯坦領導人的嘴邊。巴基斯坦總理謝裡夫卻覺得,力度還是不夠。他對習近平主席說:「中巴友誼比最高的山還高,比最深的海還深,比最甜的蜜還甜,比最硬的鋼還硬。」
而在中國,一提巴基斯坦,「巴鐵」的口碑格外響亮。習近平主席告訴謝裡夫總理,對於鐵桿朋友,中國的理解是4個「好」字:「中巴是好朋友、好鄰居、好夥伴、好兄弟」,是「肝膽相照的信義之交、休戚與共的患難之交」。
2、拍全家福定格歷史
宴會上,海珊總統全家、謝裡夫總理全家,簇擁著習近平主席夫婦,其樂融融。不知誰提議,「拍張全家福吧!」珍貴瞬間,定格於歷史。
3、巴總理為送行坐直升機搶先趕到機場
在議會演講時、在機場送行時,謝裡夫總理一再趕行程去陪同習近平主席。他甚至從總統府乘坐直升機,只為早一步抵達機場為習近平主席送行。
4、與謝裡夫共同種下象徵中巴友誼的青松
夏克巴利山上,周恩來總理種下的那棵烏桕樹,已是枝繁葉茂。半個世紀裡,一株株中巴友誼樹相繼長大,也像年輪般鐫刻著中國領導人到訪的印跡。這一次,總理府花園最醒目處,習近平主席同謝裡夫總理培土、澆水,共同種下一株挺拔的青松。
5、謝裡夫用詩講述「中國夢」
聽聞習近平主席提及巴基斯坦的「亞洲之虎」夢想,議會大廈裡,掌聲經久不息。同一個會場,謝裡夫總理在習近平主席演講後,深情地用一首詩講述「中國夢」。「打開你的眼睛,看看這一片土地,看看天空,看看從東方升起的太陽」,他說,中國夢不僅激勵著中國人民,而且也激勵著巴基斯坦人民。
6、巴總統向習近平授予「巴基斯坦」勳章
去年,海珊總統、謝裡夫總理都是兩次訪華。習近平主席在同海珊總統會見時,熱情邀請他今年再次訪華,話音未落,海珊總統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會見後,海珊總統向習近平主席鄭重授予「巴基斯坦勳章」。這一最高榮耀,飽含著對中國、對習近平主席的讚賞和期盼。
2015年是中巴友好交流年。青年、智庫、媒體……友好如綿綿細雨,浸潤中巴大地。在下榻飯店,海珊總統專程趕來,陪同習近平主席頒發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友誼獎。
7、中巴互助感人至深
演講中,習近平主席念及汶川地震悲愴中的溫暖,巴基斯坦全部戰略儲備帳篷傾囊捐出;他憶起巴特大洪水時的中巴協作,中國派出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醫療救援隊;他也提到了不久前的葉門撤離,引述巴艦隊的鏗鏘誓言:「只要中國留學生不到,我們的軍艦就不離港」……
8、習近平的位置總是緊挨印尼總統佐科
當地時間4月22日上午9時,習近平主席抵達雅加達會議中心,印尼總統佐科早在紅地毯一端迎候,兩人親切地握手寒暄。此後,無論在領導人合影還是會議開幕式環節,習近平的位置都緊挨著佐科。「從這一點就能看出,印尼對中國的重視程度」,印尼國家通訊社安塔拉記者阿貢·維波沃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9、外國記者求中國記者翻譯習近平講話
人民日報前方記者清晨6點就趕到主會場雅加達會議中心排隊「佔座」。開放才短短半小時,媒體區就已經「一座難求」,工作檯被黃皮膚、黑皮膚、白皮膚佔得滿滿當當。無可奈何之下,有些記者只好席地而坐。
不少外國媒體同行和人民日報前方記者友好地打招呼,知道記者來自中國後便纏著不放:「一會兒有中國國家主席的講話,這很重要,幫我們翻譯吧,拜託了!」
10、「快看,習主席來了」
應印尼總統佐科邀請,習近平第一個發表講話。當他走上講臺,新聞中心掀起了小高潮,不少正在看大屏幕直播的記者們喊著,「快看,習主席來了」,快門聲響成一片。
11、重溫「歷史性步行」
60年前,來自亞非29個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和政府代表,沿著亞非大街,從薩沃爾·霍曼飯店,三五成群,走到百米開外的獨立大廈,「歷史性步行」從此定格。24日上午,出席亞非會議的領導人重溫先賢們走過的道路。習近平主席與夫人彭麗媛,同佐科總統夫婦一起,走在隊伍的前列,一邊走一邊向兩旁的人群揮手致意。當地的群眾,揮舞著亞非國家國旗,興高採烈。「這段『歷史性步行』象徵著亞非國家團結一致,為實現共同願景而並肩前行。」印尼外交部發言人納西爾表示。
相關新聞:
攜手打造命運共同體的典範——記習近平主席對巴基斯坦進行國事訪問
盤點:習近平獲得過哪些國際政要授予的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