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專欄⑪】植脂高峰│脂質組學揭示油菜種子發育過程的脂質變化

2021-02-07 中科新生命蛋白代謝多組學

脂質組學是繼代謝組學之後一門流行又時尚的組學技術。因為在技術上比較新,所以目前是快速發表高分文章的「法器」。今天小編要跟各位老師分享一篇今年3月發表在《BBA-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 ofLipids》上的文章,影響因子超過5分,助你成為科研圈弄潮兒~


本篇文章的研究對象是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油菜,產量約植物油市場的12%。隨著農業用地的減少,植物油需求的增加,所以提高油料作物的產能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作者希望通過調節油菜種子中油的積累來解決這一問題。作為這項研究的一部分,作者對種子的發育過程進行了詳細的脂質組學研究。


BBA-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 of Lipids

IF=5.547


研究材料:

開花之後20天、27天和35天油菜種子

技術方法:

脂質組學


研究路線


(1)樣本選擇

作者選擇了油菜開花之後的3個時間點,分別代表了油菜種子發育的早期(20DAF)、中期(27DAF)和晚期(35DAF)。


(2)中期脂質組成分析

作者對中期油菜種子的組成進行了分析。為了評價方法的可靠性,作者採用了4個生物學重複,從圖1檢測結果來看,4個樣本中每種脂質分子的含量差別不大,所以方法可靠。DAG脂質亞類中36:2(18:1/18:1)佔到45%,36:3(18:1/18:2)佔到33%,是含量最高的兩類脂質分子;TAG亞類中54:3(18:1/18:1/18:1)和54:4(18:1/18:1/18:2)是含量最高;PA亞類中18:1/18:1佔到30%,18:1/18:2 佔了27%;PC亞類中18:1/18:1佔到38%,18:1/18:2佔了27%;PE亞類中18:1/18:2、16:0/18:2 、18:2/18:2和18:1/18:1分別佔到了24%、19%、15%和13%,是PE亞類中含量最高的四種脂質分子。



(3)油菜種子發育過程的脂質變化

作者對油菜種子發育過程脂質的變化進行了分析和討論。從檢測結果來看,發育的過程中TAG、DAG、PA、PC和PE亞類下的脂質分子的分布都發生了變化。

TAG中含量最高的是18:1/18:1/18:1和18:1/18:1/18:2,其次是含有棕櫚酸(16:0/18:1/18:1、16:0/18:1/18:2)、含有硬脂酸(18:0/18:1/18:1)以及含有多個不飽和鍵(18:1/18:1/18:3、18:1/18:2/18:2、18:1/18:2/18:3)的脂質分子。而含有長鏈脂肪酸的甘油三脂含量不到1%;在種子發育的過程中,飽和的脂肪酸分子含量逐漸降低,不飽和脂肪酸分子含量逐漸升高,尤其是在20DAF到27DAF期間變化顯著。

 

DAG亞類中含量最高的是18:1/18:1和18:1/18:2,其次是16:0/18:1和16:0/18:2等脂質分子,同樣含有長鏈脂肪酸的甘油三脂含量不到1%。DAG中18:1/18:1、18:1/18:2在油積累的過程中含量升高;DAG中含有棕櫚酸(16:0)的脂質分子、DAG(18:2/18:2)和DAG(18:2/18:3)在油積累的過程中逐漸減少。

 

同樣的,作者對PA、PC和PE的脂質變化也進行了類似TAG和DAG一樣的分析和討論。同樣地在20DAF到27DAF期間,脂質的變化顯著。PA類的18:1/18:1 and 18:1/18:2增加,16:0/18:2 and 18:2/18:2減少;PC類的18:1/18:1 and 18:2/18:2增加,16:0/18:2,18:2/18:2 and 18:2/18:3減少;PE類16:0/18:1,18:1/18:1, 18:1/18:2 and 18:1/18:3增加,16:0/18:2減少。          

 


(4)油菜種子發育過程的Acyl-CoA的變化

作者對油菜種子發育過程Acyl-CoA(醯基輔酶A)的變化進行了分析和討論。Acyl-CoA是肪酸合成和分解的活性代謝中間物,在發育的過程中,總的Acyl-CoA逐漸升高,從20DAF到35DAF差不多增加了2倍。18:1、18:2、18:3的這3種的Acyl-CoA顯著升高,是醯基輔酶A的主要成分。長鏈的Acyl-CoA在中期27DAF的時候,含量最高,之後逐漸減少。


(5)脂質組推測TAG合成關鍵酶活性

作者利用脂質組數據推測TAG合成過程的關鍵酶活性。DGAT(二醯基甘油醯基轉移酶)和磷脂:甘油二酯醯基轉移酶(PDAT)是對TAG合成過程的關鍵酶。作者以27DAF的Acy-CoA、DAG、PC為底物,計算PDAT與DGAT酶理論生成的TAG含量,然後與實際的TAG比較。DGAT酶計算出的理論值與實際值相差較小,表明DGAT酶對TAG合成的貢獻更大。


結論:通過脂質組學研究,作者觀察到油菜種子的發育過程中脂質分子的分布變化,尤其早期到中期的過程。相比PDAT,DGAT酶對TAG合成有著更加重要的影響。


(1)文章框架

這篇文章的實驗設計比較清晰明了,對開花後3個時間點的油菜種子進行了脂質組分析,然後對結果進行了討論。


脂質組學是用脂質分子研究的一種大規模組學技術,是代謝組學的一個重要分支。脂質在生物體內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意義和功能,所有的生物過程都伴隨著脂質的變化。

在植物中,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脂質還參與細胞的許多重要功能。已經發現脂質參與光合作用、氣孔運動、信號轉導、細胞分泌、小泡運輸和細胞骨架重組等過程。

植物的生長發育需要脂質的參與,如種子的萌發、器官的分化、葉片的衰老和授粉。

植物激素水平變化、發育變化以及環境脅迫和病蟲害等內外刺激下也會導致脂質發生改變。


(2)APT產品介紹

中科新生命有非常豐富的脂質組學服務經驗,擁有170萬種脂質分子的商業資料庫,能夠針對甘油酯、甘油磷脂、糖脂、鞘脂等8大類脂質進行檢測。

除此之外,中科新生命植物代謝組學領域的解決方案還包括擁有國內較大的2700種標準品本地自建資料庫的非靶代謝組學靶向植物激素和中長鏈脂肪酸絕對定量檢測,歡迎各位老師前來諮詢。

本文由中科新生命原創

轉載請標明出處

封面圖來源於視覺中國

www.aptbiotech.com       T: 021-54665263

E: info_apt@sibs.ac.cn      Q: 1875681852



相關焦點

  • GCMS、LCMS代謝組學LCMS脂質組揭示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生物標誌物
    本研究共納入905名受試者的血清樣本,基於多平臺代謝組學數據(GC-MS、LC-MS和LC-MS脂質組),全面地揭示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生發展過程中異常的代謝特徵和紊亂的代謝途徑。7、代謝組學和脂質組學途徑分析代謝組學提供了對疾病途徑的獨特見解,因為代謝產物是所有生物過程的產物,它們的差異水平反映了環境和遺傳因素之間錯綜複雜的相互作用。
  • 脂質代謝組學:為尋找疾病新型biomarker開闢新思路!
    代謝組學正是繼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之後逐漸興起,也成為系統生物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多地反映了細胞所處的環境,包括營養狀態,藥物和環境汙染物,以及其它外界因素的影響。自20世紀90年代末提出代謝組學的概念至今,代謝組學的飛躍式進步無疑有賴於將質譜檢測技術應用到生物醫學領域,同時,代謝組的研究也滲透到多項領域,比如疾病診斷、醫藥研製開發、營養食品科學、毒理學、環境學,植物學等與人類健康護理密切相關的領域。
  • KASI通過影響脂質代謝參與調控葉綠體分裂
    11月17日,植物科學研究權威期刊Plant Cell在線發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生生態所植物分子遺傳國家重點實驗室薛紅衛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擬南芥β-酮醯-醯基載體蛋白合酶I(KASI)通過影響脂肪酸合成而參與葉綠體分裂和胚胎發育的調控
  • 腸道菌群與脂質代謝
    腸道菌群參與宿主的許多生理和病理過程,包括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某些營養物質和藥物化合物的代謝、宿主免疫的發育、腸道炎症狀態等等。腸道菌群失調與多種人類代謝性疾病有關,比如肥胖、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那麼,腸道微生物是否參與調節脂質代謝呢?
  • 研究揭示脂質代謝如何調控Treg抑制功能
    研究揭示脂質代謝如何調控Treg抑制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27 15:00:04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學和表觀遺傳學研究所Erika L.
  • Cell Stem Cell:特殊的脂質代謝酶或能控制機體大腦的發育
    神經幹細胞不僅對於早期大腦發育非常重要,其在機體整個一生中也能保持活性,神經幹細胞會不斷分裂並持續產生新的神經細胞,從而促進大腦持續適應不同的狀況,多種遺傳突變會阻礙神經幹細胞的活性從而引發受影響個體出現學習和記憶缺失,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其中的主要分子機制。
  • 分子所劉穎課題組揭示HLH-11/TFAP4響應營養物質水平調控脂質代謝
    HLH-11及其哺乳動物同源蛋白TFAP4能夠感知營養條件,調控脂質代謝。感知環境中可供利用的營養物質水平,並根據營養條件變化對自身代謝作出適應性地調控,對於機體的生存至關重要。脂質是機體儲存能量的重要形式。在食物缺乏的情況下,快速有效的利用脂質供能可以為機體提供生存優勢,因此該機制在物種間具有保守性。環境中營養物質水平的變化能夠調控脂質代謝相關酶的轉錄,導致代謝的重編程。
  • 客戶文獻 | 使用UHPLC-ESI-MS/MS定量分析冷脅迫誘導腐爛希瓦氏菌的脂質組學變化
    有文獻報導菌類冷適應機制可能是通過微調脂質成分,來增加脂質膜的流動性。然而目前,只有少數研究報導了冷脅迫下的細菌脂質組學,沒有關於腐敗希瓦氏菌的冷適應。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腐敗希瓦氏菌遇冷時,脂質種類、含量及飽和度的變化。
  • 脂質信號可重塑線粒體蛋白質組
    脂質信號可重塑線粒體蛋白質組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7 14:26:02 德國馬普衰老生物學研究所Thomas Langer課題組取得一項新進展。
  • 【重磅綜述】脂質信號轉導如何影響壽命
    但最近的研究發現脂質作為信號分子可能對健康和長壽有益,並且這些研究還揭示了衰老和脂質信號之間的複雜聯繫。本篇綜述總結了目前的一些證據,指明脂質代謝的變化,特別是脂質信號轉導的變化,是影響健康衰老的潛在機制。要點1. 衰老是複雜的,對其基本機制的深入理解為幹預和促進健康長壽奠定了基礎。2.
  • MYC與SREBP1調控腫瘤發生過程中的脂質生成
    MYC與SREBP1調控腫瘤發生過程中的脂質生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6 14:52:34 美國史丹福大學的Dean W. Felsher、Richard N.
  • Toll樣受體誘導巨噬細胞脂質組重編程
    Toll樣受體誘導巨噬細胞脂質組重編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9 14:56:45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Steven J.
  • 脂質代謝改變會導致智力障礙
    脂質代謝改變會導致智力障礙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9 14:02:54 瑞士蘇黎世大學Sebastian Jessberger研究小組發現,FASN依賴性脂質代謝將神經源性幹細胞/祖細胞(NSPC)活動與學習和記憶障礙聯繫起來
  • 脂質代謝
    乳糜微粒代謝途徑又稱外源性脂質轉運途徑/外源性脂質代謝途徑。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是運輸內源性甘油三酯的主要形式,其血漿代謝產物低密度脂蛋白LDL是運輸內源性膽固醇的主要形式,VLDL及LDL代謝途徑又稱內源性脂質轉運途徑/內源性脂質代謝途徑。肝細胞以葡萄糖分解代謝中間產物為原料合成甘油三酯,也可利用食物來源的脂肪酸和機體脂肪酸庫中的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再與apoB100,apoE以及磷脂,膽固醇等組裝成VLDL。
  • 哈佛領銜研究詳解脂質代謝變化
    近日,《美國心臟協會雜誌》(JAHA)發表一項由哈佛醫學院學者領銜的大規模研究,詳細分析了Omega-3對脂蛋白生物標誌物的影響,進一步闡明了Omega-3如何調節脂蛋白、影響血液中脂質轉運,以及不同Omega-3成分對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作用差別。
  • 科研 | Brief.Bioinformatics:綜合組學分析揭示肥胖成人腸道微生物代謝產物的變化
    原名:Integrated omics analysis reveals the alteration ofgut microbe–metabolites in obese adults譯名:綜合組學分析揭示肥胖成人腸道微生物代謝產物的變化期刊: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
  • 浙大團隊發現腫瘤細胞特異性脂質合成代謝機制,成果登《自然》
    正常細胞脂質轉運及代謝通路的科學發現,獲得了1985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在正常的細胞中,脂質合成的「工廠」採取高效的「按需生產」原則:即只有細胞感受到脂質濃度不足時,工廠才「開工」;一旦脂質濃度恢復正常,工廠便「停產」。然而,在腫瘤細胞中,脂質合成的「工廠」始終加班加點的「生產」:即使細胞內脂質濃度是正常的,脂質代謝仍處於高度活躍,並促進腫瘤的快速增殖。因此,研究腫瘤細胞有別於正常細胞脂質代謝的分子機制,成為腫瘤研究領域當前的核心問題之一。
  • 脂質在我們增重或減肥過程中發生了什麼
    脂質在我們增重或減肥過程中發生了什麼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10 15:53:08 近日,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K. L. Spalding、P.
  • 上海生科院等在脂質代謝調控研究中獲進展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李伯良研究組與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宋保亮研究組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Cholesterol and fatty acids regulate cysteine ubiquitination of ACAT2 through competitive oxidation(《膽固醇和脂肪酸通過競爭性氧化調控ACAT2蛋白半胱氨酸的泛素化》),該工作揭示了細胞適應脂質過度累積引起活性氧增多的分子機制
  • 文獻解讀│核磁共振代謝組學研究金華火腿的風味成分
    英文標題:1H NMR-based metabolomics and sensory evaluation characterize taste substances of Jinhua ham with traditional and modern processing procedures中文標題:核磁共振代謝組學研究金華火腿的風味成分